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礼·酒德·酒令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an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文人雅士对饮酒有很多讲究,诸如饮人、饮地、饮候、饮趣、饮禁、饮阑等等。所谓“饮人”,指的是相饮者必须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朋友、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饮地”即饮酒的场所,必须选择佳境,比如花前、月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平畴、名山、荷亭等处,在这些地方饮酒方可尽兴。至于“饮候”,是说要选择与饮地相和谐的气候,例如清秋、新绿、雨霁、积雪、新月、晚凉等最富诗情画意。“饮趣”——饮酒时所创造的气氛,可以联吟、清谈、焚香、传花、度曲、围炉等来烘托,目的是提高饮酒的兴致。“饮禁”主要包括苦劝、恶谑、啧秽等,避免饮酒时发生不愉快的事情,饮者必须重视德行和仪表,主人以美酒相待,客人须庄重从容,这是礼仪之邦文明饮酒的好风尚……
  中华民族的酒礼、酒德以及酒令等方面有:
  “无酒不成礼仪”,酒与礼从来就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古代,特别是西周,对饮酒的礼仪规定得具体而严格,在各方面都有详细要求,如:①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违时即违礼;②严格遵守秩序,即饮酒须遵循先天、地、鬼、神,后长、幼、尊、卑的顺序,违序即违礼;③严格掌握饮酒的数量,违量即违礼;④严格服从酒官的统一指挥。对于敬酒、答酒也有严格规定,还有加冕、婚丧、祭奠等各类饮酒都有各类规定细则。当时规定:“能饮者饮之,不能饮者免之,不可强灌,须饮而成欢,不生是非。”因此,常见一些长者,于第一次满桌碰杯示意之后,便劝人说“随意,随意”,既保持了礼仪,也保持了情谊。
  但世上总有一些置礼仪而不顾的“二杠头”,敬起酒来,常摆出一副不依不饶的架势,管你男女老少、酒量大少,非把你撂趴下不可!究其心理,除少数恶作剧之外,大多数也是出于一片“情谊”,好像敬酒越多越能表示对人的“诚意”。可见,不懂得“酒以成礼”的规矩,那酒是断然喝不愉快的!
  饮酒不仅要讲礼仪,更要有良好的酒德、酒风。西方人大都把酒德与爱国、民族尊严连在一起。比如德国葡萄酒年产量居世界第六位,而名优率竟达93.3%,居世界首位,这恐怕是日尔曼民族办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天性在他们“爱酒爱国”中的体现。从小处看,酒德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及品行。有酒德者,饮酒时遵从酒礼,畅饮却不至极,常饮而不成瘾,热情又不乱序,尽兴却不尽醉,猜拳行令,文雅机敏,不乱语,不贪杯,不赖酒,令人尊重。从医家的角度来说,也极力提倡酒德。战国时名医扁鹊日:“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明代李时珍也说:“过饮不节,杀人顷刻。”酒德,更牵涉到文明礼貌,古人吴彬提出饮酒要禁止“华诞、连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谑、喷秽、’倦醉”。程洪毅指出饮酒要“警骂座”、“警苛令”、“警趋时”、“警喧谈”,“警煞风景”。基于此,在中华古老的酒礼中,为防止有人不遵酒德,还采取处罚的手段,周代曾专门设置一种叫“萍氏”的官职。督察提醒人们饮酒必须谨慎有所节制。
  酒令,是中国古代酒席间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目的在于制造热闹气氛,提高饮酒的兴致。行了千年之久的酒令,按形式可分为雅令、通令和筹令三类。
