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梅是历代文人雅士托物言志的常用题材。梅花居花中君子之首,它斗霜雪抗严寒冰肌玉骨,傲然挺立,文人常将它与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它集高洁秀雅坚毅不屈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古往今来,人们借梅抒情怀,叹国恨,喻人格。寄闲情,有诗为证:
唐代黄檗禅师的《上堂开示颂》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北宋时王安石有《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林道(和靖)曾作《孤山八梅》赞颂梅花,其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二,“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其三,“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梅花在百花凋零的冬天绽放,其品格不仅为历代文人雅士赞颂,也为紫砂名家所欣赏,故以梅入壶就成为紫砂花货造型中经久不衰的传统题材。紫砂梅形壶中常见的造型有高梅、矮梅、扁梅、碗梅、上合梅、松竹梅及梅段等壶形。在这些梅形壶的表面,常用贴塑的手法点缀各式梅枝、梅干、梅花,它们有的老干新苞,有的瘦枝疏花,有的苍劲挺健,有的争俏报春,各得梅之神韵,意境深远,令人浮想连翩,玩味无穷。
笔者爱梅,常于春雪初霁之日,来到南京东郊名胜梅花山踏雪赏梅,只见梅花朵朵,凌霜傲雪,云蒸霞蔚,灿烂如海,人置花间,宛若仙境。
笔者爱梅也爱壶,更爱梅型紫砂壶中的梅段壶。而紫砂梅段壶的经典之作当数南京博物院所藏《杨氏梅段壶》。
《杨氏梅段壶》以珍稀的天青泥制作,色泽紫中泛青。壶高10.2厘米,壶底钤圆形阳文篆印“杨氏”二字。造型似一段梅桩,壶身贴塑梅花三丛,繁花盛开,并饰以断枝瘿节,生机盎然。流、钮、把均为梅枝状,与壶身相配自然流畅,形象逼真,苍劲随意宛若天成。全壶端庄秀丽,构思精巧。
壶作者杨凤年,字玉禽,亦称杨花,清嘉道时宜兴制壶名家。她是我国紫砂史上最早的女壶艺高手,其作品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其成就可与其兄著名壶艺家杨彭年媲美,除了梅段壶外,她还有竹段壶与风卷葵壶传世。而以梅入壶,杨凤年则是紫砂史上第一人。
自清嘉道杨凤年首创梅段壶以来,自清末到民国,从民国到现代,紫砂名家高手多有仿制。他们在《杨氏梅段壶》造型的基础上都进行了再创造,所以各位名手制作的梅段壶细部均各有不同。从一代宗师范大生的梅段壶到花货名家冯桂林的梅段壶,从制壶名家王熙臣的梅段壶到紫砂高手束金寿的梅段壶,可谓百花齐放,各胜所长。
笔者喜欢紫砂梅段壶,经多年的精心收藏,共觅得四把紫砂名家制作的梅段壶,现将所藏梅段壶逐把加以介绍,与广大藏友共同玩赏:
1 《熙臣梅段壶》民国壶艺家王熙臣民国中期的作品。壶高9.3厘米,容量500毫升,壶盖与壶底均钤方形阳文篆印“熙臣”。该壶以优质紫泥制作,包浆自然,泥色温润凝重,色泽紫红。
熙臣梅段壶以梅桩树干为本,精心刻画了梅之瘦骨傲霜不畏严寒的灵性。壶身的主面饰以驳苍老的老梅残干和经风雨撕裂的树皮,壶流犹如由下向上伸展的梅枝,生机盎然,壶把弯曲虬绕,苍劲有力,壶把根部左右各塑出两段梅枝,并缀以几朵绽开的梅花,盖钮制成一段形态奇曲的小梅桩,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梅段写意画。全壶制作精良,手法老到。
