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动的小学信息技术理论课堂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86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探究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课为例论述构建生动小学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包括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现实生活的素材,趣味游戏融入理论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 理论知识 生动的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154-02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以文字和少量图片呈现,许多教师选择不上或者尽量少上这些理论课,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教法,这样的课堂索然无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本文以三年级上册《探究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课为例,探讨构建生动小学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作用于学生,引起其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课堂环境。它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的过程。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境创设,主要是结合文本,融入图像、视频、动画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将教学过程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学生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表现、经验,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化”。教学情境创设常用的方法有故事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实验情境创设、协作情境创设,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穿插于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其对直观、生动的知识接受程度更高,创设与其认知相吻合的情境更易将学生引入课题。例如,教学本课时,在导入阶段笔者播放了动画电影《花木兰》的片段,描述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里,敌军偷袭长城被官兵发现,官兵快速点燃了烽火台,烽火台依次传递,将敌军入侵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给皇帝,皇帝下旨征兵御敌。看完这段动画片段,笔者与学生共同探讨烽火台传递信息的时效性、局限性等,阐明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并以此引入《探究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个课题。笔者所选的动画电影《花木兰》片段,情节紧张,声情并茂,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故事中,说明创设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能较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创设情境时选择的媒体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必须合适、合量且有连续性,导入课题、课中教学、结课总结等必须首尾呼应、前后一致,不能盲目不切实际地随意创造。
  二、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现实生活的素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换言之,学生不能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要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通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储备,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选择、解释和加工处理,就能生成个人的意义或者形成个人理解。教材中以文字为主要载体的理论知识,是编者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一种个人经验和理解,对小学生而言,这些理论知识与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所以,这种与学生格格不入的理论课是无趣乏味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拉近课文与现实的距离,能激活课堂,使教学事半功倍。
  例如,本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认识信息技术工具抢答环节,在大屏幕触控一体机出示电话、手机、电视机、无人机、计算机、卫星等图片,让学生看图片说出其名称,看谁说得又快又准。由于许多工具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这个环节参与率非常高,学生争先恐后大声地说出自己知道的每一样信息技术工具名称。又如,在探讨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时,笔者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课堂,提供教具“纸飞机”和手机,让一名学生用手机识别纸飞机,从而触发虚拟现实工具软件。大屏幕里,纸飞机的背景是在班级同学的镜头里飞行,非常逼真,这让同学们惊叹不已,伸手想要把虚拟在眼前的飞机拿下来。
  要将信息技术理论课上得生动,需要教师寻找并掌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媒体与手段,也是将理论知识的内容融合在学生掌握技能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过程中,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也是上好理论课的关键。
  三、趣味游戏融入理论教学
  喜欢玩游戏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尤其是对于比较枯燥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学习,更要考虑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戲中,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避免学生思维进入沉闷凝固的状态。
  本课例中,笔者设计了信息传递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全体学生分为4个小组,小组派最后一名学生领取需要传递的信息,低声将信息传给最近的同组同学,声音不能让第三人听见,同组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最先完成信息传递且信息传递正确的小组胜出。学生觉得这个游戏新鲜、刺激,都表现得很兴奋。游戏开始,每个小组都争分夺秒,依次传递信息。最终,最先完成信息传递的小组并没有胜出,第二个和第四个完成的小组正确传递了信息,第三个完成的小组也没有正确传递信息。根据这一活动结果,笔者诠释了准确、快速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表示有的小组是为了追求速度,信息未能准确传递而输了游戏;有的小组信息传递准确,却消耗太多时间,也未能在游戏中取胜。这让学生明白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便捷性。
  将游戏融入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游戏的设计要紧扣教学主题,且要有目的性、教育性、可控性、可行性,不能单纯为取悦学生而创设;另外,游戏的形式可以多样,但必须做到收放自如,杜绝出现玩游戏后无法回收、课堂纪律难以调控的现象。
  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问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精准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且师生对话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学生接受、理解。针对本课的教学,在备课时,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烽火台有什么作用?”“烽火台通过什么传递信息?”“为什么用烟火传递信息?它们有什么特点?还有其他方法吗?”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法与作用,由此体会今天信息技术在传递信息方面的功用。
  具体的提问过程如下:
  师:烽火台有什么作用?
  生1:将敌人入侵的消息及时传给守卫边关的将士,提示他们准备战斗。
  师:烽火台通过什么传递信息?
