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之外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37889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志刚有一张画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是作于2013年的《蔚蓝之门》。画面中半掩的门,仅开的门缝中似乎能感觉到气息的暗涌,从门后的黑暗中缓缓溢出,看似静止的画面中,流动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蒙志刚的创作中,这种气息很具代表性。人们总是从各个方面去解读蒙志刚的绘画,极简、空间冰冷、政治隐喻甚至装饰性,而作为一个对他很了解的人,我知道蒙志刚近年来对他的本根文化正处于一个全面回归的状态,他的创作、思维方式,也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甚至以此为源。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他隐藏于静止画面背后对于生命哲学的表达。
  以古希腊传统为基础的西方哲学,较为着重存在的静止自主性,而中国人则乐于赋予存在一种动态的特性,他们喜欢从流动的角度看待事物、看待时间、看待生死。中国传统的形而上学,不会单纯地将空间从时间中分离开来,而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示空间,蒙志刚的很多画作的观察角度体现出了这个特性。从2011年开始的一系列《无分别空间》的创作,貌似只是展示了一个个冰冷的毫无人烟的苍白空间,但其实,他并没有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只是单纯地去刻画一个空间的躯壳,而是通过时间的流动性来展示空间。他画面深刻的意义在于空间背后的寓意,将世界时间化是他的拿手好戏。气息无形地浮沉,时间静静地流动,事物不是静止的固定的点,而是一个展现的过程,从没有一刹那的间断。画面是静止的,可时间是运动的,气息是不断的,万物皆有形,这是外在的;更有气,这是内在的。2012年该系列的《如何安心如何居》及《大利西南》借物叙气,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种以中国哲学为基础的创作方向,比起实物的“居”和方位,“心”之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常言道“心气”,但何为“心气”?“居”和方位可定,“心气”如何可定?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画面上那些物体不过是作者借来表达真意的载体。2008年有一幅作品《竖石》,白色的背景中竖起一块巨大的石头尖碑,画面呈现出来的不是绝望,更不是纪念,而是一种时间性的感伤,一种孤鸿之境。蒙志刚拥有中国人独特的时间观。我们总在过程中看待生命,世界的一切都存在于时间的流动中,这造成了他的时间观念中的超越思想,在流动的时间背后,去把握一切的真实,拷问所谓永恒的意义。画面里那些殿堂式的建筑,例如2011年的《无名建筑之冬至》,2010年的《望金陵》,它们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只是建筑本身,还是它们只是一个相?代表着种种生命的流转?这些疑问在他的艺术中有着强烈的体现。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吗?现代西方哲学对理性的困境的反思是从对现象本体二元论的思考开始的,从古希腊哲学开始,这种二元结构就是西方哲学的基石,巴门尼德、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世界总是被分成本质和现象两部分,本质比现象重要,现象的意义必须由本质来决定。中国传统哲学也有一个现象与本体的结构,现象世界的意义是本体赋予的,这点与西方哲学同样鲜明。但是,中国传统哲学却强调世界的意义就在于世界的本身,而不是所谓现象背后的本体所照亮的,并没有一个給世界以意义的“主体”存在!我们在赋予世界意义的努力中,往往会剥夺世界的意义,所以,蒙志刚把“物”呈现出来,没有多说,剩下的,交由观者自己去体验。
  蒙志刚的所有作品中都没有人类的参与,却并不会觉得抽离。人类似乎身处其中,就是俯仰四处的那双眼睛,体验着画面的情绪,无人的空间,却充满了人的体验,这是一种“隔离的智慧”,人在世界中并不只是“观者”,更是“在者”。他在画中“不言语”,并不是以沉默的方式去表现他画出来的物,他的无言不是不说话,他只是放弃了以人的知识去言说,而以世界的本相去呈现,以更宽之言去展现其作品中的无言之美。王阳明说:“无声无息独知时”,说的就是关闭知识之途,回归体验之道,言语其实残缺不全,唯有体验才是最真实的。
  再追溯蒙志刚更早期的创作,看他20 0 6至2007年的《原生空间》系列 ,2008年的一连串充满意象意味的玄妙画作例如《影》,可知那时他创造的还不是一个现实的空间,而是画面更为抽象、更不拘物的一种空间。这样的空间是虚灵化的、幻影化的,充满了他对人类现阶段知识以外世界的臆想和思考,甚至尊重。这种尊重和思考正是他艺术的起点。
  在我看来,从作品创作时间这个脉络来看,蒙志刚似乎走了一条逆行之道,先绘其意,再绘其象。可是越来越落地的同时,他艺术中的核心内容却一直未曾改变,无论他关心诗意、关心历史、关心政治甚至关心人居,都脱离不了他关心生命的意义。他的死物都是活的、灵动的,他的画作,从古往至未来,从虚幻到现实,走了一遭,他以中国美学式的无言之美,描绘了空间之外的灵性世界,时间之外的永恒,以小见大自身之外的宏观关照。他藏拙于巧,用晦而明,建立了自己作品的逻辑,一个混沌直观、清晰纯粹而且极具冲击力的世界。
其他文献
