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刑法禁止令制度现状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wei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禁止令制度诞生的意义
  当下环境中,我国刑罚制度以“报应刑”理论为基础,以“目的刑”理论为补充。结合古今中外刑罚制度发展规律,即从野蛮到文明,从低级到高级,从重到轻,从肉刑到监禁刑,从监禁刑到非监禁刑。我国的刑罚制度在满足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要与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具体危害程度相一致,同时,符合罪刑法定精神维护公平正义的基础上,根据特殊预防的需要刑罚个别化的要求,诞生了我国国情的禁止令制度。这是符合整个世界刑罚制度发展轻刑化、人道化、开放化的潮流的。作为一种积极限制与监督犯罪人监外执行改造的创新型监管措施,是完善我国刑罚制度的一种开拓性创新,也是刑法在当下我国新倡导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中的一个开创性举措与开局性回应。禁止令制度是刑罚改革中科学刑罚观的体现,它认识到了刑罚的补充性、刑罚功能的有限性和刑罚功能的负面性。从效益上讲,禁止令制度重视刑罚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尽力做到以较少的刑罚投入实现较大的社会效果,尽量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其他的不良后果。因此,可以说禁止令制度是我国刑罚制度的一个重要创新,依法正确适用禁止令,切实保障和强化管制、缓刑的适用效果,对于进一步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一步充分发挥非监禁性刑罚在避免交叉感染、节约司法资源等方面的积极、重要、独特功能,对进一步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禁止令制度的具体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第2条之规定:“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第11条之规定:“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因此,禁止令是指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判处管制或宣告缓刑时,根据具体犯罪情况,从促进犯罪分子教育矫正、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出发,认为确有必要在管制执行期间或缓刑考验期限内,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或接触特定人,而宣告的一种监管措施。也有认为禁止令是一种执行非监禁刑的监管措施。
  三、禁止令制度适用的现状分析
  (一)对禁止令的理解与适用
  因禁止令制度尚未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因此在适用过程中应当避免因滥用而失去其本身建立意义,所以,以谨慎态度适用禁止令制度才是可取的。只有在确有必要、确有把握、确有效果的情况下才能适用。
  1.确有必要是指须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有必要作出禁止令。根据犯罪具体情况,如罪犯的职业、犯罪的对象、犯罪的手段、犯罪的场所、犯罪的原因、犯罪的性质、犯罪分子主观恶性的大小、犯罪的社会影响等,禁止令与罪犯的已然犯罪有密切联系有必要禁止被判处管制或宣告缓刑的人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或场所、接触特定人。反之,就不应当对该犯罪分子作出禁止令。根据刑罚个别化原则应当根据实际犯罪情况的本质就是对犯罪分子轻重有别、区别对待,是具体落实刑事责任,实现刑罚与刑事责任相对均衡的一个鼎下之基的重要路径,也是适用禁止令必须贯彻的一个裁量原则。
  2.确有把握是指禁止令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对被判处管制或宣告缓刑人员不得侵害其正当权益,同时对执行机关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禁止令是通过禁止被判处管制或宣告缓刑人员实施特定行为(包括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或场所、接触特定人)遵守一般义务之外的更高义务,义务的内容是通过判决的形式确定,禁止令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禁止令中对罪犯自由、权利的限制应有限度,不得侵害被适用对象的正当权益。对执行机关而言,内容的具体明确是执行的关键,明确了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具体界限是什么才不会肆意扩大禁止令效力,也不会让禁止令成为一纸空文。
  3.确有效果是指通过禁止令对被判处管制或宣告缓刑的犯罪人,能起到积极影响,避免消极因素诱发再次犯罪。对被判处管制或宣缓刑告的罪犯之所以采取非监禁的执行过程是因为其本身犯罪社会危害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在原来的生活环境中约束其行为最终完成改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生活环境存在不确定的因素,有的因素对改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有的因素对改造效果产生消极影响。积极因素能够推动或促进犯罪人实现适用刑罚改造的预设目标;消极因素能阻碍犯罪人实现适用刑罚改造的预设目标。法官结合本次犯罪情况考察出消极因素,以禁止令的形式禁止被判处管制或宣告缓刑的犯罪人接触消极因素而起到维护社会秩序、保护被害人免遭再次侵害、预防罪犯再次犯罪的效果。
  (二)社区矫正对禁止令执行的意义
  2005年至2007年全国法院适用缓刑占判罚率的比例分别是21.88%、23.23%、24.43%。2001至2006年,山东省法院系统适用缓刑率达到37.18%,可以推知,2009年随着全国法院系统整体加大管制、缓刑和假释的适用率,缓刑适用所占比率就更高。另据调查,2006年重庆市社区矫正对象中缓刑人员比率占总数的73.55%。这个数据得到相关情况的佐证,据重庆市涪陵区司法局调研,2006年该区司法局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67人,其中缓刑114人,剥夺政治权利40人,暂予监外执行10人,假释3人。对于非监禁刑适用率的增加,使得非监禁刑执行方法有了新的挑战。其中,社区矫正制度是当下积极推广的重要方法。
  自2003年以来,有关部门在一些地方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9年起在全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2009年社区矫正工作在全国全面试行。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覆盖全国91%的地(市、州)、72%的县(市、区)和65%的乡镇(街道)。北京等13个省(区、市)已经在全辖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各地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59.8万人,现有社区矫正人员27.8万人。据统计,在矫正期间再犯罪率仅为0.21%,远远低于在监狱服刑罪犯8%左右的再犯罪率。社区矫正在完善我国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很好效果。
