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学科蕴含的是千年文化的积淀和历史发展的进程,其内涵十分丰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想要探寻历史现象的本质并非易事,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大多学生都以表面化的认知为主,并没有达到历史的深层见解。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是将问题充分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并以问题为指引,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和内涵进行深层探究,从而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本篇文章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历史;有效性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二字,不光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还要能够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能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和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融入问题教学法,能够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行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强化问题意识
强化问题意识是指教师要激发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探究。创设问题情境是良好的途径之一,在创建情境时,要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此来增加学生对知识探究的积極性,进而能够自主进行探究。同时,还可以选取有效的史料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史料是线索,也是学生知识研究的途径,教师要注重史料的多元化和真实性,使得学生能够从史料出发,对问题进行探究。
例如,在讲授《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这节课时,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毛泽东《七律·忆重庆谈判》中的两句诗: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师:“毛泽东的这首诗中就充分体现了想要让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假如你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要想实现诗中的豪言壮语,都要思考哪些问题呢?”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思考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提出新中国该要建设怎样的政权,怎样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等等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甚至在探究中提出更多的问题,形成历史思维能力。
二、丰富提问形式
在问题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提问的方式对于学生解答问题和深化理解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除了直接进行提问外,教师在课堂中还应结合间接提问、情境提问、追问等多种形式的提问方式,从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提问形式。多样化的提问形式能够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给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思考空间,同时对于学生理解历史深层内涵也具有推动作用。
例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这节课时,“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翻阅课本,之后在课堂上用直接提问的方式对五四运动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提问,从而检验学生预习的成果。之后,为了引导学生对深层内容进行探究,教师可以用追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探寻到历史的本质。师:“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同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导致的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生:“因为它们的指导思想和领导阶级都有差别。”师:“都有什么差别呢?”学生对差别进行总结概况,教师再次进行提问,师:“这样的差别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这说明了什么?”通过这样的追问,学生逐步对旧知识进行回顾,从而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也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比,了解到革命的本质内容。
三、尊重学生主体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占据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在进行问题教学时,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的回答不是提问的唯一目的,更加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辛亥革命》这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影响进行深入探讨。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的巅峰,它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也由于革命派的懦弱,使得革命的成果被窃取。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巩固提升阶段,以辩论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这一问题进行充分探讨,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表达空间,使学生尽情表达自身的见解,学生进行表达就代表了学生充分探究的过程,听取别人的想法,并在过程中对自身的理解进行推翻再创造,从而形成辩证性的历史思维,培养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将问题教学法融入到历史课堂中,是深化高中生历史内涵解读,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充分投入到学科教学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逐步形成历史思维意识,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因此,教师不光要提升自身提问的水平,还要建立起学生的历史表达意识,从而提升整体课堂效率,创建高效稳定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夏巍.“问题解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8):33.
[2]马莹.“问题式学案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67.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历史;有效性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二字,不光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还要能够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能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和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融入问题教学法,能够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行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强化问题意识
强化问题意识是指教师要激发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探究。创设问题情境是良好的途径之一,在创建情境时,要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此来增加学生对知识探究的积極性,进而能够自主进行探究。同时,还可以选取有效的史料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史料是线索,也是学生知识研究的途径,教师要注重史料的多元化和真实性,使得学生能够从史料出发,对问题进行探究。
例如,在讲授《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这节课时,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毛泽东《七律·忆重庆谈判》中的两句诗: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师:“毛泽东的这首诗中就充分体现了想要让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假如你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要想实现诗中的豪言壮语,都要思考哪些问题呢?”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思考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提出新中国该要建设怎样的政权,怎样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等等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甚至在探究中提出更多的问题,形成历史思维能力。
二、丰富提问形式
在问题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提问的方式对于学生解答问题和深化理解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除了直接进行提问外,教师在课堂中还应结合间接提问、情境提问、追问等多种形式的提问方式,从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提问形式。多样化的提问形式能够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给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思考空间,同时对于学生理解历史深层内涵也具有推动作用。
例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这节课时,“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翻阅课本,之后在课堂上用直接提问的方式对五四运动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提问,从而检验学生预习的成果。之后,为了引导学生对深层内容进行探究,教师可以用追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探寻到历史的本质。师:“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同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导致的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生:“因为它们的指导思想和领导阶级都有差别。”师:“都有什么差别呢?”学生对差别进行总结概况,教师再次进行提问,师:“这样的差别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这说明了什么?”通过这样的追问,学生逐步对旧知识进行回顾,从而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也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比,了解到革命的本质内容。
三、尊重学生主体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占据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在进行问题教学时,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的回答不是提问的唯一目的,更加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辛亥革命》这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影响进行深入探讨。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的巅峰,它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也由于革命派的懦弱,使得革命的成果被窃取。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巩固提升阶段,以辩论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这一问题进行充分探讨,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表达空间,使学生尽情表达自身的见解,学生进行表达就代表了学生充分探究的过程,听取别人的想法,并在过程中对自身的理解进行推翻再创造,从而形成辩证性的历史思维,培养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将问题教学法融入到历史课堂中,是深化高中生历史内涵解读,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充分投入到学科教学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逐步形成历史思维意识,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因此,教师不光要提升自身提问的水平,还要建立起学生的历史表达意识,从而提升整体课堂效率,创建高效稳定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夏巍.“问题解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8):33.
[2]马莹.“问题式学案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