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乡村圣诞节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2月25日,河南新乡七里营,甘小二正在拍摄他的第二部故事长片《举自尘土》。农民基督徒们开始欢庆圣诞。与城市里的圣诞节不一样,乡村圣诞节不是充满基督教文化符号的商业狂欢,而是真正的宗教节日,当然,它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平安夜。
  
  冬天里,天黑得早,尤其在过了淮河的北方地区。因为冷,天一擦黑,路上就没什么人了。
  已经过了傍晚6点了。若在平常,这时候七里营镇上除了遥远而空旷的几声狗吠和隔壁家孩子的两声嬉笑,便只有静谧了。河南的乡村一向如此。
  但这日不同。这日是平安夜。
  虽是圣诞节,教堂也并没有怎么装饰。只是门头上贴了张红底黑字的“欢迎来到神的家”,里面拉了些皱纹纸做的花边彩带。
  我们站在教堂门口,看见这么些裹在棉袄、藏在围巾线帽下的人,从寒风里赶来,有些意外。不长的时间里,从车上跳下来一两百号人。
  我曾经是七里营镇的居民,这次回来拍的就是部基督教电影《举自尘土》,它的剧本就来自这片土地。平时住在这所教堂里,刚好赶上圣诞节,就站门口看个热闹。
  教堂里外,已经有很多人了,有教徒,也有非教徒。抱着婴孩的,扶老携幼的,拄着拐杖的,搂着女友的,熙熙攘攘。半大的孩子在人群中鲶鱼般地挤来挤去。这一切,跟从前看庙会、龙舟赛的架势很像。
  教堂门口最吸引人的,是几排着装统一的人。
  那是唱诗班,都穿着军装,绿色的PLA陆军军装式样,帽徽上是一个十字架。亦有肩章,身边的朋友注意了下,“清一色儿,都是上校。”
  这些军装都是教会系统的工厂生产的,因为符合教徒们的审美,而广泛流行于河南乡村的教徒间。他们喜欢清一色的整齐感,立志成为耶和华的“精兵”(《圣经》里将教徒比为上帝的精兵)。同时,他们也称自己为“福音宣传队”。
  七里营镇教堂,是这一带最大的教堂。周围八九个兄弟教会的唱诗班都过来了,一个唱诗班10到30人不等,算下来,单是唱诗的,少说也有百来号人。
  其中有些人手上拿着军乐器,鼓、号之类,也有传统的笙、箫。不紧不慢地排练着,演奏圣歌。
  终于等到近7点,教堂里里外外挤了逾千人,室内再也容不下更多的人时,欢庆开始了。
  程序上,与城里的大教堂并无二致。
  牧师用河南方言咏颂耶稣诞生,诵念经文,底下人也跟着念,亦是方言。教堂内四圈的蜡烛,映在众人脸上。牧师面容平静,教徒虔诚的脸部,更显线条柔和。
  阵容可观的唱诗班,合起声来,时有错落,却也有音频共鸣之时,听起来有点管风琴的意思。乐队卖力地奏着,偶尔会破坏“管风琴”的感觉。
  底下有年幼的孩子,跑来跑去,时不时叫嚷两声。被教堂工作人员赶紧哄回座位去。跟大人们相比,他们更期待这晚教堂里派发的小礼物,画着耶稣像、写有祈福文字、做工并不好的小卡片,或者小糖果。
  教堂外面,陆续有人从寂静中赶过来,有些是为了赶场面上的热闹,有些是为了找内心里的安宁。
  教堂内已经到了演出的环节。
  相声、小品、歌舞轮番上演,都是教徒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无不跟基督有关。不过在我看来,台词虽然背得很卖力,但好像背出来就完了,越是想着‘演’得更像一点,更生动一点,就越是不太合适。
  台下的观众,也看得卖力——一站几个小时不挪身,但是没有笑声,也没有掌声,只是静静地看,按照当时在场的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的说法:“观众怎么这么被动啊”。
  近10点时,演出结束,大多数人散去。有些教徒走向奉献箱。
  教徒们挨个走到募捐箱前,放入数目不限的钱。有毛了边的破旧纸币,和叮当作响的硬币。
  队伍中有位佝偻着腰身的老太,比较打眼。一来是她行动的颤颤巍巍;二来,现在很少有人穿她那样破的衣服出门了;三来,她捐了张100的红票子。
  镇上捐100,甚至成千上万的,也不乏其人。
  后来,听母亲说,那老太80多岁了。膝下4个儿子,经济都不宽裕,无人愿意赡养老人。最后,由村里有头面的老者协调,达成结果:4个儿子,轮流每年给老人100块钱,每人每4年给一次。老人平日里,靠捡垃圾养活自己。
  “她是捐给来世吗?”有人问。
  他低估教徒了。教徒中的大部分人不会这么功利,他们更多是想为教会做点什么。
其他文献
30年食尚·人物榜    他们常常是美食家、作家、明星的三位一体,他们舌尖的味蕾敏锐捕捉这个国家30年的酸甜苦辣,无论一棵纯洁低调的白菜或是一片神秘高贵的松露,他们都能够从中获得满分而平等的乐趣,从而教给我们关于吃喝更为广阔、丰富的乐趣,引领这些年的食尚。      蔡澜  他书写美食界圣经  有谁比蔡澜更能纵横全球笑谈美食?  1990年代,他投身美食界,不单自己开食肆,更不断组团旅行,吃遍各国
