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该做的都做好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sa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碧奴》目前的全国具体销售数字还在进一步的统计中,但从截止到9月底的统计数据来看,仅卓越、当当两大网上书店的销售数字已经接近20000册。纵观《碧奴》这个项目的营销,本文不做全景式的描述,主要概述一下《碧奴》营销的思路和几个关键点。
  
  营销思路
  
  要做好“重点项目”的营销,以下几个方面是一定要认真考虑:
  首先,为什么这个项目是重点?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该项目认识和论证的过程,就是要弄清楚项目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实际上也就是要弄清楚可营销的项目资源是哪些。《碧奴》的可营销资源主要集中在作者资源、文本资源、项目资源方面。
  其次,选用正确的营销思路,是常规营销手段多一些还是非常规营销手段多一些,《碧奴》的作者是国内著名作家苏童,所属的系列是此前已经在国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重述神话”出版项目,文本也是在相当高的水平上的,所以,我们采用了常规营销为主的营销思路。
  再次,在明确了重点营销资源和确定了营销思路后,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营销方式的选择和组合。这里所说的营销是整体营销,所以,营销方式的选择也是从整体的营销环节来说的,营销环节如果从时间角度来讲,主要指项目前期的策划论证、读者调查、专家建议、媒体的预热和卖场的动员,中期的图书编辑、印制、发行和后期媒体的选择使用、卖场的动员和监督、活动的开展等,另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是贯穿整个上述营销过程的,就是组建项目的营销小组,这个直接影响到执行力度。
  
  关键点一:“重述神话”项目的拉动
  2005年,关于“重述神话”至少有三个重大事件广泛影响了国内的媒体和读者,一个是年初的重庆出版社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一家出版社加入了全球出版项目“重述神话”;另一个是3~4月,我们向“重述神话”国际委员会推荐了包括苏童在内的五位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作为第一批入选作家的候选人;第三次几近高潮的报道是10月20日,我们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了“‘重述神话’首批图书《重量》《神话简史》《珀涅洛珀记》全球同步上市”的新书发布会,当时正值法兰克福书展举行期间,国内媒体借由法兰克福书展的召开,对“中国出版走出去”这一大话题做了高密度的报道。正是有了这样一步步的铺垫,使得“重述神话”在政府、专家、媒介和广大读者中积聚了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就为此后《碧奴》的出版和营销做了极好的铺垫。
  
  关键点二:预热媒体
  今年3月份,苏童完成了《碧奴》的创作,把稿子交给了我们,我们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对外透露的新闻点。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媒体主要通过直接采访或通过我们采访苏童来了解《碧奴》和苏童的创作感受,这类报道给读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苏童那句话“《碧奴》是我最好的作品”。
  
  关键点三:“常规推广”做营销
  随着《碧奴》上市日期的临近,我们逐渐明晰了推广思路,那就是“先用好我们最好用的资源,再去用我们最想用的资源”,这样,我们就用“常规推广”的思路来设计了这个推广方案,就是我们怎样因势利导,在已有的巨大影响前提下,把这些影响进一步做大做细致做丰满。具体来讲,就是如何把作者资源、文本资源和项目资源在《碧奴》上市的情况下进一步发掘放大。比如,在作者资源使用层面上,我们请苏童出席了8月30日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举行的“《碧奴》全球首发会”和9月1日的“苏童《碧奴》北大学术研讨会”,以及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做读者见面签售。此后苏童还去了上海、广州和深圳,所到之处受到了专家、学生、书店和读者的热烈欢迎。8月30日的“《碧奴》新书全球首发会”,首发会的媒体至少有120家,而且关注的媒介形式多样,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网站等主流媒体都来了,新浪读书对发布会做了全程在线报道。到目前为止,苏童已经结束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活动,大家也知道,这些地区刚好集中了中国最强势的媒体资源,所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这一轮的媒体报道是不过分的,相信大家也都有这样的感受。
  
