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早先通行的几部文学史著作对初唐宫廷诗基本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其是“诗之极衰”,之所以有如此低的评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初唐宫廷诗自身的局限,即题材单一,形式固定。
关键词:初唐;宫廷诗;三部式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13-01
众所周知,早先通行的几部文学史著作对初唐宫廷诗基本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其是“诗之极衰”,之所以有如此低的评价,初唐宫廷诗自身的不足,无庸置疑,是值得我们正视的。题材的过于狭窄首当其冲。关于这一点,明人杨慎可谓一语破的,他在《升庵诗话》卷八中是这样概述此种情况的,“唐自贞观至景龙,诗人之作,尽是应制。”下表是笔者就这一情况对整个初唐宫廷诗坛重要诗人所作的一个统计: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应制之作无一例外的在这些诗人现存的作品中都占有相当的比重,个中又以善写“谄媚富丽之颂体诗”的许敬宗为最,此一比例竟高达78℅。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并不难理解,初唐这些宫廷大诗人们皆为名噪一时的文学侍从,他们整日置身于优渥的宫廷环境,以其出众的文学才华得以陪伴君主左右,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奉和应制,集中自是大量这样的作品了。而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初唐宫廷诗千百年来为人所诟病,即杨慎所谓之“命题既同,体制复一”,宇文所安先生将其概括为宫廷诗创作的“三部式”。
何为“三部式”?即“由主题、描写式的展开和反应三部分构成。”“诗人在开头尽可能优雅地陈述主题”,而“在诗的中间部分,用两联或更多的描写对偶句引申主题,然后用个人对景物的反应结束全诗,通常是巧妙的赞美,或个人看法、情感的介入。”[1]p8-9接下来我们就从一些具体作品入手,分析其到底是如何体现这一惯例的。因上表所列诗人皆为初唐宫廷诗坛代表,其作品毫无疑问具有典型性,所以笔者拟举其一些篇章:
奉和咏日午
虞世南
天高净秋色,长汉转曦车。
玉树阴初正,桐圭影未斜。
翠盖飞圆彩,明镜发轻花。
再中良表瑞,共仰璧晖赊。
作为前朝宫廷耆老的虞世南,对于宫廷诗,他自是深谙其中惯例,这首入唐后的奉和之作便完美的遵循了“三部式”。由于所咏为“日午”,虞世南理所当然的“在开头优雅地陈述了这一主题”,其“优雅”主要体现为两个词语的应用,即“长汉”和“曦车”。“长汉”本指天河,而在这里,它被借指为辽远的天空,而“曦车”,则来源于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广为人知的神话故事:羲和每天驾着由六条龙拉的车子载着太阳在空中运行。在这里,它被巧妙的用来指代太阳。诗的中间部分,用两联描写性的对偶句“玉树阴初正,桐圭影未斜。翠盖飞圆彩,明镜发轻花。”对“日午”这一主题作了进一步引申。其中,运用了两处典故,即“玉树”和“桐圭”。前者,出自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云阴县界多汉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而后者则源于周成王剪桐叶为圭戏封叔虞事。而最后一联中嵌入“再中”这一祥瑞现象,无疑,是一种“巧妙的赞美”。
奉和咏日午
褚亮
曦车日亭午,浮箭未移晖。
日光无落照,树影正中围。
草萎看稍靡,叶燥望疑稀。
昼寝惭经笥,暂解入朝衣。
这位与虞世南一样有着丰富宫廷经验的前朝耆宿在面对和前者同样的任务时,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同一模式。有趣的是,二人在开头一联的陈述主题中,竟然用了同一个典故“曦车”。稍有不同的是,比较中间两联的描写,褚亮笔下的日光似乎要更烈一些,“草萎”、“叶燥”,不同于虞世南“翠盖”、“轻花”的色彩明艳。更大的不同则来自结尾,褚亮适时的介入了自己的情感,且不论在面对皇帝时这种情感的真伪。
奉和初春出游应令
李百药
鸣笳出望苑,飞盖下芝田。
水光浮落照,霞彩淡轻烟。
柳色迎三月,梅花隔二年。
日斜归骑动,馀兴满山川。
凭心而论,李百药此作在整个初唐宫廷诗坛,都可谓秀逸特出,独标一格。但同时,在其结构模式上,依然不脱前谓之宫廷诗“三部式”窠臼。首联陈述了“出游”这一主题,用词雅致,颔联颈联照应了题目中的“初春”,用凝练精警的描写式对偶句展现了这一季节迷人的自然风物,尾联是宇文所安先生所谓的典型的宴会诗的结尾,“现在天已晚了,必须回去。但我们兴致勃勃,不想回去。”[1]p9对此,李百药是这样表述的“日斜归骑动,馀兴满山川。”
