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nr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语
  我们生长在粗犷、壮丽的北方,可是多年来那个有着如画的烟柳、开落的莲花、小桥流水、春江抱月以及水一样灵秀的女子的温婉秀丽的江南,已乘着古典诗词的舟楫,翩翩走入了我们的脑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菩萨蛮》,品读这首江南词中寄寓的情怀。
  二、朗读
  整体把握,概括诗歌主要内容:江南好,断肠。
  三、置身詩境,缘景明情
  让学生展开想象,用散文笔调描绘“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诗句中所蕴涵的意境,意在抓意象,找特点,品意境,析情感。
  例如,“春水像一湖翡翠,比天空的颜色更深,澄澈如洗。我的心随着春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大块碧玉,把天空都蓄在里面,那样清,那样润”。在这里,可联系朱自清的《绿》:“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渣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写出了春水碧于天的美,有温润之感、 澄澈之形和开阔之境。正如春水船如天上坐:春来水涨,江流浩漫之时,荡舟江上,仿佛坐于天上云间。
  再如,“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两三知己乘着画舫,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春雨潇潇,品酒论诗之余,相与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般轻叩船篷,在平平仄仄交织而成的丝竹曲中,睡意悄然袭来”。这是写画船听雨眠,悠闲惬意。
  再如,“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洁、逸、纯朴和自由。“芙蓉如面柳如眉”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形容杨玉环的。出现在李隆基逃亡四川回都后,见到熟悉的宫廷里的景色,不由得想念起曾经陪在身边的贵妃,意思是,看到芙蓉的娇美就像看到杨妃的面容,看到垂柳就像看到杨妃的秀眉,表达了对杨玉环的思念。而“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写出了开在仲春时节的或白或紫的丁香花的柔弱、娇美、纯洁和庄重。丁香花娇美却易凋谢,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引愁之物,由于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反复吟咏和广泛传唱,在中国人心中,丁香逐渐成为美丽、高洁、柔弱、愁怨之类性质或具有这类性质的事物的象征。而“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些句子又分别描绘出了荷花的晶莹剔透、闪烁迷离和一尘不染,照应了前文的“零星”“白”“羞涩和袅娜”。
  四、揣摩语言,探究旨趣
  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
  结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中,“莫”字写出的是一种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无可奈何之情。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想还乡而现在却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还乡须断肠”一句,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五、总结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其他文献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实践的机会和形式很多。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应抓住阅读实践、写作实践和口语交际实践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  语文新课标体现了语文教育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处于形成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  1.让学生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学习阅读。传统的阅读教学是老师教,学
期刊
轻倚窗前,观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落。  ——题记  偶得片刻闲适,品一壶花茶,看涟漪随之荡漾开去,记忆也顺着荡漾开来,一股莫名的思念在心头涌动如潮。  记得小时候,外公院子里有三株桂花树,盛开时,芳香四溢。而我,经常会跑到桂花树下,把头仰得高些 ,尽量让自己离得近些。霎时间,香味填充了肺腑,兴奋充斥了整块心田。就是這样,常常把鼻子嗅得发紫了才肯罢休。  第一次与桂花相识,是在八月的一天。可是仅仅只有
期刊
儿时借来一勺月光,至今未还。只等它从袖口流出,照亮青苔满布的石阶,照亮故人的发。  ——题记  外婆的屋内陈设简单,一张木床,前人雕刻的故事在枕上静躺。梳妆台上,木梳静等,等有人拿它再梳新娘的发,约定后生。  新月似金色的小舟,停泊在稀稀疏疏的枝桠间。月光溜进墙角的缝隙,把那些岁月踏过的痕迹照亮。透过窗棂去窥它,却只有豆角般大小。  我推開房门,霎时肆意的蛙声跳满了整间房屋。朝蛙声尽头远眺,却看见
期刊
遥望天际那朵云,她轻轻地飘着。早晨,她披着玫瑰紫的围巾,飞向原野去迎接日出;黄昏,她穿着灿烂的金衣,伫立山巅欢送日落。她轻轻地飘着,同蓝天、远山组成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独特风景。不过,那朵云给我的绝非仅仅是风景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她的潇洒、她的自然、她的高洁,她在精神上给了我诸多有益的启示。  遥望着那朵悠悠的白云,我常常想,我们为人也应该像她那样活得潇洒一点、自然一点、高洁一点。  然而,现实生活中,
期刊
微雨青芥惹人愁,  我言秋日使人忧。  试问知音何处有?  斯人望月立桥头。  教师点评:  同一轮明月,两地的相思。微雨、青芥、冷秋,无不勾起女子的相思之情,而月亮的那頭,也有一个痴情的男子在翘首企盼。作者巧妙地运用对写的手法,传递出“你在这头,而我在那头”的相思却不得相见的哀愁。含蓄委婉,哀怨惆怅。  (指导教师:丁娜)
期刊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倾注了大量的心力,没能为学生能力真正考虑,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在语文课文的学习当中,教师按部就班,对于文章的讲授不够深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教师不在课堂中重视阅读教学,基础知识的死板教学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阅读没有章法。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修养,带领学生从文章中获得启示,获得净化。而阅读
期刊
初中的语文教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更好地作文创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对学生来说,作文的创作是建立在自身语文基础之上的,其实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并能够结合自身感受进行遐想来进行创作的过程。作文水平的高与低,直接反映出这个学生的想象力是否丰富,文学素养水平是否高超。因此,培养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及提升其综合素质对创作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结合语文作文教学的内容与场景,
期刊
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培养学生任何一种良好习行为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  1.注重实践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融合到阅读教学中去,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语文阅
期刊
《庄子知北游》中说:“是其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腐朽。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学生普遍厌恶写作,作文水平普遍低下。教师如何把学生的臭腐化为神奇呢?可以从作文批改和讲评方面着手努力。  一、巧妙旁批和比较,神速通过书写关  这就好比要给人家一个好印象,势必要打扮漂亮点。试想:一篇作文,如果字写得潦潦草草,看都看不清楚,哪个读者想去看呢,即使内容写得好又有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