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岁那一年她就成了诚品书店特约文案,她是中国台湾地区最著名的广告创意人之一,她靠自己的力量游遍世界上44个国家,她就是被誉为“广告天后”的李欣频。8月5日,李欣频空降成都西西弗万象店,与读者分享一个关于《秘密》的秘密。
与你分享“不可说的秘密”
2007年7月,一本名叫《秘密》的书在台湾地区上市后销售达百万册,打破了当年台湾地区出版界的记录。作者朗达·拜恩和她的团队力图在书里给世人揭示一个“只有1%的人才知道的惊天大秘密”,他们现身说法告诉读者:不论你是谁,你想要什么,这个秘密都能满足你!朗达·拜恩由此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07年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之后的这5年里。由于践行这本书里的“吸引力法则”,李欣频顺利得到免费的迪拜帆船酒店之旅,顺利进了北京大学博士班,并且在北大担任客座教授……作为这本书的推荐者和成功实践者,李欣频现身说法,鼓励大家在正负能量得以平衡之后,继续往更高的层次出发,开始自由创造我们无法预期的人生。
1999和2012年,两次疑似末日和她的“结算点”
在李欣频20岁那一年,千禧年末日说盛行,“1999年即将是世界末日”的诺查·丹马斯预言传得沸沸扬扬。李欣频自己算了一下,1999年自己29岁,如果流言是真,那么只剩下9年可活,自己可以做什么呢?深思熟虑之后李欣频告诉自己:一定要在29岁那一年走过至少29个国家。李欣频立马想到了实现梦想的路径,她的办法是念广告,做文案,赚到钱立马订机票直奔梦想地。
很快就到了1999年,地球并没有在那一年毁灭,李欣频却真的走过了29个国家。回顾走过的路,她说:“虽然花了相当于一栋房子的钱去旅行,但我也赚到了更无价的人生阅历,让我在创意与写作上有着源源不绝的灵感,这些产值早已超过我的旅费,我很庆幸自己把人生最精华的时间都花在旅行上。”
也就是在平安度过1999年之后,李欣频开始有了“结算点”这个概念,她将2012年设为人生的另一个“结算点”,不仅仅因为玛雅历法只记录到了2012年12月21日,更是因为她相信人生每7年就会有重大汰换,2012年抵达人生第6个7年的李欣频给自己订下了另一个目标:42岁去42个国家。
这样一个炎热的8月午后,李欣频站在西西弗书店的讲台上侃侃而谈,她给自己订下的目标早就实现了,她的新书《2012的圆梦奢华之路》已在计划之中。
读者提问
Q=读者 A=李欣频
Q:很多女作家,比如你,又比如《一辈子做女孩》的作者伊丽莎自一吉尔伯特,都喜欢印度,喜欢灵修,说是“找自己”,我们真的只有去印度才能找到自己吗?
A:当然不是,在家里就能找到自己,重要的是有两件事必须做好:一是呼吸,一是念头。选择任何一天,把你脑子里的每一个想法说出声来,录在录音笔里,睡前过一遍,你就会知道自己创造了怎样的念头。当你清清楚楚知道了自己呼吸和念头,你就不需要找自己了。所谓做最真实的自己,就是清楚自己每一天的呼吸,能够感觉到自我的每一个念头。
Q: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旅行,但怎样的旅行才是好的?怎样才能实现旅行的价值?
A:旅行不是出国,不是非要离开家,而是一种人生态度。曾有一个作家在家里一个月,写出了一本关于自己家的游记,细致描写沙发、桌子、床,这样的人也是真正的旅行家。旅行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千万不要用生活中的旧习惯和新经验作比较。有一部印度电影叫《蚂蚁的尖叫》,讲一对夫妇拿着DV去印度旅行,当DV拿在男人手里的时候,全部是摄录印度的脏乱,而DV到了女人手里,摄录的是鲜艳的纱丽、美丽的夕阳——未了男人说印度很糟糕,女人说印度太美了。他们说的都是印度的现实,现实总是既有正又有负,两面相加才是全貌。
Q:42岁了还不结婚叫剩女吗?您为什么还不结婚呢?
A:我一直很奇怪“剩女”这个称呼,大自然里没有一朵花叫“剩花”,没有一棵树叫“剩树”,没有一只鸟儿叫“剩鸟”。同样,也没有一朵花叫“林志玲花”,然后所有的花都比着它长,也没有一只鸟儿叫“言承旭鸟”,所有的鸟儿都去锻炼成它的样子。没有一种水流动的方式是一样的,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轨迹,自己的演化进程。我现在很享受恋爱的状态,也很爱自由,很愉快地过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果以后某一天我们打算要结婚,肯定是因为我们真正想要结婚了,而绝不会是因为生活压力而选择婚姻。
一个“悲观主义的乐观行动派”和她的梦想
Q=《成都女报》 A=李欣频
Q:你在不同的场合都称自己为“悲观主义的乐观行动派”,这个看似很矛盾的词语具体指的是什么?
