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型展览的信息传播策略与观众反馈之研究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j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广东省博物馆“解密中国传统山水画”展览以普及艺术教育为视角,采取精简说明信息、启发性语言、多维度展示的信息传播策略,为观众打造一个教育型书画展览。从问卷调查的观众反馈结果来看,教育型展览的信息传播应注意适当取舍展览信息,电子媒体与纸质媒体相互配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使展览内容更能为普通观众所接受。
  关键词:教育型展览;信息传播;观众反馈
  2007年第2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代表大会首次将教育作为博物馆第一功能进行阐述,代表了现代博物馆从“收藏中心”向“公众中心”过渡的历史转变。①作为博物馆主体业务的展览工作,其内容设计、陈列展示、推广活动等方面都要更加重视博物馆公共教育功能的实现。在藏品与观众之间,如何通过展览做好公共教育,向观众有效地传达藏品信息与价值,成为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广东省博物馆在2017年筹备“解密中国传统山水画”展览(以下简称“解密展”)之初,将目标观众群体定为缺乏中国传统山水画知识或欣赏能力的人群,以教育型展览的方式,从普及书画艺术的角度切入,引导观众在观展过程中走近中国传统山水画。
  1 “解密展”的信息传播策略
  在书画展厅中,许多观众面对中国传统绘画都会发出“太漂亮了”“不可思议”的赞叹,但实际上也存在“看不懂”“无法靠近”的困惑。为了减少观众的这种困惑感,“解密展”对展览信息的传播策略进行了新的尝试,以期缩短中国传统绘画与普通观众间的距离。
  1.1 以知识点为单元,精简说明信息
  展品的说明文本是观众与展品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策展人向观众传播展览信息的主要方式。然而目前博物馆的展品说明存在信息过于简单或过于密集、语言枯燥、描述平铺直叙等问题,总体呈现出程式化、缺乏新意的不足。②作为教育型展览,“解密展”把专业性强的文本放入微信导览后台,每件展品的说明牌上仅留下与所在篇章相关的知识点,以针对性介绍代替全面说明,以精简直接的语言代替详尽完整的表达,使观众在首次查看说明牌的几秒钟时间里能迅速抓住最重要的信息。
  此外,“解密展”的展览大纲按照由浅入深进行内容组织。面对不了解传统山水画的观众,“解密展”第一至第四部分从山水画的起源、技法、构图、美学、用途切入,逐一以实例解释,降低观众参观初期的抗拒感。展览第五部分则以历史为主线,展示从魏晋南北朝至清代山水画的流派与演变,向观众传递山水画欣赏必备的历史背景,同时鼓励观众运用前四章的基本知识欣赏各派代表的作品。
  1.2 使用启发性语言,结合图示说明
  在卡片式说明牌的方寸之间,如何提高说明文本的可读性,同时解决信息量超載与观众阅读困难的问题,是展览信息传播中无法绕开的问题。传统的说明牌语言具有说明文的特征,专业词汇的表述也偏离了普通观众的知识范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目标观众群体,“解密展”的部分说明牌采取主题引导或提问引导的方式撰写,目的在于利用轻松简单的语言文字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升观众在阅读文本时的参与感,也让观众了解作品故事或历史现象。例如,“第四章 山水之用”中,为了引出道济的《溪桥策杖图轴》具有祝寿之用,说明牌以现代语言进行提问“古人都流行送什么生日礼物?”;在介绍程嘉燧的《赤壁夜游图扇页》具有怀念之用时,用“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画赤壁?”来引出历代画家对《赤壁图》钟爱有加背后的人文情怀。
  同时,“解密展”在说明牌中对山水画原作品的局部进行截图说明,用图示直观说明相关知识。例如,以黄鼎的《春江渔父图卷》阐释中西方绘画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区别时,采用结构分析式说明(图1),缩小版的全图既弥补了画作因展柜空间限制而不能全部展开的遗憾,更能让观众从总体上把握画作散点透视的视觉特点。
  1.3 多维度展示,增加观展刺激点
  在灯光较为昏暗的展厅内,密集的展品和大量的新知识会让从未接触过山水画的观众感到视觉疲劳,“解密展”通过增加画法对比图表、录制绘画示范视频、探索互动、塑造沙盘模型等刺激点,提高观众在观展过程中的兴趣。这些装置分散在展厅内,是观众观展节奏的调节,使教育型展览不再一味地输出知识,而是通过对比、思考引导观众产生好奇心和学习驱动力,自觉地完成获取知识的过程。
  1.3.1 制作对比图表
  从认知心理来看,新知识若能与已知的知识产生联系,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记住。“解密展”在介绍山水画的皴法时,便通过对比图表,把基本皴法的古画图与对应实物图进行对比。例如,把荷叶图与荷叶皴对比(图2),配以文字描述,以此反映皴法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表现山水的现象。
