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2%的受访者期待《方案》尽快落实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i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案》的发布,首次从官方层面界定“校园欺凌”,并明确了事件处置流程、惩戒实施欺凌学生的措施以及一些预防举措。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9.4%的受访者都经历或目睹过校园欺凌事件,且男性(66.0%)明显高于女性(52.0%)。93.2%的受访者期待本次《方案》尽快落实,77.7%的受访者看好《方案》对处理中小学生欺凌事件的指导作用。63.9%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对防治学生欺凌事件重视程度不够,68.3%的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
  59. 4%的受访者经历或目睹过校园欺凌事件
  河北邢台市民张丽存的侄子曾遭受过校园欺凌,“孩子和班上一个男生有过矛盾,后来那个男生因在校表现不好被学校停课。停课期间,那个男生找了几个外校高年级的同学堵在校门口跟孩子要钱,孩子没给,就遭到了殴打”。她说,之后侄子上下学,其父母都亲自接送。
  民调显示,59.4%的受访者曾经历或目睹过校园欺凌事件。进一步分析发现,90后群体比例(67.9%)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且男性(66.0%)明显高于女性(52.0%)。
  “校园欺凌近两年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网络上不断曝光的各类校园欺凌事件触目惊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犯罪心理学博士孙锦露介绍,美国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事件会对受害者身心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学习,会危害学生正常社会关系的建立,影响学业。在具体影响上,受害者可能会产生旷课、逃学等行为,以及焦虑、沮丧等心理问题,严重的还会引起抑郁、自杀等。
  “《方案》针对校园欺凌事件提出了系统化的惩罚措施和事件处理的责任方,这能让施暴者及时得到恰当有效的处罚,也为受害者提供了保障。”张丽存认为,《方案》让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更加公平。同时她也表示,《方案》在落实过程中,执行方的重视程度、执行力度、惩办决心很大程度上关系着落实成效。
  山西省高平市东方红小学数学教师赵铭(化名)曾任多年班主任,她认为,《方案》虽然更具有针对性,但过于侧重高压。“我担心《方案》最终会流于形式。就像现在抓学校安全工作,一些学校就会强调安全大于一切,却忽视了自身应有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方案》虽然能够增强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但会否造成家长过于敏感,将同学之间的小摩擦看成欺凌,甚至束缚、挑衅老师的工作能力?”
  “对于校园欺凌的防治迫在眉睫,尽快实施《方案》必要且重要。”孙锦露表示,全国研究校园欺凌的专业人员还较分散,水平也参差不齐,专业人才非常稀缺。“因此,我认为此次《方案》的落实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校园欺凌事件治理上,还要注重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校园欺凌治理的长效机制。”
  调查显示,93.2%的受访者期待本次《方案》尽快落实,其中47.8%的受访者非常期待。77.7%的受访者看好《方案》对处理中小学生欺凌事件起到的指导作用,其中22.3%的受访者非常看好。
  67. 6%的受访者认为《方案》为相关事件处理提供了依据
  此次《方案》对未来治理校园欺凌将起到什么效用?调查中,67.6%的受访者认为《方案》界定了“校园欺凌”概念,为相关事件的处理提供了依据。其他还有对不同情节规定了具体处置办法,可操作性强(58.8%);明确学生欺凌事件须依法依规处置,更有震慑力(57.4%);明确学生欺凌事件的处置以学校为主,避免管理缺位、不及时(47.9%);提出预防举措和问责机制,有利于建立长效机制(31.0%)。
  “校园里学生之间发生的口头辱骂并不少见,有的案例发生得太频繁、太恶劣,对弱势同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表示,此次《方案》将口头侮辱等情况明确定义为欺凌,能保护平时受口头欺凌的同学。
  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则认为,同学之间互相起外号等行为在学校很普遍,在现实情况中,处理起来可能有些困难。
  “明确概念对于预防、干预欺凌问题非常重要。”孙锦露认为,相较于2016年4月出台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及11月《关于中小学生欺凌与暴力指导意见》,此次《方案》更加详细、实际。“从‘校园欺凌’到‘中小学生欺凌与暴力’,再到‘学生欺凌’,概念界定比原先更严谨准确,更具有针对性。《方案》还指出学生欺凌的蓄意性以及恶意性,列举了学生欺凌的常用手段涵盖肢体、语言及网络等,强调了欺凌对于受害学生的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危害,并严格区分与打闹嬉戏的区别。”
  她还指出,《方案》对学生欺凌治理的预防和处置作出了部署安排,对相关多部门的权责分工提出了对应要求。“这些进步与探索,是值得肯定与支持的。”
  60. 2%的受访者指出学校对校园欺凌缺乏有力监督和管束手段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效果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导致他们之后会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校园欺凌事件为何频发?调查中,63.9%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对防治学生欺凌事件重视程度不够;60.2%的受访者指出学校缺乏有力的监督和管束手段。其他还有惩戒长期停留在道德层面,缺少有效法律手段(57.4%);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职责分工不明(40.5%);一些受欺凌者的沉默客观上“纵容”了实施欺凌者(36.4%)等。
  山西省高平市东方紅小学数学教师赵铭(化名)分析,欺凌问题更多发生在小学高年级或中学生中。她还发现,爱挑事、爱捣乱的孩子多数生活在离异家庭,或父母外出打工,由家中老人照看,缺乏关爱和教导,长期下去不良行为会加剧。
  孙锦露认为,当前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大部分是以班会、校会的形式进行,内容形式单一,处罚措施通常是留校察看、回家反省以及开除处分。“我们治理的目的不只是减少学生欺凌事件发生,还要关注到学生个体,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了解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68. 3%的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
  如何防治校园欺凌?调查中,68.3%的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61.9%的受访者建议完善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其他还有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相关专题教育(50.2%);学校成立学生欺凌专项治理委员会(44.3%);委托专业机构定期开展学生欺凌专项调查(27.4%)等。
