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喜满园桃李艳何惜两鬓霜雪寒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blo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知忙碌中的老师在青岛、威海洪式太极拳研修班结束后,确定在7月31日——8月3日来淄指导时,我们团队的每个队员都激动万分。
  原定31日早上5点到站的火车,由于威海那边恶劣天气的影响,部分线路改线,老师一行不得不改乘汽车到乳山,然后转乘火车。经过一夜的颠簸劳顿于31日早上6:20到达淄博站。站外等待的我们看到的是精神奕奕的老师,没有丝毫的倦意,笑容溢满脸颊。老师一出站口,我12岁的学生陈永灿奔了上去,随着一声“师爷爷好!”他将一束鲜花献给恩师,看到我们不断成长的队伍,老师开心地笑了!
  一起接老师的除了淄川的拳友,还有专程从潍坊赶来跟老师学拳的刘宝军,淄博张店的张雷和张曦书父子。合影后离开车站上车时,张曦书得知老师到淄博的几天要住在淄川教拳,眼睛顿时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曦书那份对恩师的依恋让淄川前来接站的拳友更加珍惜这次李老师的淄川教学机会。
  出淄博站赶往淄川洪式拳活动场地还有接近30公里的路程,本想安排老师先去宾馆休息一下,但老师坚持先到拳场看望等待那里的拳友。
  30分钟后,陪同老师来到了拳友中间,此时明媚的阳光透过苍劲有力的垂柳,照射在每天练拳的场地上,老师的到来,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位拳友,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太极名家——李驻军老师!
  寒暄之后,不辞辛劳的老师要求我们练拳,在场的每一个拳友无不为老师的精神打动。我们认真打拳,老师一一讲解,汗水湿透了衣衫,老师依然高兴!这就是我们的老师——李驻军老师,为洪式拳的发展事业,倾心倾力!
  拳友们都为自己学拳不久就能见到李驻军老师,并为能得到李老师亲自指导感到荣幸!
  晚上在环境幽雅的西山公园门球场微弱的灯光下,老师继续他的教学,天气异常的闷热,对我们来说这不是问题。因为大家都被老师精彩的讲解吸引着,从螺旋缠丝劲人手老师为我们讲解拳理,从技法的应用到拳友的体验,现场学拳高涨的氛围吸引了众多观看者。课间休息,老师安排李逸豪、高其明、邢宏宇、徐奥旋几个小师兄们推手比赛。激烈的进攻,精彩的场面,太极拳以小胜大的体现,令在场观望的人们鼓起了激情的掌声。这样的场面看得12岁的学生陈永灿非常兴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后来他主动挑战性格内向但名字叫“老虎”的小朋友,结果一个背摔,把老虎摔了个仰面倒,就这一摔,激起了腼腆的老虎小朋友的斗志,也增加了学拳的热情,当即决定学拳。老师安排的一场比赛,不知不觉中激发了那些青少年男子的阳刚之气,让他们变得有斗志且刚强。已是深夜,老师没有丝毫的倦意,依然在不停地指点着大家。想到老师一天的辛苦,拳友们依依不舍中离开老师回家了。
  点点滴滴,太多需要记录。
  第二天凌晨5点,老师就起床来到淄矿影院广场为大家一一指导拳法,毛毛细雨中,我们依然练拳,大家为老师的辛勤教学精神所感动,练拳更加认真,更加起劲了。
  8月1日上午,淄川电视台得知老师来淄指导,特派电视台新闻频道《百姓百事》栏目记者跟踪采访,期间我发现变化最大的是两位跟踪拍摄的记者:由最初的执行任务拍摄,到随着与老师的慢慢接触,通过老师对拳理拳法的诠释到应用,他们的兴趣随之而来,在梓潼山记者小李和小司经过亲身感受太极功夫之后,眼神中充满了羡慕与渴求。两位记者晚上放弃休息时间,带着摄像机早早来到我们的练拳场,本是来继续拍摄,结果摄像机安放在一边,加入到我们学拳的行列中来。从他们的细微变化可以看出,洪式拳以他独特的技术风格吸引着我们。
  为了在电视节目里能让大家对太极功夫有所了解,记者请李老师为大家展现一下功夫。当时李老师正在为大家讲解“手到脚也到,打人如薅草;手到脚不到,打人不为妙。”于是李老师就找了一位身高一米八的大汉作为陪练,李老师当时距离这位刘姓拳友大概3米多远的距离,只见李老师一下上步过去,刘姓拳友应声飞出丈外,拳场上发出阵阵惊叹。也引发了大家练习技法的热潮,此时出现了两位大汉,自称练过少林武功和形意拳,他说他要检验一下这位师父(指李老师)的功夫如何?当时李老师正给一位许姓拳友讲解力由足发的道理,并通过试验的方式让许拳友感受,当时老师左手轻按许拳友的右胸部,许拳友双手抓着李老师的左小臂向外推,正用力双手推老师。当时天色已晚,灯光微弱,他们几个人就在许拳友的后背上用力推向老师……,大家看着一时问都屏住了呼吸,老师一只手承担着几个人的推过来的力量。事实上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只见李老师松肩沉肘,在收肘的瞬间顺势一个采法,推老师的许拳友一下向前飞出三米多远,倒在地下又一个前滚翻方才起身。那位练少林拳的壮汉走到记者面前说:“这个师父有功夫,内功很厉害!别人试不出,我能试出来。”当时围观的人很多,他们惊叹,他们羡慕,惊叹自己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传统太极功夫,羡慕我们有这样一位明师指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已年近70岁,白发苍苍的阿姨,情不自禁的找到老师要体验缠丝的威力,试验后又要求跟老师合影,现在老人家已经到我们的拳场学习洪式太极拳了。我们为她的勇气鼓掌,为洪式拳的魅力鼓掌!
