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六一"儿童节就对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殷切期望,要求小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将来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最终形成的时期,他们可塑性强,思想单纯。这个时期是对小学生实施"三爱"教育的最佳时机。通过实施"三爱"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培养爱国情怀,有利于促进其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1.对小学生进行"三爱"教育必要性的分析
1.1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有必要对学生实施"三爱"教育
现在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唯一希望,在情感寄托上他们已经成为家庭的核心。由于物质条件的丰裕和家庭环境的优越,父母对其溺爱有加,他们往往处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一切事情都由长辈和父母包办代替,这往往使他们产生对父母的依赖,把父母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视为理所当然。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主要表现为学习上不求上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缺少通过劳动付出获取劳动成果的荣誉感。家长只满足于孩子的物质享受,而忽视对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三爱"教育,可以使学生增强自立意识、感恩意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努力学习。
1.2 学校教育评价指向有失偏颇,更凸显实施"三爱"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把道德教育放在学校一切教育内容的首位。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缺少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或者虽制定了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也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将"三爱"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重智轻德,没有充分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在分数指挥棒下很容易产生厌学行为,缺乏学习动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思想意识淡薄。
由此可以看出,对小学生进行"三爱"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也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2.在小学生中开展"三爱"教育的措施
2.1 学校建立规章 强化组织指导
学校应该把对学生道德品质评价纳入常规评价机制,建立开展"三爱"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开发"三爱"教育研究课题,对于"三爱"教育实施的意义、实施计划、实施步骤要有精细的认识与布置。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实效,使"三爱"教育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性灵、激发学习热情、规范学生言行的有效措施与途径。学校要把"三爱"教育纳入品德教育及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首要位置,以教育促进学生的转变,使学生在"三爱"教育阳光的沐浴下,尽情接受心灵的滋润。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爱的激励和情的感染。"三爱"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三爱"教育文化校园,教育活动要力求形式多样,规范有序,遵循一心一意关注学生成长,千方百计助推学生发展的总体原则。开发"三爱"教育校本课程,在"三爱"教育熏陶下使学生成长为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知识的一代新人。
2.2 强化学科教育渗透
在教师中成立"三爱"学科教育渗透课题小组,在强调学科知识目标及技能目标达成的同时,更要注重情感目标的达成。小学阶段各科对"三爱"教育渗透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语文教学通过教材《圆明园的毁灭》等课文的教学,强化对学生的历史教育,让学生了解历史,不忘国耻;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在对学生进行纪律观念教育的同时,着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教师也可以编选有关"三爱"教育题材的文本,例如讲述周总理从小努力学习,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誓愿的故事。数学学科可以在教授数学知识,增强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通过中国古老数学文化给学生以中华传统文明和优秀文化教育,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等等。通过学科渗透可以让学生时刻接受"三爱"教育熏陶,让学生潜移默化,将"三爱"教育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质。
2.3 强化"三爱"教育活动的落实
学校要通过黑板报、校报、班班通教育网络等载体在学生中开展"三爱"专题教育活动;要利用国族下讲话、班级主题班会、少先队会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三爱"教育内容重要意义的认识;利用"五一节"、"国庆节"、"建军节"等不同节日,不适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例如开展"三爱"教育演讲比赛、开展"'三爱'教育在我心中"的诗歌朗诵比赛,开展"爱劳动、乐助人"的歌咏晚会,由学生自主,办"三爱"教育黑板报、校报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培养他们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精神品质,将"三爱"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2.4 强化"三爱"教育的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实践比理论学习更重要。通过"三爱"教育实践活动,可以使"三爱"教育切实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切身体验并引发共鸣。学校必须与家庭、社会建立共同携手,使学生置身于开放的教育系统,接受更广泛的教育实践。
2.4.1 与家庭联系
学校可以利用家长学校、学校家长委员会与家长达成共识,本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家校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可以邀请教育专家举办讲座、分发家庭教育资料等形式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促使家长从溺爱孩子到有意识培养孩子自身素质的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协同学校开展感恩父母的奉献活动,从为父母洗一次脚、打扫一次房间等一些事情入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感恩情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4.2 与社会联系
为使"三爱"教育收到实效,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教育活动。例如清明节为烈士扫墓,利用课外及节假日为烈军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等等。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出活动实践体会,交流活动感受及体验。办好活动专栏,巩固活动成果,使"三爱"教育感化于内心,外显于言行,并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与素质。