A:所谓悲观,是因为我知道人都会死,这是前提,但正因为有了这个悲观的前提,我们更要把握现在,在死之前把握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虚度。
Q:你一直是一个很跨界的公众人物,广告、旅行、美食、灵修、玛雅历……都有涉及,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呢?
A:我曾给自己设计过一个人生蓝图,把喜欢的文字放在最中间,旁边列了很多别的爱好,比如电影、广告、旅行、心灵等等,居于最中间的可以和旁边的任意项组合,比如文字+广告,就是广告文案,文字+电影,可以是影评专栏,等等。具体做法可参见我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3》。
Q:那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A:没有某一个时间点,一路走来陆陆续续地发现和知道。记得人生第一次出去旅行是在20岁,1990年,当时我还是大三的学生,前20年的生活只有家里的书桌与床、学校的教室与图书馆,人生目标只有考上好大学,没别的了,于是我自闭又依赖的个性到了上大学也改不了,自己去旅行连想都不敢想。妈妈看我变成一个连假日都足不出户的宅女,于是在暑假硬是把我送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去游学两个月,那里是英语环境,班上全是来自欧美各地的外国人,没半个说中文的,于是我在陌生的环境中得靠自己学习看地图、认方向、找食物吃、交朋友……一切来得太快,还来不及惊恐,就得拿出全部的勇气面对全新的陌生环境。当初误打误撞被丢到陌生环境真是妈妈的睿智,但后来她后悔了,因为我从此对旅行开始上瘾,一天到晚想出去,她怎么拦都拦不住,当然自那次游学之后,她就不再帮我出钱去旅行了。我为了能常去旅行,就努力思考自己能以什么才华换得旅行,于是才有现在多面向发展的自己。另外,35岁是人生一个阶段性的转折点,整个人放空和重启,感觉就像换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Q:你把2012年定为人生的“结算点”,并且在学习和使用玛雅历,你相信玛雅历中的世界末日?
A:我对玛雅历从不去想“真的吗”或是“准不准”,只是去尽情运用它,让它在我当天的生活中发挥过去没有发挥的巨大潜力。我的“结算点”只是个人的结算,代表一个周期的结束和开始,并不是说就是世界末日。
Q:你在新书《秘密副作用》里对《秘密》这本书有很多不同意见,既然你并不喜欢和赞同这本书,为什么还会专门出一本对于它的解读,而并不是视而不见?
A:虽然有很多观点不赞成,但它还是一本好书,所以当年也卖得非常好。就像我跟译者所说:“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在悲观的氛围中,总要有一本简单易懂的书,让绝大多数的人能从负面的惯性中脱身,正负能量先取得阶段性的平衡后,才能往上拉到更高的层次继续探索。”
现场微言
@依旧是个笨nana伦敦行动:嘿嘿,老师是不是觉得成都人很八卦啊!羡慕你能一天睡12小时啊!今天看到你真心觉得你只有30出头!话说我也是悲观主义的乐观行动者!受益颇多!以后常来成都吧!去年的讲座是我根本不知道啊!
@马庆童鞋:今天的演讲很开心,不过这次貌似又吓到你了,你又何苦挖苦我嘛,还说我好激动。哈哈,不激动怎么问得到问题。我声音大所以不用话筒,好好和男盆友相处哈,呵呵,下一站重庆注意身体!成都我们一定还会再相聚,一定!生日快乐。
@薄荷-恋空:冒着烈日去见你,智慧气质大美女!
@錵子儿:欣频老师今天好美!辛苦了您了。
@玛格叻特:到的时候人很多,只有站位,不过还好一切井然有序,比想象中人多,后排大家一边排队一边仰脖看。站得脚发软时,老师正在讲许愿的力量,我就想:“能赐我个前排佳座吗?”5分钟后,第一排某媒体大哥闪人,我惊呆了,自己小声说:“他5分钟不回来,我就上!”大哥5分钟后也没出现……心想事成!
@Elaine_星:有点小激动,欣频老师好年轻,突然我都觉得年龄没什么好惧怕的了。看过她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然后知道她是有名的诚品书店的御用文案。今天她的讲座也超有灵修,看了关于美好的一天和宇宙的视频,瞬间内心又被唤起很多美好。
@西西弗书店-成都:《秘密副作用》讲座暨签售会圆满结束,感谢李欣频老师的精彩分享,感谢今天到场的书友,愉快的下午,满满都是正能量!
