情到深处无怨尤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01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直接关系着孩子的课堂效率,因此,精心的教学设计,灵动的教学策略,深刻的文本感悟,质疑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对待教学也该“情到深处无怨尤。”
  关键词:抓住文眼;读中感悟;学以致用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差距,如何让学 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心有所悟,朱老师试图借助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点拨,精彩的回应,牵引学生灵动于字里行间。
  一、抓住文眼——“牵一发而动全身”
  上课伊始,孩子们就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个问题的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而“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以及“父与子的了不起”是这篇文章的精华所在!把这两个点找出来,以点带面,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文中有三个描写父亲的场景感天动地:第一个是他悲痛欲绝,但重新挺立的场景;第二个是许多人劝他别挖,但他不听劝的场景;第三个是他孤军作战,伤痕累累的场景。仔细研读,不难发现第三个场景令人刻骨铭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段话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反复品读不难发现父亲始终不放弃的信念。同样,“有其父必有其子”。阿曼达在废墟底下能坚守38个小时,同样源于心中坚定的信念。
  二、读中感悟——“情到深处无怨尤”
  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渲染氛围。
  师:面对这些困难,他停止挖掘了吗?手指抠破了,他没有停止,衣服被划了长长的口子,他没有停止,他挖了……(男生接读第12自然段)
  师:眼睛红肿了,布满血丝了,他没有停止,困了,饿了,疲惫不堪了,他没有停止,他挖了……(女生接读第12自然段)
  师: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浅析:在这节课中,语文教学要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我感觉调动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一次大地震,由于文本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知识面较远,因此,在课前,朱老师播放有关大地震的视频资料,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刺激学生的感官,拨动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和课文融为一体。
  当学生读到“没人再来阻挡他”时,引导孩子曾经有哪些人阻挡过他,这部分内容朱老师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反诘、引导联想、多种形式的读等一系列方式,以增强语感!
  当然要想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充满主观意识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发挥。在提炼中心并进行朗读训练时,朱老师巧妙地运用搭桥性的语言,在层层推进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
  不难想象,这样几个来回的读,层层叩问,情感步步推进,合理地发挥了语言的魅力,激情、诗一般的语言渲染着课堂氛围。
  其次,在读中引导学生感悟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读完之后,边读边想,特别是哪个字,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你的心?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挖”:感受……
  师:还有谁对“挖”字特别有感受?带着体会请你读。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再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搬、刨、扔)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
  是啊,一个“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还有哪个数字深深地打动你的心吗?—— 36个小时
  A、说体会:这位父亲居然能在36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废墟,肯定是很疲惫,又累又饿。但他还能够坚持下去,实在了不起。
  B、36个小时是多久?(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五十多节的语文课)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为什么?
  C、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一直都在挖,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爱,坚定,疲惫不堪)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
  同学们,这可是地震中的36个小时啊。也许会发生——也许会发生——
  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36小时。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是信念、承诺、深深的爱)
  浅析:是啊,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没有互相埋怨,没有互相指责,没有放弃寻找,有的只是坚持,有的只是安慰,有的只是鼓励!父亲不顾任何劝阻,不顾生命危险,一直挖,一直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却一直没有停止!   而年仅七岁的阿曼达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食物,没有水,只有恐惧与危险的情况下,苦苦等待父亲的救助,但他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没有只顾自己先逃,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在出去吧!”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真正做到了“情到深处无怨尤”!
