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百年工艺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velgato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珂罗版(Collotype)是一种舶来的印刷技术,光绪初年由日本传入我国。经过近150年的历史变迁,这门古老的工艺在中日两国都表现出难以替代的艺术价值,成为复制重要书画作品的一种特殊方式。近年来现代印刷技术的崛起对传统手工印刷产生了很强的冲击。中日两国的珂罗版工匠们还在默默坚守和传承这门工艺,技术在发展中也有了各自的应用和转型。
  关键词:珂罗版;中日两国;应用和转型
  珂罗版印刷术是1855年法国工程师Alphonse发明的,多年来曾有过lichtdruck、inkphoto、hydropype、photogelatine、artotype和phototype等名称①,它融合了摄影和平版印刷技术。美国珂罗版印刷技术1970年开始逐渐衰落,全美仅剩6家珂罗版商业化公司。②珂罗版在19世纪末从欧洲传到日本并被广泛地接纳和传播。清朝光绪初年由日本传入我国,经过百余年的应用、融合和革新,珂罗版印刷已经成为中国书画复制的特殊工艺。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曾经在复制古旧书画上盛极一时,由于现代高科技印刷技术的冲击,如今已萎缩并濒临消亡。但优秀的珂罗版印刷复制品弥足珍贵,已成为少数可参与拍卖的艺术品。③如今只有中国、日本和德国还保留着这项工艺。
  目前该工艺在中国正面临失传的处境,还在从事该工艺的手艺人更是少之又少。20世纪50年代,上海博物馆成立珂罗版书画复制部门。受当时的展陈条件所限,为防止恶劣天气时书画文物展品受到损害,就用珂罗版复制的作品代替真迹展出,对文物起到了保护、研究和推广的作用。同时,凭借着馆藏庞大的古代书画藏品资源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几十年来承接了本馆和同行业大量的文物复制工作,为保护文物做出了直接的贡献。④⑤
  近些年现代印刷技术的崛起对传统手工印刷技术产生了很强的冲击,传统技术所需要的原材料很多都很难购买,自身技术力量还需要更好的提升。上海博物馆的珂罗版技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追溯传统技术的渊源,使传统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上海博物馆几位珂罗版专家组成小组赴日本京都便利堂考察交流,探寻日本珂罗版发展近况。
  在考察中发现,虽然便利堂与上海博物馆在珂罗版制作工艺流程上一致,但是部分材料和设备以及操作技术方法各有不同。如今在珂罗版工艺的发展方向和应用上,中日双方也有不同的理念。
  1 上海博物馆与便利堂珂罗版工艺技术对比以及新技术的运用
  1.1 照相
  我们在与日本便利堂技术人员交流中得知,因为传统底片已不生产,他们基本淘汰了采用传统底片对原稿进行照相(图1)的方法,而是使用数码照相技术全面取代。这一点非常可惜。采用数码技术照相输出的底片是有网点的,虽然肉眼看不出来,但是通过放大镜是可以看到的。珂罗版印刷最大的优点是无网点,这也是与现代印刷技术最大的区别。
  上海博物馆在照相(图2)这一流程一直沿用传统的拍摄方式,利用全色底片进行照相。由于现在胶片市场的萎靡,胶片厂已经不生产,要购买底片已非常困难。虽然困难重重,但上海博物馆一直坚持保留最传统的珂罗版制作方式,这也是制作传统珂罗版作品的第一道关卡。上海博物馆找到一家生产商专门定制了珂罗版全色底片,虽然价格高昂,但可以保证珂罗版无网点的特色。早期底片分为软性、中性、硬性三种片型,根据画面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片型进行照相。如今受原材料的限制,只能利用定制的一种片型來完成不同类型的作品拍摄。如果要想达到最好的复制效果,无疑对整个团队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1.2 修版
  日本便利堂珂罗版印刷在修版上基本淘汰了原有的修片方式,而是配合数码照相进行电脑修片。经过电脑修片后,再通过柯达专用的底片打印机打印出来。这种方法的优势就是非常高效和便利,可以根据画面需要随时调整;弊端就是无法改变数码输出时产生的网点。虽然便利堂已不利用传统的方式修版,但是他们依旧在保护修版匠人。在考察中他们专门请来一位曾经从事修版工作多年的专家,为我们讲解便利堂传统的修版方式(图3)。传统珂罗版修版技法难度非常高,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也高,必须具备一定美术功底和鉴赏力,还要了解摄影的原理。在与日方沟通中得知,虽然中日两国在传统修版技法上各有不同,但都能体现出修版在整个工艺流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近几年受单一照相片型的限制,上海博物馆珂罗版团队除了延续传统的修版(图4)方法外,也不得不做出更多的挑战和尝试。传统方式是一张底片经过修版后,可以直观地感受黑白灰的阶调,达到画面的需求。现在受一种片型的影响,在遇到层次丰富、变化微妙的作品时,照相具有局限性,画面层次丢失较严重。为此,上海博物馆近几年做了新的尝试,那就是分色修版。将一个作品通过分析后,把画面拆分为浅、中、深三个色系进行分色拍摄,后期再进行分色修片,最后经过叠加套色完成。这样完成的作品层次更加丰富,更逼真地还原原作。近年来上海博物馆修版与现代科技结合,在修片时加入了透射密度仪辅助检测,帮助测试底片密度。在某种程度上,更便于观察修片时底片密度数值的变化,方便数据整理。在制版和印刷不断的配合下,上海博物馆已逐渐摸索出一套较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运用在修版上。现代科技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应用到工艺的研究中去,为后人留下更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1.3 制版、印刷