  在禁止令执行过程中社区矫正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原来规定的管制、缓刑、假释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修改为“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对禁止令执行的任务自然也由社区矫正来担当。做好社区矫正,使确有依法从轻情节的罪犯在社区进行教育矫治,对于罪犯顺利回归并融入社会,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探索完善中国特色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降低刑罚执行成本、提高刑罚执行效率,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节约司法资源角度,让缓刑犯在社会中接受改造,节约了国家的资源,降低了经济成本,对进一步推动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维护法制权威、有效惩治预防犯罪,确保社会稳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宗教情感属于宗教中的感情领域,它是宗教徒特有的情感,是一种对神灵的依赖、敬畏等一系列的复杂情感构成,是宗教产生、维系、壮大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西方宗教学家的视角出发探讨宗教情感的实质与内容,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它在宗教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宗教情感;宗教活动;核心  “可以给宗教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宗教是观念、情绪和活动的相当严整的体系。观念是宗教的神学因素,情绪属
期刊
摘 要:兴起于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艺术流派,正是世界正处于世纪末的恐慌之中,同时也是思想和知识处于爆炸的时代,许多艺术家都借助于自己的作品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本文则以爱德华·蒙克为例,分别以“无声”之美、“隐喻”之美、“悲剧”之美这三种形式来分析蒙克作品中所流露出的“精神美学”以及“所传达的内在的信息”。  关键词:表现主义;蒙克;精神;悲剧  前言  自18世纪以来,受弗洛伊德,尼采,马克思等
期刊
摘 要:现代科技活动的目的主要不是得出超越的宇宙蓝图,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处理社会事务的效率;进行这种活动的主体不单是一个个科学家或科学共同体,而是大量的、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的社会集团;对活动目标、对象和方法认知不是靠个体的思维方案和能力,而是靠相互作用的社会化认知体系。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功能是由具体的文化理想决定的。  关键词:现代科技;目标;方式;社会化认知  一、经典科学向现代科学的全面转型 
期刊
在民法理论上,同一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可能符合多种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可以发生请求权的竞合。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虽同为债的发生根据,但却是两种独立的制度,其构成要件的相互排斥决定不能同时成立不当得利返还和无因管理费用返还两种请求权的竞合。因此,从法律适用的角度,不当得利排斥无因管理的构成。尽管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有各自独立的构成要件,但是并非是界限分明的两种制度,也因此给审判实践带来不少困扰。  一、案
期刊
在法院执行工作中,往往会涉及一些刑事元素,如财产刑的执行、刑事追缴、退赔的执行、刑事附带民事的执行等。该类案件的执行与普通民事案件执行相比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了解该类案件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法院的执行工作的展开也有着积极影响。  一、涉刑事案件执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产刑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产刑包括罚金和没收财产两种类型,财产刑案件的执行也主要指罚金的执行与没收财产的执行,一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对养老保险政策做出了多次调整和改革。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导致了养老保险巨大的资金缺口。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借助其他国家的经验,从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和商业养老保险三方面提出建议,三管齐下缓解养老保险的缺口问题。  关键词: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商业保险  一、引言  养老金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劳动者退休后能否过上本该安逸的生
期刊
一、民间借贷纠纷在审理中面临的困境  1、借贷双方到庭难。在审判实践中,有的借款人为了躲避出借人追讨债务,往往不愿出庭应诉,拒签法律文书或者外出躲债,或改变联系方式、变更住址,拒不出面陈述借贷事实,致使法院只有留置送达或公告送达法律文书,从而影响了法院对审判事实的判断,增加了审理的难度,延长了案件审理时间。由于被告拒不到庭,案件只有缺席审理和判决。而实践中,缺席判决不仅容易忽视当事人的诉权,还不利
期刊
摘 要:翻译教材、双语杂志等往往配备好译文,参考译文究竟有多大参考价值不好定论,因文而异,教学中鼓励学生辩证地看待参考译文,激发学生为译文精益求精思考的热情,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意识有效的原则。  关键词:参考译文;可读性;批判  参考译文,谁说一定不错?经典译文,谁说没有超越的可能?经得起群众的检验,才是正确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是经典的。吹毛求疵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精益求精,译文若能更优
期刊
在司法工作实践中,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种罪名,从我国刑法中职务侵占罪的立法产生及其沿革来看,它是从贪污罪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罪。但是刑法条文对这二罪的规定过于原则性,加上二罪在犯罪构成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如何定罪是办案人员办理好案件的关键,也是值得我们有关人员深入研究的理论性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和联系,以期大家共同学习。  一、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实施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各个时期采取的重大举措均极大促进了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一梳理,希望能够准确把握其历史演变的进程,对于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历史演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实施了具有明显成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使山东区域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