  1.3.2 绘画示范视频
  “解密展”的目标观众群体缺乏对山水画的基本认识,展览制作了山水绘画的示范视频,分别就泼墨、破墨、积墨、焦墨、宿墨法和金碧山水画出小幅示范作品。此外,视频中也展示了《枯木竹石图》经过勾、皴、点、染等技法逐步绘就的过程。视频放置于展厅第二部分中间,方便观众在了解基本技法之后,通过视频对绘画技法、落笔、作画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也为后面展览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示范视频是抽象文字的具象化展示,是对绘画基本技法的进一步解释,有助于解决观众在前期观展中产生的疑问,延续观众观展的兴趣。
  1.3.3 探索互动区
  探索互动区是让观众能够在被动接受展览信息的过程中,以动手探索的方式了解纸张结构。解密展在展厅中间设置了放大镜互动台,让观众对比纸张、未上矾的绢与上过矾的绢三者的细微结构,更深入地了解山水画主要载体材质,有助于观众从心理上融入展览的环境之中,营造一种亲切的展览氛围。
  1.3.4 塑造沙盘模型
  “解密展”的第五部分“山水之脉”通过视频与作品结合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中国传统山水画从魏晋南北朝至清代的发展流传。其中包括天津博物馆的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图轴》,该画画面色彩艳丽、人物形态生动、构图结构较为典型。为了使非专业观众更容易理解平面二维画面中的传统山水,“解密展”用塑造沙盘模型的三维方式,向观众还原桃园仙境的空间关系。虽然沙盘中的人、树、石、山、云等事物的还原只是现代人的一种理解,但立体的沙盘造型无疑有利于观众了解山水画面中的层级关系和表现手法,激发其对山水空间的想象。   2 不同传播策略的观众反馈分析
  “解密展”在展览期间选取参加展览活动的93位观众进行调查,其中26—35岁的观众占35.48%,本科学历占44.09%,有68.82%的观众曾从书本、网络、展览等途径获取到与中国山水画的相关知识,有13.98%的观众对这些知识完全不了解,12.9%的观众接受过短期的培训,只有4.3%的观众经过长期专业系统的学习(表1)。可见,接受调查的观众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有一定的兴趣,但普遍了解程度不深,是“解密展”的目标观众群体。
  2.1 关于说明文本的反馈
  “解密展”的说明牌使用说明性、启发性两种语言风格,59.14%的观众表示很满意,35.48%的观众表示满意,5.38%的观众表示一般。总的来看,观众对简明的文本风格满意度较高,认为说明文本不会形成较重的阅读负担。
  “解密展”把专业程度较高的鉴赏说明放于微信导览之中,但有41.94%的观众并没有留意到微信导览的提示。由此可见,微信导览的传播功能容易被忽视,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说明牌的信息基本已满足普通观众的观展需求;二是微信导览使用指引不够清晰,有观众反映不了解微信导览编号的作用、微信导览使用操作较为复杂。
  相较于电子形式传播信息,传统的纸质宣传资料受到更多关注,有62.37%的观众领取纸质宣传资料,且大多数观众表示对观展过程有所帮助。从表2可看出,观众更倾向从纸质的宣传资料获取信息,一方面是因为博物馆观众长期以来形成的信息获取习惯,依赖于从纸质资料中获取信息;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宣传资料易获取性高,且不受手机、导览器等设备的限制,能为更多观众所接受。
  2.2 关于非文本策略的反馈
  “解密展”通过视频、互动装置、沙盘模型等非文本信息传播途径,向观众传达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相关知识。非文本的传播途径能让观众摆脱文字的束缚,鼓励观众利用视觉、触觉和思维进行主动性探索的过程。
  对于“解密展”制作的绘画技法示范视频,有55.91%的观众看过该视频。这部分观众以5分为尺度进行评判,对该视频的知识性评分为4.83分,趣味性达4.37分,可见观众对示范视频较为认可,但也有观众认为视频时间较长、制作形式单一。从展览现场来看,有不少观众(包括学龄儿童)驻足观看视频,示范视频观赏区是展厅中人流密集的区域。总的来说,示范视频的传播策略较为可取,若能精简视频或分区域播放则更有利于提高观众的感兴趣程度。
  对于互动装置,72.04%的观众认为该装置“与展品契合度高,有助于补充相关背景知识”。但由于人流量大,互动设备容易损坏,装置在展览后期的互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育型的互动需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互动所需材料的更换,确保观众在互动中能获得准确有用的信息。
  对于“解密展”复原的仇英《桃源仙境图》沙盘模型,有67.74%的观众认为该模型“与展品契合度高,有助于补充相关背景知识”,但也有9.68%的观众认为“较枯燥,兴趣不大”。
  3 对教育型展览信息传播的思考
