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引起关注,谁又能帮帮我这个烈属”
2010年7月12日,是何亮的丈夫关喜志38岁生日。那天夜里,关喜志接到抗洪抢险命令匆匆离去。17天后,关喜志牺牲在抗洪一线。抗洪英雄关喜志牺牲6年后,他的身影在人们的记忆中已日渐模糊。
前些日子,看到新闻上纪念维和烈士申亮亮的报道,何亮不禁又想起了丈夫:关喜志生前是申亮亮的老营长,俩人在一起摸爬滚打多年。申亮亮牺牲一年来,他的英雄事迹依然是媒体关注的热点,互联网上有关“申亮亮”的搜索已达47万多条。何亮说,当年丈夫牺牲后的一段时间里,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可随着时光推移,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拎着两个摞起来的饭盒,伸头看看前面排得长长的队,何亮顾不得擦擦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一脸疲惫。
这些天流感肆虐,女儿高烧,她赶紧带着女儿到某医院就诊。等她赶到急诊,发现看病的人排成了长龙,半天也轮不到自己。
又渴又饿,抱着孩子的手渐渐酸麻……本是生活中的琐事,却让何亮感到特别无助。自从6年前丈夫关喜志在抗洪抢险中牺牲,她就感到一个女人持家特别不容易。就拿现在来说,母亲因病在医院打针,父亲在一边照顾,还等着自己送饭。摸着烈属证,何亮不禁暗想:要是能给烈士家属单独设立一个窗口就好了!
去年,女飞行员余旭牺牲后,余旭的父亲面对接踵而至的采访和慰问时说:谢谢,你们别来了,我们现在就想安静地生活。
这句话让何亮五味杂陈——丈夫牺牲时,作为英雄的妻子,她要面对一拨又一拨记者采访、一批又一批军地领导慰问,还要跟随事迹报告团作报告……那段时间,她也和余旭的家人一样,最大的期盼就是想安安静静地生活。
可等“热潮”一退,真的安静下来时,生活却变得有些苦涩:一开始,小区的邻居们都知道她丈夫是烈士,生活中遇到难事琐事,大家都会搭把手。可自从她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搬家后,身边就没人知道她丈夫是抗洪烈士了。上班、买菜、洗衣、做饭、换煤气、修家电、送小孩上学、照顾老人……没人伸伸手,家庭的生活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真想一个人掰成两个用。
国家公祭日前一天,吉林省政府邀请何亮去参加祭奠仪式,各级慰问又一次蜂拥而至。她忽然觉得,不引起关注,谁又能帮帮我这个烈属呢?
其实不止何亮这样想,不少烈士家属谈到:我们希望安静生活不被过度打扰,更希望不要热一阵冷一阵。
“我们不怕死,就怕被遗忘”
“不知道的人都说,你们军烈属有优抚金,有补偿!他们哪知道我们的痛苦啊!”病房里,同样是来看病的烈属王大娘,对何亮的想法感同身受。
“这几年,每到儿子的生日、忌日或者清明、中秋、春节时最难熬。有时候想儿子想得心口直疼!”王大娘说,实在想儿子了,她就在儿子的遗像前大哭一场,“哭过了,心里就好受一些”。
在许许多多的烈士家中,内心的痛,才是他们每一天都要直面的难题。某部队医院的张医生说,烈士家庭本质就是单亲家庭、失独家庭,而许多事情都是比较隐私的,没法跟邻里街坊讲,久而久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为了做好患者心理工作,他时常上网逛一逛烈属的论坛。最让他揪心的是:在维和战场牺牲的烈士张明,既是独子,又是单亲,如今唯一的亲人——他的母亲,已经在网络上杳无音信了。
“我们不怕死,就怕被遺忘。”一名老兵的肺腑之言,让张医生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他删除了自己微信朋友圈里的所有状态,只留下这一句话。
而这句话,引起了何亮的强烈共鸣——她在网上搜索早些年牺牲的几名烈士,发现当时轰轰烈烈,如今在网上都已杳无音信。咨询他们生前部队,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重新整编,有的已经换防。
结合当下,何亮有更为实际的担忧:此轮改革,烈士们的生前部队也可能重组、裁撤,他们的传统还能否保留?以后还会不会来慰问?一旦移防,烈属家里有啥变故,又该找谁?
去年,上士申亮亮在维和任务中遇袭牺牲,部队专门前往烈士老家做善后工作,共同为烈士家属做了许多暖心工程。当地政府表态,要管申亮亮父母一辈子!
然而,特事特办只能解一时之困,靠制度机制才能管长远。目前,全国拥军优抚安置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烈士褒扬条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烈士公祭办法》相继出台,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已达892万人。
令何亮特别欣慰的是,丈夫生前所在部队前几天来慰问时告诉她,国家正着手建立完善关心军烈属的制度机制。何亮憧憬:关爱军烈属,既应温暖一阵子,更应关心一辈子!
