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人”是怎样一个“历史坐标”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rencewar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此文一经发表便轰动全国。这篇通讯曾一度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它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成为新中国数代人共同的记忆、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解放军战士也从此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作家肖复兴认为这篇通讯具有历史坐标意义,“最可爱的人”是作者魏巍的一个“贡献”。
  《谁是最可爱的人》写的是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1950年6月25日,由于领土争端,朝鲜半岛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逼近我国鸭绿江边,10月25日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之时,魏巍刚调入解放军总政治部,他作为总政派往前线的部队文化工作者赶赴朝鲜前线。他在前沿阵地采访了3个月,亲自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亲手握过鲜血浸透的泥土,亲眼看到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舍生忘死……这些亲身经历让他终生难忘。2000年,在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五十周年”之际,人民日报记者采访魏巍时谈及《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说: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从心底跳出来的,从情感的浪潮中蹦出来的。……我们战士的英雄气概一直在激励着我。他们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把我完全感动了。
  古今中外但凡描述军人形象和气质,历来都与英勇、顽强、坚毅、正义等“刚性”的词语相匹配,以“仰视”的视角表达崇高敬意。而“可爱”这个词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儿童、少女、动物或植物,是亲昵的带有怜爱意味的“柔性”词语,用以形容军人极为罕见。正是因为作者与战士们面对面采访、心与心贴近、情与情相通,“可爱”这种感觉才会油然而生。在魏巍的眼中,抗美援朝的战士们其实就是一群淳朴勇敢的年轻人,他们是那样令人心疼让人喜爱,他以一个长辈“俯视”或同辈“平视”的视角使用这个词语,其真挚热烈的情感也深深打动了读者,形成强烈的“共情”。
  那么,战士因为什么“可爱”?因为“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排比句抒情的四句、八个形容词,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是对志愿军战士最精准深情的评价。魏巍曾介绍他是如何确立这篇通讯主题的,他想深入挖掘这些战士们身上“最本质的东西”。“在朝鲜,我脑子里经常想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样英勇呢?就硬是不怕死啊!那种高度的英雄气概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作者与指挥员、战斗英雄、普通战士、干部、新参军的学生,甚至还有“过去曾经是落后的人”开座谈会、深入交流、说心里话,最终他认识到除去个体的差异之外,“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刻的同情,和在这个基础上的做一个革命英雄的荣誉心。……在党的教育下这种伟大深厚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思想感情,就是我们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
  作者心中涌动着激情,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自己的儿女是怎样的英勇顽强,与此同时并没有忘记采用最恰的艺术形式去报道这些“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同时具有新闻性和鲜明的文学性,故事性强、情感充沛,综合运用了小说的人物描写手法、散文的直抒胸臆、诗性的语言表达,可读性很强。正因为其突出的文学性特征,使这篇通讯的新闻性随时间淡化之后,文体归类为文学体裁中的散文,成为一篇流传后世不朽的当代文学经典。
  作者善于把艺术的镜头对准人物形象闪烁着特别耀眼的光芒的那一刹那,展示他们的精神与心灵之美。在朝鲜时魏巍曾写过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集中了20多个生动感人的英雄事迹,每一例他都觉得无法舍弃,但事迹多了反而哪一个都不够充分,不够鲜明突出。所以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时候他精选了五个事例,后又忍痛割爱删掉了两个,最后保留下三个典型事例。这三个英雄事例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删除了种种次要枝蔓集中一个焦点,人物形象的光彩和精神品格才被集中强化和渲染,如同三个大大的特写镜头,深深地烙印在读者的心上。
