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情景剧的喜剧性
情景剧的喜剧性要求演员在情景对话上,以幽默的语言方式打动人。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围绕主题编排情景剧,这就要求学生本着对观众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仔细研究、认真推敲剧本中的遣词造句:人物的对话不仅要符合身份,更要有趣味性;人物的动作要精准到位;人物的神态必须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表演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于语句的理解不仅更加深刻,还能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表现出来。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在欢笑中学习,思维也不断地在涌动……
大部分高年级学生能通过语言或者动作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预知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根据情境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在写作的过程中,高年级的学生会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加敢于彰显作品的“标新立异”。学生在叙事的过程中会通过描写自己内心的独白表达情感。但是这些文字上的表述有时会让作者难以直抒胸臆,有时会让读者意犹未尽。这时,情景剧的创作和编排就弥补了这一缺憾。情景剧是来源于生活的,但又是高于生活的。学生会把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对于人物的感情色彩融入剧情之中,想办法让观众移情入境,从而产生共鸣。
二、情景剧的地域性
在上海,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民风民俗都各具特色。学生在编排情景剧的时候,可以结合内容需要,融入地方特色。比如,在《难忘的端午节》的作文指导教学中,来自山东的男同学把自己家乡的端午节风俗通过情景剧展现出来:端午节,奶奶给孩子缠五色线时,温柔地叮嘱孩子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因为戴五色线的孩子可以避开毒虫的伤害……情节很简单,但是这位男生最后的一段独白却很打动人心:“我最喜欢端午节,不仅因为粽子有滋有味,更是因为一到端午节,我就想起去世的奶奶。过去奶奶每年都给我缠五色线,这是家乡的风俗,更是她对我的爱。”
学生在看完这一主题的情景剧后,了解到许多地方的端午节有着不同的习俗,更体会到了浓浓的民族文化,感受到家人的关怀。
三、情景剧的生活化
情景剧的生活化要求剧本的选材一定是与生活相关的,演绎“身边的故事”。很多“作文困难户”最大的困扰就是无话可写,归其原因,主要是平时缺少观察,缺乏积累,导致作文的素材太少。要呈现出精彩的情景剧必须勤于观察,留心积累,才能把人物演绎得惟妙惟肖,才能让故事情节打动人心。
比如,在《妈妈(爸爸)真辛苦》的作文指导中,一位女生提到父母做水产生意,起早贪黑,非常辛苦。随后,大家决定以她的父母作为原型进行情景剧的创作和编排。这位女生负责仔细观察并记录父母每天工作的时间、具体的准备工作以及每天回家后的精神状态。其他的小组成员负责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经过市场时,观察女孩的父母忙碌的身影,记录他们招呼客人的言行举止。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他们展现的情景剧作品虽然只有短短10分钟,但在同学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特别是当背景音乐响起,旁白介绍女孩父母那双由于长期泡在水里,早已泡肿、满是伤痕的手,一到冬天就满是疮痍。女孩学着母亲的样子哈着气,暖暖手,接着将手插进刺骨的冰水里捞鱼。不少同学都感动落泪了,大家开始回忆父母每天下班回家后疲惫的身驱,回想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辛劳,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在创编情景剧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融入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更要会发挥想象,进行角色的塑造和情景的创设。在观看情景剧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思考剧情中反映出来的现实问题,讨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交流角色的内心独白。这些思辨的过程恰恰正是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会构思作文的过程。在高年级的作文指导教学中,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引导者,既是参与者也是学习者。教师要利用情景剧的特点为学生搭建起写作的“支架”,创设各种情景,巧妙地引领学生进入写作情景;利用情景剧创造的契机,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他们真情流露,移情入文;利用情景剧的排演过程,更加深入了解学生,不断地转换指导方式,转化学习角色,让学生获得更多训练的机会,得到更多自我提高的途径,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区古猗小学)
情景剧的喜剧性要求演员在情景对话上,以幽默的语言方式打动人。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围绕主题编排情景剧,这就要求学生本着对观众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仔细研究、认真推敲剧本中的遣词造句:人物的对话不仅要符合身份,更要有趣味性;人物的动作要精准到位;人物的神态必须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表演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于语句的理解不仅更加深刻,还能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表现出来。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在欢笑中学习,思维也不断地在涌动……
大部分高年级学生能通过语言或者动作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预知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根据情境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在写作的过程中,高年级的学生会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加敢于彰显作品的“标新立异”。学生在叙事的过程中会通过描写自己内心的独白表达情感。但是这些文字上的表述有时会让作者难以直抒胸臆,有时会让读者意犹未尽。这时,情景剧的创作和编排就弥补了这一缺憾。情景剧是来源于生活的,但又是高于生活的。学生会把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对于人物的感情色彩融入剧情之中,想办法让观众移情入境,从而产生共鸣。
二、情景剧的地域性
在上海,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民风民俗都各具特色。学生在编排情景剧的时候,可以结合内容需要,融入地方特色。比如,在《难忘的端午节》的作文指导教学中,来自山东的男同学把自己家乡的端午节风俗通过情景剧展现出来:端午节,奶奶给孩子缠五色线时,温柔地叮嘱孩子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因为戴五色线的孩子可以避开毒虫的伤害……情节很简单,但是这位男生最后的一段独白却很打动人心:“我最喜欢端午节,不仅因为粽子有滋有味,更是因为一到端午节,我就想起去世的奶奶。过去奶奶每年都给我缠五色线,这是家乡的风俗,更是她对我的爱。”
学生在看完这一主题的情景剧后,了解到许多地方的端午节有着不同的习俗,更体会到了浓浓的民族文化,感受到家人的关怀。
三、情景剧的生活化
情景剧的生活化要求剧本的选材一定是与生活相关的,演绎“身边的故事”。很多“作文困难户”最大的困扰就是无话可写,归其原因,主要是平时缺少观察,缺乏积累,导致作文的素材太少。要呈现出精彩的情景剧必须勤于观察,留心积累,才能把人物演绎得惟妙惟肖,才能让故事情节打动人心。
比如,在《妈妈(爸爸)真辛苦》的作文指导中,一位女生提到父母做水产生意,起早贪黑,非常辛苦。随后,大家决定以她的父母作为原型进行情景剧的创作和编排。这位女生负责仔细观察并记录父母每天工作的时间、具体的准备工作以及每天回家后的精神状态。其他的小组成员负责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经过市场时,观察女孩的父母忙碌的身影,记录他们招呼客人的言行举止。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他们展现的情景剧作品虽然只有短短10分钟,但在同学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特别是当背景音乐响起,旁白介绍女孩父母那双由于长期泡在水里,早已泡肿、满是伤痕的手,一到冬天就满是疮痍。女孩学着母亲的样子哈着气,暖暖手,接着将手插进刺骨的冰水里捞鱼。不少同学都感动落泪了,大家开始回忆父母每天下班回家后疲惫的身驱,回想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辛劳,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在创编情景剧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融入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更要会发挥想象,进行角色的塑造和情景的创设。在观看情景剧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思考剧情中反映出来的现实问题,讨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交流角色的内心独白。这些思辨的过程恰恰正是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会构思作文的过程。在高年级的作文指导教学中,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引导者,既是参与者也是学习者。教师要利用情景剧的特点为学生搭建起写作的“支架”,创设各种情景,巧妙地引领学生进入写作情景;利用情景剧创造的契机,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他们真情流露,移情入文;利用情景剧的排演过程,更加深入了解学生,不断地转换指导方式,转化学习角色,让学生获得更多训练的机会,得到更多自我提高的途径,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区古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