早春桂林殿应诏
上官仪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暧将夕。
如聂永华先生所谓:“这首诗完美地遵从了宫廷诗的‘三部式’的结构程式”[2]p170。首联点题,以汉之披香殿代唐之桂林殿,更显含蓄雅致,颔颈两联是对早春风光的出色描绘,历来为人称道,尾联上句承上启下,一方面,“花蝶来未已”是对中二联景物描写的延承,另一方面,又与末一句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虽然“花蝶来未已”,但是已是“山光暧将夕”了,言下之意,我们也该回去了,但显然我们不想回去,是前引李百药“日斜归骑动,馀兴满山川。”式的结尾,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沈佺期
主家山第早春归,御辇春游绕翠微。
买地铺金曾作埒,寻河取石旧支机。
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
自有神仙鸣凤曲,并将歌舞报恩晖。
毫无疑问,此亦是具有宫廷范式之作品。首联交代事因,是“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颔联用“王济作金埒”及“张骞得织女支机石”二典故极言太平公主南庄之富贵豪奢,颈联赞美了南庄春初的优美自然景色,而尾联,按照惯例,自是一番溢美之词,所谓“自有神仙鸣凤曲,并将歌舞报恩晖。”其中“弄玉成仙”典故的化用,不只暗合太平公主身份,且内里的颂美亦是不言自明的,不可不谓巧妙。
综上,由于初唐宫廷诗人集中多应制之作,而其应制诗又明显具有固定的结构程式,在这一点上,整个初唐宫廷诗坛无疑会给人以千篇一律之感,又由于应制诗题材的特殊性,在初唐宫廷诗人笔下,有的诗篇尚可,有的则整篇满是对帝王极尽所能,倾其全力的阿谀奉承,颂美逢迎,形式上,一味掇拾丽词,堆砌事典,以致雕绘满眼,臃肿滞塞,而内中又不见作者的真实性情,“其绮绘有余,而微乏韵度”,终使部分诗作沦入令人望而生厌,不忍卒读的失败境地,从而也陷整个初唐宫廷诗于不义之地,致遭长时期的诟病。
参考文献:
[1]宇文所安.初唐诗[M].贾晋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2]聂永华.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考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初唐;宫廷诗;三部式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13-01
众所周知,早先通行的几部文学史著作对初唐宫廷诗基本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其是“诗之极衰”,之所以有如此低的评价,初唐宫廷诗自身的不足,无庸置疑,是值得我们正视的。题材的过于狭窄首当其冲。关于这一点,明人杨慎可谓一语破的,他在《升庵诗话》卷八中是这样概述此种情况的,“唐自贞观至景龙,诗人之作,尽是应制。”下表是笔者就这一情况对整个初唐宫廷诗坛重要诗人所作的一个统计: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应制之作无一例外的在这些诗人现存的作品中都占有相当的比重,个中又以善写“谄媚富丽之颂体诗”的许敬宗为最,此一比例竟高达78℅。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并不难理解,初唐这些宫廷大诗人们皆为名噪一时的文学侍从,他们整日置身于优渥的宫廷环境,以其出众的文学才华得以陪伴君主左右,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奉和应制,集中自是大量这样的作品了。而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初唐宫廷诗千百年来为人所诟病,即杨慎所谓之“命题既同,体制复一”,宇文所安先生将其概括为宫廷诗创作的“三部式”。
何为“三部式”?即“由主题、描写式的展开和反应三部分构成。”“诗人在开头尽可能优雅地陈述主题”,而“在诗的中间部分,用两联或更多的描写对偶句引申主题,然后用个人对景物的反应结束全诗,通常是巧妙的赞美,或个人看法、情感的介入。”[1]p8-9接下来我们就从一些具体作品入手,分析其到底是如何体现这一惯例的。因上表所列诗人皆为初唐宫廷诗坛代表,其作品毫无疑问具有典型性,所以笔者拟举其一些篇章:
奉和咏日午
虞世南
天高净秋色,长汉转曦车。
玉树阴初正,桐圭影未斜。
翠盖飞圆彩,明镜发轻花。
再中良表瑞,共仰璧晖赊。