  关键点四:选个好日子出嫁
  苏童是3月份交稿的,就时间上来讲,我们是可以做到5月份在新疆全国书市上推出《碧奴》的,但我们选择了9月初的BIBF,这样做就是考虑到《碧奴》出版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国内知名作家又推出一本新作这个层面上的了,《碧奴》是中国作家首度入选国际重量级出版项目“重述神话”的第一本图书,作为一本国内作家创作的小说,《碧奴》在未出版之前就已经把版权卖给了15个国家,这恐怕是中国文学出版领域前所未有的例子。选择在BIBF上推出就是考虑到《碧奴》与众不同的国际背景,而且《碧奴》从3月份已交稿到9月份才推出,吊足了读者和媒体的胃口。现在的销售证明,上市时机的正确选择对图书的表现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于友先:六大因素导致出版社“无错不成书”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采访时说:出版界存在的“无错不成书”思想,是导致图书编校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有六个因素:其一,有相当数量的出版社,经营上急功近利,轻视图书质量,主要表现为“短平快”出书方式。其二,多数出版社突破专业分工,不顾本社编校实力,什么书好卖就出版什么书。其三,许多编辑对差错问题不重视,认
期刊
美国有关团体敦促书店在店内发表政策声明    美国书商协会言论自由基金会敦促其各会员书店,在其店内张贴新的声明,向读者解释书店支持言论自由和保护读者隐私。  该基金会阐述了为什么要允许不同图书存在的重要性,包括那些会触犯一般读者的图书。同时,基金会还承诺,书店会保护读者购书的隐私权。  正如基金会主席克里斯·费南所说的,有许多理由做出这样的有关第一修正案店家政策声明,因为书店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是保护
期刊
网络生活的丰富,更在于精神层面,表现在网民想看看他们想看的图书,看看他们想看的图片,或者想听听他们想听的声音。这是mp3得到空前发展的原因,也是数码相机这么快就进入千千万万普通人家的原因。这种迫切需求,也造就了21世纪前后出版业的一大冲击波一一网络出版。这一携带IT高技术的冲击,非传统油墨印刷所能抵御,以至于有人认为网络出版一问世,就会有万马齐喑之效果,传统图书即将消亡,代之以号称出版的革命事物—
期刊
本刊讯 为庆祝建馆110周年,商务印书馆将2月11日确定为读者服务日。当天,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以及的副总经理、副总编辑、编辑室主任等领导,分别以营业员的身份,出现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等各大书店“站柜台”,倾听读者意见。  创办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与北京大学一起被并称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座,为在中国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传播文化、介绍新知做出了卓越贡献。这家唯一横跨3个
期刊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与上海交大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联合编撰的2007年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月27日上午,2007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暨文化蓝皮书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张晓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景源、国家广电总局发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庞井君、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出席了会议,文
期刊
2006年年终俄罗斯书库公布的数据表明,2006年上半年出版的图书品种为44423个,与2005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3%。总印数为30081.84万册,比2005年同期的30299.74万册也有所下降。这一现象曾经出现在2002年,当时政府对图书业实行增值税。出现了图书总印数连续下降,结果,每本书的平均印数提高了5.9%。  图书品种的减少反映了出版者毫不犹豫地规避图书市场滞销的决心。现实情况是
期刊
志鸿教育携手联想打造“新联想100分学校”  本刊讯(记者 王化兵)2006联想家用电脑创新策略暨全家族新品发布会于11月9日在珠海海泉湾召开,志鸿教育集团作为“新联想100分学校”功能模块提供商应邀参加。  新家悦2.0版本正式推出的家悦U系列新品是联想在LVT技术基础上推出的三大系列家用电脑新产品之一,家悦U系列全面升级的2.0版“新联想100分学校”在前期与新东方、101网校基础上,今年携手
期刊
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成品牌  本刊讯近日,中文在线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在2006年第四届中国电脑教育年会上被评为“2006年中国教育行业数字图书馆首选品牌”。这也是该领域内唯一获此殊荣的数字图书馆产品。  中文在线长期致力于数字图书领域,此次获奖的“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中文在线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部级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据了解,“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期刊
编者按:1月11日,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在京召开业务交流恳谈会,外教社的副社长张宏谈到了他对2006年外语教材市场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本刊现整理如下,供业内人士参考。    外语图书市场2006年特点    外语图书市场分为外语类教材市场与外语类一般市场,从2006年的图书市场情况来看,外语类教材市场呈现出产品种类丰富,竞争激烈的特点:  首先,从整体格局来看,外语类教材市场仍然
期刊
期刊应区分为商业类(B2B)与消费类(B2C)两大类,中国对之认识了解得较晚。对B2B类期刊予以特别研究和引导,也是最近才有的事。  其实,为满足某一特定行业需求而出版具有如今所说的B2B类性质的刊物,在中国由来已久,可追溯到20世纪初叶。早期见到有行会公报性刊物,如《商务报》(1903)、《商会公报》(1906)等。新中国建立以后,各行各业纳入政府统一管理之下,原先那种B2B类的期刊也随之衍化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