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儿,采取服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患儿,采取服用麻杏石甘汤的治疗方法。通过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30例患儿,26例治愈,2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患儿,18例治愈,6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80%。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明显优于单用麻杏石甘汤的患儿,临床意义显著。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中医疗法;小儿;支气管肺炎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97-02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居于小儿疾病的首位,属于感染性疾病之一。小儿一经病原体感染,即可出现发热、咳嗽、痰鸣等症状[3.4]。近些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居于首要地位,达到了标本兼治、毒副作用低的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对观察组30例患儿采取服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患儿采取服用麻杏石甘汤的治疗方法,通过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的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均于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且所有患儿的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儿科治疗规范》中拟定的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观察组30例患儿,其中男22例,占73.3%,女8例,占26.7%,年龄5个月-3岁,平均年龄(3±1.5)岁,病程3-9天,平均病程(5.34±2.1)天。对照组30例患儿,其中男20例,占66.7%,女10例,占33.3%,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4.2±2.5)岁,病程4-9天,平均病程(4.78±2.2)天。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痰鸣及鼻煽等,肺部有干湿啰音,胸部X片呈支气管肺炎改变等现象,且患儿的血常规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升高等。对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病程、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例患儿,采取服用麻杏石甘汤的治疗方法。麻杏石甘汤的组方为:麻黄5g,杏仁5 g,生石膏15 g,甘草3g;观察组30例患儿,采取服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的治疗方法,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的组方为:麻黄5 g,杏仁5 g,生石膏15 g,银花8 g,连翘 5g,牛蒡子5 g,桔梗5 g,芦根6 g,鱼腥草6 g,甘草3 g。对于偏风寒者生石膏用荆芥、紫苏叶代替;对于偏热者加黄芩;对于痰多者加瓜萎、法半夏、葶苈子;对于腹泻者加炒白术。两组患儿药物的服用剂量根据儿童体重酌情增减,均每天服用1剂,用水煎2次,取汁200ml分4次服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比较,并对两组患儿的住院费用进行统计。
1.4疗效判定 若患儿的咳嗽、气喘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干湿啰音消失,胸部X片正常视为治愈;若患儿的咳嗽、气喘症状减轻,体温基本恢复正常,肺部干湿啰音减少,胸部X片未完全恢复正常视为有效;若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有效率的百分比之和。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具体情况见表一。由表一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30例患儿,26例治愈,2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患儿,18例治愈,6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80%。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表一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与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组别 n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退热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观察组 30 3.5±0.5 6.5±0.5 3.0±0.5 8.5±0.5 2000±200
对照组 30 4.5±0.5 8.0±1.5 4.0±1.0 11.0±0.5 3000±150
表二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组别 n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26(86.66%) 2(6.67%) 2(6.67%) 93.33%
对照组 30 18(60%) 6(20%) 6(20%) 80%
3结论 小儿是支气管肺炎的高发人群,是由小儿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属于感染性疾病的一种,多数患儿发病较急、且变化快。中医理论将小儿定义为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脏腑娇嫩,抵抗力差,因此极易患支气管肺炎[1.2]。西医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多使用抗生素,菌株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疗效逐渐降低,再加上抗生素的滥用,易引起二次感染。中医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从整体观念出发,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抵抗疾病的作用。本文观察组30例患儿,采取服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的治疗方法,在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明显优于单用麻杏石甘汤的患儿,临床意义显著。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由10味中药配伍组成,比麻杏石甘汤多了六味中药,具有宣肺平喘、清热解毒的作用。如组方中的麻黄与石膏合用,一温一寒,在真正意义上宣肺平喘;杏仁的入药,与麻黄一宣一降,使止咳平喘作用效果更显著。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同样具有镇咳、祛痰、抗病毒等作用。如麻黄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和解痉的作用,在镇咳、祛痰、抗病毒方面效果显著;石膏具有解热、消炎等作用。它们的联合用药,效果凸显,且副作用小、反应轻、安全性高,易被广大患儿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伍冲寒. 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0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09,15(11):13-14
[2] 张玲玲, 郭秋兰, 李惠清. 中西药协同应用治疗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2):155-156.