与你分享“不可说的秘密”
2007年7月,一本名叫《秘密》的书在台湾地区上市后销售达百万册,打破了当年台湾地区出版界的记录。作者朗达·拜恩和她的团队力图在书里给世人揭示一个“只有1%的人才知道的惊天大秘密”,他们现身说法告诉读者:不论你是谁,你想要什么,这个秘密都能满足你!朗达·拜恩由此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07年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之后的这5年里。由于践行这本书里的“吸引力法则”,李欣频顺利得到免费的迪拜帆船酒店之旅,顺利进了北京大学博士班,并且在北大担任客座教授……作为这本书的推荐者和成功实践者,李欣频现身说法,鼓励大家在正负能量得以平衡之后,继续往更高的层次出发,开始自由创造我们无法预期的人生。
1999和2012年,两次疑似末日和她的“结算点”
在李欣频20岁那一年,千禧年末日说盛行,“1999年即将是世界末日”的诺查·丹马斯预言传得沸沸扬扬。李欣频自己算了一下,1999年自己29岁,如果流言是真,那么只剩下9年可活,自己可以做什么呢?深思熟虑之后李欣频告诉自己:一定要在29岁那一年走过至少29个国家。李欣频立马想到了实现梦想的路径,她的办法是念广告,做文案,赚到钱立马订机票直奔梦想地。
很快就到了1999年,地球并没有在那一年毁灭,李欣频却真的走过了29个国家。回顾走过的路,她说:“虽然花了相当于一栋房子的钱去旅行,但我也赚到了更无价的人生阅历,让我在创意与写作上有着源源不绝的灵感,这些产值早已超过我的旅费,我很庆幸自己把人生最精华的时间都花在旅行上。”
也就是在平安度过1999年之后,李欣频开始有了“结算点”这个概念,她将2012年设为人生的另一个“结算点”,不仅仅因为玛雅历法只记录到了2012年12月21日,更是因为她相信人生每7年就会有重大汰换,2012年抵达人生第6个7年的李欣频给自己订下了另一个目标:42岁去42个国家。
这样一个炎热的8月午后,李欣频站在西西弗书店的讲台上侃侃而谈,她给自己订下的目标早就实现了,她的新书《2012的圆梦奢华之路》已在计划之中。
读者提问
Q=读者 A=李欣频
Q:很多女作家,比如你,又比如《一辈子做女孩》的作者伊丽莎自一吉尔伯特,都喜欢印度,喜欢灵修,说是“找自己”,我们真的只有去印度才能找到自己吗?
A:当然不是,在家里就能找到自己,重要的是有两件事必须做好:一是呼吸,一是念头。选择任何一天,把你脑子里的每一个想法说出声来,录在录音笔里,睡前过一遍,你就会知道自己创造了怎样的念头。当你清清楚楚知道了自己呼吸和念头,你就不需要找自己了。所谓做最真实的自己,就是清楚自己每一天的呼吸,能够感觉到自我的每一个念头。
Q: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旅行,但怎样的旅行才是好的?怎样才能实现旅行的价值?
A:旅行不是出国,不是非要离开家,而是一种人生态度。曾有一个作家在家里一个月,写出了一本关于自己家的游记,细致描写沙发、桌子、床,这样的人也是真正的旅行家。旅行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千万不要用生活中的旧习惯和新经验作比较。有一部印度电影叫《蚂蚁的尖叫》,讲一对夫妇拿着DV去印度旅行,当DV拿在男人手里的时候,全部是摄录印度的脏乱,而DV到了女人手里,摄录的是鲜艳的纱丽、美丽的夕阳——未了男人说印度很糟糕,女人说印度太美了。他们说的都是印度的现实,现实总是既有正又有负,两面相加才是全貌。
Q:42岁了还不结婚叫剩女吗?您为什么还不结婚呢?
A:我一直很奇怪“剩女”这个称呼,大自然里没有一朵花叫“剩花”,没有一棵树叫“剩树”,没有一只鸟儿叫“剩鸟”。同样,也没有一朵花叫“林志玲花”,然后所有的花都比着它长,也没有一只鸟儿叫“言承旭鸟”,所有的鸟儿都去锻炼成它的样子。没有一种水流动的方式是一样的,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轨迹,自己的演化进程。我现在很享受恋爱的状态,也很爱自由,很愉快地过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果以后某一天我们打算要结婚,肯定是因为我们真正想要结婚了,而绝不会是因为生活压力而选择婚姻。
一个“悲观主义的乐观行动派”和她的梦想
Q=《成都女报》 A=李欣频
Q:你在不同的场合都称自己为“悲观主义的乐观行动派”,这个看似很矛盾的词语具体指的是什么?