  孙锦露认为,对于情节严重的校园欺凌,应当追究当事人和监管人的责任,形成必要的法律威慑,从而提高人们对校园欺凌的重视程度。
  她建议,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培训,尤其要提高家长的问题意识和处理问题的技巧。“很多欺凌事件的发生与家长管理缺位密不可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做事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价值判断与行事风格。有研究表明,有较好父母依恋的学生会更少参与到校园欺凌行为当中。”
  在学校管理方面,她指出,学校作为欺凌事件处理的主要单位,任务繁重且责任重大。通常学校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就已投入大部分精力,专门抽出更多时间防治与监控校园欺凌存在一定难度。为此,她建议充分发挥学校警务亭的作用,安排保安或者招募成年志愿者进行校园治安巡逻等。
  在校园欺凌的跟踪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上,她建议学校或相关部门定期针对校园欺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治理情况。“通过问卷或者量表筛查出实施欺凌和被欺凌的高危学童,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教育辅导。及时发现苗头,尽早进行干预。”
其他文献
共享教育,作为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来探究,先要从共享经济说起。共享经济这个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 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群落结构和协同消费:基于日常生活方式》(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
期刊
近年来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校园欺凌问题,暴露出一些学校教育管理在公平与质量方面的薄弱之处。不久前,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对教育管理提出更有針对性的策略,可望有效遏制此类事件多发频发。但若要根治,仍需进一步找到“病灶”,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在惩戒失范行为的同时,关爱那些有错失的孩子。  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认为,人生每个阶段都存在心理危机,“自贬自卑”就是青春
期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建筑形态,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公共浴场,中世纪的大教堂……现今时代的建筑形态,非大学莫属。这是建筑史学家约瑟夫·里克沃特的观点。近日,国外一部名为《世界最美大学》的画册以多种文字版本同时发行,深深触及大众对大学的审美情愫。该画册精选全球23所大学,从欧罗巴的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直至新大陆的耶鲁大学、麦吉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因美而成为文化遗产。大学这份人类
期刊
2006年,一本名为 《世界是平的:二十一世纪世界简史》 的美国畅销书在中国走红。在这本书中,全球化进程按其行为主体的不同,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全球化1.0版 (1492—1800年),这个阶段,是劳动力在推动全球化进程;全球化2.0版 (1800—2000年) 是企业的全球化,工业革命扮演主要角色;全球化3.0版(从2000年至今) 指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沟通无界限,全球融为一个市场,劳动
期刊
21世纪快要来临的时候,我们曾经心潮澎湃,觉得21世纪一到,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没想到21世纪已经过去17年了,我们好像还在原地踏步,困扰中国教育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严重的应试教育、严重的学生负担等,并未根本解决,甚至正在加剧。  我们迎接未来的时候,对于未来要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而未来确已到来。  有一个最新的故事,2017年夏天机器人参加了数学的高考,满分150分,他得了105分,成绩不算太
期刊
01 教室就是犯错误的地方——每个阶段各有特殊的生命价值  学生对人生目标的理解不可能是一样的。人们鼓吹“成功”“成才”,期望“成长”,然而人们也许忘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不一定要用这些来衡量,况且每个阶段各有其特殊的生命价值,教师不要以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加速成长”。  童年,应当无忧无虑,睁大眼睛尽情地欣赏世界。有人说,教室就是犯错误的地方。我想说的是:这个年龄也是可以出点麻烦的年龄。如果中国的孩
期刊
编者按: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不仅是校园“顽疾”,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  2017年底,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文件见本刊2018年第1期),提出“形成防治中小学生欺凌长效机制,确保把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
期刊
学校是防治校园欺凌的终端执行者,也是校园欺凌问题问责的第一主体。一所学校究竟应该如何防治校园欺凌呢?笔者结合日本《防止欺凌对策推进法》《防止欺凌基本方针》(2013)等法规文件、教育部门开展的欺凌问题追踪调查,以及学校的实践经验,梳理出一些可操作性强、且行之有效路径与策略。  “预防”是根本——有共识、育能力、创环境  对校园欺凌的正确认识是学校开展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需要全体教职员工都能认识到:
期刊
最近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家长们的朋友圈热传。文章提到,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可是,她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买了,原因就是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三万五。  来看看这位高管妈妈的账单:20 000(美国游学)﹢5 000(阿姨)+2 000(钢琴)+2 000(游泳)+6 000(培优)=35 000。这份账单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浓浓的钱味儿,表面看是经济压力大,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中,班主任不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有着它的特殊性。本文以保山市关爱学校为例,分享在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班级管理的路径及对策,即完善班主任管理制度,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掌握管理技巧,加强学习。  一、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