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灼基谈: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十大挑战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底,我们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萧灼基,就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问题及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访问,萧教授系统地提出了他的看法,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十大挑战》,经我们整理后,发表如下。
  
  一、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差别较大
  
  从经济总量上看,我国GDP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全国人均GDP仅有1 300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30,新加坡和香港的1/20,台湾和韩国的1/10。刚走出最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进入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发展水平在世界100名以后。同时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别巨大,城市人均GDP已达到较高水平。京、津、沪等人均GDP已达到4 000美元以上,其中这些地区城镇人口的人均收入还要高。但有些省份人均收入还不足1 000元人民币,相差十多倍。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使我们在国际国内均面临很多困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最基础的挑战。
  
  二、就业压力长期存在,难以缓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发展中存在波动因素,存在一定的失业率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一般认为失业率在4%左右即实现充分就业。我国2004年官方公布失业率为3.6%,2005年约4%。但名义失业与实际失业不同,实际失业比名义失业高得多。我国目前每年需要安排的就业人口为2 000多万,而国家能够安排的仅为1 000万。而且失业人口中出现年轻人与年长者,文化水平高的与文化水平低的,一般人员与中高级人员并存的局面。2004年我国380万大学生毕业,而年底签约率不到80%,即70万大学生不能正常就业,加重了就业的压力。下岗职工再就业则是从长期工转为短期工,从职位高转为职位低。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也是一个劳动力浪费大国,5 000万残疾人中的大部分未就业,无长期工作可做。
  就业是中国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2030年以后才可能逐渐缓解;若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问题将更难解决。
  
  三、能源与资源消耗过大,难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年平均增长9.4%,这是以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2004年耗费的钢材占世界总使用量的27%,原煤占30%,电解铝占50%,水泥占40%,而我国GDP仅占全世界的4%。以这样的资源消耗速度,经济高速发展将难以支撑。以这样的资源耗费速度,如果要让GDP总量增长一倍,即从13万亿元增至26万亿元,我国今后必须新建100万吨的煤矿井2 000个,不但资源条件不允许,而且铁路运输也承受不了,大气污染将更严重。我国人口占全世界22%,耕地占全世界7%,平均耕地水平占全世界1/3。水资源紧张程度更为严重,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四、贫穷差距扩大, 基尼系数升高
  
  改革开放以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虽然不同,但差距不大。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扩大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基尼系数逐步升高,到2004年已达到0.46,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据报道,目前居民中个人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有23万户以上。一座豪宅价格数千万元,一辆名车价格上千万元,仍然有人购买。但贫困人口也不少。农村处于贫困线以下的(2004年)达2 610万人;城市低保线以下的2 210万人。而且差距仍有扩大的趋势。对此问题,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从差距扩大到逐渐回落,达到正常水平,需要有一个较长过程。只要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只要政府扶助贫困的政策能够落实,差距就会逐步缩小。
  