欣赏熙臣梅段壶,看似眼花缭乱复杂无比,但玩赏起来十分得体,令人不得不赞叹民国壶艺家王熙臣技艺之高明,所谓“千奇万状信手出,鬼斧神工难类同”是也。
王熙臣(1900-1960年),民国壶艺家,宜兴蜀山人。王生于窑场,下肢有疾,故很早就拜师学艺,艺成后在家中以制作仿鼓、扁桃、荷叶等通货为主。上世纪20年代,宜兴紫砂名店“吴德盛公司”老板吴汉文知书达理,为考察王的技艺,便拿出自己珍藏的紫砂精品《鸣远莲心壶》要王仿制,如成功便聘用。王熙臣于是用心仿制,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仿制完成后,吴对作品尚不满意,但对王的工作态度倍加赞赏,认为其才可造,于是聘王为技工。王熙臣进吴德盛公司后,受到吴汉文的严格督导,技艺迅速提高,不久升为技师,成为吴德盛公司的当家壶手。上世纪30年代,王熙臣的技艺日趋成熟。1935年,王精心创制了他的成名作紫砂《荷花莲子壶》,被吴汉文当作吴德盛的经典而置于公司的“精品柜”陈列。30年代后期,王熙臣的制壶技艺已达巅峰状态,所制光货圆润光洁,线条挺括,花货端庄大方,细腻逼真。抗战后,王参加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继续制壶,1960年病故,享年60岁。
王熙臣的传器有荷花莲子壶,四方传炉壶,葵花壶,提梁壶,梅段壶等。
2 《金寿梅段壶》,民国壶艺家束金寿民国中后期的作品。壶高9.7叵米,容量400毫升,壶盖内钤方形阳文篆印“金寿”,壶底钤方形阳文篆印“冰心道人”。该壶以优质红泥制作,色泽红艳。
金寿梅段壶壶体似一节梅桩,主面与副面奇崛的壶体上均塑有5处树瘤与节疤,以显示梅树的苍老道劲和树皮的干裂,从而产生一种光与皱的质感肌理与对比,饶有情趣。流、把、钮均作梅枝状,精巧合度,古拙葱郁。壶盖与壶体上还各点缀有5朵梅花,有的含苞待开,有的盛开怒放,全壶生动逼真,工艺一流。
束金寿(1905-1946年),号冰心道人,民国壶艺家,宜兴蜀山人。1921年,束金寿进入“利永陶工传习所”学艺,师从名师程寿珍与范大生,与民国壶艺高手冯桂林、叶德喜、郭其林、陈汉西、强义海、储铭同为制壶班艺徒。上世纪30年代,宜陶职校校长王世杰设计成功紫砂《东坡提梁壶》,后由制壶名泉汪宝根制作成功并获奖。当时的名家高手纷纷仿制,宜兴“利永公司”老板蒋洪汝因汪的作品供不应求,故另聘束金寿为技工,在汪宝根的指导下,大量仿制东坡提梁壶。上世纪40年代后,束金寿与其弟束禄度创办“立新陶器厂”,并任技师,以制作东坡提梁壶为主,另外小量制作福竹壶、三足扁壶、梅花周盘壶。1946年,束金寿因严重肺病去世,享年41岁。
束氏后人束旦生(号不雪)、束风英皆为现代紫砂名家,高级工艺师。
束金寿的传器有福竹壶,三足扁壶,梅花周盘壶,东坡提梁壶,梅段壶等。
3 《碧芳梅段壶》是现代制壶名家李碧芳文革初期制作。壶高9,8厘米,容量500毫升,壶盖内钤阴文楷印“碧芳”,壶底钤阳文篆印“中国宜兴”。该壶以优质紫泥制作,砂质温润精光内蕴,色泽紫红。
《碧芳梅段壶》也是以梅桩为壶体,主面上塑有3处疤节,并贴有3朵梅花,壶流小巧秀丽,过渡自然,壶钮盘绕道劲巧夺天工,平盖与壶身浑然一体间不容发。全壶生动传神气度非凡,是李碧芳文革初期制作的高档产品。
李碧芳(1939-2004年),现代女制壶名家,壶艺教育家,高级工艺师,1955年师从紫砂花货泰斗朱可心(1903-1986年),是朱大师的首批入室弟子。李制壶善集各流派之长,技术全面工艺娴熟,在同辈艺人中享有“男有春芳,女有碧芳”的美誉(注:春芳为朱大师的首席弟子、南艺潘春芳教授)。