  便利堂在珂罗版制版和印刷方面还是沿用传统的制作方式,这也是保留工艺手工特色的地方。便利堂在制版时采用的是卤素灯光晒版设备,版子放在特制的玻璃台面上,台面可以正反面翻转,方便晒版。上海博物馆珂罗版制版一直沿用传统自然光晒版方式,这种方式的优势就是晒出的版面层次线条更为自然柔和,弊端是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和日照条件下都需要调节曝光时间,曝光剂量难以控制,曝光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晒版的效果和效率都无法满足印刷的需求。①针对这一问题,近两年上海博物馆与复旦光电所合作研发了灯光晒版设备。   日本便利堂印刷机是平板印刷机(平压圆)(图5),上海博物馆是传统的珂罗版印刷机(平压平)(图6)。除了印刷机器不同外,日本的胶辊质地较硬,而且他们的胶辊不上版,而是在墨台上用墨辊进行手工补墨。上海博物馆珂罗版印刷需要印刷师根据经验直接在印版上墨,印刷的水平也决定着作品的质量,这种方法相较于便利堂的印刷方式技术要求要高很多。
  
  2 上海博物馆与便利堂珂罗版发展近况
  日本便利堂珂罗版最早应用于文物古籍的复制大概是从15年前开始,日本便利堂开始与摄影艺术家合作,致力于制作摄影作品的彩色珂罗版印刷。因为珂罗版是由摄影而起源的技术,他们希望能将技术再回归到摄影。正是因为如今数码技术的发达,才可以将科技运用在珂罗版技术中,去实现曾经难以实现的做法。而传统的珂罗版照相和修版方式只进行了保留,已基本不利用此方法制作产品。
  便利堂不仅仅致力于生产,近年来还将眼光投到教育上。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术,他们专门开设了珂罗版学校,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感光剂“Collotype Tissue(珂罗版用薄织物)”,让大家学习珂罗版通往未来的新艺术的同时,能够安心体验工艺本身的乐趣(图7)。
  上海博物馆珂罗版最早也是应用于文物古籍的复制。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科技得到迅猛发展,博物馆藏品保护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珂罗版复制向市场化转型。转型后的上海博物馆珂罗版团队以复制馆藏中小件书画文物文化衍生品为主,承接当代优秀书法作品复制、革命文物复制等。①
  上海博物馆除了利用珂罗版工艺复制黑白和彩色作品外,还研发了人工设色与珂罗版相结合的独门绝技,解决了珂罗版彩版叠加色相不稳定的情况,由珂罗版印刷先勾稿落墨,再由专业书画临摹师对照原稿设色和做旧。①在复制作品时,根据画面的大小和需求进行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完成。
  多年来,上海博物馆珂罗版书画复制技艺薪火相传,将最完整的技术保留了下来,2019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团队近年来也将目光投向宣传和教育,多次举办了非遗工艺进校园活动,去高校授课普及珂罗版工艺知识,为寻找后继人和传承工艺不断做出努力。上海博物馆2019年举办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奇妙夜时,珂罗版首次以现场体验的形式与大众见面,让观众能亲自动手了解最传统的珂罗版技术(图8)。
  3 上海博物馆珂罗版工艺的展望
  现代印刷技术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珂罗版工艺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是任何现代技术替代不了的。目前国内外还在坚持以传统珂罗版工艺方式制作的公司或机构已微乎其微,在工艺的研究方面都不够重视,自身力量也较薄弱。如果要想使这门濒临灭绝的工艺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传承的同时,加强工艺研究是重要因素。上海博物馆珂罗版未来的发展规划应以此为核心,因有博物馆强大的文物资源和科技力量做支撑,这是促进工艺研究有利的先决条件,也是相较于其他地区珂罗版最大的优势。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借鉴日本便利堂較开放的思维理念和发展方式,与数码技术结合,拓宽其潜在的商业价值领域,丰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精神文化内涵。这样的珂罗版在未来发展是全面的,也能被更多的人接受,使其更具生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近40年来,在上海博物馆100多次的出国境展览中,涉及大量中国古代珍贵文物出展。文章从甄别海外合作方、完善展品安全评估、合同的制定与陈列设计方式、内部协调、点交和包装、布撤展、温湿度监控、国际转机等方面,试析上海博物馆保障出国境展览中文物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出国境展;文物安全;布撤展  我国的博物馆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国内博物馆通过举办对外文物展览,
期刊
摘 要:北京市艺术博物馆收藏一幅清代吴大澂的画作,因作品保存环境相对较差,出现了纸张脆化、滋生霉斑、破损严重等现象。2018年年初,北京艺术博物馆找到首都博物馆保护科技与传统技艺研究部字画组,对这件文物进行抢救性修复。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制定的修复标准对这幅作品进行保护性修复,修复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破损程度,制订、实施了多种修复方案,并采用传统的修复技法,将破损严重的画面修复完全。文章记录了整个修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平凉市博物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所做出的实践和探索为例,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基层博物馆建设,提出博物馆应从参与社会文化建構和积极打造主题教育基地两个方面积极作为,使博物馆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文化构建;主题教育基地  近十年的免费开放,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基层博物馆,综合实力和专业化水