“新时期的英雄保卫战,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
女儿打过针后,高烧缓缓退去,一张口就要看《军营男子汉》,这让何亮又喜又惊。
喜的是孩子和她爸一样,喜欢军营,有一颗英雄心。可欣喜同时,何亮也有些担心:明星与革命烈士杨根思,很显然,孩子只记住了前者,她甚至都说不清,大哥哥大姐姐呆的地方叫什么?
不难看出,节目组有意通过名人效应,形成一股宣传军营、崇尚英雄的正能量。从年轻观众的思维习惯来看,确实是一种进步之举。可从内心讲,年轻观众最深刻的印象,却是军营与英雄陪衬下的明星。
“如果没有明星,大家还会去看这个节目吗?”何亮语重心长地说,价值观错位,才是英雄被遗忘的根源。有一次,她和女儿携带烈属证到景点旅游时,一名管理人员质疑她是假烈属。直到她亮出身份证,并用手机搜出当年的报道才让对方相信。
道歉后,管理人员的话也有理有据:“我们也落实军烈属优待规定,可这些年假烈属越来越多,为了确保烈属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只能反复盘查。”
还有一事,何亮也深有感触:救火烈士徐骅牺牲不久,他的母亲被骗走17万元!“为何骗子会盯上烈士家属,这值得深思。”她认为,至少说明,在大环境中营造对烈士家属的特殊关爱,全社会都必须行动起来。
作为烈属,这几年,何亮格外关注媒体宣传的一举一动,能够感受到政府大力培塑主流价值观的决心,比如寻找遗失多年的抗日烈士遗骸、修缮海外烈士墓……每每提及,连街坊邻居都為之振奋。
烈士孙树峰,南海舰队中士,在舰艇训练时不幸牺牲。家乡政府派专人前往申亮亮生前所在部队——第78集团军某旅学习高规格的葬礼仪式。
有礼兵、有礼步、有礼枪……孙树峰的父母感动地说:我们是普通的农民,儿子葬礼能够举行成这样子,我们心里知足了!
更让何亮欣慰的是,在一个论坛上,有人对一位英雄提出种种质疑,家属还未反驳,一名网友随即留言:“兄弟,这家不能黑。”一瞬间,这个留言被一路顶高。
“新时期的英雄保卫战,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何亮说。
(《解放军报》)
2010年7月12日,是何亮的丈夫关喜志38岁生日。那天夜里,关喜志接到抗洪抢险命令匆匆离去。17天后,关喜志牺牲在抗洪一线。抗洪英雄关喜志牺牲6年后,他的身影在人们的记忆中已日渐模糊。
前些日子,看到新闻上纪念维和烈士申亮亮的报道,何亮不禁又想起了丈夫:关喜志生前是申亮亮的老营长,俩人在一起摸爬滚打多年。申亮亮牺牲一年来,他的英雄事迹依然是媒体关注的热点,互联网上有关“申亮亮”的搜索已达47万多条。何亮说,当年丈夫牺牲后的一段时间里,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可随着时光推移,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拎着两个摞起来的饭盒,伸头看看前面排得长长的队,何亮顾不得擦擦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一脸疲惫。
这些天流感肆虐,女儿高烧,她赶紧带着女儿到某医院就诊。等她赶到急诊,发现看病的人排成了长龙,半天也轮不到自己。
又渴又饿,抱着孩子的手渐渐酸麻……本是生活中的琐事,却让何亮感到特别无助。自从6年前丈夫关喜志在抗洪抢险中牺牲,她就感到一个女人持家特别不容易。就拿现在来说,母亲因病在医院打针,父亲在一边照顾,还等着自己送饭。摸着烈属证,何亮不禁暗想:要是能给烈士家属单独设立一个窗口就好了!
去年,女飞行员余旭牺牲后,余旭的父亲面对接踵而至的采访和慰问时说:谢谢,你们别来了,我们现在就想安静地生活。
这句话让何亮五味杂陈——丈夫牺牲时,作为英雄的妻子,她要面对一拨又一拨记者采访、一批又一批军地领导慰问,还要跟随事迹报告团作报告……那段时间,她也和余旭的家人一样,最大的期盼就是想安安静静地生活。
可等“热潮”一退,真的安静下来时,生活却变得有些苦涩:一开始,小区的邻居们都知道她丈夫是烈士,生活中遇到难事琐事,大家都会搭把手。可自从她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搬家后,身边就没人知道她丈夫是抗洪烈士了。上班、买菜、洗衣、做饭、换煤气、修家电、送小孩上学、照顾老人……没人伸伸手,家庭的生活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真想一个人掰成两个用。
国家公祭日前一天,吉林省政府邀请何亮去参加祭奠仪式,各级慰问又一次蜂拥而至。她忽然觉得,不引起关注,谁又能帮帮我这个烈属呢?