李碧芳自1958年以来,担任培训艺徒的辅导达20年之久,人次有200多人,占宜兴紫砂业工艺师和高级工艺师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中的佼佼者现已是宜兴紫砂界的中坚力量,为我国紫砂业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碧芳的传器有双线提梁壶、香炉提梁壶、双色三竹壶、天中迎瑞壶,她制作的《井栏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4 《红平梅段壶》“文革”中期吴红平制作。壶高9厘米,容量450毫升,壶盖内钤长方形阴文楷印“吴红平”,壶底钤阳文篆印“中国宜兴”。紫泥制作,色泽淡红。
“文革”是中国历史上的非常时期,“文革”中的各种器物现已成收藏热门,宜兴紫砂文革壶因泥质优良,色泽纯正,制工规范而深受壶友们的青睐。《红平梅段壶》的器形也是以一段梅桩为蓝本,也贴塑梅枝、梅花,但制作功力比上述名家壶相差甚远。但《红平梅段壶》因文革壶所特有的史料性以及壶具的实用性,故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关于紫砂梅段壶,最后还有两点需要说明一下:
1 紫砂梅段壶的真伪:据笔者所见,目前在古玩市场上,紫砂梅段壶的赝品较少。因为制作梅段壶既费工又费泥,且加工难度大,不是高手不敢问津,而造假者仿制的都是一些名家加工难度不大的一般品。但广大壶友还是要从泥、工、印、形、功等方面严格辨伪,以免上当。
2 紫砂梅段壶的价格:民国名家制作的要数万元,现代高级工艺师制作的要万元以上,现代工艺师制作的要0.5~1万元,“文革”名家制作的要万元以上,一般艺人制作的要几百至千元,随着时间流逝,还有增值空间。
作为宜兴紫砂花货中的传统器型——梅段壶,以其精湛绝伦的制作工艺,丰富多彩的造型艺术,古雅淳朴的素面色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制作紫砂梅段壶的泥料是宜兴特有的矿藏,优质的上等紫砂泥可与黄金比价。以宜兴紫砂制成的壶具吸水性、透气性与保温性均为各类壶具之冠,故用紫砂壶泡茶可不失茶香,且使用年代越久,壶具越加光润古雅,茶味更为醇郁芳馨。
当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回到宁静舒适的家中,手捧一把精美的紫砂梅段壶,品茗赏壶,梅傲茶香紫泥亮,一种闲适惬意之情当不期而至。
(责编:雨岚)
唐代黄檗禅师的《上堂开示颂》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北宋时王安石有《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林道(和靖)曾作《孤山八梅》赞颂梅花,其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二,“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其三,“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梅花在百花凋零的冬天绽放,其品格不仅为历代文人雅士赞颂,也为紫砂名家所欣赏,故以梅入壶就成为紫砂花货造型中经久不衰的传统题材。紫砂梅形壶中常见的造型有高梅、矮梅、扁梅、碗梅、上合梅、松竹梅及梅段等壶形。在这些梅形壶的表面,常用贴塑的手法点缀各式梅枝、梅干、梅花,它们有的老干新苞,有的瘦枝疏花,有的苍劲挺健,有的争俏报春,各得梅之神韵,意境深远,令人浮想连翩,玩味无穷。
笔者爱梅,常于春雪初霁之日,来到南京东郊名胜梅花山踏雪赏梅,只见梅花朵朵,凌霜傲雪,云蒸霞蔚,灿烂如海,人置花间,宛若仙境。
笔者爱梅也爱壶,更爱梅型紫砂壶中的梅段壶。而紫砂梅段壶的经典之作当数南京博物院所藏《杨氏梅段壶》。
《杨氏梅段壶》以珍稀的天青泥制作,色泽紫中泛青。壶高10.2厘米,壶底钤圆形阳文篆印“杨氏”二字。造型似一段梅桩,壶身贴塑梅花三丛,繁花盛开,并饰以断枝瘿节,生机盎然。流、钮、把均为梅枝状,与壶身相配自然流畅,形象逼真,苍劲随意宛若天成。全壶端庄秀丽,构思精巧。
