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赏荷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309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上人家的荷塘是白洋淀里众多赏荷的好去处之一。
  “赏荷楼”是建在淀上深水处的水榭,约有二三十间房子阔,边有立柱,上遮屋盖,四围的淀里是用木头架起的荷池。远望南岸,杨柳轻摇,芦苇倒影;回首北岸,近屋舍的大大的荷塘边,有游人闲雅地在荷花的尽头架杆,镶成了一幅荷花垂钓图。这里的荷花品种珍贵,与“荷花大观园”里“荷花别墅”中的一百多种荷花合起来,几乎涵盖了所有名贵荷花品种。我原以为这里的荷花只生在淀中,可远观而不可近玩,到了这里才知道,凡名贵的品种大都是养在平地的池塘里,伸手就可抚摸,弯腰就能贴面相吻。次日,晴空万里,“荷花别墅”里风动荷摇。游人在荷池间的小路上缓缓而行,左右顾盼把玩,真个是满园春色,姹紫嫣红开遍。大大的牡丹荷、细瓣儿的菊荷、红红的月季荷、内白外红的芍药荷等等,举凡陆地上的花儿,荷花几乎都有相肖的模样。但,她们的学名却叫千叶红、重台莲、大酒棉、千瓣莲、孩儿莲……一丛丛一片片,如小女出浴,又若天仙下凡,引得蝶舞蜂忙,蜻蜓嬉戏轻点。
  这白洋淀上的荷花掩映,她们绰约的风姿,婀娜的腰肢,妩媚动人,不禁令人想起《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啊,莫非是金陵十二钗的精魂聚首这白洋淀?您看这洁洁的白荷,冰肌素面,袅袅婷婷,可不是黛玉荷锄?那饱满丰美的牡丹荷,头顶一抹红,颜若白粉,华贵娇娆,该是宝姑娘吧?看这殷殷红荷,花冠齐整而硕大,多花齐聚一朵间,可不是带有浩荡皇家气象的元春吗?那一边,高伸翠颈,单瓣全红没一点杂色憨厚可爱的,一眼便让人看出是“二木头”迎春了。您还别说,那个精怪的探春,咬钢嚼铁的——她不是斜依在绿叶丛上,仰头跷脚,瞪着黄蕊小眼在算计吗?那躲在荫下,张着大花瓣,举着翠绿翠绿花托的,该是稍施粉黛的惜春了。略转身,看那小径的池边,独独地把一个花托孤零零地高举起来,一个个荷瓣内垂外翘的,可不是那心如槁木的李纨?再看那寂寞的池中,瓣上沾着水珠珠的那朵,那似张非张、欲张还休的神态,想是让人怜惜的妙玉了。倒是这湘云潇洒又飘逸,将一袭荷叶卷起,靠在自己的脸边,算作斜戴了一个黄绿色的遮阳帽;看她在阳光下的影子,仿佛是又喝多了,正晃动着去找个好睡处。您可小点声儿,往那边偷着看——就那朵大花盘的风荷,花瓣旋着长,花心傲著开,多肖瞪着丹凤眼,在贾母面前阿谀,在奴才面前施威的王熙凤?低下头去,您略一仔细,就会看到荷荫下,藏着一朵花蕊全是子实的小荷花,她那拘束的花瓣,紧紧地抱在一起,仿佛巧姐出逃时的窘迫,也让人隐隐想到她嫁给一个小地主的平实生活。与巧姐相望的,是一朵单瓣粉荷,正抿着嘴儿笑,阳光照着花瓣,显得如玉般剔透晶莹,难道这不就是那娇媚多姿、柔弱风致的秦可卿嘛……
  我忙着拍下她们一张张玉照,抬起头来,再放眼白洋淀的“荷花大观园”时,正是万顷碧荷花映日红的壮观景象。一望无垠的白洋淀上,田田的莲叶,杂着朵朵如星般的荷花,一层层,一片片,直铺到极目处晕着的光雾里。光雾是阳光照射的蜃气,它给白洋淀平添了一种神秘。淀里荷花盛开,亭亭出水,高过人头。若将这些荷花移入池塘,每一朵都会是领袖。而在这苍茫的大淀上,她们都是普通的一株,毫不出众。感叹这因生长的水域不同而地位有别的荷花命运,却令我想起狂风暴雨中荷花的另一番景象,转而使我对淀里的荷花肃然起敬了:上帝好像知道我们的心意,专门降下倾盆大雨,丰富我们与荷花的相见。那是进淀当天的下午,我们在“文化苑”赏荷。先是风推着云儿把天空布得阴阴的,继之把淀上特有的湿雾搬弄过来,随着雨丝而撒下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荷叶上,发出一片骤响。随着雾雨的变幻,荷花也跟着变化。