  雅令,是文人雅士的酒令,按内容又可分为“字词诗令”和“花鱼虫鸟令”。前者要求象形、会意兼而有之,形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化殊多,或遣词造句、或音义通连,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真回环,真是变化万千。趣韵盎然。后者又要有敏捷与智慧,心快、眼快、手快、嘴快,四者缺一不可。如唐朝使节出使高丽,宴饮中,高丽一人行令曰:“张良、项羽争一伞,良曰‘凉(良)伞’,羽日‘雨(伞)’。”唐使者应声对曰:“许由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这则酒令,巧用谐音,名对名,物对物,甚妙。雅令中还有更为古雅和妙趣横生者。清嘉庆年间一则“四书令”颇有特色,要求从“四书”中选用两个句子,上句末字和下句首字合成一个药名,否则便要罚酒,其佳构有:道不远人,参也鲁(人参);诸侯之宝三,七里之郭(三七);武仲以防,风乎舞云(防风);不知为不知,母命之(知母)等。
  以诗文“智力竞赛”为内容的雅令,虽然情趣典雅,然而因为“曲高和寡”一般人做不来,流传不广,难以推开,所以另一种“通令”,便应运而生,它不必劳神,大众均可为之,但“骰子令”、“划拳令”之类两军对垒似乎又“火药味”太浓,而“击鼓传花”,则是通令中较为雅致的形式了。“击鼓传花”行令时需一架鼓,一枝花,令官持花在手,击鼓者一人背对酒席或藏身屏风后,令官发令击鼓,花枝便在席间传递,鼓声或疾或徐,可长可短,为防止快速“处理”、“交割”不清,可要求左手接花从胸后递给右手,再传到下一位的左手中。鼓声止,花枝在谁手中就罚谁饮酒(或罚唱曲、说笑话等节目)。除了击鼓传“花”,还可以传“彩球”或“铜钱”等。
  至于筹令,为雅俗共赏的酒令。筹子用竹片或木片制成,上刻饮法。典型的如“觥筹交错令”,其法是制筹48支,半数漆红,半数漆绿。红筹上分写诸如“酌年长者一杯”、“酌先到者一杯”、“自酌者一杯”等。令官举向客,先掣红筹,如上写“酌主人一杯”,即请主人掣绿筹,看筹刻如何写法,绿筹上则有“左分饮”、“饮一杯”等。如果你是善饮者,倘掣得“免饮”或“对座代饮”,那只好千瞪眼,反倒是很滑稽的,至于筹子上写“肥者饮”,则令人发噱了。
  雅令、通令和筹令,可分别进行,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考之历史,酒令实无定制,当筵者往往可依据座中情况加以变通发挥。酒令制得巧,自然宴乐无穷,妙趣环生……
  
  
  (责任编辑/杨剑鸣)
其他文献
香港虽然是个弹丸之地,但影视文化却异常活跃。1967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即无线电视)成立,1982年9月,远东集团主席邱德根将“丽的”电视更名为“亚洲电视台”。从此香港无线台与亚洲电视台展开了更为激烈的竞争。下面披露的就是香港传播双雄大纷争的一些趣闻。    银弹挖角与选美争风    “银弹”是高薪重酬的代名词,亚视重组后,可以说是不顾一切地向无线大肆施银弹挖角,而且战果辉煌。亚视1988年由
期刊
猫是人们喜爱的宠物之一。   猫属哺乳纲,猫科,其趾底有脂肪质肉垫,因而行走无声。  猫是一种“沽身自好”的动物,因为它的舌头上长满了肉刺。所以猫常用舌当梳子将全身的毛梳理得整整齐齐。  猫的性情驯良。喜捕食鼠类,有时亦食蛙、蛇等。猫的品种很多,一般认为欧洲家猫起源于非洲的山猫,亚洲家猫起源于印度的沙漠猫。  猫的分类方法是分为两大类:纯种猫和杂种猫,  纯种猫是为获得某种特性,用人工定向繁殖的,
期刊
古往今来,大多数读书人对书都是喜借善藏的。无论借书和藏书,其目的都是为了读。藏而不读,又不肯借给别人读的人.都会给人们留下话柄。明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收藏一本秘籍孤本书,他的同学景清(后来官至御史大夫,与方孝孺齐名)想借来一读,他先是不愿借。景清说尽好话,发誓说第二天就还,这才借到。到了第二天,这个人去要书。景清说:“我不知什么书,也未曾借过啊!”这个人十分生气,便告到祭酒跟前。景清拿着他所借的
期刊
