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创设情境为起点的基本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情境。然而,仍存在部分教师因未把握合理的情境创设方式,将情境创设流于形式,产生种种弊端。本文拟以教学中搜集的部分案例入手,对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有效;误区;创设;教学情境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创设恰当的情境对于学生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的调动,情感和思维的参与,以及对数学问题思考和探究的培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和趣味性,却忽视了数学的本质特征和情境创设的“原则”,步入了“误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现象1:牵强附会,产生负面效应
【案例1】某教师在讲解“倒数”时,引导学生“杯子可以倒过来,数可以倒过来吗?”、“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可以倒过来念还是‘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结果学生出现了26的倒数是62的错误。
现象2:虚假造作,脱离数学本质
【案例2】数学教师走上讲台,播放PPT,出现一个小男孩的照片。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小朋友吗?
生:……
(部分学生:老师,这是您)(学生看看很像老师)
师:观察真仔细!
师:那这位呢?(出现姚明儿时的一张照片)
生:……
师:看不出像谁吗?
师:这是篮球明星姚明呀,今天姚明要带领同学们去参加篮球比赛……
然后,教师就出示了一组有关姚明比赛的得分数据表格,由这些数据统计表延伸到条形统计图的新授课。
现象3:迁就趣味,形成喧宾夺主
【案例3】某教师在九(下)2.1《简单事件的概率》第一课时教学中,创设了如下情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卫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搞得盟军焦头烂额。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运用概率分析后认为,舰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建议美国海军将领舰队的编队规模增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击被击沉的可能性由原来的25%下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质的及时供应,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盟军舰队遭袭击而被击沉的概率减少吗?讲完故事后,教师进入新课的教学……
当然,现象还有许多,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并非偶然,其间必然折射出教师对数学情境创设理解和把握的种种偏颇,因而也就很有必要对数学情境创设“清源正本”、追溯教学情境创设的依据及有效方法。
二、情境创设的心理机制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情境创设的依据是心理学的“移情原理”,即指学生的情绪在暗示的作用下被唤起后,易于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教育教学内容中。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作为一种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不仅对知识的掌握有着明显的支持作用,而且在后继学习、在其知识的“生长”迁移方面也有着持续作用,它能促使学生在不迫于外界压力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以及发现规律的兴奋。
三、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几种有效方法
教学情境的类型很多,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有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等。无论哪种类型,在教学情境创设时,都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结构和教学目标,都要凸现出数学知识的本质。下面例举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1.借用导入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序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导入像一块无形的磁铁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案例4】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教师借用“福娃”,创设“调查最受欢迎的福娃”为教学情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揭晓后,很多网站就开始调查五个福娃中哪个最受欢迎。那么,我们就在班级这个小范围内了解一下哪个福娃最受欢迎。提出:“这五个福娃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怎样统计全班对每一个福娃喜欢的学生人数呢?”之后,教师再请两位学生来统计,其他学生配合。统计之后选出我们班级最受欢迎的福娃。
福娃对学生而言新鲜又可爱,教师适时的创设了这个以福娃为话题的情境,既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让学生乐于收集喜欢福娃的人数,又引导学生关注北京奥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一举两得。
2.借用概念产生创设情境
【案例5】一教师在省级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上教授《4.1定义与命题》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昨天,我在翻阅报纸时,发现这样一段话:“综观国内知名品牌,都很重视硬广告,而且很多企业都是首先通过硬广告来打响自己的品牌。”可是看来看去却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尤其是“硬广告”这个词。今天特意带过来,看看大家怎么理解“硬广告”这个词?