壶作者杨凤年,字玉禽,亦称杨花,清嘉道时宜兴制壶名家。她是我国紫砂史上最早的女壶艺高手,其作品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其成就可与其兄著名壶艺家杨彭年媲美,除了梅段壶外,她还有竹段壶与风卷葵壶传世。而以梅入壶,杨凤年则是紫砂史上第一人。
自清嘉道杨凤年首创梅段壶以来,自清末到民国,从民国到现代,紫砂名家高手多有仿制。他们在《杨氏梅段壶》造型的基础上都进行了再创造,所以各位名手制作的梅段壶细部均各有不同。从一代宗师范大生的梅段壶到花货名家冯桂林的梅段壶,从制壶名家王熙臣的梅段壶到紫砂高手束金寿的梅段壶,可谓百花齐放,各胜所长。
笔者喜欢紫砂梅段壶,经多年的精心收藏,共觅得四把紫砂名家制作的梅段壶,现将所藏梅段壶逐把加以介绍,与广大藏友共同玩赏:
1 《熙臣梅段壶》民国壶艺家王熙臣民国中期的作品。壶高9.3厘米,容量500毫升,壶盖与壶底均钤方形阳文篆印“熙臣”。该壶以优质紫泥制作,包浆自然,泥色温润凝重,色泽紫红。
熙臣梅段壶以梅桩树干为本,精心刻画了梅之瘦骨傲霜不畏严寒的灵性。壶身的主面饰以驳苍老的老梅残干和经风雨撕裂的树皮,壶流犹如由下向上伸展的梅枝,生机盎然,壶把弯曲虬绕,苍劲有力,壶把根部左右各塑出两段梅枝,并缀以几朵绽开的梅花,盖钮制成一段形态奇曲的小梅桩,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梅段写意画。全壶制作精良,手法老到。
欣赏熙臣梅段壶,看似眼花缭乱复杂无比,但玩赏起来十分得体,令人不得不赞叹民国壶艺家王熙臣技艺之高明,所谓“千奇万状信手出,鬼斧神工难类同”是也。
王熙臣(1900-1960年),民国壶艺家,宜兴蜀山人。王生于窑场,下肢有疾,故很早就拜师学艺,艺成后在家中以制作仿鼓、扁桃、荷叶等通货为主。上世纪20年代,宜兴紫砂名店“吴德盛公司”老板吴汉文知书达理,为考察王的技艺,便拿出自己珍藏的紫砂精品《鸣远莲心壶》要王仿制,如成功便聘用。王熙臣于是用心仿制,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仿制完成后,吴对作品尚不满意,但对王的工作态度倍加赞赏,认为其才可造,于是聘王为技工。王熙臣进吴德盛公司后,受到吴汉文的严格督导,技艺迅速提高,不久升为技师,成为吴德盛公司的当家壶手。上世纪30年代,王熙臣的技艺日趋成熟。1935年,王精心创制了他的成名作紫砂《荷花莲子壶》,被吴汉文当作吴德盛的经典而置于公司的“精品柜”陈列。30年代后期,王熙臣的制壶技艺已达巅峰状态,所制光货圆润光洁,线条挺括,花货端庄大方,细腻逼真。抗战后,王参加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继续制壶,1960年病故,享年60岁。
王熙臣的传器有荷花莲子壶,四方传炉壶,葵花壶,提梁壶,梅段壶等。
2 《金寿梅段壶》,民国壶艺家束金寿民国中后期的作品。壶高9.7叵米,容量400毫升,壶盖内钤方形阳文篆印“金寿”,壶底钤方形阳文篆印“冰心道人”。该壶以优质红泥制作,色泽红艳。
金寿梅段壶壶体似一节梅桩,主面与副面奇崛的壶体上均塑有5处树瘤与节疤,以显示梅树的苍老道劲和树皮的干裂,从而产生一种光与皱的质感肌理与对比,饶有情趣。流、把、钮均作梅枝状,精巧合度,古拙葱郁。壶盖与壶体上还各点缀有5朵梅花,有的含苞待开,有的盛开怒放,全壶生动逼真,工艺一流。
束金寿(1905-1946年),号冰心道人,民国壶艺家,宜兴蜀山人。1921年,束金寿进入“利永陶工传习所”学艺,师从名师程寿珍与范大生,与民国壶艺高手冯桂林、叶德喜、郭其林、陈汉西、强义海、储铭同为制壶班艺徒。上世纪30年代,宜陶职校校长王世杰设计成功紫砂《东坡提梁壶》,后由制壶名泉汪宝根制作成功并获奖。当时的名家高手纷纷仿制,宜兴“利永公司”老板蒋洪汝因汪的作品供不应求,故另聘束金寿为技工,在汪宝根的指导下,大量仿制东坡提梁壶。上世纪40年代后,束金寿与其弟束禄度创办“立新陶器厂”,并任技师,以制作东坡提梁壶为主,另外小量制作福竹壶、三足扁壶、梅花周盘壶。1946年,束金寿因严重肺病去世,享年41岁。
