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至今,有效的音乐课该怎么上?我曾经很彷徨,经过数十载的学习和总结,得出结论:有效的音乐课必须遵循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必须按照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和原则,必须将这二者的要求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技能的基础等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设出符合音乐学科教学规律、目标和原则的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而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即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这种“动”,是在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推动下,在教师课堂语言的生动风趣和歌声、琴声、乐曲声优美的促动引导下,逐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乐美的沐浴,自觉提高音乐修养、自愿培养起音乐情趣的“动”。
一、思维动起来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意味着记忆和反复的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教师希望学生既得的知识和技能,结果是学生的大脑被加上“枷锁”,无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自主性受到压抑和阻碍。所以,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学都要首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音乐课也是如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动脑、善动脑、爱动脑,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看法和意见,充分给予肯定和中肯的评价,并给与他们表现和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对上课内容的主动探索,还他们一个充满自由空气的课堂,切不可将学生的脑袋当成教师的脑袋。
二、身体动起来
音乐课的基本活动唱歌、欣赏、演奏等环节无一例外地强调学生动起来。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与音乐知识教学的过程往往是比较枯燥的,有时甚至是“辛苦”的,要把握和处理好教学的难度及深度,让学生身体动起来是一个好办法。
例如《藏猫猫》一课,学生一边唱着歌曲,一边做着“藏猫猫”的动作,“拍拍手,快躲好,睁开眼睛瞧一瞧,咦?一个不见了。别着急,慢慢找,东瞅瞅,西瞧瞧,蹂着脚,猫着腰,伸手抓住那黑影,喵,找到了”。由于孩子们在生活中对于“藏猫猫”的游戏非常熟悉,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他们易理解歌曲的内容,情绪油然而发,从而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又如《大鹿》这首歌曲,可以先给同学们介绍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乐于助人的精神。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孩子们人人参与,个个都很关心小兔的命运,在活动中,他们很快理解、记住歌词。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歌曲的旋律,把握住整首歌的情绪、情感。同学们在高涨的情绪中不但轻松愉快地学会这首歌,而且入情地歌唱。这样的音乐活动就不仅仅是为了“活动”而存在,它最终指向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
三、情感动起来
每一首歌曲、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是他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当中,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体现。可以说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孩子的心,使他们受到感染,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为情而唱,为情而歌。在这里,每位音乐老师都是音乐作品与孩子之间的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教师一个轻轻的指挥手势,便能让学生心领神会;有时,教师展现的一两个优美舞姿,便足以让学生心旷神怡;有时,教师潺潺流水般的琴声很快就能让学生们入境……由于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非语言的演示和模仿等方式进行音乐课堂活动,更能激起学生内心对音乐情感的体验,教学更加有效。因此,要想拥有成功的音乐课堂活动,音乐教师必须拥有过硬的基本功,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情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可以说,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注意两个环节:1.备课——选准动情“点”。“情”从何而来呢?从教学内容中来。首先,教师要尝试解读现有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寻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并挖掘、拓展、教材深层资源,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当地选择、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融入时代的气息,紧贴学生的现实生活。2.上课——创设动情“面”。“情”从何而来呢?音乐教师在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以情动人。要想“情动”学生,就要先让自己动情起来,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以情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还要创设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情境,如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幻灯片展示、亲切自然的深情演绎,都可以唤起他们内心的愉悦,从而主动地学习。
我曾听过的《美丽的夏牧场》一课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以下为它的教学片断及点评:
1.完整听范唱,师在二分音符的地方加上伴奏节奏。
2.请生说一说老师在什么地方加了伴奏节奏。
3.师范唱,生在二分音符处和老师一起拍击节奏。
4.生跟琴唱歌曲。
5.师纠正唱得不对的两处,用手势提醒学生。
6.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分句练唱)。
A师:天山是哈萨克人民心中的“圣山”……(生唱第一乐句)
B师:天山有什么景色呢?“红梅、绿水……”声音出来一点(生唱第二乐句)
C师朗诵第三乐句:“啊!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
师有感情地示范演唱第三乐句,生演唱。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设计过于活跃的音乐课堂活动,只是通过一个典型节奏的演奏、几个简单的指挥手势和自己的优美范唱便让学生轻松理解并表现出歌曲的意境,使音乐教学达到“内外兼动”的理想境界。在这里,教师的声乐、指挥等基本功及教师自身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给教学以很大的帮助,从而在本课的音乐课堂活动显得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每一个动作都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学生在轻松而不枯燥、丰富而不浮躁的氛围中感受、理解,并很好地表现音乐。