  展览要转化为公共知识,即要将学术知识通俗化、理性内容感性化、纯粹知识趣味化、复杂问题简单化。①作为教育型展览,“解密展”的难点在于如何缓解普通观众对山水画的陌生感,把专业的中国传统书画知识用通俗、感性、带有趣味的方式展示给观众。经过展览实践和收集观众的反馈,“解密展”在展览信息传播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存在待改善之处。
  3.1 适当取舍展览信息,避免信息超载
  从书画研究的角度来看,一幅书画作品包含了丰富的知识信息,传统书画展览习惯将画家、流派、画作风格特点详细地呈现给观众。然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复杂的知识内容却成了书画展“冷门”的原因之一。②“解密展”的前三个部分舍弃了详细的说明文字,只呈现对应的知识点,突出信息重点,有效减轻观众观展的负担。这种看似“浪费”书画资源的操作,实际上满足了目标观众群体在观展过程中的基本需求。
  3.2 注重电子媒体与纸质媒体的相互配合
  “解密展”的信息传播中,利用微信、视频等电子信息渠道进行传播,有利于增加图片、视频等非文字材料,丰富展览信息的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延伸博物馆信息传播的范围。然而,“解密展”的微信导览平台使用的是编号导览系统,与扫描二维码直接获取的方式不同,观众要获取最终的信息必须提前关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打开导览页面,再输入编码。相较之下,观众使用电子媒体的门槛提高,获取信息的步骤增多,降低了观众获取信息的便捷度。而长久以来,博物馆利用宣传单页、海报等纸质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培养了观众在博物馆内获取纸质信息资源的习惯。尤其对于不習惯使用手机的老年观众来说,纸质媒体的信息传播效果更为有效。因此,新时代博物馆展览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电子媒体的选择,同时也不能忽视纸质媒体的重要作用,在使用中相互配合,从而兼顾具有不同信息获取行为的观众群体需求。
  3.3 激发观众观展的好奇心
  据研究,观众平均看展时间不超过20分钟。①如何在这20分钟内激发观众观展的好奇心,是信息传播的关键所在。“解密展”采取简化说明文本、多维度传播信息的策略,以期在观众注意力集中的短时间内传递有效的信息。从观众反馈效果来看,上述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解密展”目标观众的观展需求。然而,展览信息传播策略的实施细节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如提问式说明不宜过于密集,避免观展疲劳;视频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5分钟较为合适等。
  4 结语
  博物馆的信息传播应该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展品信息通过展览向观众传递,而观众的效果反馈也应作用于提升博物馆的策展水平。“解密展”仅是一次改变传统信息传播策略的初步尝试。在日后的展览策划中,展览信息的阐释思路和传播方式仍需继续优化,让教育与娱乐相互促进,满足博物馆观众享受休闲、娱乐、学习的多元化需求。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文创产品开发已经成为博物馆积极、合理利用文物资源的重要举措,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从建馆之初就注重文创工作规范化、资源数据整理分类化、提取元素开发灵活化,并且着力实践文创延伸和借力社会资源,逐步探索出一套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应用的创新性模式。文章从文创元素的提炼、文创开发系统的建立、文创元素的应用与延伸等方面来阐述此项模式的可操作性、可推广性以及对博物馆建设乃至对整个文化创意工作的
期刊
摘 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产业,包括文遗旅游、文创周边、曲艺演出等,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发扬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由来已久,但在长期发展中仍然出现诸多问题,一是政府把握非遗产业发展整体方向职能履行不足,二是过于侧重经济效益的非遗产业“去非遗化”现象。在湖北省恩施市的非遗产业化过程中,当地政府需因地制宜订立单行保护条例,制订科学发展规划,完善非遗
期刊
