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zy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实验教学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力求通过实验来加强中学物理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而物理新课程标准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且科学精神中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等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培养。故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突出了物理实验的趣味化、微型化、生活化、社会化。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有效进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注意增强物理实验的研究性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都空前高涨。故应以研究性和开放性学习的理念渗透并运用于物理实验教学。实验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弹簧劲度系数的研究。该实验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学生通过思考和研究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第一,静态法。根据弹簧受力F作用时的伸长量S在弹性限度内有F=KS;第二,动态法。根据弹簧下端加质量M的重物时上下振动周期2=4Л2(M+m)/k, m为弹簧质量。学生用两种方法测出K值,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写出研究性的实验报告。在开放性实验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多种能力。在观察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产生的条件、发生的过程和现象的典型特征等。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1.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2.手帕摩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应注重实验的生活化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这意味着实验要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物理实验规律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物理实验课程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藏着深刻的物理原理,例如: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这个实验现象可以表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時,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通过该现象,学生容易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应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注重实验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物理实验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和小制作,此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强。例如,在《浮力》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可首先让学生自制学具,即几块形状不相同的木块和一块铁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新问题,例如,形状不同的同材料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进行实验,找到答案。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会提高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积极开展实验的信心。总之,通过课内、课外情景的设置,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应强化实验教学的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可以通过视觉符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课本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图像、物态变化图像等,都是从画图、识图以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内容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力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想象可以使学生头脑出现一些超乎他们自己经验的形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形成清晰的认识表象,以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总之,物理实验应该吸取新课程理念进行改革和完善,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中学物理实验成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
其他文献
“先学后教”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容目标教学、尝试教学、成功教育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先学”就是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简明揭示学习目标后,指导学生经过独立自学发现疑难和问题。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自主学习,自主尝试和亲身体验;教师对学生讲明自学要求,指导自学方法,并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
期刊
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有近半个世纪从事俄国(包括苏联)通史的教学和研究的经验。《俄罗斯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他终身学习、教学和研究的一个总结之作,也是近年来英语国家同类出版物中较有影响、学术水准也较高的著作。该书于1962年初版,后多次再版(1968,1976,1983,1992,1999年,至2010年已出第八版。200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译本,翻译了牛津大学出版社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
期刊
纵观国内外教育,特别是现代教育史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同,目前很多学校都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转变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倡导因学定教、因学施教、因学论教、因学评教。“因学定教”已经具备了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和研究基础。  我校经过长时间探索研究理论基础,计划设计,实验总结了一套“分层次教学”策略模式。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承认学
期刊
语文是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有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涵。优秀的文化作品能提供给学生精神食粮、知识、智慧,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的灵魂,丰满他们的血肉,使学生能在短短几十年里走完他们祖先走了几千年的历程,并发展得更美。  现如今,伴随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但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
期刊
摘 要:听评课是教研员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研员在听评课时应充分发挥自己对教师发展的专业引领作用。本文关注了教研员听课、评课两个过程,探讨了教研员听、评课时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和教研员们共同努力,实现经验和工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教研员 听课 评课  从教学角度来说,教研员是校本教研的领路人。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一个称职的教研员应充分发挥自己对教师发展的专业引领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正确地运用问题材料,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例述了问题教学法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教学 问题意识 能力培养\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
期刊
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因月夜思念胞弟而吟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到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因忧患民族生存渴望社会变革而发出的《呐喊》呼声。让我们悟出了创作的真理——诗由感而发,文由事而生。语文老师都知道当今孩子的作文最大的弊病是“编”、“抄”、“套”、“假”、 “空”。究其因学生活阅历浅、情感体验差、语言语汇少、方法技能弱。唯有“厚积”,方能“薄发”。真实的体验、丰厚的积累是通畅表达、自由表达
期刊
兴趣是人类积极地进行认知活动或探索世界的认识倾向,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数学课堂是传递数学知识、启迪数学智慧的主阵地、主渠道。从教到学,从学到会,从会到用,再从用到创造,都是一连串能动的过程。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乃至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都要依赖与教师精心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所以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实践活动 发现 师生互动  数学课堂是传递数学知识、启迪数学智慧的主阵地、主渠道。从教到学,从学到会,从会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