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在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使用频率也是很高的,一节课甚至于一章书的任务可以成为整节课、整个章节的主线,课堂任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编排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任务驱动法”中“任务”的设计以及其在课堂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任务 任务驱动 新课标 目标
“任务驱动法”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教师设计了合理的任务,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完成各项任务;而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当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及时向他人或老师求助,此时教师就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任务作为重要的载体,被教师、学生运用,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教师、学生、任务三者是积极的互动关系。“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避免出现学生在课堂中不知所为的情况。如何在课堂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提高课堂的效果呢?
一、任务设计要与明确教学目标关联
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通常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学生的集体学习目标中大家通常将三个目标简化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对应于这三个目标的学习程度要求也是不同的。根据程度从低到高的顺序,知识目标的要求为:了解→理解→迁移应用;能力目标的要求为:模仿→独立操作→熟练操作;情感目标的要求为:经历→反应→领悟。
根据本学科的特有的特点,我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详细地从这三方面的目标来进行规划。以往的信息技术课,普遍只追求学生的能力目标,就是完成对相关技术从模仿到操作的过程,这个目标在新课程标准下,仍然是不能放松的,我们的“任务”需包含着本章要求的相关操作,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否则学生做出来的作品将是没有生命力和灵魂的。
二、任务语言描述简单明了,任务设计可行、合理
有信息技术专家指出,信息技术课中,教师用于课堂内容讲解时间最好不超过课堂时间的30%,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最好保证在课堂时间的70%以上,而信息技术课本身的实践性也很强,所以就算我们不一定严格按照这个标准,但是根据学科需要,教师在课堂时间的也不适宜进行太长时间的控制,在这有限的时间里面,我们要进行旧知识的温习、新授课内容的讲解,时间上是相当紧张的,所以在课堂中进行课堂任务的布置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描述,尽可能使用简单的话讲清楚课堂任务。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三、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具有可塑性大,学习兴趣浓厚、上进心强,求知欲高、注意力较容易分散等特点。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經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尤其是现代小学生是很强调个性的,所以在课堂任务设计时不能只考虑课堂内容而忽视了课堂主体——学生的研究。
课堂中尽量为学生创设好真实的任务环境,激起学生对任务的兴趣,特别是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部分,尽量用一些有趣的,学生参与的方式来进行。例如,在学习《沿着自定路线走》这一课时,如果单纯跟学生讲自定义路线动画制作依法,学生根本就没有兴趣。但是,如果在这个环节教学中,设计一个游戏,例如龟兔赛跑等游戏,让学生在制作游戏中完成这一活动课的学习。此时,要他们明白自定义动画的制作思路及方法也就容易多了。
四、“任务”设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标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的重要性,如果可以融进信息技术的文化性、综合性、渗透其他学科知识。在新学期接到新教科书的时候,除了看本学期授课的内容之外,我们还可以去翻翻其他学科的教材,看看其他学科具体的教学安排,因为其他学科也有不少需要学生使用电脑完成的学习任务。从现实一点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学习压力是比较大的,如果不同的学科布置了类似的或者重复的学习任务给学生,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重要的是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同一份作业可以交给两个学科的老师,学生一定会更尽力去做的。例如,我们可以结合语文学科“介绍家乡”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整合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让学生动手制作介绍自己家乡的PPT。
其次,对学生的任务要有规范的评价量规。任务完成了,完成得怎么样?这个是很多学生都很关心的,所以一个规范的任务评价量规是必须制定出来的,这个量规一定要科学地进行设计。通过这个评价量规,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作品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作品;通过这个量规,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划分出一定的层次:优秀、良好、有待改进。
最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总结。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之后,很多学生都希望了解一下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对作品的优点和欠缺之处进行客观的、有针对性的点评,同时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意见或期望。作品展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重新定位,在吸取其他作品长处之后去思考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激发他们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总的来说,如何使用“任务驱动法”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必须在熟悉教材,教学目标,并对学生情况进行充分地分析的前提下,精心地选择教学任务,并做好课堂各个环节的配合,才能够保证一节课获得真正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取得丰富的收获。
关键词:任务 任务驱动 新课标 目标
“任务驱动法”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教师设计了合理的任务,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完成各项任务;而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当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及时向他人或老师求助,此时教师就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任务作为重要的载体,被教师、学生运用,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教师、学生、任务三者是积极的互动关系。“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避免出现学生在课堂中不知所为的情况。如何在课堂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提高课堂的效果呢?
