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课程开发模式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种项目模块化教学的探讨实践;采用工种目标教学模式;课程结构采用三段式纵向模块;课程类型采用课程模块化。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工种为目标的模块化教学。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模块;模块化教学
作者简介:张建文(1953-),女,湖北黄冈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水电交通工程系,副教授;张先华(1966-),男,湖北黄冈人,黄冈水利电力学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讲师。(湖北 黄冈 438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834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1- 0054-02
近年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的加快,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多,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部2006年11月16日颁布的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已由规模发展阶段进入内涵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为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加强专业课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如何“以就业为导向”以及“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出发,以工学理念为指导,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启动了课程改革,对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方向进行了全面定位,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整合重构,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探索,并在2008级学生中进行了改革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基于本位的教育观
遵循高职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思想,深入电力企业进行调查,充分了解电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能力需求等信息;对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将传统的大专业分解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变电站三个专业方向。
二、树立基于职业的专业观——依据行业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专业目标
根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属于行业性、岗位性极强而人才需求又比较稳定的专业,可偏重于专、深、精的行业工种模式”,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采用依据工作岗位定专业目标的原则。通过专业调研和电力企业专家座谈,了解电力企业对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状况,针对电力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将三个专业方向的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电气运行工、兼顾岗位为检修调试工、拓展岗位为电气安装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对接。
三、树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重组课程结构和更新教学内容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构建了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工种项目模块化”对岗施教的教学体系。
1.课程结构的重组构建——三段纵向延伸版块式课程结构体系
根据本专业属于具备共同专业基础知识的群集工种专业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构建三段纵向延伸版块式课程结构体系。
第一段:根据高职学历教育的需要学习必需的公共知识和公共技能,使学生具备应有的与高等教育相符的文化素质。
第二段:根据高职学生应接受继续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设置工种群所需的技术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课程;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夯实“三电”(电工、电子技术、电机学)、“二图”(电气制图、CAD)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奠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这些也是高职不同于职业培训的区别所在。
第三段:职业技术课。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的原则,根据高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将传统“大而全”的课程模式转变成“专而精”的工种目标教学模式。下面介绍具体做法。
(1)依据专业目标确定工种“大模块”。根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涵盖的工种群设计工种“大模块”。每一个工种“大模块”对应本专业一个工种的一个技术等级。工种“大模块”的内容以职业资格为导向,如适用于变电站的“变电运行中级工”、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的“电气值班员中级工”、适用于水电站的“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中级工”等等。
(2)根据工种“大模块”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设置“项目模块”。“项目模块”由一组针对工种“大模块”所含职责的“项目模块”组成。“项目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可以灵活组合。如“电气运行”课程先将内容解构成对应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变电站三个专业方向的“电气运行”、“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和“变电运行”,并分别对应电气值班员、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变电值班员三个工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设计教学内容。如变电运行项目模块内容的调整是根据专业方向删除了发电机运行部分,只选择了与变电值班员岗位工作相关的内容。
(3)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法设计课程。以“电气运行”课程为例,常规的教学方式是以电气设备分类为线索,注重设备知识的完整性,但忽略了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顺序和关联,往往使学生学完该课后踏上工作岗位时难以适应。本次基于工作过程要素来设计课程,将变电运行工作按运行、监视、维护、倒闸操作、缺陷及异常处理、事故处理划分层次。根据变电值班员岗位的工作内容,按工作过程分成四个项目模块,四个模块对应运行中的监视维护、倒闸操作、缺陷及异常处理、事故处理工作任务,按“知识够用、技能必备”的原则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这种模式能根据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工种专门化分流定向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2.依据职业能力培养选择课程内容——试行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
项目模块构建的思路为“两线一体”,即以行业工种考证中的知识要求作为理论教学的主线,技能要求作为实训教学主线;以项目为载体,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比例协调的工种目标项目模块。按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体系,根据所涵盖的工种,针对每个工种构建一套工种项目模块,将所有课程项目模块化。
3.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应遵循“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对于第二段技术基础课和第三段职业技术课的课程内容,打破原有按照知识本身逻辑体系先基础后专业的顺序学习,可以淡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学生可根据项目中的工作任务提早进入综合专业环境,提前接触专业实践。如电子技术基础的可控整流电路知识可结合发电机自动电压调节器来组织教学、电气识绘图可结合二次回路图来组织教学,等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实施基于工作过程
