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家国,笔尖情怀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jxb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驻足天南海北,踏遍海角天隅,等过熹微晨光,望过星河万丈,这世间盛景万千,终不过宣纸泼墨,一封家书为之娓娓道来。或语英雄本色,或言儿女情长,纵使纸卷泛黄,字迹褪去,寻家觅国之情怀,始终与一封封家书齐存,为后人捧读。
  诚如鲁迅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无论是谁,一封家书,缓缓展开便是真情的流露,心灵的倾诉。林觉民在广州起义之前,辗转难眠,他并不是畏惧死亡,只是心中有着“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信念。可远方的爱妻却让他心涛如海,难以平静——铁骨铮铮的汉子敢于牺牲,但在念及至愛时,林觉民对这世界还是多了一份留恋。于是,他一字一顿地写下了令后人潸然泪下的《与妻书》。谈及夫妻之间的过往,他唤道“意映卿卿如晤”,他向挚爱告别,忍着悲痛和不舍,“吾至爱汝”“吾真不能忘汝”,然而,他也是真真切切地告诉妻子:“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八谋永福也,汝其勿悲。”绵绵情意剪不断,便将之寄于爱国事业之中。革命者为国亦为家,先护好大国大家,才能护好小家。林觉民一封家书,穿过岁月悠悠,谱出一曲千古绝唱,音符凄美悲壮,歌声荡气回肠。曲中流传的家国情怀,震耳欲聋,发人深省。
  家书,是一封既普通又不同凡响的书信,它诉尽思念和真情,也道明一身志气,记录下英雄人生,载动家国危亡,民族复兴。
  夏明翰曾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就义诗,也在昏暗潮湿的狱中为母亲、大姐和妻子写下了三封家书。也有陈毅写给妻子:“你不要时常挂念着我,你去努力革命工作,才是真正爱我。”还有人写道:“把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到我的事业中。”他们心中,家国并存。
  无数这般革命烈士,舍小家为大家,抛小爱成大爱。一封家书,一端系着家国命运。在革命年代,那一封封家书或作于凛然就义前,或作于硝烟弥漫的战场,它们经历历史长河,为后世描绘出那战火纷飞的时代。读这些家书,热泪和热血一同涌出,家国情怀,溢满胸膛。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父亲88岁生日之际写道的:“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父子二人成一小家,一封家书却在这一方小家中传递着爱国大义,对那历久弥新、薪火相传的家国情怀进行了现代诠释。“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书,让情怀在笔尖绽放,让家国在纸上生花,满目之间,皆是一个“爱”字。
  (指导老师:刘剑)
  评委在线
  立意高远,情动胸膛
  正如命题者所期望的,文章最合理的立意,就是“家国情怀”。确然,林觉民的书信里,充盈的正是为天下,为民族的家国情怀。诚如作者所说,这世间盛景万千,但都抵不过一纸家书里的风景。这风景里,记载着可流传千古的情怀,其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无数个个体,组成了不凡的精神世界,拥有不可撼动的情感力量。
  作者以点代面,由林觉民想到夏明翰、陈毅等革命志士,令我们自然联想,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当我们浮想联翩之时,作者又懂得适时拉回我们的思绪,由远及近,回归现实,由习近平主席写给父亲的书信,表达家国情怀永不过时的观点,也让文章的落脚点更加扎实。
  (清风)
其他文献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  “名人?”你为什么要使用“名人”的“名言”?  “说过?”你为什么要将“名人”的一句“名言”当作行为的解释?  “哈哈,这句话来证明我的观点是对的啊!”  名人的言论就是对的?难道就因为他们名声大,有权有势,地位高?你的生活只是他们“名言”的成功实践?作文只是对他们名言的另外一种解读?  我偶然看到了罗曼·罗兰说了一句和我想法一样的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
期刊