作为前朝宫廷耆老的虞世南,对于宫廷诗,他自是深谙其中惯例,这首入唐后的奉和之作便完美的遵循了“三部式”。由于所咏为“日午”,虞世南理所当然的“在开头优雅地陈述了这一主题”,其“优雅”主要体现为两个词语的应用,即“长汉”和“曦车”。“长汉”本指天河,而在这里,它被借指为辽远的天空,而“曦车”,则来源于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广为人知的神话故事:羲和每天驾着由六条龙拉的车子载着太阳在空中运行。在这里,它被巧妙的用来指代太阳。诗的中间部分,用两联描写性的对偶句“玉树阴初正,桐圭影未斜。翠盖飞圆彩,明镜发轻花。”对“日午”这一主题作了进一步引申。其中,运用了两处典故,即“玉树”和“桐圭”。前者,出自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云阴县界多汉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而后者则源于周成王剪桐叶为圭戏封叔虞事。而最后一联中嵌入“再中”这一祥瑞现象,无疑,是一种“巧妙的赞美”。
奉和咏日午
褚亮
曦车日亭午,浮箭未移晖。
日光无落照,树影正中围。
草萎看稍靡,叶燥望疑稀。
昼寝惭经笥,暂解入朝衣。
这位与虞世南一样有着丰富宫廷经验的前朝耆宿在面对和前者同样的任务时,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同一模式。有趣的是,二人在开头一联的陈述主题中,竟然用了同一个典故“曦车”。稍有不同的是,比较中间两联的描写,褚亮笔下的日光似乎要更烈一些,“草萎”、“叶燥”,不同于虞世南“翠盖”、“轻花”的色彩明艳。更大的不同则来自结尾,褚亮适时的介入了自己的情感,且不论在面对皇帝时这种情感的真伪。
奉和初春出游应令
李百药
鸣笳出望苑,飞盖下芝田。
水光浮落照,霞彩淡轻烟。
柳色迎三月,梅花隔二年。
日斜归骑动,馀兴满山川。
凭心而论,李百药此作在整个初唐宫廷诗坛,都可谓秀逸特出,独标一格。但同时,在其结构模式上,依然不脱前谓之宫廷诗“三部式”窠臼。首联陈述了“出游”这一主题,用词雅致,颔联颈联照应了题目中的“初春”,用凝练精警的描写式对偶句展现了这一季节迷人的自然风物,尾联是宇文所安先生所谓的典型的宴会诗的结尾,“现在天已晚了,必须回去。但我们兴致勃勃,不想回去。”[1]p9对此,李百药是这样表述的“日斜归骑动,馀兴满山川。”
早春桂林殿应诏
上官仪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暧将夕。
如聂永华先生所谓:“这首诗完美地遵从了宫廷诗的‘三部式’的结构程式”[2]p170。首联点题,以汉之披香殿代唐之桂林殿,更显含蓄雅致,颔颈两联是对早春风光的出色描绘,历来为人称道,尾联上句承上启下,一方面,“花蝶来未已”是对中二联景物描写的延承,另一方面,又与末一句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虽然“花蝶来未已”,但是已是“山光暧将夕”了,言下之意,我们也该回去了,但显然我们不想回去,是前引李百药“日斜归骑动,馀兴满山川。”式的结尾,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沈佺期
主家山第早春归,御辇春游绕翠微。
买地铺金曾作埒,寻河取石旧支机。
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
自有神仙鸣凤曲,并将歌舞报恩晖。
毫无疑问,此亦是具有宫廷范式之作品。首联交代事因,是“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颔联用“王济作金埒”及“张骞得织女支机石”二典故极言太平公主南庄之富贵豪奢,颈联赞美了南庄春初的优美自然景色,而尾联,按照惯例,自是一番溢美之词,所谓“自有神仙鸣凤曲,并将歌舞报恩晖。”其中“弄玉成仙”典故的化用,不只暗合太平公主身份,且内里的颂美亦是不言自明的,不可不谓巧妙。
综上,由于初唐宫廷诗人集中多应制之作,而其应制诗又明显具有固定的结构程式,在这一点上,整个初唐宫廷诗坛无疑会给人以千篇一律之感,又由于应制诗题材的特殊性,在初唐宫廷诗人笔下,有的诗篇尚可,有的则整篇满是对帝王极尽所能,倾其全力的阿谀奉承,颂美逢迎,形式上,一味掇拾丽词,堆砌事典,以致雕绘满眼,臃肿滞塞,而内中又不见作者的真实性情,“其绮绘有余,而微乏韵度”,终使部分诗作沦入令人望而生厌,不忍卒读的失败境地,从而也陷整个初唐宫廷诗于不义之地,致遭长时期的诟病。
参考文献:
[1]宇文所安.初唐诗[M].贾晋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2]聂永华.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考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