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五万精神VS营销贵族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ea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多年前,我们首次提出“五千五万”(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的营销理念,很快就风行全国。现在,本土企业的业务员有谁还记得这样的理念?
  我们曾经羡慕跨国公司的业务员住五星级酒店,“西装领带公文包”,本土企业也窃喜正是跨国公司的这些“营销贵族”给了我们机会,跨国公司或许需要给消费者距离感,才能“让距高产生美”,本土企业却只有与消费者打成一片,“说消费者听得懂的语言,穿与消费者相似的服装”,才能打动消费者。
  但现在,经销商们抱怨不止的是“业务员一代不如一代”。本土企业还没有升级“贵族企业”的资本,一些营销人员却正在变成“营销贵族”。
  我们曾经做过抽查,发现在炎热的夏天,绝大多数业务员待在宾馆或招待所吹空调,雨天已经快成了业务员的“法定休息日”。一位曾经在跨国公司工作过的朋友说:“在本土企业虽然收入低点,但工作真轻松,闲暇也是一种收入啊!”
  而我服务的一家深圳企业,通过分析业务员行为,发现只要管理到位,业务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3倍,但就是这家效率并不高的企业,在同行眼里竟然是一家高效的企业,是其他企业学习的标杆。
  我曾经总结很多企业的业务员基本上处于两种工作状态;一是“忙而无效”,二是“老鼠戏猫”。
  所谓“忙而无效”,就是“工作努力,但没效率”,出现这种现象不能归罪于业务员,因为极少有本土企业进行过业务员效率分析。
  所谓“老鼠戏猫”。就是业务员利用“无为而治”的管理状态,“干个人的事,说企业的问题。”很多老板将业务员的此种状态归纳为职业的退化,其实应该是老板管理的退化,我们一直有这样的理念;如果个别业务员无能,问題可能出在个人身上,如果业务员集体无能,问题一定在老板身上。如果个别业务员缺乏职业道德,问题可能在个人;如果业务员集体缺乏职业道德,一定是老板管理无能。
  中国本土企业营销最大的浪费不是广告浪费,不是促销浪费,而是由于管理不到位而产生的人员低效,由于监督不到位而产生的人员费用浪费。
  我们无意要求本土企业或业务员回到过去那种“自动自发”的精神状态,社会在进步,人们总会有“人心不古”的感觉,但我们要求企业管理必须进步。因为可怕的不是员工的工作执行力下降,而是管理者的管理执行力没有上升。
其他文献
既不能只解决遗留问题而停滞了市场销售,也不能只抓销售而置明显问题于不顾,抓住主要矛盾,仔细分析各方当事人心态及承受底线,统筹兼顾,方能一击必中。    空降于大厦将倾时    T公司,国内某大型快速消费品企业。2002年年初,T公司内部发起第一次规模浩大的体制变革运动:公司要求旗下的近70家销售公司全部私有化!在当时的快消品行业,这绝对是少见的惊人一幕!  在“不换脑袋就换人”的强制规定下,折腾了
期刊
中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国市场也表现为典型的二元市场结构,农村市场几乎完全隔离于城市市场。形成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体系。与之相对应,城市与农村市场应采取完全不同的营销策略。  跨国公司“低看”农村市场,或许是他们的无奈而不是它们的本意,因为很多世界知名品牌原本就起源于农村市场。  50多年前的日本农村很穷,当时的主流厂家认为农民买不起电视,而松下认为,日本农民虽然很穷,但他们了解世界的愿望很
期刊
单店特许,运营规范但发展缓慢;传统的省级区域特许,扩张迅速但管控不力。要两者兼得,是否存在中间路线?    案例背景    TS是一家美容化妆品企业,原有日化线和专业线两大类产品。日化线产品主要通过商超终端进行销售,专业线产品主要通过美容院终端销售。  经过三年研发,TS于2005年推出全新品牌A,它结合了原有两类产品的优点,采取“产品+服务,前店+后院”的品牌专卖店模式,既吸取了日化线产品通过店
期刊
人们长期都在找营销方法,找消费者。其实消费者也在长期地寻觅最适合自己的商家,产品和服务。商家自身的事做到了、做好了,店开到哪里,消费者自然会找到你!    营销学者的败绩    周清前年下岗了,想开店,可做什么好呢?  她到处“考察”,有朋友建议做窗帘生意,说是人总要住房子,是房子都得有窗子;是窗子都要安窗帘——按照这个逻辑,窗帘生意可以做,现在都是自家买房,谁不想让屋子显得更现代、更高档一些? 
期刊
尽管大家都有进入四级市场的设想,但是,由于担心收成,不敢大规模铺开战线,多数企业迈三步退两步,不敢下脚或者下脚不敢深踩。    知名品牌的下乡欲望    对白电产业来说,近年来市场格局相对稳定,产业很难有大的洗牌。可公司的财报要求数字逐年做加法,如何保证新的销量增长?  一、二级城市中,一面有国内外强势竞争对手的对垒,另一面有拥有强势话语权的终端的挤压,资源有限,各家都谨小慎微,弓弦紧绷。在这块利
期刊
近几年,随着保健品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国内保健品行业步入了寒冬腊月,当年火爆的操作手法似乎也都被冷藏了起来:生造概念不灵光,软文炒作没人信,广告轰炸玩不起,终端促销成本高,会议营销泡沫多  渴望长足发展的保健品企业,都在思考:如何与杂乱无章,数不胜数的对手形成区隔?  你说借助销售渠道区隔?大家都笑了,渠道只有相对忠诚度,没有永恒的忠诚度。  借助广告区隔?大家又笑了,面对纷繁的广告杂音
期刊
企业总希望专业化推广能像过去的“挂金”或“关系”营销那样立竿见影,于是直接用学术推广会议的销量来核销会议费用。在他们看来,送钱,拉关系和“开会”,都是一路货,不过是为“卖货拿钱”换个形式罢了。    医药市场环境将越来越规范,过去以“挂金”和“关系”为主导的营销模式跌宕起伏后,专业化推广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于是,企业一哄而上,开展学术推广会、学术赞助、科室推广会等等,可不少人下了网却没捞到鱼
期刊
没有人低级到认为品牌无用,却总有人误认为品牌就是一切。  跨国公司在中国,品牌是产品畅销的原因,因为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跨国公司就已经是响当当的品牌,并且在国际市场有足够的市场份额作为品牌支撑。即使跨国公司在中国做得再差,也无損于其国际品牌形象。因此。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品牌形象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带来的”。  但中国本土企业没有这种先天优势。  对中国企业而言,品牌是产品畅销的结果。只有足够的市场份
期刊
陈春花教授在《渠道驱动还是品牌驱动?》中有一段精彩的阐述:“很多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人员,特别是一些中国的研究学者,在根据有限的资料总结世界优秀企业经营的成功之处时,往往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品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而中国企业还没有一家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品牌。这使得很多中国企业非常悲观,以至于对刚刚建立的渠道优势产生怀疑,进而在‘品牌知名度’与‘渠道成熟度’的选择上犹疑难决。”  “在中国
期刊
市场细分就是将具有相似需求、相似行为及相似特征的客户(医生和患者),分割成既有区别但又相关的区域(如文中表格所示),并有针对性地确定品牌传播的有效途径。    医生渠道、疾病类型(如急性、慢性、温和、一般或严重,首次得病与疾病复发等)、地理特征,这些通常是市场细分的切入点。但市场细分应该以顾客为导向,围绕消费者或消费场所进行才更准确,因此在矩阵分割法中,以“适应症、患者”和“医生种类,治疗渠道”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