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差异性教学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_you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体育教学中的个性差异
  心理学提出,人的认知过程是通过取舍来自外界的刺激与信息,进行分类交换或记忆、判断,再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认知过程。因此,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接纳程度与个体的判断紧密相关。
  1、关注学生的身体条件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一个班的学生在身体条件方面是各自不同的,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于遗传,也有可能与后天的营养、锻炼等生活环境直接相关。在体育教学中如果采用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评价标准统一,那么体育教学效果是肯定不会提高的。因此,在体育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充分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上的差异,不能进行同学之间过分的比较,不要明确对学生进行好、中、差等级的划分,关键是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体育教学中,要致力于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与发展,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从而提高体育学习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对班级中体育学习的薄弱者要给予关注,可以通过个别的教学手段,降低要求,形成他们在体育中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克服因差异而造成的心理障碍,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2、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差异。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如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机消退,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心理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加速其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3、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很容易分辨出来,这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培养得到有效改善的。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同的运动技能水平,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层设立教学目标,选择有弹性的学习内容,采用适合的评价方法,使运动技能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认真学习、得到提高。
  二、体育教学现状
  由于中学体育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总是片面强调以传统体育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其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围绕竞技项目难易程度的上升,强调竞技水准和规则要求,学生体育的评价以分数体现,这也是建立在极强的专项性身体素质基础之上。这些体育中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竞技运动项目使体育教学变得过于严肃,自由活泼性不足,对于青春期好动的学生而言,感到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再者,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将作为健身手段的运动技术变为体育教学的目的,造成教学目的的偏差。更重要的是,一般学生在校承受着文化知识学习的沉重负担,体育课本是他们放松锻炼的时机,可是结果却相反,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技术要求使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失去了积极参加体育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三、对策
  1、教学的分层化。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对学生的摸底调查,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只需让基础差、掌握慢的同学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这样可以避免他们因与基础好的学生一起总有较强的挫败感;而基础好的学生则在同样完成了一既定目标以后,为他们设置更高的目标,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也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的精神。其次,根据已经确定的不同层次的目标,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对水平较高的学生适当加大难度,而水平较低的则降低难度,让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练习活动中。例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横杆”的高度应根据各小组学生的层次而调节。对优秀学生要严格要求,调高高度,提出更高要求;对中上等生,高度要适当,改进动作,争取优秀;对中等生,高度应一般,以巩固动作;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应降低高度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
  2、成绩评价的多元化。
  (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成绩评价,实施“个人评价”。它包括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所谓的横向评价就是比较评价同一学生个体的各种特质。如同一特点项目内的成绩比较,如田径的耐力跑项目与篮球的投篮项目之间进行的比较。纵向评价指同一学生个体在不同时段作出测定和比较,如800M跑,将其在期中和期末进行测验得到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看看是否实现或实现到多大程度的增值。
  (2)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对一些技评项目,教师评价是一部分,学生间的评价占一部分,学生的自评占一部分,这样使成绩更加客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3)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重于结果评价。即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给予评价,关注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态度。
  3、课堂教学的人性化。
  课堂教学环境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必不可少,它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场所,更是形成社会能力的场所。由于学生程度的不同,在学习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课间,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谈,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种协调、舒适的学习环境。
其他文献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积弊,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地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
期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激励性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在被引导和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增添学生前进的动力。下面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几种激励性评价方式:  一、内容详实的激励性评价  对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增加英语教学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呈现出大好形势,许多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被突破、被更新、被赋予现代化的内涵与色彩,不少新颖的教学模式逐步显山露水,这些教学模式日益展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如同许多新生事物一样,这些教学模式有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为了加速这种过程,笔者选取了其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自主学练”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探讨。  二、研究方法
期刊
在高三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和获取信息,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使得教师很有必要探索一些有用的阅读方法去指导学生的阅读,让他们在高考以及其他方面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  一、笔记式阅读法  这一方法主要目的有两个:  (1)抓住每个句子的要点以及文章中的关键句和全文要点。  (2)在做高考题第二遍检查时避免浪费时间,从而做
期刊
一、“师生互动”教学的理念在英语课堂的运用  “师生互动”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体现,也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成效显著,所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师生的有效互动在高中的英语课堂上至关重要。高中英语课本中均是以话题引入,随即一篇大阅读
期刊
【摘 要】培育政治认同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政治认同方面的教学内容一直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文章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走向共同富裕”一课为例,从素材选取、板块设计、教学互动三方面探索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的途径,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使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乡土素材;政治认同;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费凤雅,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期刊
一、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有句名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小学生对学习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容易感情用事,对喜欢的教师、喜欢学的内容,他们会眼睛发亮、手舞足蹈,全身心地投入。在英语教学中,会经常使用评价表,若评价表自身能吸引学生,让学生爱上它,那么评价本身也会更容易被学生接纳。  1、教师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励学生学英语的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我省一直使用国家命题中心命制的英语试题(全国卷II),其难度一直保持平稳,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测评和使用,也体现了高考试题的选拔性。高三采取分三步走的策略方针,既夯实了基础,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夯实基础 注重语境 抓好语法 综合提升    近几年的高考呈现出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特点,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我校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问题逐渐地在教学实践中浮出水面。诸如应用题的教学,一度成为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引起了教师的普遍讨论。新教材中取消了“应用题”一说,没有采用系统的“应用题”编排方式,也就没有采用将“应用题”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教学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这条途径。这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如下的问题讨论:学生不能解决练习中出现的题目,每一个解决问题的习题都需要像例题一样处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