  生2:烟火。
  师:为什么用烟火传递信息?它们有什么特点?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3:烟火比声音传递的距离要远很多。
  生4:可以敲锣,用声音传递。
  生5:声音传不远,没有烟火好。
  生6:如果敌人在夜间偷袭,看不到烟。
  生7:看不到烟,可以看到火光,光可以传很远。
  教师提出的问题有趣而有思考意义,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务必具备问题意识,所提问题有以下特点:①有目标性,以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为出发点,整合教材,将问题设计成基于掌握历史知识的问题、基于理解历史的问题、利于探究的问题、引导体验感悟的问题。②有情境性,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并尽可能地使这些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要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读取信息、提炼信息、归纳信息、总结提升。③有思维性,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④有梯度性,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引领不同层面的学生共同发展。⑤有适度性,一节课问题的量要适中,全课无问和满堂皆问都是不科学的,且难度、深度也要考虑,过深或过浅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⑥有生成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固然重要,但更要关注来自学生的问题,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将信息技术理论课上得精彩、生动,教师是总导演,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精心备课,熟悉理论知识,做好教学设计。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早已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它需要教师熟悉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相关素材,并能恰当地运用情境创设、教学媒体,精心设计提问,将理论知识具象化、情境化,从而建构生动的理论知识课堂。
  作者简介:唐祖林(1975— ),广西全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责编 黄健清)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在自读课文《一棵小桃树》教学中设计梳理情景、鉴赏情景、体悟情景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从而达成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一棵小桃树》 情景 情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03-02  《一棵小桃树》(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是贾平凹的一篇散文,
期刊
【摘要】本文以《立夏·摘桑葚》教学设计为例,论述用绘本故事引导儿童阅读,认为可以从图画入手,引领儿童依据绘本图画共同创编故事;在伴读绘本故事中将自创故事与绘本故事进行对比,学习新知、实现超越;在延伸阅读中巩固提升;在“创造—对比—学习—借鉴—再创造”的良性循环中进行阅读。  【关键词】绘本故事 《立夏·摘桑葚》 教学设计 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要】本文以《乘法分配律》一课的几次磨课为例,论述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和经验为起点,学习路线设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内涵,让学习走向深入。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 深度学习 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18-02  【案例背景】  国标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一课,教材中所呈现的例题是:四年级有6个班,
期刊
【摘要】本文以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灰椋鸟》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论述深度的“泛·参与式”的课堂教学应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建立伙伴间的学习关系,学会协作、学会互补、学会欣赏,共同提高。  【关键词】泛·参与式 《灰椋鸟》 教学设计 评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00-03  在我校开展省级课题“儿童公共生活视域下课堂教学变革
期刊
【摘要】本文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教学为例,论述文本细读的策略,提出从读真切、读仔细、读深刻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蕴含的细腻情感,丰盈学生的内心世界,为他们的人生奠基。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本细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66-02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引领学生进行课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创设北海疍家文化体验馆海味城实践,论述幼儿园应将本土资源融入区域活动,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引导幼儿探索,提出以挖掘本土资源为区域创设做准备;创设区域活动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内容和材料投入的规划;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进行及时总结、反思等策略。  【关键词】本土资源 区域活动 疍家文化 海味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053-0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为例论述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的策略,包括课前对谈激发兴趣、多元朗读体悟文言、文白对比培养语感、教学媒体拓展思维、学演结合品味人物等,借此提升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文教学 文言之美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115-02  当前,部编版教材增加了多篇短小精悍、浅显易懂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开发校本课程与落实核心素养要求的关系,提出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并以百色市右江区第十小学“活水课程”为例,论述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 开发 实践 活水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70-02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期刊
【摘要】本文以开展《漫威英雄勇救小鲤鱼》戏剧主题活动为例,论述游戏精神是课程游戏化实施与改革的关键所在,从自由、自主、创造、愉悦游戏精神的四个方面,介绍了儿童戏剧主题实施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即主题实施的方式、路径、价值取向等,结合时空设置、师生关系、活动设计以及情感体验四个关键要素,提炼出“玩戏剧、促体验”的儿童戏剧主题活动方式。  【关键词】儿童戏剧 游戏精神 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 【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为例,论述强化阅读思维与阅读方法的策略,提出利用策略单元教材的课前导读、阅读任务、课后习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教学建议,从而让学生在运用和总结阅读思维与方法中发现规律,形成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策略 思维 方法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55-02  阅读策略对阅读能力的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