先是仰脸享受着细雨的淋浴,随后便摆动着脸庞沥水。当雨鞭从天上成片地抽向白洋淀时,狂风便裂开万顷碧荷的密叶,卷起翻滚的叶浪。霎时间,荷花变成了傲然挺立的青松,在风雨中呼号。那一个个美人儿,毅然变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狂舞着荷伞,把如注的暴雨一次次地倾倒在池塘里。她们高昂着头,不屈地向天雄视着、摇摆着、抗争着。这时,我仿佛看到聂耳灵巧的双手,在钢琴的键上刚劲地跳跃,伴随着闪电雷鸣,叠化出黄河的巨浪滔天,澎湃咆哮。一片片荷叶幻化成黄河的木船,一朵朵荷花愤然而成黄河上不屈的船夫。船在狂涛骇浪上,惊心动魄地跌落、腾空、搏斗、争战,风声雨声荷噪声混成一片。霎时间,天地浑然一体,张力无限。远处响雷隆隆地滚动碾来,仿佛聂耳双手重扣钢琴,发出了震天动地的轰鸣,高扬的铿锵浑厚的旋律,激越如黄河巨浪排空怒吼:“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此刻,那一朵朵荷花,化着一支支火炬,又成一支支长矛,汇成一个宏大的海洋,排山倒海般呼啸着,越过高山,越过平原,磅礴宇宙,惊天裂岳……风雨雷鸣之后,我再次看到了“荷花变成了人”,水生们,水生嫂们,雁翎队,嘎子哥们在呼喊着欢笑着……
  一阵朗朗的笑声惊醒了我的回念。眼前的斜阳,仿佛把我们的归期耳语于荷花。她们的花瓣似乎闭合了少许,以示对我们含情脉脉,依依不舍。“今夕一别千山遥,何年再赴一佳期?”心中猛然间吟出了这样的诗句。惆怅缠绵的思绪萦绕在心间,古诗也在脑海里舞蹈。在不胜枚举的咏荷诗文中,我想,最能表达此时心境的,便是《西州曲》里那两句“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了。“莲”与“恋”、“清”与“情”,均为谐音,暗喻坚贞纯洁的爱情清白而久远。爱,在白洋淀里的荷花上有表证,在我心里则氤氲、回荡、充盈。归心恋心相纠结,又想起了荷花的许多别称,如“朱华”、“莲华”、“芙蓉”、“芙蕖”、“君子花”等等,而其中就有一个叫“中国莲”。
  白洋淀的“中国莲”,是我们民族之大美、大爱的化身,是花中的伟丈夫!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放眼望去,很远的地方亮起了一盏灯,忽闪忽闪的。我不怀疑那是一支鬼火,如果是鬼火,它应该向我走来,至少是给我发出一个约会的信号。可我观察了好久,那盏灯除了具备光的全部伦理道德之外,其他手段好像不属于它操控的领域,就那么不失礼节地放着光,直到月落星移,看它的我站姿踉跄。  夜幕下万家灯火,为何独钟远方那一盏?说白了是因为它在我眼瞠所能顾及的最远射程内的猎物。虽说是猎物,但注定我只能观望和守候,时至今日
期刊
这辈子,她永远忘不了那双深幽的眸子,那双像来自外太空一样纯净的冰绿色的眼睛。  他俩住在同一条巷子,却素来没有搭讪过一句话,偶尔路上两人碰面,她害羞地低垂下头,总被他摄人心魄的眸子捕捉,亦很快被他锐利地目光打败。每次她都迅速地关闭眼帘,而脸上腾升起的层层羞赧红晕使她局促不安,只能窘迫地疾步从他身边溜走。那会儿,她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声,铿锵有力。短暂的晕眩占据了她的大脑,或那一霎完
期刊
没去过鼓山的福州人,可能很少。  我头回上鼓山,三月,那年十二岁。从三牧坊校园出发,汽车迎着太阳而去。一路上,小伙伴们像一群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尤其是已上过鼓山的伙伴,更是眉飞色舞,兴奋不已。  不多久,车到山脚,下车进山,大伙沿着石磴拾级而上。我肩负蓝花被,人小背包大,举步维艰,伙伴们和我一样,气喘吁吁。虽然春寒乍暖,寒气并未消尽,但大家已汗流浃背,小脸蛋像入秋的苹果,泛出一层红晕。长长的
期刊