  第一个英雄事迹是一位营长讲述的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鼓峰战斗。这次战斗中,志愿军一个连的战士為了切断敌人的逃路,为主力部队聚歼敌人赢得时间,以少战多拼死坚守阵地八个小时,经历了敌军飞机坦克疯狂的轰炸和集团冲锋,子弹打光后与敌人展开刺刀战和肉搏战,战斗惨烈程度令人触目惊心,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战斗的最终胜利!事迹最后郑重列出了14个烈士的姓名,这一长串名单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撼——他们都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甚至还有一位不知名的战士没有进入烈士名单。营长缓慢的语气、沉痛的心情、在阵地上掩埋烈士时掉下的眼泪,表达了他对战友们生命逝去的痛惜和怀念。他为他们的牺牲而难过,但更为他们战斗意志的坚韧刚强而骄傲和感动!“伟大”“可爱”这两个词语正出自营长之口。
作家魏巍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仁义,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这个过渡段自然地引出了第二个典型事例。马玉祥是个爱恨分明的战士,朝鲜人民就如同他自己的亲人,怀着对朝鲜百姓的深切同情、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他勇敢请缨在最前线杀敌,主动要求去步兵连,“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他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冲进烈火中救助朝鲜群众,这种舍生忘死的英雄行为对他来说却那么自然,他的想法完全出自最朴素的伦理情感:“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读者听到的不是革命的大道理,却被战士的朴素话语所打动,他们淳朴善良、勇敢无畏的高尚品格就这样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通讯中第三个典型人物,是一位隐去姓名的普通战士。他的话语平实简单却那样忘我超拔:“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安宁,他甘愿吃苦奉献,这是军人的职责,更是利他主义思想和崇高精神的体现。作者有意隐去志愿军战士的名字,就是告诉读者:拥有这样美丽宽广心灵的战士有千千万万!而获得一枚光荣的“朝鲜解放纪念章”就是他们对祖国、对朝鲜的唯一要求。不求名利,毫无私欲,这样纯洁高尚的志愿军战士,难道不是“最可爱的人”吗?
  这篇通讯至今读起来依然觉得亲切,源自作者鲜明的读者意识。“也许有的人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作者知道普通人对于那些平凡的“兵”确实没有深入的了解,他懂得读者的心理,所以他要以读者最能接受的方式,真诚地倾诉他所知道的一切。“说一段故事”的“说”字,是一种与读者直接进行交流的口语叙事方式,三个典型事例也都大段直接引用被采访者的原话,在对话中力求复现被采访者的口气、语调,努力使读者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是对被采访者的尊重,也符合新闻通讯文体客观真实的特点。正因为采用口语交流、人物对话的叙事方式,通讯的语言显得亲切动人、通俗易懂、简洁明快:
  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
  连续的短句、快节奏叙事与战争的紧张、肉搏的激烈、叙事者心情的激动起伏相契合,也很符合口头叙事的特点。如果换成讲究的书面语或文学性的长句进行转述,新闻的现场感、语言的感染力将会被大大削弱。这篇三千多字的通讯共出现了18个感叹号,使用频率非常高,这是作者写作时内心激动情感的自然流露,他想要热烈赞美、大声呼吁: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多么伟大、可爱!珍惜吧,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除了散文的直抒胸臆,《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美诗性的语言表达也为读者所喜爱: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著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这段文字深入人心,不仅仅是比喻、拟物、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优美的诗性话语告诉我们:其实平凡生活中蕴藏着巨大幸福!而祖国人民能够安宁幸福的生活,都是前线战士们鲜血的代价。我们要珍惜、要感恩、要惜福知福。文章最后一句呼吁值得铭记:我们爱祖国、爱领袖,但也要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最可爱的人。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70年来,当祖国和人民遇到灾难和险情的时候,永远都会有中国军人奋不顾身冲锋陷阵的身影,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保护着我们。而一代代的读者用持续的经典阅读,让具有历史坐标意义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生生不息流传后世,这亦是一种向“最可爱的人”致敬的方式。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柯岩《“小兵”的故事》发表于《人民文学》1956 年第 4 期,由《帽子的秘密》《两个“将军”》和《军医和护士》三首叙事短诗组成,在1980年全国儿童文学评奖中被评为一等奖,通过对儿童的行动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勾勒出他们对未来美好理想的憧憬,歌颂了他们的勇敢与智慧。如今重读,依然可以被柯岩轻松活泼的诗歌语言所感染,能感受到激进的诗行里饱含着精神之昂扬、信念之坚定,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充满着革命激情