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行业工种考证中的知识要求作为理论教学的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对每个工种构建一套知识模块,将技能要求作为实训教学主线;设计对应的训练项目,全部以项目带动技能训练、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通过对项目分析、设计与实现的过程讲解,在任务驱动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教、学、做一体,将抽象的知识实物化,带动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把握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企业的职业要求,在教学中融入电力企业的规范管理,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3.激发创新潜能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参加教师组织的电力创新协会社团活动,以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开发能力。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设计和完成相应的项目。
4.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教师主导启发引导法:以教師为主,用演示教学法启发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理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体会通过项目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乐趣。
(2)学生主体教师辅导法: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教师加以辅导,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
(3)典型项目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电气运行、电气设备安装、电气检修、调试等工作任务,提供完整的工作过程。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自主学习小组,教师安排学习项目,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讨论、操作、收集资料等完成工作任务,也可小组研讨、交流与分享学习经验。
五、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
主要采用投影设备,利用教师机系统实时演播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借助教学录像将运行操作整个过程、相关故障现象制作成录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利用仿真实训室真题真做
电力系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比较高。通常学生到正在运行的电站、变电站现场实训往往是只能看不能动手操作训练,为此,利用仿真实训室中的多媒体、数字仿真等手段将电站、变电站的设备运行操作、巡视、故障处理等工作过程进行真题真做,既弥补现场实训操作的不足,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了“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六、考核和发证
1.开展了弹性学分制教学改革
本专业在2008级率先实施弹性学分制试点,教学组织实行了大专业、小专门化的方式,将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限选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每门课程依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课程组合进行学习,只要获得相应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短时期内完成学业或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工学交替”方式进行学习。
2.实施双证沟通原则
用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取代传统的教学考试,使学生能顺利通过相应工种高、中级工考试,所培养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能顺利取得高、中级资格证书。
七、结语
笔者在2008级教学过程中,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重组了课程结构,更新了教学内容,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种项目模块化”对岗施教的教学体系。结合多年从事高职教学工作的经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把握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企业的要求,在教学中融入电力企业的规范管理,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8级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电力行业)[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2]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电力行业职业能力培训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张建文.关于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9).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模块;模块化教学
作者简介:张建文(1953-),女,湖北黄冈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水电交通工程系,副教授;张先华(1966-),男,湖北黄冈人,黄冈水利电力学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讲师。(湖北 黄冈 438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834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1- 0054-02
近年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的加快,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多,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部2006年11月16日颁布的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已由规模发展阶段进入内涵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为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加强专业课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如何“以就业为导向”以及“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出发,以工学理念为指导,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启动了课程改革,对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方向进行了全面定位,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整合重构,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探索,并在2008级学生中进行了改革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基于本位的教育观
遵循高职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思想,深入电力企业进行调查,充分了解电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能力需求等信息;对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将传统的大专业分解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变电站三个专业方向。
二、树立基于职业的专业观——依据行业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专业目标
根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属于行业性、岗位性极强而人才需求又比较稳定的专业,可偏重于专、深、精的行业工种模式”,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采用依据工作岗位定专业目标的原则。通过专业调研和电力企业专家座谈,了解电力企业对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状况,针对电力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将三个专业方向的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电气运行工、兼顾岗位为检修调试工、拓展岗位为电气安装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对接。
三、树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重组课程结构和更新教学内容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构建了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工种项目模块化”对岗施教的教学体系。
1.课程结构的重组构建——三段纵向延伸版块式课程结构体系
根据本专业属于具备共同专业基础知识的群集工种专业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构建三段纵向延伸版块式课程结构体系。
第一段:根据高职学历教育的需要学习必需的公共知识和公共技能,使学生具备应有的与高等教育相符的文化素质。
第二段:根据高职学生应接受继续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设置工种群所需的技术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课程;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夯实“三电”(电工、电子技术、电机学)、“二图”(电气制图、CAD)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奠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这些也是高职不同于职业培训的区别所在。