  五、劳资对立加剧的挑战
  
  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了,那个时候没有劳资矛盾。
  解放初期才有劳资矛盾。当时是工人阶级领导与资产阶级被改造,这是敌对状况下的劳资对立,是敌我矛盾用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
  经过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以后,资本家的财产被没收,因此整个社会已经不再存在劳资矛盾的经济基础,但是劳资矛盾的阶级关系依然存在,因为原来的资产阶级还存在,按照列宁的说法就是,“他们人还在,心不死,还会用十倍的仇恨、百倍的疯狂,来反对社会主义。”这些人作为无产阶级专政对象,实际上受到管制和歧视。
  到了“文化大革命”,这批人遭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不仅把他们作为专政对象,而且认为知识分子在本质上也是资产阶级,所以,知识分子也被贴上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标签。这就是当时劳资矛盾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非公经济,出现了经济方面的劳资矛盾,而且劳资矛盾有了经济基础,就是企业的投资者拥有生产资料,而劳动者还是一无所有,没有生产资料。因此,这种劳资矛盾就有了经济基础。
  这种劳资矛盾,与解放初期的劳资矛盾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首先,从经济上来讲,公有制与非公经济并不处在对立地位。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公有制与非公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优势互补,可以增强经济的活力。国家需要发展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因此,他们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其次,非公经济的投资者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是新生的资产阶级。因此,他们在政治地位上与其他阶层是平等的。在政治上,劳资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不是把劳资关系当成敌我矛盾,不是把劳资关系在本质上看成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是看做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是可以用协商来处理的。
  近几年劳资矛盾有紧张的趋势,劳资纠纷的案件不断上升。劳资争议案件,如果以1996年为100,那么2004年是472,增加了3倍多;集体劳资争议也呈增加的趋势,如果以1996年为100,那么2004年则是343.6,劳资争议每年所涉及的金额占到GDP的7%,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我们可以看出,劳资争议的案件在逐渐增加。导致劳资争议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三大原因:一是工资问题,二是社保问题,三是劳动条件问题。争论的双方,工人一方要求增加工资,而企业家则尽可能地压低工资;在社保问题方面,工人要求有社会保障,但是许多私营企业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社会保障;在劳动条件方面,许多企业中工人劳动条件很恶劣,而且经常加班加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这三大问题影响到劳资关系。劳资关系紧张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很严重的事件,有个别地区出现工人对企业家进行报复,轻则仅仅是一些小的报复,重则伤害到人命,破坏财产,捣毁机器,甚至放火烧厂房,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的,但必须引起严重注意,这说明我们国家现在劳资争议、劳资矛盾已经逐渐突出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缓解劳资矛盾。
  


  六、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低下
  
  这几年我们虽然在讲“三农”,但是农村的综合生产能力仍是比较低的。2005年年初,中央发布了1号文件。我们知道,去年1号文件跟今年1号文件不一样。去年1号文件主要是增加农民收入,今年1号文件则主要是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当前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的表现主要是:第一是关于农业的投入和产出,农业的投入相对比较多,产出比较低,综合生产能力不够;第二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低价值的产品比较多,附加值高的产品比较少;第三是农村的非农产业发展是低水平的,农村有很多非农产业,包括乡镇企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缺乏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第四是农村现代经济的支柱,即农村金融,比较薄弱,金融不能够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五是农村的劳动力素质总体来看比较低。以上五个方面就是农村综合生产能力较低的表现。这次中央的1号文件里面提到要提高农村的综合生产能力,正是因为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很低,所以就影响到农民的收入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我国“三农”处在落后状态,导致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对国家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七、社会治安情况很严峻,犯罪率有所提高
  
  从1996年到2004年,刑事案件立案率如果以1996年为100,2004年是274;治安案件受理数,如果以1996年为100,2004年是178,增加80%左右;交通事故发生率,如果以1996年为100,2004年是232;火灾事故发生率,如果以1996年为100,2004年是689;2004年各地法院审结的案件达560万个,涉案金额是7 685亿,占当年GDP的7.6%。从1978年到2004年,全国刑事案件的犯罪率每年增加7.5%,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这几年增加相当多,上访事件也特别多。
  上访事件主要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文革”结束以后,上访人数增加,当时主要是政治问题,如平反冤假错案问题等。现在又是一个上访高峰期,去年是我国建国至今上访人数最多的一年,超过“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上访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个是土地问题,失地农民;一个是下岗群众,失业工人,如下岗的工资不合理、待遇不合理、一些费用不能报销等;一个是城市房屋拆迁群众。这次上访高峰的内容是从政治转向经济,而且一些突发性的、集体性的事件也越来越多,这就说明社会上隐含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当我们在这里讲社会和谐的时候,实际上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很多,犯罪情况相当严重。现在全国监狱在押犯人有150万,在看守所还没有正式逮捕的有60万人,一共是210万人,为此需要大量的管教干部、武警部队。每个犯人每年的费用是1万块钱,大大超过我们对贫困户的补助标准。这既是对整个社会一个很大的危害,也是国家一个很沉重的负担。
  现在犯人是由三个70%构成的。文化程度低的,即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70%;农村来的占70%;35岁以下的占70%。就是说文化水平低的年轻人占多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种犯罪率的增加、犯罪人数的增加,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当然犯罪总是有的,任何时候都会有犯罪的,即使是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是有犯罪的。但是这几年的犯罪率上升,应该是与我们的社会转型有关系,和我们大量的人口流动有关系,和整个经济水平也有关系,和教育水平比较低也有关系。所以,我们最近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多办学校,少办监狱”。一个人受教育比较多,这个人犯罪的可能性就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这个人受教育比较多,他就知法懂法,所以能够守法。这个人的自尊、自爱、自律也比较强。而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他的自尊心、他的自律性就比较差一点。一个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比较善于理性思考,凡事通常不会感情用事。当然文化水平高的人也有犯罪的,如现在一些贪官,但是这个比重小得多。所以,一个人多受点教育,那么它的理性思考的程度就会比较大,感情冲动这种情况就比较少,遵法、守法的程度就比较高,违法的可能性就会降低。所以,目前治安情况比较差,跟我们的教育情况也有关系。
  


