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aj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总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而就目前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存在着大部分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多数教师是在上课前几分钟研读,或是边看边教学,至于到底教什么如何教,心中无数,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效性不强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学科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真正帮助他們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建立他们对品德与社会良好的态度与情感,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此,课题组经过认真探讨与研究,确立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出了“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识图学文,知事明理—整合知识,扩展深化—联系实际,指导行为—升华情感,总结内化”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模式。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以课文内容为基本的生动的语言,或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把学生引入到学习新知的环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识图学文,知事明理
  该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基本观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知识储备量有限,对一些较为抽象的道理往往难于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生动具体的材料,采用分析、评判等手段达到学生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目的。从而为明理打下基础,明理是知事的深化,是客体(教材)向主体(学生)渗透的过程,是教学目标内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树立一定思想观念的前提,可用讨论、问答、判断等方式懂得课文蕴含的道理。
  三、整合知识,扩展深化
  这个环节教师既要围绕重要的理论(概念、观点、原理)进行精讲点拨,让学生对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又要扩展深化。一堂成功的好课不应停留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教育,还应该使道德观点在有针对性的同时具有一般性,为启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实现自我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扩展深化观点,加深对道理的理解在教学中必不可少。教学中,教师应收集相关的资料,用好、用活,组织学生再评议,再讨论。通过对疑点的评议,扩展学生思维,牢固课文观点,使学生的认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典型到一般,这样,观点更具说服力,课堂教学更有深度。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指导学生的操作和行为,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归宿,是衡量明理效果和激情程度的标志。该环节也是认识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人们的认识发展总是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然后再到实践的不断发展的认知规律。小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具有片面性和自发性。但随着知识和道德观念的积累,以及认识的加深总能够较为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指导自己的行为。这就往往需要教师引导,课堂教学中,导行方式多种多样,有练习型、演示型、角色型、故事型、实践型等等,众多的导行方式应注意坚持正面引导,给学生正能量,联系实际,不好高骛远,不假大空,力求学生自我教育,追求实效。
  五、升华情感,总结内化
  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激情往往贯穿于教学始终。在课文教学即将结束之时,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发或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升华为道德信念,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受到持续性的教育,迁知课外,内化观点,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该环节教师语言应准确、精炼、充满激情,设计语言紧扣教学目标,既有目标的总结,又有殷切的希望,既是课文的回味,又是中肯的鞭策。
  总之,该模式是以多种教学方式为补充的具有学科特点的系统。五环节中,“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是基础,“识图学文,知事明理”是重点,“整合知识,扩展深化”是难点,“联系实际,指导行为”是归宿,“升华情感,总结内化”是发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家庭、社会的实际,将教与学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遵循多环节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目的。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模式并不是每堂课都要按照这个模式去进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课型做适当的调整。
其他文献
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从1992年的宝安转债起步,经历2005年后的快速成长,在再融资市场上占据不小的市场份额.但是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依旧不够成熟,距离欧美等西方市场还有不
课题组通过对江西省150名特教教师和150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照分析江西省特殊教育教师生存状态.调查表明:特教教师总体生存状态一般;特教教师心理健康极显著低于小学
为了研究云南省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贫困县农村人均纯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本文运用统计分析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2016年云南省88个贫困县的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快速改革,启发式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新理念,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启发式教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及学习潜力的开发有推进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机会,也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成为独立的语文学习者。  关键词:初中语文;启发式;误区;应用;策略  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重要的教学目
摘 要:再精湛的教学艺术也不如培养出会思维、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益,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要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始。下面,就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不同于初中历史,高中历史教学中一些问题都渐渐深入了,而初中的历史问题还浮
摘 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了飞速的发展,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显著地提升。但是,相比较其他主要科目而言,政治教育的改革进程较为缓慢,既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改革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对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模式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浅见,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与化学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化学将成为21世纪的核心科学。具备一定的化学科学素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们的要求。然而,许多学生化学知识少得可怜,化学素养低下,化学学习困难学生的人数占到了学生总数的30%左右,以致严重影响到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化学学习困难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在化学记忆"思维"阅读"书写"计算"表达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困难或障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化学学习障碍"
“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要求推进开放慕课资源共享,达成优质个性化学习体验.要达成这一目的,就需实现慕课平台数字教育资源校本化共享,构建适合高职学生学情、融通线上线下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此视域下,将职业技能培养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起来进行,是职业教育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1+X证书制度下,
新时代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对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新时代高职学生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