期刊
风尚周报:伯格曼对您的影响始于何时?  甘小二:读书的时候,看了伯格曼几部影片,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是信仰基督教之后,我才对他有了一些认识。我在写的书《伯格曼精读》,首先就是做这个宗教解读的工作,他的很多影片,对于不了解基督教的人来说基本上是关闭的。作为电影导演的他之所以伟大,我认为是因为他的困惑比我的困惑伟大。某种意义上,是我在逐渐经历他经历过的困惑,体验他体验过的生命。      风尚周报:你可
期刊
甘小二,国内第一个以基督教为题材的电影导演。他成立了“第七封印电影作业坊”,立志拍摄七部基督教题材电影长片,目前已经完成两部。他自编自导自演,还带着自己的电影到农村基督教会巡回放映。作为一名在大学教授电影理论的老师,他认为“如果我没有拍电影,那我就不配教他们拍电影”。    电影在银幕上兀自地放着,台下稀稀拉拉坐着5位观众。从电影开始前的导演见面会,到整部电影结束,一直就这5位观众。  这是200
期刊
关于目前蔚然成风的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风尚周报》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所谓国策的确立和调整,无论是其理念、逻辑,还是过程、绩效,最终都是要通向人民的肠胃的,并且,有且只有接受人民的肠胃的认证,才能判定其成败,决定其去留。  所以,引述法国美食哲学家布里亚·萨瓦兰的一句话作为本文标题,很朴素,还不乏庄正大气。尽管那时的作者说这句话时还隐含很多骄傲:只有在优雅、重视生命本身快乐元素如法国这样的土地
期刊
Michel Seyve:从法国餐厨学校毕业后,在英国、美国工作11年,后曾历任中国大酒店西餐总厨,澳门威斯汀酒店餐饮总监、行政总厨,北京皇冠假日酒店西餐总厨等。  翻译*李梓    编者按:法国的最新调查显示,法国人民认为对健康危害最大的食品,除了猪肉就是葡萄酒,食品里的添加剂已经到了令人警惕的程度。法国大厨史蒂夫的这篇稿子可以看出法国人对此的忧虑。  市面上大约有800种食品添加剂被使用,它们
期刊
张国立: 生于台北市,现任时报周刊社的社长,也写旅游散文和小说,曾出版《匈奴》、《鸟人一族》、《一口咬定意大利》等书。    先说个故事:  一对夫妇结婚七年,当初的激情逐渐消失,先生忙着工作,妻子除了工作外,还得忙子女和家务,于是生活变得平静。不幸有天妻子发生车祸,肢体与皮肤受到相当的伤害,丈夫和医生朋友商量许久,决定动美容手术,把受伤的部位重新整建。医生是个高手,加上病人又是好友的妻子,他很费
期刊
气质 讲堂 帽子戏法    曾经,选帽、戴帽是欧洲名流家族的必修课程,帽子是名媛佳丽优雅登场的必备行头。今季,帽饰风潮如火如荼,除了时尚界娱乐圈的明星们,就连皇室成员也爱上了这决定气质的帽子,将帽子与自身气质的优雅浑然天成。如果觉得自己的装扮已毫无新鲜感,何不利用帽子来换个造型呢?      端庄呢质小礼帽  从法国第一夫人卡拉·布吕尼身上,我们见证了这款小礼帽的魔力。当她身着那套Dior的套装、
期刊
洁尘:女,作家,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报社文化记者、副刊编辑、出版社编辑等职。现居成都,从事职业写作。出版有散文随笔集《碎舞》、《华丽转身》、《提笔就老》、《草莓的亲戚》、《禁忌之恸》,长篇小说《酒红冰蓝》、《中毒》等近二十部作品集。    11月中旬,应邀去参加一个活动,当嘉宾。这个活动是谭咏麟11月29日即将在成都举行的演唱会的一个热身活动,因为“谭校长”这个称谓相当深入人心,因此这个
期刊
30年三城记 · 广州    有一套讲述一间粤菜老字号发迹史的港剧,片头充满了如编年史一般的创意:女主角一人分饰四角,演绎该食肆不同时代的四位主人。每一个角色都手端一盘当时的招牌菜,一个转身,已经把菜肴交给了她的下一个时代。身后的背景也随着她的转身,变得愈发高档、时尚。  改革开放30年,广州的变化天翻地覆。那些见证着广州饮食历史的人和被记忆尘封的事,在今天被一点一点地挖出,犹如一粒已经形如固体的
期刊
11月底,慕容雪村耐心为读者签名,在新书上、旧书上、笔记本上。  “T-shirt上就算了吧,糟蹋衣裳。”慕容雪村说。  网友坚持,慕容笑呵呵地也给签了。一笔一画,很是仔细。  他拎着公文包,穿着灰色西装,乍一看不像作家,倒像个伺机盗版《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书商。和他一说,他正言:我是个读书人。    你曾说签名售书就像是把自己当成一盘菜送到别人面前,这次《原谅我红尘颠倒》怎么愿意签了?  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