  现在有些人把治安情况不好归罪于民工太多。对于这一点,我觉得不公平。不错,民工由于流动性比较大,生活条件比较艰难,在社会上受到一些不公正待遇,犯罪率可能高一点;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首先看到我们社会存在的问题,就是整个社会对民工的不公平待遇,这样会激起民工的不满。所以,我们应该从整个社会去找原因,而不是单纯从民工身上找原因。如果仅仅从民工身上找原因,这是不公平的。如果没有看到社会对他们的歧视,造成他们的不满,这是不全面的。
  
  八、信息革命的挑战
  
  信息革命是好事,使人们在收集、整理信息方面大大的方便了,使人们扩大了知识面,拓展了视野,这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
  但是与此同时,信息革命也带来很多挑战:一是有些不良倾向、不良思想通过信息传播很快,比如色情内容、反动思想等,这会给广大群众带来负面影响;二是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利用信息来搞破坏;三是人民之间的内部矛盾,本来是可以调和的,但是通过信息,就有可能使某些矛盾激化。所以说,信息革命虽然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但是信息革命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比如一些邪教或反动东西,他们就经常通过信息来捣乱,发布一些假消息来蛊惑人心,他们不仅通过电脑来传递,而且经常发传单。对这些问题,我们也需要给予重视,虽然对成年人影响不大,因为成年人知道,这些东西是不好的,但是对青少年来讲,由于他们分辨能力差,因此,这些负面内容对他们的影响就比较大。
  
   九、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挑战
  
  流动人口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国内流动,二是国际流动。
  先从国际流动来说。我们去年一年入境人口是1.1亿人次,其中8 000万人次来自港台,3 000万人次是来自其他国家。这么大量的流动人口,从好的方面来讲就是增加了我们国家与国际的交流,使得外国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我国去年出境人数是2 885万人次。无论是出境还是入境,都可以增加我们国家与国外境外的交流,提高我们对外国的认识,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等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好处。这打破了我们过去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我们对外部世界有所了解,也使得国外对我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是目前还远远不够,今后还应该继续扩展。就国际旅游方面来讲,中国已成为除日本之外的亚洲第二大出境旅游大国。过去出国旅游仅仅是中国少数人的特权,而现在不是了,中国人民现在逐渐富裕起来,有能力、有条件出境旅游了。而且现在针对中国游客的出境旅游签证都很方便,比如马来西亚,去年中国游客去马来西亚旅游的人数下降,马来西亚内阁专门为此开会,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香港人过去对内地人是很傲气的,现在香港人对内地来的游客则非常欢迎,因为香港有许多行业要靠内地旅游者到那里去旅游才能支撑下去。比如说首饰店,还有酒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内地游客到香港来旅游。
  