生1:“硬广告”就是通过活动进行宣传。 生2:“硬广告”就是代表企业特点的广告。
生3:“硬广告”就是企业有良好的口碑,让消费者宣传的广告……
师:同学们很有创意,对“硬广告”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我查过资料,“硬广告”是指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四大媒体上看到的和听到的宣传产品的广告。而我们对同一个词有不同的理解,这样交流起来容易产生歧义。但如果把这段解释放到那段话里——综观国内知名品牌,都很重视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四大媒体上看到的和听到的宣传产品的广告,而且很多企业都是首先通过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四大媒体上看到的和听到的宣传产品的广告来打响自己的品牌。请比较一下前后两段话。生:前面一段话简单明了,下一段话则复杂繁琐。师:为了方便交流、不产生歧义,对一些名称和俗语的含义必须要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该教师创设的“硬广告”情境融入学生的生活,由于人人对“硬广告”含义的理解不同,使学生产生了对知识探究的欲望,也让学生体验到对一些名称和俗语的含义进行规定的必要性。同时,把定义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便于学生确定思维的“着力点”,有利于学生对“定义”的理解。
3.运用类比创设情境
天文学家开普勒曾经说:“我珍视类比胜过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在几何学里它是最不容忽视的”。对于学生而言,其认知最牢靠的往往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教学中如果善于和学生的这些知识做类比,那么学生会感兴趣且容易理解和掌握。
【案例6】在《合并同类项》教学中,情境创设可这样设计:准备了一袋装有1角、5角和1元的硬币,问: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数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第一位学生把硬币一个一个地从口袋里拿出来,边拿边数,记时3分钟。第二位学生把1角的硬币十个十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两个两个地拿出来……,记时2分钟。而第三位学生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记时1分30秒。然后问其他学生会怎么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又问为什么呢?从而引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学生明白了: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在生活实际中与同类项进行类比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本课的引入中,教师以操作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类比迁移,学会同类项的分类方法。这样,既降低了同类项分类的难度,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同类项分类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树立数学分类的思想。
4.运用设疑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就是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优秀的数学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隐藏在教材背后的“潜台词”,而恰当的设疑是深化教材、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
【案例7】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我们经常设置这样的情境:师:将你的年龄乘以2后加上11,再把结果乘以5减去55,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1秒钟内说出你的年龄“,学生都会感到万分惊异,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当他们的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时,他们又感到十分得震惊,认为教师是多么的了不起,而当教师将代数式(2n 11)×5-55化简得到10n时,学生则会发出阵阵的感叹,原来奥秘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把代数式化简后求值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运用过渡创设情境、运用建模创设情境、运用实验创设情境、运用问题延伸创设情境等等。但归根结底,数学情境创设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我们必须远离形式的浮躁、多作务实的探索、及时反思、及时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创设的数学情境更好地发挥其有效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袁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
[3]杨慧、张维忠.呼唤“求真”的数学教学情境[J].中小学数学(中学版),2008(7、8)
[4]张奠宙,赵小平.当心“去数学化”[S].数学教学,2005(6).
[5]罗增儒.教学效能的故事 高效课堂的特征[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刊),2011(4).
关键词:有效;误区;创设;教学情境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创设恰当的情境对于学生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的调动,情感和思维的参与,以及对数学问题思考和探究的培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和趣味性,却忽视了数学的本质特征和情境创设的“原则”,步入了“误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现象1:牵强附会,产生负面效应
【案例1】某教师在讲解“倒数”时,引导学生“杯子可以倒过来,数可以倒过来吗?”、“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可以倒过来念还是‘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结果学生出现了26的倒数是62的错误。
现象2:虚假造作,脱离数学本质
【案例2】数学教师走上讲台,播放PPT,出现一个小男孩的照片。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小朋友吗?
生:……
(部分学生:老师,这是您)(学生看看很像老师)
师:观察真仔细!
师:那这位呢?(出现姚明儿时的一张照片)
生:……
师:看不出像谁吗?