《马可·波罗行纪》(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一般被翻译为《马可·波罗游纪》。我以为,用“行”翻译原文“travels”更加准确,因为马可·波罗前往各地主要不是旅游——游山玩水,而是旅行——或做生意或出公差;可惜,除了著名史学家冯承钧先生1935年的译本用“行纪”之外,诸多中文译本都用的是“游记”;可能是因为游记书更受大众读者青睐更有市场吧。  书中有一段话引起我的特别注
大熊猫这个名字虽然在历史上不存在,但作为一种有血有肉的动物,它一直在人们的专注之外不声不响地繁衍生息。历史上,它也有个名字,叫“貘”。古生物学史家郭郛在《尔雅注证》第十八章中,引郭璞对该动物的描述后,说:“大熊猫古称貘。”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貘”字条下,语言学家王力亦引郭璞对它的描述后,断言:“所述有似大熊猫。”专家的意见,值得高度重视:由此,我们可以放心地说,大熊猫在古代叫貘。  那么,快两
1933年《雷雨》创作完成后,曹禺将稿件交给好友靳以。因属熟人来稿,靳以不便贸然推荐,所以稿件暂时压在编辑部。一次偶然的机会,靳以得以向巴金提起该稿,巴金看后当即决定把《雷雨》一次刊登在1934年7月出版的《文学季刊》第三期上。1940年12月,在为曹禺《蜕变》所写的后记中,巴金回忆道:  我想起了六年前在北平三座门大街十四号南屋中那间用蓝纸糊壁的阴暗小屋里,翻读《雷雨》原稿的情形。我感动地一口气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暮年失女,贫病交攻,某日拄着拐杖街前散心时,来了一跛足道人,口念《好了歌》,有言:“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第一回历来被视为一部书的总纲和作者命意所在,按这个逻辑,这部作品应当阐发贾府孝道尽失之义为《好了歌》作注脚,那么作品实际所写是否如此呢?《红楼梦》所展现的孝悌图景  在对《红楼梦》所展现的孝悌观进行考察之前,需要首先从经典中 “孝悌”概念的要义做一溯源。孝是中
秀兰·邓波儿粉丝注定多,这没什么奇怪,谁不爱小萝莉呢?  问题是再清新可人的小萝莉也会长大——总会有那么一天,小姑娘再也不愿穿上宽松的蓬蓬短裙和白色花边短袜,并终于用一条瘦腰丰臀的红色礼服长裙,包裹住发育中仍显单薄的躯体。她又骄傲又羞涩地挺胸颔首,在晚风中摇曳着,用踩着亮晶晶高跟鞋的脚步跌跌撞撞、急不可耐地撞开成人的世界。  世界便是这样失去了她们。  女孩成长为女人的过程,似乎总令人隐隐担忧。成
在中国文学史上,老病体衰的现象,很早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孔子就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潘岳《秋兴赋序》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诗歌中表现叹老悲衰,杜甫是较早的开风气者。他晚年的诗作中写到了多种病症,如“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客亭》)、“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衰”(《送舍弟颖赴齐州》)、“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日聋”(《耳聋》)、“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
曾几何时,人类的历史观难逃地理、技术和思想的三元框架。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将历史划分为:长时段—地理环境、中时段—社会经济结构、短时段—帝王将相的历史,他在《文明史》(History of civilization)中言之凿凿地写道:“讨论历史,就是讨论空间、土地、气候、动植物等地理环境是如何被人类所利用。”后来,人们逐渐跳出地理决定论的窠臼,认识到观念和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同样深远。英国思想
2006年6月9日,海南省2007届高中基础会考技术科目考试顺利结束。共约4万名高二应届生参加了此次基础会考,这次会考与高考“两考连接”,将按基础会考总成绩的10%折算入明年高考成绩总分。基础会考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评卷、统一报告成绩,考生的基础会考成绩单将存入考生学籍档案。会考考点和监考队伍与刚刚结束的高考使用同一班人马,其考试要求与高考相同。各科会考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试题难易适中
我的散文集《湖光心影》即将付梓电子书,我想谈谈我的写作感受。  写作早已是我生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更进一步扎实确定写作大自然这一重要题材或曰永恒题材,缘于我的年近古稀之年的又一次搬迁。记得我随着搬家公司的车辆,将自己的“破家值万贯”的东西运到离市里六七十里远的津郊一个开阔的湖边寓所,已是夕阳西沉的时光了。我慌慌张张布置了家人给我把电脑安装好,不要影响我翌日清晨早起使用,便兴致勃勃地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