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热潮始终不能代表全球艺术市场的五大理由

来源 :艺术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1985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个夏天艺术圈都充斥着大肆宣扬中国艺术市场升温的文章,最近《纽约时报》也刊登了中国买家对西方艺术需求激长的报告。虽然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大陆和香港出现了一些惊人的销售纪录,但还是有不少数据显示这是一个没有坚实基础的市场,很可能是这样的结果——即使中国找到一个立足点,但最终也会步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后尘,庞大楼市泡沫产生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拍卖会上产生天价艺术品,并直接引发在1992年艺术市场的崩溃。中国艺术品市场是否真的可以挺过这样的风暴?
  中国拍卖行·志不在西方ARTINFO和其他一些媒体都报道过中国最大的拍卖行——保利国际和嘉德国际,正在纽约伦敦这样的西方艺术中心寻求办公空间。然而那些谙熟中国艺术市场的人则强调,保利和嘉德不是在找寻举行拍卖的地方,他们甚至对西方艺术也不屑一顾。他们在国外筑巢为的是更容易寻找流落在美国和欧洲收藏家手中的中国珍宝,然后将它们带回中国寻求卖家。因此,虽然他们在进行全球扩张,但并不代表已把目光投向国际艺术市场,而只是想把中国瑰宝带回家。“这不是什么秘密,中国政府想要在国际市场实现对中国艺术品的主导地位,保利国际的迅速崛起也表明他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一位纽约的中国艺术品经销商James Lally向ARTINFO说道。
  
  中国没有竞争空间了
  
  西方几个大的拍卖行和他们中国同行之间的区别是,佳士得和苏富比是完全的私营公司,他们有自己的底线,看美元形势调整他们的业务,不管是在纽约、伦敦还是香港和迪拜。但保利和嘉德,最终还是牢牢挂靠中国政府的。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不允许非中国拍卖在内地展开业务。除了国家对拍卖行的垄断外,西方拍卖行还在纳税环节上遭受阻力(艺术品进口税率高达34%),而且一旦销售环节出岔子,在寻求同情法律追索时也困难重重。只要中国政府一心支持自己的拍卖行,就会继续出台有利于自己的市场规范,限制其他国际市场。因此,中国艺术市场的崛起并不会引发水涨船高的效应。
  今年三月,法国艺术资讯公司Artprice给出了一个重复的、惊人的数字——2010年中国拍卖行创下8.3亿美元销售额,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市场。即使该逻辑存在漏洞——单纯比较拍卖的数字,先不考虑中国欠发达画廊群体,中国8.3亿美元的销售额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也远不及对美国或英国市场的影响。因为中国拍卖行在大陆垄断的地位,他们主要卖中国艺术品,90%或更多的客户是中国人,所以能贡献给全球市场的收入就少之又少。这实际上是创造了两个市场——中国国内艺术品市场与国际艺术品市场(包括香港)。
  
  香港·天堂还是海市蜃楼?
  
  香港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壁垒的一个例外,这里仍是同一个开放的市场按照英式规则运作,商业似乎是蓬勃发展——东西方资本联结的地方。但在今年香港艺术展之后,《金融时报》曾发出过质疑的声音,文章提到“之前期待值很高的中国大陆收藏家,虽然他们出席艺术展,但并没有大手笔购买,许多作品还是卖给了美国人或者欧洲人”。貌似除了像《纽约时报》提到的一些“高调”的例外之外,大陆收藏家更坚定地选择大陆市场,而西方收藏家则更倾向于适宜的市场中心。
  此外,西方拍卖行在香港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拍售西方艺术品。苏富比和佳士得在香港就很少拍售西方艺术家的作品,而是销售那些在中国比较有市场的,比如中国画、手表、珠宝、酒等等。在香港,韩国首尔拍卖行作为一个冒险引入西方艺术业务的拍卖行,最后落得鱼死网破的结果,创纪录式的遭受专场拍卖完败。
  
  支付问题
  
  四月,香港苏富比玫茵堂瓷器拍卖会上的很多高价拍品流拍(尽管拍卖结束后卖掉了一些,而且拍卖行决定在10月再拍一次)。有猜测说门庭遇冷的原因之一是拍卖行对于多个拍品要求预先存入高额存款,这可能是对之前许多中国买家均未在赢得出价后完成支付报道的应对手段。艺术市场博主Nicholas Forrest罗列了五个中国买家不能及时支付拍卖行的潜在借口。部分原因是投标人的过错(如现场不想输而意气用事的投标),其他原因则包含换汇和国内银行转账过程中出现的滞后。Forrest提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简单办法是,拍卖行在拍卖前就提出大户买家存款要求,但他也表示这种额外的预防措施会显出对中国投标人的不太尊重,这就可能导致客户的流失。
  
  巨型泡沫?
  
