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会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习能力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060
引言
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教育者和引导者,能够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社会知识,但是教师不能一直伴随着学生成长,所以,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在当前的教学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未能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仍然利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很少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提升学习能力,不利于全面增强数学核心素养。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作用,努力改善教学现状,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自身学习能力的机会。
一、在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不仅是一种非常有效、科学的学习方式,更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要养成的一种学习习惯,更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课前预习对学生整个数学学习活动的帮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预习活动的开展并不是盲目的,而是要由教师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布置一定的预习要求,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展开自主预习,如何去预习熟悉的知识,如何去预习陌生的知识等,通过长时间、有规律的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预习方式,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预习习惯。以“比的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上一节课的末尾设计两道预习题目:“商的基本性质?除法和比的关系?”学生依据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以及预习,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会变得更加地顺利。此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方法,并在日常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渗透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预习意识,体会到课前预习所带来的成功体验,进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数学知识和学生能力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探究并解决课堂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等教材知识,然后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引導学生展开应用练习。在设计习题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汽车车厢等,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如结合冷藏车车厢,教师可以设计“现有一辆运输海鲜的冷藏车厢,车厢为长方体,其内部的长为3米,宽为2.2米,高为2米,请问车厢内部的体积是多少?”等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进行思考,锻炼学生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思维能力。这样,教师就能够全面实现能力与方法方面的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自主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发散学生思维,建立数学模型
在任何时候,合作的力量都是非常强大的,学习同样也是如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探究,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自主课堂学习所带来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其教学重难点是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要求各个小组尝试自主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提示学生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分割平移。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演示这一过程,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数学知识的学习。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一方法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同样是将梯形分割、平移、构建成一个矩形,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了对数学学习的自信。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建立数学兴趣小组,定期开展知识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数学本质,建立数学模型,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完善评价机制,及时反馈自主学习成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评价活动,以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这也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过程。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构,以便于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评价价值的构建,可以使得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为此,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劣势,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以“小数乘法”教学为例,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联系题目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互评、点评,指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及时表扬优秀的学生,鼓励成绩差的学生,以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在评价环节,教师也要考虑学生的意见,以反思自身在教学中出现的失误,并不断调整、完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落实课程标准、顺应课程改革趋势、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在今后的具体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推动学生主动发现并获取知识,努力促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於洪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小学生(中旬刊),2020(11):90.
[2]李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园,2020,13(25):46-47.
[3]李春燕.提高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中华少年,2020(20):7-8.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旧县小学
关键词:学习能力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060
引言
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教育者和引导者,能够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社会知识,但是教师不能一直伴随着学生成长,所以,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在当前的教学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未能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仍然利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很少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提升学习能力,不利于全面增强数学核心素养。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作用,努力改善教学现状,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自身学习能力的机会。
一、在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不仅是一种非常有效、科学的学习方式,更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要养成的一种学习习惯,更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课前预习对学生整个数学学习活动的帮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预习活动的开展并不是盲目的,而是要由教师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布置一定的预习要求,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展开自主预习,如何去预习熟悉的知识,如何去预习陌生的知识等,通过长时间、有规律的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预习方式,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预习习惯。以“比的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上一节课的末尾设计两道预习题目:“商的基本性质?除法和比的关系?”学生依据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以及预习,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会变得更加地顺利。此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方法,并在日常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渗透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预习意识,体会到课前预习所带来的成功体验,进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数学知识和学生能力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探究并解决课堂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等教材知识,然后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引導学生展开应用练习。在设计习题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汽车车厢等,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如结合冷藏车车厢,教师可以设计“现有一辆运输海鲜的冷藏车厢,车厢为长方体,其内部的长为3米,宽为2.2米,高为2米,请问车厢内部的体积是多少?”等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进行思考,锻炼学生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思维能力。这样,教师就能够全面实现能力与方法方面的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自主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发散学生思维,建立数学模型
在任何时候,合作的力量都是非常强大的,学习同样也是如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探究,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自主课堂学习所带来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其教学重难点是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要求各个小组尝试自主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提示学生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分割平移。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演示这一过程,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数学知识的学习。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一方法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同样是将梯形分割、平移、构建成一个矩形,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了对数学学习的自信。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建立数学兴趣小组,定期开展知识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数学本质,建立数学模型,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完善评价机制,及时反馈自主学习成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评价活动,以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这也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过程。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构,以便于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评价价值的构建,可以使得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为此,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劣势,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以“小数乘法”教学为例,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联系题目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互评、点评,指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及时表扬优秀的学生,鼓励成绩差的学生,以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在评价环节,教师也要考虑学生的意见,以反思自身在教学中出现的失误,并不断调整、完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落实课程标准、顺应课程改革趋势、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在今后的具体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推动学生主动发现并获取知识,努力促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於洪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小学生(中旬刊),2020(11):90.
[2]李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园,2020,13(25):46-47.
[3]李春燕.提高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中华少年,2020(20):7-8.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旧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