其实不止何亮这样想,不少烈士家属谈到:我们希望安静生活不被过度打扰,更希望不要热一阵冷一阵。
“我们不怕死,就怕被遗忘”
“不知道的人都说,你们军烈属有优抚金,有补偿!他们哪知道我们的痛苦啊!”病房里,同样是来看病的烈属王大娘,对何亮的想法感同身受。
“这几年,每到儿子的生日、忌日或者清明、中秋、春节时最难熬。有时候想儿子想得心口直疼!”王大娘说,实在想儿子了,她就在儿子的遗像前大哭一场,“哭过了,心里就好受一些”。
在许许多多的烈士家中,内心的痛,才是他们每一天都要直面的难题。某部队医院的张医生说,烈士家庭本质就是单亲家庭、失独家庭,而许多事情都是比较隐私的,没法跟邻里街坊讲,久而久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为了做好患者心理工作,他时常上网逛一逛烈属的论坛。最让他揪心的是:在维和战场牺牲的烈士张明,既是独子,又是单亲,如今唯一的亲人——他的母亲,已经在网络上杳无音信了。
“我们不怕死,就怕被遺忘。”一名老兵的肺腑之言,让张医生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他删除了自己微信朋友圈里的所有状态,只留下这一句话。
而这句话,引起了何亮的强烈共鸣——她在网上搜索早些年牺牲的几名烈士,发现当时轰轰烈烈,如今在网上都已杳无音信。咨询他们生前部队,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重新整编,有的已经换防。
结合当下,何亮有更为实际的担忧:此轮改革,烈士们的生前部队也可能重组、裁撤,他们的传统还能否保留?以后还会不会来慰问?一旦移防,烈属家里有啥变故,又该找谁?
去年,上士申亮亮在维和任务中遇袭牺牲,部队专门前往烈士老家做善后工作,共同为烈士家属做了许多暖心工程。当地政府表态,要管申亮亮父母一辈子!
然而,特事特办只能解一时之困,靠制度机制才能管长远。目前,全国拥军优抚安置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烈士褒扬条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烈士公祭办法》相继出台,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已达892万人。
令何亮特别欣慰的是,丈夫生前所在部队前几天来慰问时告诉她,国家正着手建立完善关心军烈属的制度机制。何亮憧憬:关爱军烈属,既应温暖一阵子,更应关心一辈子!
“新时期的英雄保卫战,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
女儿打过针后,高烧缓缓退去,一张口就要看《军营男子汉》,这让何亮又喜又惊。
喜的是孩子和她爸一样,喜欢军营,有一颗英雄心。可欣喜同时,何亮也有些担心:明星与革命烈士杨根思,很显然,孩子只记住了前者,她甚至都说不清,大哥哥大姐姐呆的地方叫什么?
不难看出,节目组有意通过名人效应,形成一股宣传军营、崇尚英雄的正能量。从年轻观众的思维习惯来看,确实是一种进步之举。可从内心讲,年轻观众最深刻的印象,却是军营与英雄陪衬下的明星。
“如果没有明星,大家还会去看这个节目吗?”何亮语重心长地说,价值观错位,才是英雄被遗忘的根源。有一次,她和女儿携带烈属证到景点旅游时,一名管理人员质疑她是假烈属。直到她亮出身份证,并用手机搜出当年的报道才让对方相信。
道歉后,管理人员的话也有理有据:“我们也落实军烈属优待规定,可这些年假烈属越来越多,为了确保烈属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只能反复盘查。”
还有一事,何亮也深有感触:救火烈士徐骅牺牲不久,他的母亲被骗走17万元!“为何骗子会盯上烈士家属,这值得深思。”她认为,至少说明,在大环境中营造对烈士家属的特殊关爱,全社会都必须行动起来。
作为烈属,这几年,何亮格外关注媒体宣传的一举一动,能够感受到政府大力培塑主流价值观的决心,比如寻找遗失多年的抗日烈士遗骸、修缮海外烈士墓……每每提及,连街坊邻居都為之振奋。
烈士孙树峰,南海舰队中士,在舰艇训练时不幸牺牲。家乡政府派专人前往申亮亮生前所在部队——第78集团军某旅学习高规格的葬礼仪式。
有礼兵、有礼步、有礼枪……孙树峰的父母感动地说:我们是普通的农民,儿子葬礼能够举行成这样子,我们心里知足了!
更让何亮欣慰的是,在一个论坛上,有人对一位英雄提出种种质疑,家属还未反驳,一名网友随即留言:“兄弟,这家不能黑。”一瞬间,这个留言被一路顶高。
“新时期的英雄保卫战,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何亮说。
(《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