A:所谓悲观,是因为我知道人都会死,这是前提,但正因为有了这个悲观的前提,我们更要把握现在,在死之前把握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虚度。
Q:你一直是一个很跨界的公众人物,广告、旅行、美食、灵修、玛雅历……都有涉及,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呢?
A:我曾给自己设计过一个人生蓝图,把喜欢的文字放在最中间,旁边列了很多别的爱好,比如电影、广告、旅行、心灵等等,居于最中间的可以和旁边的任意项组合,比如文字+广告,就是广告文案,文字+电影,可以是影评专栏,等等。具体做法可参见我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3》。
Q:那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A:没有某一个时间点,一路走来陆陆续续地发现和知道。记得人生第一次出去旅行是在20岁,1990年,当时我还是大三的学生,前20年的生活只有家里的书桌与床、学校的教室与图书馆,人生目标只有考上好大学,没别的了,于是我自闭又依赖的个性到了上大学也改不了,自己去旅行连想都不敢想。妈妈看我变成一个连假日都足不出户的宅女,于是在暑假硬是把我送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去游学两个月,那里是英语环境,班上全是来自欧美各地的外国人,没半个说中文的,于是我在陌生的环境中得靠自己学习看地图、认方向、找食物吃、交朋友……一切来得太快,还来不及惊恐,就得拿出全部的勇气面对全新的陌生环境。当初误打误撞被丢到陌生环境真是妈妈的睿智,但后来她后悔了,因为我从此对旅行开始上瘾,一天到晚想出去,她怎么拦都拦不住,当然自那次游学之后,她就不再帮我出钱去旅行了。我为了能常去旅行,就努力思考自己能以什么才华换得旅行,于是才有现在多面向发展的自己。另外,35岁是人生一个阶段性的转折点,整个人放空和重启,感觉就像换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Q:你把2012年定为人生的“结算点”,并且在学习和使用玛雅历,你相信玛雅历中的世界末日?
A:我对玛雅历从不去想“真的吗”或是“准不准”,只是去尽情运用它,让它在我当天的生活中发挥过去没有发挥的巨大潜力。我的“结算点”只是个人的结算,代表一个周期的结束和开始,并不是说就是世界末日。
Q:你在新书《秘密副作用》里对《秘密》这本书有很多不同意见,既然你并不喜欢和赞同这本书,为什么还会专门出一本对于它的解读,而并不是视而不见?
A:虽然有很多观点不赞成,但它还是一本好书,所以当年也卖得非常好。就像我跟译者所说:“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在悲观的氛围中,总要有一本简单易懂的书,让绝大多数的人能从负面的惯性中脱身,正负能量先取得阶段性的平衡后,才能往上拉到更高的层次继续探索。”
现场微言
@依旧是个笨nana伦敦行动:嘿嘿,老师是不是觉得成都人很八卦啊!羡慕你能一天睡12小时啊!今天看到你真心觉得你只有30出头!话说我也是悲观主义的乐观行动者!受益颇多!以后常来成都吧!去年的讲座是我根本不知道啊!
@马庆童鞋:今天的演讲很开心,不过这次貌似又吓到你了,你又何苦挖苦我嘛,还说我好激动。哈哈,不激动怎么问得到问题。我声音大所以不用话筒,好好和男盆友相处哈,呵呵,下一站重庆注意身体!成都我们一定还会再相聚,一定!生日快乐。
@薄荷-恋空:冒着烈日去见你,智慧气质大美女!
@錵子儿:欣频老师今天好美!辛苦了您了。
@玛格叻特:到的时候人很多,只有站位,不过还好一切井然有序,比想象中人多,后排大家一边排队一边仰脖看。站得脚发软时,老师正在讲许愿的力量,我就想:“能赐我个前排佳座吗?”5分钟后,第一排某媒体大哥闪人,我惊呆了,自己小声说:“他5分钟不回来,我就上!”大哥5分钟后也没出现……心想事成!
@Elaine_星:有点小激动,欣频老师好年轻,突然我都觉得年龄没什么好惧怕的了。看过她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然后知道她是有名的诚品书店的御用文案。今天她的讲座也超有灵修,看了关于美好的一天和宇宙的视频,瞬间内心又被唤起很多美好。
@西西弗书店-成都:《秘密副作用》讲座暨签售会圆满结束,感谢李欣频老师的精彩分享,感谢今天到场的书友,愉快的下午,满满都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