第三段:职业技术课。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的原则,根据高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将传统“大而全”的课程模式转变成“专而精”的工种目标教学模式。下面介绍具体做法。
(1)依据专业目标确定工种“大模块”。根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涵盖的工种群设计工种“大模块”。每一个工种“大模块”对应本专业一个工种的一个技术等级。工种“大模块”的内容以职业资格为导向,如适用于变电站的“变电运行中级工”、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的“电气值班员中级工”、适用于水电站的“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中级工”等等。
(2)根据工种“大模块”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设置“项目模块”。“项目模块”由一组针对工种“大模块”所含职责的“项目模块”组成。“项目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可以灵活组合。如“电气运行”课程先将内容解构成对应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变电站三个专业方向的“电气运行”、“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和“变电运行”,并分别对应电气值班员、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变电值班员三个工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设计教学内容。如变电运行项目模块内容的调整是根据专业方向删除了发电机运行部分,只选择了与变电值班员岗位工作相关的内容。
(3)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法设计课程。以“电气运行”课程为例,常规的教学方式是以电气设备分类为线索,注重设备知识的完整性,但忽略了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顺序和关联,往往使学生学完该课后踏上工作岗位时难以适应。本次基于工作过程要素来设计课程,将变电运行工作按运行、监视、维护、倒闸操作、缺陷及异常处理、事故处理划分层次。根据变电值班员岗位的工作内容,按工作过程分成四个项目模块,四个模块对应运行中的监视维护、倒闸操作、缺陷及异常处理、事故处理工作任务,按“知识够用、技能必备”的原则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这种模式能根据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工种专门化分流定向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2.依据职业能力培养选择课程内容——试行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
项目模块构建的思路为“两线一体”,即以行业工种考证中的知识要求作为理论教学的主线,技能要求作为实训教学主线;以项目为载体,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比例协调的工种目标项目模块。按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体系,根据所涵盖的工种,针对每个工种构建一套工种项目模块,将所有课程项目模块化。
3.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应遵循“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对于第二段技术基础课和第三段职业技术课的课程内容,打破原有按照知识本身逻辑体系先基础后专业的顺序学习,可以淡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学生可根据项目中的工作任务提早进入综合专业环境,提前接触专业实践。如电子技术基础的可控整流电路知识可结合发电机自动电压调节器来组织教学、电气识绘图可结合二次回路图来组织教学,等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实施基于工作过程
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行业工种考证中的知识要求作为理论教学的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对每个工种构建一套知识模块,将技能要求作为实训教学主线;设计对应的训练项目,全部以项目带动技能训练、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通过对项目分析、设计与实现的过程讲解,在任务驱动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教、学、做一体,将抽象的知识实物化,带动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把握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企业的职业要求,在教学中融入电力企业的规范管理,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3.激发创新潜能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参加教师组织的电力创新协会社团活动,以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开发能力。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设计和完成相应的项目。
4.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教师主导启发引导法:以教師为主,用演示教学法启发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理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体会通过项目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乐趣。
(2)学生主体教师辅导法: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教师加以辅导,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
(3)典型项目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电气运行、电气设备安装、电气检修、调试等工作任务,提供完整的工作过程。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自主学习小组,教师安排学习项目,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讨论、操作、收集资料等完成工作任务,也可小组研讨、交流与分享学习经验。
五、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
主要采用投影设备,利用教师机系统实时演播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借助教学录像将运行操作整个过程、相关故障现象制作成录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利用仿真实训室真题真做
电力系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比较高。通常学生到正在运行的电站、变电站现场实训往往是只能看不能动手操作训练,为此,利用仿真实训室中的多媒体、数字仿真等手段将电站、变电站的设备运行操作、巡视、故障处理等工作过程进行真题真做,既弥补现场实训操作的不足,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了“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六、考核和发证
1.开展了弹性学分制教学改革
本专业在2008级率先实施弹性学分制试点,教学组织实行了大专业、小专门化的方式,将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限选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每门课程依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课程组合进行学习,只要获得相应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短时期内完成学业或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工学交替”方式进行学习。
2.实施双证沟通原则
用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取代传统的教学考试,使学生能顺利通过相应工种高、中级工考试,所培养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能顺利取得高、中级资格证书。
七、结语
笔者在2008级教学过程中,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重组了课程结构,更新了教学内容,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种项目模块化”对岗施教的教学体系。结合多年从事高职教学工作的经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把握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企业的要求,在教学中融入电力企业的规范管理,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8级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电力行业)[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2]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电力行业职业能力培训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张建文.关于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9).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