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秒钟的境界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21211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中的“盐之华”餐厅,黎俞君主厨42岁,入行近30年。
  她高中时辍学到台北拜师学厨艺,本来自认不爱念书的她,进了厨房却求知欲大发,除了发狠练基本功,每天下班后还熬夜查字典,读英文食谱学习烹饪原理和食材应用。结果,21岁就做到了凯悦饭店西餐部的领班,统领近百位厨师。几年后,她又出国进修,进入闻名业界的厨艺学校。返台后,她于2004年在台中开了这家法式料理餐厅。
  我在餐厅吃过饭。上楼参观厨房,终于见到大厨黎俞君,也惊讶地发现,原来厨房里只有三个人。黎主厨和两位年轻厨师在这里从早忙到晚,从餐前的面包到餐后精美的甜点,全部现场制作,简单就是超人。黎主厨说,她身为女性,在厨房这个男人的天下闯荡,身手不好不可能混得下去。
  平日里,她会练习一面看电视,一面削萝卜和马铃薯,务求能一心二用。她很骄傲地说:“我削一个马铃薯只要10秒钟。”厨艺生涯中,每回遇到不甘服从的男厨师,“我就削一个马铃薯给他看”,然后把刀放下说,“好,现在你来。”这个下马威的招数通常很管用。
  那天和黎主厨聊了不少,她不谈厨界逸闻与新颖技术,就爱讨论削皮切片、锻炼体力之类的基本功,颇有一种见山又是山的老将风范。回家后,我特地买了一袋马铃薯,拿起削皮刀开始计时。结果让我非常挫败:每个平均32秒。10秒的境界令人肃然起敬。
  (楼兰摘)
其他文献
阿公最爱的食物是香蕉,从大陆来台六十多个年头,阿公每顿饭后必吃一根香蕉。阿公吃香蕉时,眼睛里漾着愉悦的光芒,轻轻把那柔软绵密的米黄色果肉送进嘴里时,我不禁猜想此时他舌头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活络起来,共同舞出《天鹅湖》剧中的三十六圈回旋!我曾好奇地问过阿公,为何吃不腻呢?阿公说香蕉是一分提醒,提醒他如果现在在山东是不容易吃到的,做人要懂得惜福。我于是明白,阿公吃香蕉不是习惯,而是类似一种仪式,香蕉把阿公
期刊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70岁的法国“新寓言派”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摘得桂冠。颁奖词称,他的作品“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捕捉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莫迪亚诺的小说寓意深刻、表现含蓄、想象离奇,他的文笔纯正、完美、锋利,语言简洁流畅、优美稳健,像一首民歌慢慢渗入读者心田。代表作有《星形广场》《暗店街》《青春咖啡馆》等。  莫迪亚诺喜欢说,他的记忆先于他出生就存在了。他
期刊
这个题目来自日本作家村上龙的料理小说集,有篇写到了什么是“好喝的汤”。  “好喝的汤是很可怕的。我想他的事情,想了很久,一回家,喝到了妈妈煮的汤。那时候正逢冬日,汤是那么温暖,又是那样美味,这让我不由地忘记了朋友,忘记了他的痛苦,他的烦恼,一切的一切都忘了,只顾喝着我的汤。”  汤是如此有魔力的食物,所以不由得让人很讨厌那些教人做汤的食谱,那些描写汤的姿色平庸的文字,比如:“教您做罗汉果白菜干汤,
期刊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 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他用双手,通过形体,不仅表达出自己的艺术语言,还塑造出人类的灵魂。  在罗丹的雕塑中,每块肌肉都是情感的符号象征,正如作家萧伯纳所说:“罗丹的手不像是在雕塑,像是生命在飞跃,不断 地飞跃……上帝的手,就是他的手。”罗丹的生命是多彩的。 他的一生虽饱受挫折,但仍执着地追求着艺术,用雕塑再现了他的艺术生命。
期刊
在学生餐厅与同学开谈,谈到什么才是深入的创意的学习形态。我想跟他们抬杠,就问他们:“你们在中学也读过《岳飞的少年时代》吧?读到‘飞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有什么感觉呢?”  他们一时都愣住了。阿伟说:“当时大概只想,书里既这么说,三百斤的弓相信是很厉害的吧。”   “那我们算算看——假设那三百斤是市斤,那便是一百五十公斤,即一千五百牛顿的拉力。又假设弓开如满月之际岳飞把弓弦拉开了一公尺。那
期刊
在地表之上,万物生长依靠太阳。但哪怕是最清澈的海水,在200米以下也几乎是漆黑一片。没有阳光,驱动生物界运行的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断绝,但是并非没有其他途径。深海海底的生物可以依靠化能合成和海面输送来的物质,热泉口是它们的城市,洋流是它们的道路,从海面缓慢飘下来的食物碎屑是它们的天降甘霖,而偶然落下的巨大身躯,则是它们在大洋荒漠之中的孤岛和绿洲。这些躯体是鲸的尸体,被称为“鲸落”(Whale fall
期刊
小时候,特别爱翻我妈的五斗橱,趁她不在家,一只一只抽斗打开,最大的愿望,就是想翻出一两样特别的零食。  有一天,五斗橱的第二格,洗旧的黑丝绒裙子上面,真藏着一盒好东西——枣脯。且写着,北京枣脯!  一个人发现了宝贝,激动的同时又有些心虚,急着喊我哥——有同犯,作案更从容。我哥打开纸盒,我俩默契地各拿了两颗,然后他把剩下的推乱了重新排列下,看起来,它们像是从未少过小伙伴。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鲜枣
期刊
亲爱的朋友:  2014年是我职业生涯乃至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在2014澳大利亚公开赛上,我取得了女单冠军,赢得了个人第二座大满贯。我很高兴我能够把这份特殊的喜悦和经历与我的祖国、我的团队、我的丈夫及我的球迷共同分享。但同时,这也是艰难的一年,需要面对很多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例如做出结束我网球职业生涯的决定。  在澳大利亚的时光固然充满了喜悦、幸福,以及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但做出放下球拍的决定,比在澳
期刊
对话宇宙的“渐冻”天才  2014年,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传,《我的简史》。像他在早先所著的科普畅销书《时间简史》中,只通过一个公式,就向千万读者揭开了艰深的宇宙论上的神秘面纱一样,霍金在新书中,也纳入了一个神奇的公式——霍金的黑洞熵公式。虽然,绝大多数普通人都理解不了这个公式的全部含义和作用,但是一旦了解了它在理论物理领域的影响,所有人都会意识到霍金对于全人类知识水准
期刊
世人都知道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却鲜有人看到她身后的阴影中,还有一个肤色黝黑的玛丽·西戈尔。  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南丁格尔,是克里米亚战场上英国将士们的“提灯女神”。在那里,她将士兵的死亡率从43%降到了2%,并奠定了护理行业的基础。同在克里米亚战场上,西戈尔被士兵们唤作“西戈尔妈妈”,尽其所能为伤兵提供舒适的住处与服务。  西戈尔长得圆头大耳,线条粗犷,因为是苏格兰与牙买加混血,她的肤色“带一层褐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