南沙群岛位于我国南梅的最南端,是我国南海诸岛中岛礁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群岛。她犹如灿烂的群星,棋布在8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忠实地守护着中国的门户。  南沙群岛,原名团沙群岛,在我国历代史书中均有记载。如在唐代,南沙群岛划归琼州府管辖,她历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南沙群岛西邻越南,东近菲律宾,南望马来西亚和文莱。涨潮时淹没,退潮时露出的暗礁、暗沙占二百余个,露出海面的岛屿只有二、三十个,周围都由千
期刊
巍巍巴山,重峦叠嶂,峭壁凌云。1933年至1935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錾字宣传队利用这种有利地势,在通江县境内镌刻了大量的石刻标语,进行宣传鼓动工作,这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个创举。在川陕苏区两年多的时间里,红四方面军宣传队刻下了内容各异、大小不等的标语1200余条,成为“红军之乡”——通江的一大奇观。  红军入川后刻下的第一幅石刻标语是“争取苏维埃中国”,字高2米,宽1.8米,
期刊
“茶圣”陆羽所撰《茶经》论述了茶的性状、产地、采制、烹饮等法,但是没有论述我国各族人民的饮茶特点。居住在我国大西北的哈萨克族人民就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哈萨克族人民不管男女老少,可以一天不吃饭,但是一天不喝茶不行。他们通常饮用砖茶和茯茶,但茶不是泡制,而是熬煮而饮。煮茶的活儿往往由妇女干,因为她们细心又耐心地煮茶,既要使茶水烧开,又不至于让茶水沸滚过头,要不断地用勺子扬茶。  哈萨克族人民不是单
期刊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侵略者们,经过几番较量,发现这个貌似强大的东方帝国,却原来已是百孔千疮,摇摇欲坠了。因此列强纷纷前来,到这块“乐园”各取所需。19世纪70年代的新疆,由于当时满清朝廷正在全力以赴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无暇西顾。1864年6月,新疆一些少数民族的地方分裂势力起兵反清。于是乎,沙皇俄国和美帝国主义便乘机将侵略魔爪伸入南疆。在他们的唆使下,中亚细亚的浩罕汗国(这是一个由乌兹别克人在
期刊
刘伯温,浙江青田人,二十三岁时便考取了进士,在元末做过一些中下级的官吏。他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故事。有次,他经过苏州,半夜三更听到一阵喧闹声。一打听,原来有人造房,选定这个时辰上梁。造房者是个穷人,因此所造房舍规模不大。刘伯温先是点头赞赏道:“选定上梁时辰的人很精于卜算啊。”接着他又摇头连称“可惜”。左右的人向他请教缘故,刘伯温回答说:“今夜这个时辰上梁最为吉利,这家人必定将大
期刊
在中国新闻界,有一个著名记者是叫严怪愚。他是和邹韬奋、范长江、冯英子等齐名的八大名记者之一。他冒死披露汪精卫叛国丑闻,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令人永远难忘的一幕。  1936年,严怪愚在长沙创办了《力报》。这是一份坚持抗战的进步报纸,柳亚子、郭沫若、田汉、谢冰莹等都为它写过文章,向培良、沈从文等为它主编过副刊,报纸很受读者欢迎。张治中将军为它投资过五千元大洋。《力报》按日送延安5份,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
期刊
距苏州城西南40公里的太湖边,有个洞庭东山。别小看了这个湖边山乡,明、清时期,洞庭东山商与安徽的徽商、山西的晋商并驾齐驱,称雄商坛。  明代中叶,在洞庭东山商人中出了个传奇式的人物。  此人名叫傅永纪,生于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家住洞庭东山东部较为闭塞的杨家湾。这是一个盛产水果的山坞,傅永纪的祖辈是果农。  傅永纪少年时,在洞庭东山经商风气的影响下,父亲就让他挑着自家出产的水果跟邻居到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