师:这是篮球明星姚明呀,今天姚明要带领同学们去参加篮球比赛……
然后,教师就出示了一组有关姚明比赛的得分数据表格,由这些数据统计表延伸到条形统计图的新授课。
现象3:迁就趣味,形成喧宾夺主
【案例3】某教师在九(下)2.1《简单事件的概率》第一课时教学中,创设了如下情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卫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搞得盟军焦头烂额。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运用概率分析后认为,舰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建议美国海军将领舰队的编队规模增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击被击沉的可能性由原来的25%下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质的及时供应,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盟军舰队遭袭击而被击沉的概率减少吗?讲完故事后,教师进入新课的教学……
当然,现象还有许多,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并非偶然,其间必然折射出教师对数学情境创设理解和把握的种种偏颇,因而也就很有必要对数学情境创设“清源正本”、追溯教学情境创设的依据及有效方法。
二、情境创设的心理机制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情境创设的依据是心理学的“移情原理”,即指学生的情绪在暗示的作用下被唤起后,易于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教育教学内容中。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作为一种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不仅对知识的掌握有着明显的支持作用,而且在后继学习、在其知识的“生长”迁移方面也有着持续作用,它能促使学生在不迫于外界压力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以及发现规律的兴奋。
三、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几种有效方法
教学情境的类型很多,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有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等。无论哪种类型,在教学情境创设时,都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结构和教学目标,都要凸现出数学知识的本质。下面例举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1.借用导入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序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导入像一块无形的磁铁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案例4】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教师借用“福娃”,创设“调查最受欢迎的福娃”为教学情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揭晓后,很多网站就开始调查五个福娃中哪个最受欢迎。那么,我们就在班级这个小范围内了解一下哪个福娃最受欢迎。提出:“这五个福娃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怎样统计全班对每一个福娃喜欢的学生人数呢?”之后,教师再请两位学生来统计,其他学生配合。统计之后选出我们班级最受欢迎的福娃。
福娃对学生而言新鲜又可爱,教师适时的创设了这个以福娃为话题的情境,既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让学生乐于收集喜欢福娃的人数,又引导学生关注北京奥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一举两得。
2.借用概念产生创设情境
【案例5】一教师在省级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上教授《4.1定义与命题》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昨天,我在翻阅报纸时,发现这样一段话:“综观国内知名品牌,都很重视硬广告,而且很多企业都是首先通过硬广告来打响自己的品牌。”可是看来看去却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尤其是“硬广告”这个词。今天特意带过来,看看大家怎么理解“硬广告”这个词?
生1:“硬广告”就是通过活动进行宣传。 生2:“硬广告”就是代表企业特点的广告。
生3:“硬广告”就是企业有良好的口碑,让消费者宣传的广告……
师:同学们很有创意,对“硬广告”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我查过资料,“硬广告”是指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四大媒体上看到的和听到的宣传产品的广告。而我们对同一个词有不同的理解,这样交流起来容易产生歧义。但如果把这段解释放到那段话里——综观国内知名品牌,都很重视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四大媒体上看到的和听到的宣传产品的广告,而且很多企业都是首先通过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四大媒体上看到的和听到的宣传产品的广告来打响自己的品牌。请比较一下前后两段话。生:前面一段话简单明了,下一段话则复杂繁琐。师:为了方便交流、不产生歧义,对一些名称和俗语的含义必须要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该教师创设的“硬广告”情境融入学生的生活,由于人人对“硬广告”含义的理解不同,使学生产生了对知识探究的欲望,也让学生体验到对一些名称和俗语的含义进行规定的必要性。同时,把定义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便于学生确定思维的“着力点”,有利于学生对“定义”的理解。
3.运用类比创设情境
天文学家开普勒曾经说:“我珍视类比胜过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在几何学里它是最不容忽视的”。对于学生而言,其认知最牢靠的往往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教学中如果善于和学生的这些知识做类比,那么学生会感兴趣且容易理解和掌握。
【案例6】在《合并同类项》教学中,情境创设可这样设计:准备了一袋装有1角、5角和1元的硬币,问: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数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第一位学生把硬币一个一个地从口袋里拿出来,边拿边数,记时3分钟。第二位学生把1角的硬币十个十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两个两个地拿出来……,记时2分钟。而第三位学生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记时1分30秒。然后问其他学生会怎么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又问为什么呢?从而引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学生明白了: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在生活实际中与同类项进行类比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本课的引入中,教师以操作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类比迁移,学会同类项的分类方法。这样,既降低了同类项分类的难度,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同类项分类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树立数学分类的思想。
4.运用设疑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就是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优秀的数学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隐藏在教材背后的“潜台词”,而恰当的设疑是深化教材、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
【案例7】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我们经常设置这样的情境:师:将你的年龄乘以2后加上11,再把结果乘以5减去55,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1秒钟内说出你的年龄“,学生都会感到万分惊异,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当他们的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时,他们又感到十分得震惊,认为教师是多么的了不起,而当教师将代数式(2n 11)×5-55化简得到10n时,学生则会发出阵阵的感叹,原来奥秘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把代数式化简后求值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运用过渡创设情境、运用建模创设情境、运用实验创设情境、运用问题延伸创设情境等等。但归根结底,数学情境创设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我们必须远离形式的浮躁、多作务实的探索、及时反思、及时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创设的数学情境更好地发挥其有效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袁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
[3]杨慧、张维忠.呼唤“求真”的数学教学情境[J].中小学数学(中学版),2008(7、8)
[4]张奠宙,赵小平.当心“去数学化”[S].数学教学,2005(6).
[5]罗增儒.教学效能的故事 高效课堂的特征[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