一  我又想起了那个秋夜,在这个孤冷的冬夜里。我怎么又想起了那个秋夜呢?是冬日里太冷,秋日里还暖吗?  一地的黄叶,风刮得哗啦哗啦地直响。那树,把天挤成了一条缝,灰色的……  二  我说:“我们紧靠着一起走。”  你害羞地笑着说:“你胡说,没有,根本就没有。”  我说:“你跟着我走。”  你说:“去,没有,也没有。俺自己走。”  我说:“我停下来叫你。”  你娇羞地说:“去。”  我问她:“路的北
期刊
七岁那年,妈妈离开了这个世界,爸爸努力地挣钱,家里只剩下奶奶和她。十四岁那年,爸爸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叔叔很好,经常给奶奶送点钱过来,可是,每次奶奶拿到叔叔那点钱之后,总能听见叔叔婶婶无休止的吵架。  小雨和奶奶相依为命又过了两年,奶奶为她洗衣做饭,她也为奶奶洗衣做饭。终于有一天,他们没有饭再做,没有衣再洗了。就是那一天,十七岁的小雨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站在村头向她洒泪挥手的奶奶,离开了。  城里花花
期刊
当我第一次看到她——书,便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她与我有缘。”以后的日子里,我便千方百计地接近她,了解她,时间不长,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  这缘一旦结成,便不想戒掉。在窗前的阳光里,在檐下的鸟鸣里,在落日的余晖里,在床头昏黄的灯光里……无时无刻不能与她约会。深夜是最宜于读她的时候。此时,夜阑人静,双手捧着她,任思绪在天地间驰骋。拜读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翻阅人世千般气象,触摸她的故事经脉,展读她
期刊
一  清宣统二年二月十五,也就是1910年4月4日午时,苏州一个普通的古老小巷,春天里的阳光懒洋洋透过丁香树洒向地面,巷子里的人们大都在午睡,一切都静悄悄的,忽然一个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宁静……  第二天清晨,早起的人们发现了这个被遗弃在巷口奄奄一息的女婴,他们议论着,但没人施以援手。这时,一个年轻的金发碧眼的外国女传教士从旁边经过,她了解到这一情况,决定收留这个可怜的女婴。这个年轻的外国女教士是美国
期刊
节气已是大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山峦清瘦,大地沉寂。  可是,雪地上有野鸡野兔轻巧腾跳的痕迹。松林里,从墨绿针叶间落下的松果,有的刚刚被松鼠啃过,松香清冽。山野间,满目枯黄棕褐,偶尔跃出一丛艳红,是经霜不落的刺玫果,丰满水润,吹弹可破。尽管地冻天寒,这些小浆果却要在几场大雪之后才能风干。它们让你想起初夏,单瓣的粉红花朵,漫山遍野地香。几棵山里红,叶子早已落尽,红红的小果子还挂在枝头。春
期刊
我们的俗语“饭”就是大米饭,有一次看电视,有一句对白引起我极大的兴致:大人叫孩子们“吃饭了”,但当他们“吃饭时”却只是在吃馒头。我觉得非常惊奇,后来一打听,才明白,原来“北方人”说的“饭”,包括了馒头及其他杂粮。  从小在南方小城长大的我,每餐都缺不了米饭。记得有一次自己淘气被母亲训骂,便赌气不吃晚饭,结果清早起来浑身无力,好像饿了很久,母亲端来一碗粥,就被我狼吞虎咽地“倒”进了肚子里。  我们这
期刊
东经112°58′,北纬28°28′。  坚实的花岗岩顶起一层薄薄的黄泥或者沙土,延绵数十里,界定三县市区。九峰傲岸,俯视脚下的丘、谷、廊、川。  老高沿着当年求学归家的小路,依次推开竹木山门,老槐树嶙峋的疏影橫过那口狗刨过几个来回、捉过愣头鱼、摸过滑泥鳅的山塘,掩不住任家大屋茕茕独立的两堵泥墙。  咀上坳七叔的小别院内,莴笋、卷心菜翠绿,三两树橘柚金黄,扁豆蔓、福寿果藤各盘一篷,爬满院落的篱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