  虽然人口流动对我国和周边国家、地区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相对于上面讲到的信息的挑战来讲更为严重。一方面是这么多的旅游者,不可能没有坏人混入,包括间谍、国际恐怖分子等,当然,我们国家的安全工作做得很好,间谍、恐怖分子在国内活动是很困难的,但是,国际旅游是免不了会发生这种事情的;另一方面就是好多坏东西、坏现象通过旅游也会扩散进来,比如毒品、艾滋病等。就吸毒问题来看,我国已经相当严重,解放后我们有30年没有吸毒现象,而这十几年来,吸毒人数大大增加,登记吸毒的有100万,未登记吸毒的估计还有500万。现在我国对吸毒的判刑很重,但是往往只是抓贩毒的,对那些生产毒品的源头打击得不够。目前毒品生产基地可以说是包围着我们中国,除在东南亚有毒品以外,北边也有毒品。我们过去往往只看到南边的毒品,而对北边的贩毒现象重视不够。还有就是赌博问题,我们周边国家和地区赌博是很厉害的,北边也有一个重要的赌博据点,引诱我们东北的干部到那里去赌博。中国人比较好赌,他们带着大量资金到国外赌,大部分赌金被国外的赌场主掠夺了。所以说人员的往来有很大好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国内人口的大量流动,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交流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犯罪分子,利用流动人口流动作案,有些地方因为人口大量流动,造成了好多基础设施不够、市政建设不够、人口拥挤、疾病流行等问题;还有,因为人口大量流动,造成了交通紧张,交通事故增加,这又是一个问题;由于人口流动,造成了孩子不能正常上学,人口控制发生困难,从而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所以说,人口流动大量增加,对整个社会有好的一面,但对和谐社会也提出了很多的挑战。
  
   十、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这个题目我以后还要全面讲。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很多挑战,特别是我们的企业竞争能力太低,跟国际资本竞争的时候我们处在劣势地位,这个挑战是很严重的。
  上面我讲了十大挑战,但实际上远远不止这十大挑战。我们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多的,我这里主要是从经济方面来讲,其实在政治上、文化上、社会上的挑战还很多,我在这里就不讲了。而且经济上的挑战也不仅仅是这十个,只是这十个挑战是最主要的。这些挑战说明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还会碰到很多的难题,并不是中央提出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自然地建成了。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够逐渐建成,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的流动量急剧增加,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公共交通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建设所具有的公益性强、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利润率低等特点,决定了融资的极端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城市交通建设也逐步向市场投资主体放开,但是制约城市交通融资的障碍依然很多。    一、城市交通建设观念滞后    传统观点认为,城市交通属于公共物品,应由政
日前,从春兰旗下动力制造有限公司传出消息。新研制的5HP涡旋压缩机获得重大突破。在刚刚结束的一轮试验中,所有样品检测全部合格,而且能效比全部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而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如何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企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日前,春兰董事局专门召开会议,在总结前一阶段节能减排工作
感动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管理理念至今未被提出。笔者以为,它作为柔性管理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管理理念之一。“感动”是人心理质变的临界点,受感动的人会产生触动和内化并进而产生
在社会经济中,中小企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丰富和活跃市场、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工业化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企业家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成功创建必须有具备企业家能力的潜在企业家作支撑。因此,泰国对潜在中小企业家从事创业和企业管理给予了有力支持,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有益的启示。     一、
河南和四川历来就总有某些相似之处被拿来对比,比如地理位置同处中西部、同为工农业大省、都是中国的人口大省等。但近几年来,四川省的发展步伐明显地加快了。一方面是借力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政策;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重庆从四川划出,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后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及最近“成渝特区”的获得批准。但是这些外界有利的因素只是“沃土”和“东风”而已,如果四川不是一粒优质的种子怎么可能生根、发芽、迅速成长
我国教育界的领导和专家提出教育科技要实现“四化”:应试向素质化、单机向网络化、单向向交互化、线性向非线性化,这一精辟的总结为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提供
证明了:若Mn(R)是一个单环,则R是单环;若R是一个有单位元的环,则Mn(R)一定是单环.并给出了主理想环I上的矩阵环Mn(I)的全部理想的形式以及上三角形矩阵环一类理想的构造方法.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竞争的时代。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最终必然体现在人才领域的竞争。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健全的薪酬管理制度则是吸引、激励、发展与留住人才的最有力的工具。  二十年来人力资源发展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作用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薪酬体系这一块还沿用传统的体系,这已经不适合现代企业的
荣毅仁先生走了,党和国家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他也获得了海内外广大群众、爱国人士的敬重和赞扬。  终其一生,正如香港一家媒体所说的那样,他始终是在资本家和政治家之间转换。解放不久,他就当了上海市副市长,接着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1983年起,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93—1999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生前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而他独特的身份则是资本家、企业家、民营企业的代表和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