摘 要:志愿者参与博物馆活动逐渐成为常态,各大博物馆通过成立各馆的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微博的方式,让志愿者参与到博物馆的新媒体建设中。陕西省作为中国文化遗产大省,拥有众多博物馆,博物馆志愿者微博的运营状况也位于全国前列。通过研究陕西省的文博志愿者团队微博可以得出博物馆志愿者微博目前存在发展不均衡、互动量少、部分内容不规范的问题;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分享经验,构建全国文博志愿者团队微博矩阵,完善培训与审核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促使信息传播方式改变、用户文化需求多样化,博物馆在传播文化方面倍感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展览急需运用数字化手段来设计布展,对传统模式进行革新。文章从数字化展示的概念界定、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数字展示建设的原因和数字化展示的方式三个方面来分析数字化展示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为博物馆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数字化展示;交互性  大通万
期刊
摘 要:近40年来,在上海博物馆100多次的出国境展览中,涉及大量中国古代珍贵文物出展。文章从甄别海外合作方、完善展品安全评估、合同的制定与陈列设计方式、内部协调、点交和包装、布撤展、温湿度监控、国际转机等方面,试析上海博物馆保障出国境展览中文物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出国境展;文物安全;布撤展  我国的博物馆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国内博物馆通过举办对外文物展览,
期刊
摘 要:北京市艺术博物馆收藏一幅清代吴大澂的画作,因作品保存环境相对较差,出现了纸张脆化、滋生霉斑、破损严重等现象。2018年年初,北京艺术博物馆找到首都博物馆保护科技与传统技艺研究部字画组,对这件文物进行抢救性修复。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制定的修复标准对这幅作品进行保护性修复,修复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破损程度,制订、实施了多种修复方案,并采用传统的修复技法,将破损严重的画面修复完全。文章记录了整个修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平凉市博物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所做出的实践和探索为例,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基层博物馆建设,提出博物馆应从参与社会文化建構和积极打造主题教育基地两个方面积极作为,使博物馆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文化构建;主题教育基地  近十年的免费开放,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基层博物馆,综合实力和专业化水
期刊
摘 要:革命人物纪念馆是我国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革命人物的纪念性展览是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已存续的以及每年还将会举办的大量革命人物纪念展中,尤其是同一革命人物的纪念展中,策展办展人员应避免展览对前展的简单重复,避免同质化,“品重柱石—王荷波烈士生平事迹展”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关键词:王荷波;革命人物;纪念馆;同质化  在以救亡图存、艰辛探索、改革发展为主流的中国近现
期刊
摘 要:在不同的时代,博物馆的展览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它的变化和发展与博物馆职能的转变与发展息息相关。展览方式的改变为博物馆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基础保障,而博物馆职能的发展又促使展览方式不断更新,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关键词:展览方式;博物馆职能;转变  最初的博物馆是用作收藏和保存各类艺术品,供人们祭祀和观察,这一时期的博物馆仿佛是人们心中的“象牙塔”,她的神圣让大众百姓可望而不可即。直至欧洲
期刊
摘 要: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丰富的与农业文明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力开展非遗传播工作,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和保护意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起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用镜头、用笔墨、用声音充分展现中国非遗之美,展示非遗传承人和保护工作者的精气神,充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21世纪,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