詹姆逊说:“作为一种充满形象的社会,是一个使人感觉到现实的缺乏的社会。在那里,一切都是一种文本。现在人们感到的不是过去那种可怕的孤独和焦虑,而是一种没有根,浮于表面的感觉,没有真实感。”  不管在英美等工业发达的国家,还是在我国,都有大量标题吸引人点击的新闻投放到互联网,人们不自觉地为了即刻的消闲而关注热点事件,当事件沉寂后,便旋即弃之脑后。新闻发布者为持续热度以博取关注就想方设法让“反转”出现,
期刊
暮色四合,月晕黄昏,宁静的烛光下,一桌,一椅,一纸,一笔,一人恰奋笔疾书,或露甜蜜温馨,或展慷慨激昂。赤子之心,于笔端倾泻无遗。  晨曦微露,朝晖渐出,喧嚣的街市里,笑声、闹声、语声、泣声,一人正凝眸书笺,抑或会心一笑,又或未语凝噎,至亲之情,于纸页间喷薄而出。  写信者,看信人,家书两地蹁跹,无论在何时,抑或在何地,都是那抹最牵挂的色彩,那根最撩人的琴弦。  黄耳传书,哪怕只是片言只语,也蕴含了
期刊
现在网络逐渐发达,但是人类的文明反而逐渐走向原始化,太多太多的信息,太多太多的言论与评价,让人们变得极其轻信他人的话。网上热评怎么说,人们就怎么信,自己根本没有思考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却直接判定这件事。网络上大家说好的就一定好,大家吐槽的就一定不好。漸渐地,人们失去了自我的思考意识。舆论蒙蔽了人们看到真相的双眼。  在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有三类人:统治阶级、有恶意的人以及无恶意的闲人。而有恶意的
期刊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看过春风尽头,听过夏蝉聒噪,体会着秋日肃杀,最后独一人受着冬日萧条,风雨尽,游子身在天涯,一纸家书,相思寄与谁?  一纸家书,满含着父母的殷殷之情。见字如面,白中泛黄的信纸上,父母略带着几分愁苦和无尽的关切,写下那一句句浓情于水的爱。远方征人的漫漫人生路,总要自己走下去。千里独行,不必相送,总是多了几分孤独。“凭君传语报平安”,莫
期刊
优秀组织奖:  江苏省徐州市郑集高级中学  浙江省乐清市黄忠文学工作室  贵州省六盘水市北大培文学校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十七中学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中学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  江苏省苏州市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  四川省简阳市简阳中学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十六中学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  江苏省扬州市
期刊
从前,车马很慢,路途遥远。我不会忘却家乡的云,家乡的花,还有袅袅炊烟下的身影。水清石华,斜映枝丫,朱甍碧瓦,闲话桑麻,那是我的家乡!然而,离去的终会离去,我们都会离家,但那车马从遥远的暮色里伴着铜铃走来,携一纸家书,将“家”传递给每一个在外的人。  那一纸书文,于旁人而言不过是一堆旧纸,可对于远行的游子,那是干金也不换的。远方的人儿思念家乡的云。故人,在那方方正正的文字中谛告平安,传递祝愿。在我刚
期刊
对于《红楼梦》中宝钗指责黛玉不该阅读《西厢记》这类毁人心性的杂书,我是极为不满的。掬一杯清茶,翻开一纸书卷,从来无关功利。书如淡淡的云翳,汇集,自会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无论是水晶绝句,还是琐碎杂文,字里行间,都氤氲着一段生命的精彩,等待流芳。沈复的《浮生六记》用墨染出他的六记人生,琐碎杂事,却饱含真情,走出一个令林语堂都赞的“中国古代最可爱的女人”。当年林觉民是一介小官,在战机中写给妻子的家书
期刊
浑厚而又细腻的京剧唱腔将叠加的转音演绎出深长韵味,绵长的尾声萦绕耳畔。手撑下颚,我茫然望向伴着节奏、轻敲椅侧的他,彼此无言……  时过境迁,信纸泛黄,软薄柔和的纸上,厚实的文字依旧清晰,真挚的情感也依旧贮存。犹记那年夏日,弥留之际,除却那几句告别之语,便只能望见他眼底氤氲开的薄雾,嘴角牵扯的笑容同那盘旋反复的音调,难以捉摸……  追忆流年往事,才明白,家书便是书尽家中万千事。  书信人手时,还是贪
期刊
行医卅载,尝尽百草,我竟也有患疾之时。阴雨天最是厉害。风湿入骨,腿痛得不听使唤。老了,落日残阳了……  想起一张家传老方。煨一卷陈艾,觅筋络以炯灸之,淤塞自通。百草里最令我倾心的还是家乡特产的艾蒿。蕲州老艾,能熏灸旅人的浮生。  取出老爷子留下的家方来,一页页地拨,漫溯在药香里。芍药,薏苡,当归,丁公藤,藜芦,紫苏……百草在我眼前曳动,耳畔立刻回响起老爷子诫训的絮语。哪里是一册子药方,这是老中医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