音乐课,让学生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的要求到教学活动的组织。动起来,能真正体现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和目标要求,而只有动起来的音乐课才是学生最渴望的音乐课。
一、思维动起来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意味着记忆和反复的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教师希望学生既得的知识和技能,结果是学生的大脑被加上“枷锁”,无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自主性受到压抑和阻碍。所以,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学都要首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音乐课也是如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动脑、善动脑、爱动脑,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看法和意见,充分给予肯定和中肯的评价,并给与他们表现和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对上课内容的主动探索,还他们一个充满自由空气的课堂,切不可将学生的脑袋当成教师的脑袋。
二、身体动起来
音乐课的基本活动唱歌、欣赏、演奏等环节无一例外地强调学生动起来。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与音乐知识教学的过程往往是比较枯燥的,有时甚至是“辛苦”的,要把握和处理好教学的难度及深度,让学生身体动起来是一个好办法。
例如《藏猫猫》一课,学生一边唱着歌曲,一边做着“藏猫猫”的动作,“拍拍手,快躲好,睁开眼睛瞧一瞧,咦?一个不见了。别着急,慢慢找,东瞅瞅,西瞧瞧,蹂着脚,猫着腰,伸手抓住那黑影,喵,找到了”。由于孩子们在生活中对于“藏猫猫”的游戏非常熟悉,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他们易理解歌曲的内容,情绪油然而发,从而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又如《大鹿》这首歌曲,可以先给同学们介绍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乐于助人的精神。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孩子们人人参与,个个都很关心小兔的命运,在活动中,他们很快理解、记住歌词。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歌曲的旋律,把握住整首歌的情绪、情感。同学们在高涨的情绪中不但轻松愉快地学会这首歌,而且入情地歌唱。这样的音乐活动就不仅仅是为了“活动”而存在,它最终指向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
三、情感动起来
每一首歌曲、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是他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当中,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体现。可以说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孩子的心,使他们受到感染,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为情而唱,为情而歌。在这里,每位音乐老师都是音乐作品与孩子之间的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教师一个轻轻的指挥手势,便能让学生心领神会;有时,教师展现的一两个优美舞姿,便足以让学生心旷神怡;有时,教师潺潺流水般的琴声很快就能让学生们入境……由于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非语言的演示和模仿等方式进行音乐课堂活动,更能激起学生内心对音乐情感的体验,教学更加有效。因此,要想拥有成功的音乐课堂活动,音乐教师必须拥有过硬的基本功,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情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可以说,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注意两个环节:1.备课——选准动情“点”。“情”从何而来呢?从教学内容中来。首先,教师要尝试解读现有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寻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并挖掘、拓展、教材深层资源,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当地选择、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融入时代的气息,紧贴学生的现实生活。2.上课——创设动情“面”。“情”从何而来呢?音乐教师在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以情动人。要想“情动”学生,就要先让自己动情起来,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以情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还要创设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情境,如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幻灯片展示、亲切自然的深情演绎,都可以唤起他们内心的愉悦,从而主动地学习。
我曾听过的《美丽的夏牧场》一课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以下为它的教学片断及点评:
1.完整听范唱,师在二分音符的地方加上伴奏节奏。
2.请生说一说老师在什么地方加了伴奏节奏。
3.师范唱,生在二分音符处和老师一起拍击节奏。
4.生跟琴唱歌曲。
5.师纠正唱得不对的两处,用手势提醒学生。
6.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分句练唱)。
A师:天山是哈萨克人民心中的“圣山”……(生唱第一乐句)
B师:天山有什么景色呢?“红梅、绿水……”声音出来一点(生唱第二乐句)
C师朗诵第三乐句:“啊!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
师有感情地示范演唱第三乐句,生演唱。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设计过于活跃的音乐课堂活动,只是通过一个典型节奏的演奏、几个简单的指挥手势和自己的优美范唱便让学生轻松理解并表现出歌曲的意境,使音乐教学达到“内外兼动”的理想境界。在这里,教师的声乐、指挥等基本功及教师自身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给教学以很大的帮助,从而在本课的音乐课堂活动显得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每一个动作都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学生在轻松而不枯燥、丰富而不浮躁的氛围中感受、理解,并很好地表现音乐。
音乐课,让学生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的要求到教学活动的组织。动起来,能真正体现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和目标要求,而只有动起来的音乐课才是学生最渴望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