  Forrest还讨论了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在拍卖会上频频拍出高价的问题。他指出在中国影响艺术品价格主要有两股驱动力:第一是长期赞誉积累和其作者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二是拥有当时炙手可热艺术家作品能产生的溢价。第一种是价格和真实价值的长期驱动力,这也是伦勃朗、毕加索、沃霍尔等人的作品为什么总是会在拍卖中拍到高价格的原因。第二种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是一种时尚主导性艺术泡沫的标志。就像Forrest所说,“由于社会地位和威信的价值不能量化,而且这种价值无法本质上附加于艺术作品,而且目前支付给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其实仍然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之上的。”价格是随着流行和投机资本多寡而时起时落的。
  在葡萄酒销售上也可以看出这种趋势。中国正迅速发展品鉴世界上最好的和最稀有红酒的热潮。彭博和《金融时报》都报道过在拉菲市场上的潜在泡沫,并指出昂贵的法国红酒在中国的需求也将是一个泡沫。6月《金融时报》报道说Liv-ex 100红酒指数显示在过去三年里红酒的价格增加了40%,2010年波尔多酒价格更是在Liv-ex 50指数大幅上升,已超过标准普尔500、黄金和原油指数(57%红酒指数对标准普尔13%,黄金的35%,原油的20%)。葡萄酒市场,跟艺术市场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衰退。同年香港取消葡萄酒和烈酒的进口关税更是助长了中国红酒市场的繁荣,但不知道鉴赏家们肯为750m1葡萄酒支付数十万美元的做法还能持续多久。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5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一个反映世界著名时尚品牌设计历程与特色的展览:“法国设计先锋与艺术大师们的对话”正式对公众开放。  本次展览由香奈儿协助、当代艺术界知名策展人尚路易弗蒙(Jean-Louis Froment)策划。400多件展品从世界各地汇集在一起,包括油画、素描、照片、影像短片、雕塑、手稿以及时装设计、香水珠宝等。这些珍贵展品有些来自私家珍藏,有些来源于世界各地的国家级博
期刊
摘 要:“琴歌”是中国古老的艺术歌曲形式。从《诗经》到《乐府诗集》,从《琴史》到《白石道人歌曲》,琴歌随着中国音乐的历史流动着、交融着、回荡着。琴歌艺术作为中国声乐艺术的重要形式被传承下来。随着西方艺术的传入,中国琴歌艺术也在不断更新与自我发展,它借西方传入的艺术歌曲的形式,在近当代不断发展、更新,大量作曲家借用中国古代诗词,运用西方作曲技法,融合美声演唱方法,发展成了新的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形式。
期刊
美国市场缓过气儿来,保值大师作品受亲睐,现代艺术大放异彩  2011年度法国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共计68079名参观者,FIAC在10月23日周日晚间结束,对大多数画廊来说,交易非常可观。  2011年度第38届法国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FIAC)成功落下了帷幕。来自21个国家共168间画廊在艺博会上展出,5天内(1天业内开放日+4天公众展)吸引了近7000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观者,证明本届FIAC的
期刊
地方文化名片风潮兴起  2011年11月5日下午,由何桂彦策划,殷双喜任学术主持的“清晰的地平线——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展在寺上美术馆开幕,主办方位于北京顺义区。  展览以中国当代雕塑史发展脉络为基础,共展出了包泡、隋建国、徐冰、傅中望、展望、梁硕等54位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展览试图在梳理中国当代雕塑三十年发展史同时探索当代雕塑未来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除了展览,这也是寺上美术馆
期刊
摘 要:在全球經济一体化的当下,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文化进化论的影射和文化一体化的趋同在文化领域中拧绳交织,结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背后的整块幕布。在满族音乐日渐消弭的现状背后,除了共知的原因外,还在于以政府官员为重的文化行政管理阶层、专家学者为主力的研究阶层和以“局内人”自居的大众阶层。三者在满族音乐事象的传承参与中,所持的理念和立场各有偏重,使现实的传承研究成果仅流于平面化的分析和深度匮乏的叙述
期刊
美国纪实摄影最重要人物之一,Diane Arbus (戴安阿勃丝)48岁就离开了人世。1971年7月26日,她穿戴整齐地爬入浴缸中,用一把刀片割开了自己的双腕。一年以后,纽约MoMa美术馆举办了她的个人回顾展,趋之若鹜的人群在美术馆前排起了长龙对。展览共计25万余人参观。此后,戴安阿勃丝的个人回顾展巡回了美国各个角落。  她的作品经常和她的自杀事件相提并论,仿佛这个绝望的举动是因为她长期在异常艰难
期刊
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屠宏涛一直很迷恋涂鸦的感觉。但从画面效果来看,他的作品其实还不是真正的“涂鸦”。作为一种独立的当代艺术形态的涂鸦——无论是巴斯基亚这类与表现主义有很深渊源的涂鸦,还是基思哈林这类作为比较极端的波普形式的涂鸦——的基本特征都是极力消除需要复杂的理性思维能力的三维幻象和条理分明的造型感觉,呈现为一种稚拙的业余状态。屠宏涛的近期作品的确都打破了完整统一的三维视象,画面常常是一些视觉
期刊
鹏里兄出身书香门第,生性平和。和我一样,年轻时都曾抱有一种美好的理想,痴迷于书画。大家一起外出写生,相互切磋指摘,品评笔墨的高下,激情满怀。后来他漂泊海外,虽然磨砚提笔的机会少了,但却是一有闲暇,穿梭于西方艺术场所,在慰藉心灵的同时倒是磨砺了艺术创作的眼界。  年轻时的梦想总是挥之不去。如今回乡经商之余,又不满足于酒足饭饱后行尸走肉般的到处徘徊,于是在无聊中向着精神奔去,往那灵性里追寻往日诗意的怀
期刊
在中国的《辞海艺术分册》中对雕塑的解释是:“‘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类。”这是198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版本解释。三十年来,中国的雕塑作为造型艺术之一,伴随着中国艺术观念的变革和发展,同时在与国际艺术潮流的不断吸取和融会中,早已突破了这种源自古希腊的命名解释,在
期刊
中国正在上升已经不是什么新观点了,但是相对他们迄今为止以对中国本土古董的兴趣而闻名(比如把中国瓷器的价格提升到天价)来说,这个庞大国家的亿万富翁正在用他们的资金进入西方艺术市场确实更呈现了一种发展。  今年的苏富比春拍上,夜场的冠军是以2130万美金成交的毕加索的《阅读的妇女》,这件拍品就是由中国藏家竞得。最近爆出,2010年春拍那位以106万美金买走了另一件毕加索的作品《裸女,绿叶和半身像》的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