束氏后人束旦生(号不雪)、束风英皆为现代紫砂名家,高级工艺师。
束金寿的传器有福竹壶,三足扁壶,梅花周盘壶,东坡提梁壶,梅段壶等。
3 《碧芳梅段壶》是现代制壶名家李碧芳文革初期制作。壶高9,8厘米,容量500毫升,壶盖内钤阴文楷印“碧芳”,壶底钤阳文篆印“中国宜兴”。该壶以优质紫泥制作,砂质温润精光内蕴,色泽紫红。
《碧芳梅段壶》也是以梅桩为壶体,主面上塑有3处疤节,并贴有3朵梅花,壶流小巧秀丽,过渡自然,壶钮盘绕道劲巧夺天工,平盖与壶身浑然一体间不容发。全壶生动传神气度非凡,是李碧芳文革初期制作的高档产品。
李碧芳(1939-2004年),现代女制壶名家,壶艺教育家,高级工艺师,1955年师从紫砂花货泰斗朱可心(1903-1986年),是朱大师的首批入室弟子。李制壶善集各流派之长,技术全面工艺娴熟,在同辈艺人中享有“男有春芳,女有碧芳”的美誉(注:春芳为朱大师的首席弟子、南艺潘春芳教授)。
李碧芳自1958年以来,担任培训艺徒的辅导达20年之久,人次有200多人,占宜兴紫砂业工艺师和高级工艺师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中的佼佼者现已是宜兴紫砂界的中坚力量,为我国紫砂业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碧芳的传器有双线提梁壶、香炉提梁壶、双色三竹壶、天中迎瑞壶,她制作的《井栏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4 《红平梅段壶》“文革”中期吴红平制作。壶高9厘米,容量450毫升,壶盖内钤长方形阴文楷印“吴红平”,壶底钤阳文篆印“中国宜兴”。紫泥制作,色泽淡红。
“文革”是中国历史上的非常时期,“文革”中的各种器物现已成收藏热门,宜兴紫砂文革壶因泥质优良,色泽纯正,制工规范而深受壶友们的青睐。《红平梅段壶》的器形也是以一段梅桩为蓝本,也贴塑梅枝、梅花,但制作功力比上述名家壶相差甚远。但《红平梅段壶》因文革壶所特有的史料性以及壶具的实用性,故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关于紫砂梅段壶,最后还有两点需要说明一下:
1 紫砂梅段壶的真伪:据笔者所见,目前在古玩市场上,紫砂梅段壶的赝品较少。因为制作梅段壶既费工又费泥,且加工难度大,不是高手不敢问津,而造假者仿制的都是一些名家加工难度不大的一般品。但广大壶友还是要从泥、工、印、形、功等方面严格辨伪,以免上当。
2 紫砂梅段壶的价格:民国名家制作的要数万元,现代高级工艺师制作的要万元以上,现代工艺师制作的要0.5~1万元,“文革”名家制作的要万元以上,一般艺人制作的要几百至千元,随着时间流逝,还有增值空间。
作为宜兴紫砂花货中的传统器型——梅段壶,以其精湛绝伦的制作工艺,丰富多彩的造型艺术,古雅淳朴的素面色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制作紫砂梅段壶的泥料是宜兴特有的矿藏,优质的上等紫砂泥可与黄金比价。以宜兴紫砂制成的壶具吸水性、透气性与保温性均为各类壶具之冠,故用紫砂壶泡茶可不失茶香,且使用年代越久,壶具越加光润古雅,茶味更为醇郁芳馨。
当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回到宁静舒适的家中,手捧一把精美的紫砂梅段壶,品茗赏壶,梅傲茶香紫泥亮,一种闲适惬意之情当不期而至。
(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