一、任务设计要与明确教学目标关联
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通常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学生的集体学习目标中大家通常将三个目标简化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对应于这三个目标的学习程度要求也是不同的。根据程度从低到高的顺序,知识目标的要求为:了解→理解→迁移应用;能力目标的要求为:模仿→独立操作→熟练操作;情感目标的要求为:经历→反应→领悟。
根据本学科的特有的特点,我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详细地从这三方面的目标来进行规划。以往的信息技术课,普遍只追求学生的能力目标,就是完成对相关技术从模仿到操作的过程,这个目标在新课程标准下,仍然是不能放松的,我们的“任务”需包含着本章要求的相关操作,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否则学生做出来的作品将是没有生命力和灵魂的。
二、任务语言描述简单明了,任务设计可行、合理
有信息技术专家指出,信息技术课中,教师用于课堂内容讲解时间最好不超过课堂时间的30%,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最好保证在课堂时间的70%以上,而信息技术课本身的实践性也很强,所以就算我们不一定严格按照这个标准,但是根据学科需要,教师在课堂时间的也不适宜进行太长时间的控制,在这有限的时间里面,我们要进行旧知识的温习、新授课内容的讲解,时间上是相当紧张的,所以在课堂中进行课堂任务的布置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描述,尽可能使用简单的话讲清楚课堂任务。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三、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具有可塑性大,学习兴趣浓厚、上进心强,求知欲高、注意力较容易分散等特点。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經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尤其是现代小学生是很强调个性的,所以在课堂任务设计时不能只考虑课堂内容而忽视了课堂主体——学生的研究。
课堂中尽量为学生创设好真实的任务环境,激起学生对任务的兴趣,特别是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部分,尽量用一些有趣的,学生参与的方式来进行。例如,在学习《沿着自定路线走》这一课时,如果单纯跟学生讲自定义路线动画制作依法,学生根本就没有兴趣。但是,如果在这个环节教学中,设计一个游戏,例如龟兔赛跑等游戏,让学生在制作游戏中完成这一活动课的学习。此时,要他们明白自定义动画的制作思路及方法也就容易多了。
四、“任务”设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标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的重要性,如果可以融进信息技术的文化性、综合性、渗透其他学科知识。在新学期接到新教科书的时候,除了看本学期授课的内容之外,我们还可以去翻翻其他学科的教材,看看其他学科具体的教学安排,因为其他学科也有不少需要学生使用电脑完成的学习任务。从现实一点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学习压力是比较大的,如果不同的学科布置了类似的或者重复的学习任务给学生,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重要的是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同一份作业可以交给两个学科的老师,学生一定会更尽力去做的。例如,我们可以结合语文学科“介绍家乡”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整合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让学生动手制作介绍自己家乡的PPT。
其次,对学生的任务要有规范的评价量规。任务完成了,完成得怎么样?这个是很多学生都很关心的,所以一个规范的任务评价量规是必须制定出来的,这个量规一定要科学地进行设计。通过这个评价量规,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作品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作品;通过这个量规,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划分出一定的层次:优秀、良好、有待改进。
最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总结。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之后,很多学生都希望了解一下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对作品的优点和欠缺之处进行客观的、有针对性的点评,同时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意见或期望。作品展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重新定位,在吸取其他作品长处之后去思考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激发他们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总的来说,如何使用“任务驱动法”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必须在熟悉教材,教学目标,并对学生情况进行充分地分析的前提下,精心地选择教学任务,并做好课堂各个环节的配合,才能够保证一节课获得真正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取得丰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