  三、学以致用——“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堂上是不仅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读,更要妙笔生花,面对不同的课文,我们都应该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
  在这节课中,朱老师引入“想象说话”:在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怎么会变得伤痕累累、憔悴不堪?“想象写话”:漫长的30多个小时里,阿曼达在漆黑的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你发挥合理想象,抓住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写。
  孩子们如是写道:这时候,同学们非常害怕,都哭了起来,我得安慰他们:“同学们,我们虽然现在在黑暗中,但是请你们千万不要慌张,只要我爸爸在就一定会来救我的,我们一定能得救的!”我拍拍胸膛,信心十足地说。一会儿,同学有气无力地说“阿曼达,我好饿。”“阿曼达我好渴。”我也一样呢,只是这是我在心里说的,嘴上我却说:“再忍一会吧!仔细听着,爸爸已经快要找到我们了!” (吴怡慧)
  此时此刻,上面不断传来石头跌落的声音,有些同学的腿被压住,痛苦不堪,他们的呻吟声,使我们感到恐惧,摸到他那条血肉模糊的腿,我不得倒吸一口凉气。 我不断安抚他,从身上扯下一点布条,摸着他的伤腿,我们七手八脚给他扎紧,爸爸,你常和我说:“无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我坚信你一定会来救我们的。(孙雨涵)
  别怕!地震算什么?我有爸爸的:“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只要爸爸还活着,他就一定回来救我,大家千万要醒着,别睡,一睡可能永远也醒不过来了!相信我,我们一定能出去!( 高羽冉)
  在废墟底下,同学们快绝望了,阿曼达不断安慰他们:“我父亲一定会来救我们的!因为爸爸说过‘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可是过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父亲还是迟迟没有出现,同学不断哭着:“我要爸爸,我要妈妈!”但是阿曼达还是坚定地望着那条缝隙!(尹一澍)……
  浅析:呼唤生命的课堂,那应是学生真情驿动的课堂、畅所欲言的课堂、深思飞扬的课堂。在这节课中,朱老师与孩子们随着这对了不起的父子一起经历了磨难,经历了痛苦与喜悦,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服输,学会了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不论是朱老师、听课者还是学生们,我们都陶醉于父子深深的情谊中,我们都震撼于信念创造的爱的奇迹中。我们,成长了自我,邂逅了一次美丽的生命感动。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要是孩子们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能再响亮一点,时间能再多一点点,那么就堪称完美啦!不过“情到深处无怨尤!”,不论时间如何匆匆,不论事情多么忙碌,不论课文多么复杂,为了成就孩子们明天的精彩,我们无悔付出,课堂如此,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何尝不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洪志明.生本课堂——我的学校管理改良之策.宁波出版社.2009.
  [2]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技能。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巨大变化。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化和网络化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新的课程理念的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前导入逐渐深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将学生的思维积极的引向课文,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更易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导入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转变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以提高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中学语文;导入语;课堂教学  一、导入教学研究概况  语文课
期刊
摘 要: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单单注重知识的积累,一切手段都是为了高考服务,只关注知识的学习,认为学生能多写几个汉字就算达成了教育的目标。现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要重视心灵的陶冶和启发,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高中语文的有效阅读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够A促进学生优秀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养成,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阅读  
期刊
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重要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课程顺利实施的条件和载体,没有课程资源开发就不可能完成课程改革的历史任务,而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中的核心要素。师范院校承载着培养未来教师的重任,公共教育学作为体现“师范性”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直接制约未来教师水平和素养。因此,为了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为基础教育培养更多的合格师资,高师公共教育学必须相应地进
期刊
摘 要:中学数学作为传统的教育学科,它的教学方式也一直被学界的学者研究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各项研究中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成果更是接连不断。联想式教学方式是一种运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本文就从中学数学联想式教学方式切入,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探讨联想式教学运用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的优越性,寄希望于对今后的中学数学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数学;联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课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既可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又可以使学生体验化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化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使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学习向多元化学习方式转变,培养“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合作与交流”的学
期刊
摘 要:良好的言谈举止和规范的礼仪是文明交往的基础,是事业成功的前提。目前国内外院校都越来越重视礼仪教育的开展,如德国慕尼黑大学专门为 IT 学生开设了他们认为是“非常需要的”社会技能课程,即礼仪课。我国多所高校也以讲座或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礼仪课,但目前从总体上看多属于“散兵游勇”,开设较为随意,还未形成系列教学,教学方法上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训练的现象。本文将就现代交际礼仪课程教学的实际
期刊
摘 要:写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写字目标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低年级是写字的起步阶段,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爱上单调而又枯燥写字呢?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年从事的低段教
期刊
历经几千年教学过程中,人民总结了许多教学经验及方法。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逐步退去,随即而来的是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就是适应当代教育的产物。为了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实现,为了新课程理念的到落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不必行。翻转课堂通过课前获取知识,课堂上消化知识的模式,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导演。通过翻转课堂,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
期刊
摘 要: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基础。如何在数学中选择恰当的学具,创设既合理又富有活力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学习过程。文章从学具选择的目的性、学具的作用、学具学则的原则、学具使用的环境作简单阐述。  关键词:合理;学具;感悟;过程  近几年来,随着小学数学学具的普及,使广大数学教师欣喜地看到,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更能丰富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