期刊
摘 要:革命人物纪念馆是我国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革命人物的纪念性展览是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已存续的以及每年还将会举办的大量革命人物纪念展中,尤其是同一革命人物的纪念展中,策展办展人员应避免展览对前展的简单重复,避免同质化,“品重柱石—王荷波烈士生平事迹展”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关键词:王荷波;革命人物;纪念馆;同质化  在以救亡图存、艰辛探索、改革发展为主流的中国近现
期刊
摘 要:在不同的时代,博物馆的展览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它的变化和发展与博物馆职能的转变与发展息息相关。展览方式的改变为博物馆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基础保障,而博物馆职能的发展又促使展览方式不断更新,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关键词:展览方式;博物馆职能;转变  最初的博物馆是用作收藏和保存各类艺术品,供人们祭祀和观察,这一时期的博物馆仿佛是人们心中的“象牙塔”,她的神圣让大众百姓可望而不可即。直至欧洲
期刊
摘 要: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丰富的与农业文明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力开展非遗传播工作,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和保护意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起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用镜头、用笔墨、用声音充分展现中国非遗之美,展示非遗传承人和保护工作者的精气神,充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21世纪,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生
期刊
摘 要:公共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广东省博物馆“解密中国传统山水画”展览以普及艺术教育为视角,采取精简说明信息、启发性语言、多维度展示的信息传播策略,为观众打造一个教育型书画展览。从问卷调查的观众反馈结果来看,教育型展览的信息传播应注意适当取舍展览信息,电子媒体与纸质媒体相互配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使展览内容更能为普通观众所接受。  关键词:教育型展览;信息传播;观众反馈  2007
期刊
摘 要:13世纪,蒙古铁骑踏平欧亚大陆为元青花瓷的产生创造了先决条件,蒙古统治者优待工匠并设立官办手工作坊,为元青花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景德镇青白瓷及枢府瓷烧制技术的成熟为青花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保障,元代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元青花瓷等货物的生产及对外贸易,也逐渐形成了如今国内外元青花瓷的存世现状。  关键词:元青花;元青花起源;历史背景;元枢府瓷;元代交通  笔者于2012年进入内蒙古包头博物馆工作,
期刊
摘 要: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中小型博物馆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博物馆之间的馆际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敦煌市博物馆陆续开展了多场馆际交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取得一定的认识,希望为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免费开放;馆际交流;实践;思考  博物馆馆际交流,就是要让沉睡和“尘封”的藏品活起来,发挥它的使用价值和教育作用,进而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
期刊
摘 要:博物馆在社科普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平台作用,具有资源、服务、氛围等方面的优势。文章以武平县博物馆为例,列举了社科普及工作中重要性认识不够、普及程度偏低、专业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建议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陈列展览,开展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社科普及需求,建设一支与社科普及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工作队伍。  关键词:博物馆;社科普及;公众;优势;对策  社科普及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宣传工作,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