[3]马晓勇,陈丽君.麻杏石甘汤配合抗生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96例[J]-陕西中医2010,31(3)
[4]沈向荣.程瑶.麻杏石甘汤临床新用三则[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9)
[5] 李星.冯华.田维毅.梁光义.贺祝英.武孔云.靳凤云 麻杏石甘汤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间抑菌作用的比较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6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中医疗法;小儿;支气管肺炎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97-02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居于小儿疾病的首位,属于感染性疾病之一。小儿一经病原体感染,即可出现发热、咳嗽、痰鸣等症状[3.4]。近些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居于首要地位,达到了标本兼治、毒副作用低的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对观察组30例患儿采取服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患儿采取服用麻杏石甘汤的治疗方法,通过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的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均于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且所有患儿的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儿科治疗规范》中拟定的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观察组30例患儿,其中男22例,占73.3%,女8例,占26.7%,年龄5个月-3岁,平均年龄(3±1.5)岁,病程3-9天,平均病程(5.34±2.1)天。对照组30例患儿,其中男20例,占66.7%,女10例,占33.3%,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4.2±2.5)岁,病程4-9天,平均病程(4.78±2.2)天。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痰鸣及鼻煽等,肺部有干湿啰音,胸部X片呈支气管肺炎改变等现象,且患儿的血常规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升高等。对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病程、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例患儿,采取服用麻杏石甘汤的治疗方法。麻杏石甘汤的组方为:麻黄5g,杏仁5 g,生石膏15 g,甘草3g;观察组30例患儿,采取服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的治疗方法,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的组方为:麻黄5 g,杏仁5 g,生石膏15 g,银花8 g,连翘 5g,牛蒡子5 g,桔梗5 g,芦根6 g,鱼腥草6 g,甘草3 g。对于偏风寒者生石膏用荆芥、紫苏叶代替;对于偏热者加黄芩;对于痰多者加瓜萎、法半夏、葶苈子;对于腹泻者加炒白术。两组患儿药物的服用剂量根据儿童体重酌情增减,均每天服用1剂,用水煎2次,取汁200ml分4次服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比较,并对两组患儿的住院费用进行统计。
1.4疗效判定 若患儿的咳嗽、气喘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干湿啰音消失,胸部X片正常视为治愈;若患儿的咳嗽、气喘症状减轻,体温基本恢复正常,肺部干湿啰音减少,胸部X片未完全恢复正常视为有效;若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有效率的百分比之和。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具体情况见表一。由表一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30例患儿,26例治愈,2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患儿,18例治愈,6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80%。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表一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与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组别 n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退热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观察组 30 3.5±0.5 6.5±0.5 3.0±0.5 8.5±0.5 2000±200
对照组 30 4.5±0.5 8.0±1.5 4.0±1.0 11.0±0.5 3000±150
表二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组别 n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26(86.66%) 2(6.67%) 2(6.67%) 93.33%
对照组 30 18(60%) 6(20%) 6(20%) 80%
3结论 小儿是支气管肺炎的高发人群,是由小儿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属于感染性疾病的一种,多数患儿发病较急、且变化快。中医理论将小儿定义为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脏腑娇嫩,抵抗力差,因此极易患支气管肺炎[1.2]。西医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多使用抗生素,菌株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疗效逐渐降低,再加上抗生素的滥用,易引起二次感染。中医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从整体观念出发,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抵抗疾病的作用。本文观察组30例患儿,采取服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的治疗方法,在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明显优于单用麻杏石甘汤的患儿,临床意义显著。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由10味中药配伍组成,比麻杏石甘汤多了六味中药,具有宣肺平喘、清热解毒的作用。如组方中的麻黄与石膏合用,一温一寒,在真正意义上宣肺平喘;杏仁的入药,与麻黄一宣一降,使止咳平喘作用效果更显著。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同样具有镇咳、祛痰、抗病毒等作用。如麻黄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和解痉的作用,在镇咳、祛痰、抗病毒方面效果显著;石膏具有解热、消炎等作用。它们的联合用药,效果凸显,且副作用小、反应轻、安全性高,易被广大患儿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伍冲寒. 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0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09,15(11):13-14
[2] 张玲玲, 郭秋兰, 李惠清. 中西药协同应用治疗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2):155-156.
[3]马晓勇,陈丽君.麻杏石甘汤配合抗生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96例[J]-陕西中医2010,31(3)
[4]沈向荣.程瑶.麻杏石甘汤临床新用三则[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9)
[5] 李星.冯华.田维毅.梁光义.贺祝英.武孔云.靳凤云 麻杏石甘汤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间抑菌作用的比较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