陷阱指数:★★★★★  “请问您对贵金属交易感兴趣吗?月收益10%。周末来听个讲座。”在国际金价不断下跌,“中国大妈”抄底黄金被套的当下,地下炒金公司又活跃起来。他们宣称可以双向交易,金价下跌也照样可以赚钱;如果不懂黄金交易,可以代为理财,保证10%的月收益,而且杠杆可以达到100倍,1块钱相当于100块钱用。地下炒金公司就这样,以高收益引诱投资人进入,最后很多投资者血本无归。业内人士透露,此类公
期刊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定,在建国64年之后,国家安全再度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这表明,经过30多年把工作重心一直放在经济建设之后,当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之际,当国家的经济体量足以支撑国家安全力量的发展之后,对国家安全的投资便被提到了极为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此时横空出世,与我国目前面临的周边发展环境密切相关。一些邻国极度恐惧中国
期刊
“最近,我每天都能收到银行给我发来的理财新品介绍,收益率看起来也比较诱人,预期收益率都在5%至6%左右呢。”市民任先生和《投资与理财》记者聊起他的经历,略有些兴奋。进入11月下旬,他常常能收到银行发来的各类“专属理财”发售信息。  和任先生一样,记者也有相同的经历。越临近年关,这类的短信越多,而且标榜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有比高的趋势。我正琢磨着怎样才能买到一款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  农行理财产品收
期刊
油画进入中国已逾百年。今天,我们可以说,油画已经成为中国艺术的一种传统,它不再是,或至少不再仅仅是外来的画种那么简单。油画已经在中国深深扎根,并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气派、反映中国现实、与中国人当下的审美紧密相联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就是说,中国油画,我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当代油画,已经具备了让人信服的“中国性”。  中国当代油画的这一“中国性”进程,与二十世纪,尤其是战后西方艺术的发展构成了奇特的关系。众所周
期刊
《中国梦——国家富强》特种邮票一出,不少集邮爱好者为之疯狂,很多商户在首发后一两天内就销售一空。记者在市场上了解到,面值80元的《中国梦》版票售价480元,涨幅已超5倍。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集邮的朋友高价买入。  国庆助推《中国梦》  此次发行的《中国梦》特种邮票一套4枚,小全张1枚,选取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辽宁号航空收藏 股票 基金 网贷 银行理财母舰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期刊
中国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几百年历代王朝的更迭之后,到今天,走向一种对包罗万象和异彩纷呈的现实进行描绘的东方具象主义道路,尽管仍沉浸在对经典传统的回忆之中,受到欧洲重要的现实主义影响,但是从来未放弃对感情和内在的灵感的诉求。  在维多利亚诺展览馆展出的《中国视觉——当代具象写实主义》通过11位中国当代具象艺术家的作品,向我们展示当代中国的一幅文化图像。这些文化图像,是丰富的学院经验和自身不断探索研究积
期刊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公布。《决定》明确表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也意味着实行了33年的严格控制生育的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开始向“放开二胎”过渡。  一时间,未婚已婚、独生非独生的人都在关注。中国股民一向作为中国最具有想象力的人群,自然不甘落后,狂炒
期刊
投资风险主要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来源于宏观方面的经济和政治的变化对金融市场总体产生的影响,个人往往无法规避,除非具有极强的预见性,能逃离金融市场,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包括财务、经营、信用和偶然事件风险等。这种风险绝大多数投资者需要承担,但可以通过资产组合,弱化甚至完全消除非系统风险,即所谓的分散投资。  按照马可维茨的投资分散化理论,若构成投资组合
期刊
其实,我和台湾人打交道似乎还多些。记得大学刚毕业一年多,看到台北《艺术家》杂志的样貌,觉得是用心做的艺术刊物。之后2003年在《新京报》工作,就把北京美术双年展等有关国内展览、艺术活动的报道、评论用电子邮件发给杂志的电子邮箱,竟然有回复说要发表。往后就成了他们的长期撰稿人,写了有十年之久——不过最近这三四年因为去国外旅行、忙公司事务,只是偶然有感触,才会写几篇,不如开头几年,每月都写好几千字的劲头
期刊
梅兰竹菊一直被古代文人成为“四君子” ,也是文人士大夫和画家们重要的创作题材。比如说郑板桥,他画的竹子最有名气,偶尔也画一些兰草菊花。唯独很少画梅花,传承下来的有关梅花的作品,只有一幅《梅竹双清图》。他为什么不画梅花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定居扬州之前,郑板桥曾经在苏州停留了三年时间。因为早已无意再涉足官场,他便在苏州城里的一条小巷中开了一间画室,就靠鬻画以维持全家的生计。距离郑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