总而言之,开展"三爱"教育应该多措并举,建构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落实"三爱"教育要重落实、重实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视学生实践体验与行为素质内化,才能使"三爱"教育取得成效,真正将学生培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优秀人才。
1.对小学生进行"三爱"教育必要性的分析
1.1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有必要对学生实施"三爱"教育
现在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唯一希望,在情感寄托上他们已经成为家庭的核心。由于物质条件的丰裕和家庭环境的优越,父母对其溺爱有加,他们往往处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一切事情都由长辈和父母包办代替,这往往使他们产生对父母的依赖,把父母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视为理所当然。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主要表现为学习上不求上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缺少通过劳动付出获取劳动成果的荣誉感。家长只满足于孩子的物质享受,而忽视对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三爱"教育,可以使学生增强自立意识、感恩意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努力学习。
1.2 学校教育评价指向有失偏颇,更凸显实施"三爱"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把道德教育放在学校一切教育内容的首位。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缺少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或者虽制定了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也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将"三爱"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重智轻德,没有充分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在分数指挥棒下很容易产生厌学行为,缺乏学习动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思想意识淡薄。
由此可以看出,对小学生进行"三爱"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也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2.在小学生中开展"三爱"教育的措施
2.1 学校建立规章 强化组织指导
学校应该把对学生道德品质评价纳入常规评价机制,建立开展"三爱"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开发"三爱"教育研究课题,对于"三爱"教育实施的意义、实施计划、实施步骤要有精细的认识与布置。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实效,使"三爱"教育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性灵、激发学习热情、规范学生言行的有效措施与途径。学校要把"三爱"教育纳入品德教育及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首要位置,以教育促进学生的转变,使学生在"三爱"教育阳光的沐浴下,尽情接受心灵的滋润。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爱的激励和情的感染。"三爱"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三爱"教育文化校园,教育活动要力求形式多样,规范有序,遵循一心一意关注学生成长,千方百计助推学生发展的总体原则。开发"三爱"教育校本课程,在"三爱"教育熏陶下使学生成长为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知识的一代新人。
2.2 强化学科教育渗透
在教师中成立"三爱"学科教育渗透课题小组,在强调学科知识目标及技能目标达成的同时,更要注重情感目标的达成。小学阶段各科对"三爱"教育渗透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语文教学通过教材《圆明园的毁灭》等课文的教学,强化对学生的历史教育,让学生了解历史,不忘国耻;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在对学生进行纪律观念教育的同时,着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教师也可以编选有关"三爱"教育题材的文本,例如讲述周总理从小努力学习,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誓愿的故事。数学学科可以在教授数学知识,增强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通过中国古老数学文化给学生以中华传统文明和优秀文化教育,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等等。通过学科渗透可以让学生时刻接受"三爱"教育熏陶,让学生潜移默化,将"三爱"教育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质。
2.3 强化"三爱"教育活动的落实
学校要通过黑板报、校报、班班通教育网络等载体在学生中开展"三爱"专题教育活动;要利用国族下讲话、班级主题班会、少先队会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三爱"教育内容重要意义的认识;利用"五一节"、"国庆节"、"建军节"等不同节日,不适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例如开展"三爱"教育演讲比赛、开展"'三爱'教育在我心中"的诗歌朗诵比赛,开展"爱劳动、乐助人"的歌咏晚会,由学生自主,办"三爱"教育黑板报、校报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培养他们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精神品质,将"三爱"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2.4 强化"三爱"教育的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实践比理论学习更重要。通过"三爱"教育实践活动,可以使"三爱"教育切实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切身体验并引发共鸣。学校必须与家庭、社会建立共同携手,使学生置身于开放的教育系统,接受更广泛的教育实践。
2.4.1 与家庭联系
学校可以利用家长学校、学校家长委员会与家长达成共识,本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家校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可以邀请教育专家举办讲座、分发家庭教育资料等形式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促使家长从溺爱孩子到有意识培养孩子自身素质的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协同学校开展感恩父母的奉献活动,从为父母洗一次脚、打扫一次房间等一些事情入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感恩情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4.2 与社会联系
为使"三爱"教育收到实效,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教育活动。例如清明节为烈士扫墓,利用课外及节假日为烈军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等等。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出活动实践体会,交流活动感受及体验。办好活动专栏,巩固活动成果,使"三爱"教育感化于内心,外显于言行,并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与素质。
总而言之,开展"三爱"教育应该多措并举,建构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落实"三爱"教育要重落实、重实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视学生实践体验与行为素质内化,才能使"三爱"教育取得成效,真正将学生培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