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级凝聚力是以班级中的人际吸引为基础,是指同学之间的相互吸引,以及班级对同学的吸引力,是班级集体发展的生命力。班级集体以科学管理促班级凝聚力初步形成,以教学提高成绩促班级凝聚力得以巩固,以德育促班级凝聚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 班级凝聚力 基础 核心 深化
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出:“凝聚力是使集体、团体结成一体的社会意识。”[1]班级凝聚力以班级中的人际吸引为基础,是指同学之间的相互吸引,以及班级对同学的吸引力。培养和增强班级凝聚力的过程就是增进友谊,增强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搞好群体建设的过程。[2]班级凝聚力是班集体发展的生命力。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民主、平等的班集体的产生,对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把这股力量集中起来,形成这种班级凝聚力呢?
一、基础:以科学管理促班级凝聚力初步形成
(一)提出集体奋斗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前景。它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中小学生年龄小,热情高、积极向上,但不稳定、不持久。班主任向集体提出奋斗目标,会产生不断前进的意志行动,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班集体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
(二)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我每接到一个新班,都重视班干部的选择和培养,让他们在班级里发挥作用,团结并带领全班同学不断前进。班主任需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分析了解、选拔班干部。选拔班干部应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选定班干部后,班主任就要针对每个干部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培养,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提高。在工作上,班主任不仅要根据每个班干部的特点,分配给他们适当的工作,而且要在工作方法上给予指导。
(三)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是指在一个班集体内形成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和同学之间交往的心理气氛。这种环境必能使每一个同学心情舒畅、愉快,都积极投入大集体之中,使班集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因此,班级良好人际关系,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调动班级同学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此外,还要不断丰富班级文化,形成学生对班级的归宿感。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核心:以教学提高成绩促班级凝聚力得以巩固
(一)认真抓好课堂教学,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方法教学,根本行不通。现在提倡的“减负”,就是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师要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学生要采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努力把握好课堂四十分钟,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二)抓两头带中间,促进班级整体发展。
两头指优秀生和后进生,中间就是指中等生。教师要做好优秀生典型的培养工作。优秀生一般是指那些品学兼优,可作为学生学习榜样的学生。在一个班里,有了优秀生典型,就使后进生有了榜样,带动和鼓舞同学们共同前进。同时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后进生是和优秀生相比而言的,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习或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我经常注意了解他们的特点,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此外,还要做好中等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往往有很多积极因素,但难以得到表现和发展。因此,我主动地去了解、关心他们,并根据他们的要求,给予适当的帮助。
三、深化:以德育促班级凝聚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
首先,提高课堂语言艺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老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如果讲得声音没节奏,效果自然不好。应注意以下几点:语言要简练,逻辑性要强,评议形象生动活泼,要注意语言速度和抑扬顿挫。其次,提高提问的艺术。同样的问题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推动其思考,与提问的艺术和方式有很大关系。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这里的学科教学是指除思想品德课以外的教学。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使思想品德融合于学科当中,使德育的效果发挥得更好,因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再学习思想品德,更容易使学生掌握思想品德知识,形成思想品德体验,养成思想品德行为与习惯。
(三)认真组织好各种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外活动是学校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之外,对学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还可以是在校外教师组织和实施。课外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与主要的课堂教学一样,都是为了实现统一的目标。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令学生的德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东方瀛,车群.现代汉语双向词典[M].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696.
[2]高小艳,钟舟海.班级凝聚力刍议[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6,3.
关键词: 班级凝聚力 基础 核心 深化
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出:“凝聚力是使集体、团体结成一体的社会意识。”[1]班级凝聚力以班级中的人际吸引为基础,是指同学之间的相互吸引,以及班级对同学的吸引力。培养和增强班级凝聚力的过程就是增进友谊,增强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搞好群体建设的过程。[2]班级凝聚力是班集体发展的生命力。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民主、平等的班集体的产生,对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把这股力量集中起来,形成这种班级凝聚力呢?
一、基础:以科学管理促班级凝聚力初步形成
(一)提出集体奋斗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前景。它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中小学生年龄小,热情高、积极向上,但不稳定、不持久。班主任向集体提出奋斗目标,会产生不断前进的意志行动,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班集体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
(二)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我每接到一个新班,都重视班干部的选择和培养,让他们在班级里发挥作用,团结并带领全班同学不断前进。班主任需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分析了解、选拔班干部。选拔班干部应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选定班干部后,班主任就要针对每个干部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培养,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提高。在工作上,班主任不仅要根据每个班干部的特点,分配给他们适当的工作,而且要在工作方法上给予指导。
(三)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是指在一个班集体内形成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和同学之间交往的心理气氛。这种环境必能使每一个同学心情舒畅、愉快,都积极投入大集体之中,使班集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因此,班级良好人际关系,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调动班级同学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此外,还要不断丰富班级文化,形成学生对班级的归宿感。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核心:以教学提高成绩促班级凝聚力得以巩固
(一)认真抓好课堂教学,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方法教学,根本行不通。现在提倡的“减负”,就是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师要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学生要采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努力把握好课堂四十分钟,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二)抓两头带中间,促进班级整体发展。
两头指优秀生和后进生,中间就是指中等生。教师要做好优秀生典型的培养工作。优秀生一般是指那些品学兼优,可作为学生学习榜样的学生。在一个班里,有了优秀生典型,就使后进生有了榜样,带动和鼓舞同学们共同前进。同时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后进生是和优秀生相比而言的,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习或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我经常注意了解他们的特点,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此外,还要做好中等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往往有很多积极因素,但难以得到表现和发展。因此,我主动地去了解、关心他们,并根据他们的要求,给予适当的帮助。
三、深化:以德育促班级凝聚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
首先,提高课堂语言艺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老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如果讲得声音没节奏,效果自然不好。应注意以下几点:语言要简练,逻辑性要强,评议形象生动活泼,要注意语言速度和抑扬顿挫。其次,提高提问的艺术。同样的问题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推动其思考,与提问的艺术和方式有很大关系。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这里的学科教学是指除思想品德课以外的教学。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使思想品德融合于学科当中,使德育的效果发挥得更好,因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再学习思想品德,更容易使学生掌握思想品德知识,形成思想品德体验,养成思想品德行为与习惯。
(三)认真组织好各种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外活动是学校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之外,对学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还可以是在校外教师组织和实施。课外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与主要的课堂教学一样,都是为了实现统一的目标。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令学生的德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东方瀛,车群.现代汉语双向词典[M].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696.
[2]高小艳,钟舟海.班级凝聚力刍议[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