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读 想读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1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读完一本书,合上书卷时,并不意味着阅读结束。此时,你的头脑中总会闪现出一幅幅画面,蹦跶出一个个人物,有一吐为快的感触,引人深思的启迪,令人兴奋的发现或萦绕心头的疑惑……这就使得阅读分享成了必然。我校对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根据不同的阶段,研制了四种课型,即学生阅读前的“导读课”,阅读中期的“深读课”,读完整本书后讨论交流的“享读课”和拓展延伸的“延读课”。四种课型的应用和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以《木偶奇遇记》为例,谈谈读完整本书后的“享读课”的教学。“享读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总体回顾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个故事及一篇课文的阅读,篇幅一般较长,有的有几十个章节。一本书读完,需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提炼出主要内容,以便引出交流分享的话题。《木偶奇遇记》共有二十五个章节。在开课之初,让学生说一说小木偶经历了哪些奇遇?问题难度不大,学生人人可聊,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聊的氛围就出来了。然后把奇遇故事梳理排序,再加上开头和结尾,就是整本书的故事梗概。这样,既教会了学生概括的方法,又使得故事的脉络清晰明了。此时,引导学生发现“小木偶的遭遇是一环套一环的,串起来组成了他的成长轨迹。”让学生感受文本结构的严谨以及故事的曲折奇特均指向了小木偶的成长。
  交流分享
  在对整本书回顾的基础上,师生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读书见解。阅读交流的话题从何而来?根据文本特点、学生阅读年龄及阅读需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取:书中人物的特点,作者的思想情感,触动心灵的语言或情节等。设计的讨论话题以两至三个为宜,应该呈现严谨的阶梯式逻辑关系,话题之间的关系,应该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形成链状或阶梯状结构。例:《木偶奇遇记》交流的主题确立为“小木偶的成长”,围绕这一主题,层层递进的设计了以下交流话题:①说故事。过去的木偶有哪些行为滑稽可笑?②说教训。匹诺曹的每一次滑稽可笑的行为,都给了他教训,付出了代价。有哪些教训或代价呢?你有过类似的行为吗?小木偶的身上就有学生自己的影子。童话故事的魅力总是引导孩子向上向善向美,這也是故事的教育性所在,要让学生充分感悟故事背后的教育启迪。③说结局。小木偶正是经历了这一次次教训,最终成为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以上三个话题围绕成长主题,层层推进,直达写作意图,同时感悟童话魅力,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既有文本的理解,又有自己生活经验的感触。学生就有话说,急于表达,乐于分享,处于语言与思想交流的活跃状态中。
  总结提升
  总结可以是整个阅读活动的总结,也可以是此节分享活动的总结,还可以是文本的总结延伸,为延读课做准备。《木偶奇遇记》的总结,是文本理解的再次提升。我的设计是:祝贺匹诺曹成了真正的孩子(动画:掌声,鲜花,拥抱)。此时,他百感交集,他想感谢谁呢?PPT出示人物图片:A组:小仙女、杰佩托、蟋蟀、金枪鱼;B组:阿利多罗、食火人;C组:猫、狐狸、赶车人;D组:小木偶自己。学生发言,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教师总结:在我们的成长中,有小仙女,杰佩托一样的爸爸、妈妈、老师,给予我们教育和鼓励;有蟋蟀、金枪鱼一样的好人的劝告帮助;也会遇到阿利多罗、食火人这样最初与你不善,后来因你而感动,与你成为朋友的人;还有猫、狐狸之类的心术不正之人的诱骗,小灯芯这样的人的蛊惑,但只要我们正直,善良,知错能改,勇敢坚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就能成为真正的人。在总结中教会了学生思辨,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提升了整体认知水平,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作者单位:宜昌市西陵区桃花岭小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当前,教师在文本解读方面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疏于解读,唯教学参考书为尊;二是过度解读,并把自己的解读不加选择地强加给学生。第一种倾向暂时不谈,本期主要针对第二种倾向展开讨论。  文本解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行为,按理说,怎么解读是读者自己的事,他人无权干涉。然而,这只是一般情况,当读者的解读进入公众视域后,其解读就需要接受公众的拷问。教学行为是一种公众行为,加之接受的对象又是思想不够成熟的学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规则,也有许多规律性的现象。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从学习的素材中抽象出数学规则规律,另一方面又要将内化后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去,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复合过程。在学习数学规则、探索数学规律中,学生才能逐渐形成缜密的思维。  小学生处于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极为重要。抽象规则由于其特殊的表现形式,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障碍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诵读诗歌,揣摩了解;歌唱诗歌,回味感受;想象诗歌,通融认同;评点诗歌,升华共鸣”的方法(简称“四级体验法”)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下面以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乡愁》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诵读诗歌,揣摩了解  阅读教学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不能以模式化的解读替代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而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及文
在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地方美术课程作为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有益补充,已经成为各级学校共识。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如何通过地方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成为学校美术课程建设的新方向。本文以阳新布贴美术课程为例,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开发内容及实践两个方面来分析阳新县的地方美术课程建设,以期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更好地发展地方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课程开发背景  阳新地处鄂东
“我享受着西陵教师思想碰撞的智慧和对教育精神的感悟,敬畏着西陵教师的学习态度和自律精神,敬畏着西陵教师的发展力量!”在西陵区首期骨干教师培训结业典礼上,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用“享受”与“敬畏”二词评价西陵教师的表现。一期普通的骨干教师培训,一群普通的西陵参训教师,为何得到了授课教师如此“厚爱”?这要归功于西陵区对教师培训的高点定位和实效管理。  培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西陵区将其定位于
低年级词语教学要遵循“识记——理解——积累——运用”的规律,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习词语的运用。  一、创设语境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目标明确、富有感染力的语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学习词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中“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
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时,不仅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品味和鉴赏,还要依据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发掘出适合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一定的方式重建、整合这些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启发学生深度思考的教学设计。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为例,谈谈达成这种解读目的的具体策略。  一、基于学生的理解力重建文本  每一个文本,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往往能能解读出多重内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选编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中。戏曲的内容大致是: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料其夫君早亡。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准备毒死蔡婆婆,结果却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诬告窦娥毒死了张父,昏官桃杌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科场中第荣任高官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还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这些都是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第一次用到 “转化”的方法探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此转化方法的习得和转化思想的渗透无疑成了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沿着教材的思路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对已知底、高和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少年成长小说”《草房子》。课文讲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因家境败落,被迫与父亲到遥远的地方牧鸭的故事。杜小康是独生子女的代表,理解这个人物形象对于语文学习和学生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杜小康的四句话,揣摩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人物形象。  一、结合情境,体会人物的无奈和茫然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作为“红门”里的独生子、油麻地小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