  晚上的教学结束后,在回宾馆的路上,老师问同行的老王和老徐:“你们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要将许姓拳友向我的右后发出吗?”他们摇头说不知道,老师说:“当时许拳友身后有三四个人在用力前推,如果我也同时向前发力的话,来自两方的力量都集中到了许拳友的胸部,这样会他会受伤的。所以当对方的力量合到一起时,我顺势借力用了采法,让许拳友向前飞了出去,这样倒地可能会让他感到没面子,但总比让他受伤要强。”
  然后老师又回过头来给宏宇说:“宏宇你看到了吗?今后在外面授拳当遇到别人的试验或者挑战时,要做到给人面子,而不伤人,我们是出来交流的,交朋友的,而不是结仇的。”经老师这样一说,大家恍然大悟,并从中学到了许多处理武术界交流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8月2日早上,几年前曾经跟老师学过拳的淄川画家高建明先生一早到拳场看望老师,并送给老师一幅富贵图,高先生以严谨丰富的绘画手法,展示了具有他浓郁个人风格的牡丹画,牡丹画雍容华贵,犹如老师的拳一样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下午,老师的师兄弟刘建军、郝伟得知老师到淄川后,立刻从临淄赶了过来。他们一起谈拳,忆恩师,叙兄弟情,谈今天,展未来,不停探讨拳法,试验技法。我为这种情分而感动。雨越下越大,老师的徒弟张曦书和爸爸也利用晚上下班休息的时间冒雨从张店赶来看望老师,此时已是夜里23点了,简短的问候后,老师最关心的还是徒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既有师父的教诲,也有慈父般的关心。因为第二天曦书还要上班,所以不得不离开老师,此时已是凌晨1点了。
  8月3日早上雨仍在下,知道老师昨夜睡得很晚,大家都觉得老师可能不会再到拳场来了,但看到老 师雨中到拳场的身影,留在影院前避雨练划圈的拳友们发出了兴奋的欢呼。雨仍在下,半米宽的屋檐下,大家围着李老师聆听老师讲如何放松,如何练好拳。老师风趣的谈吐,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令听者陶醉。刘俊章拳友站在了走廊外,蒙蒙细雨淋在身上却全然不知,等李老师发现他站在雨中提醒他时,大家看到他乌黑浓密的头发上全是晶莹剔透的水珠了。
  这个早晨,大家在雨中,在快乐中又学到了很多知识。当时我想,随着发展,总有一天我们会有宽敞的房间可以让老师进行教学。
  烈日下,阴雨中授课的老师依然充满饱满的热情,不知苦,不知累!这就是一个洪式太极拳传人的情怀,老师说他身上肩负洪式拳传承的责任,将规范的洪式拳法传下去是他的担当。
  8月3日晚上,澳大利亚华商韩克军先生在淄博张店金太洋大酒店设宴为李老师饯行。晚宴结束后,因老师的返程时间是夜间23:54的火车,韩总便邀请李老师到他办公室品茶、谈拳。一壶金骏眉过后,李老师便由茶谈及拳。尔后又为韩克军讲解什么是放松,应该放松的部位和方法,为众人解除了诸多的太极拳理论疑惑,然后又传授洪式太极实用技法,一时间大家练得热火朝天,不觉间就到了23点。韩克军、梁红玉夫妇,张雷、张曦书父子等人一起到火车站送老师,在挥手中大家期盼着李老师的再次到来。
  四天眨眼间过去了,李老师的为人和功夫在淄博拳友中传播着,我们淄川洪式太极拳团队的人员在李老师离开淄博后不断地增加着。李老师对热爱传统太极功夫的人具有深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他的学生大多是因为热爱洪式太极拳而热爱李老师,又因为热爱李老师而更加热爱洪式太极。在学生眼中,李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对学生学拳要求严格,教学氛围又十分轻松,而正是这种轻松的环境,促使学生时时珍重自己,珍重他人;他学识渊博,这不仅表现在武学的诸多领域,还体现在历史、兵法、力学、解剖学、生理学、经络学、文学等许多方面;他讲课由浅入深,引经据典,即使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的人,也会深深地被他所讲的内容吸引;他勤奋刻苦,钻研学问,把握着洪式太极拳,乃至传统功夫发展的脉搏。
  “且喜满园桃李艳,何惜两鬓霜雪寒。”李驻军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武学的行者,为培育学生舍弃小我的辛勤园丁。如有更多像恩师这样有识、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洪式太极拳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其他文献
从与李驻军老师意外相遇,初识洪式太极拳已接近一个月,这一个月来,虽然没有练出什么成绩,但每天都在懵懵憧憧地练习着,自己也不知道到底都练了些什么,每一天都在翘首期盼着老师的光盘。直到一个礼拜前,蔡宪融师兄从中国把光盘带过来给我,才渐渐明白了一些基本的眼法,手法,步法与身法等。  其中有一老师自己总结的功法——里外缠,一种随时随地可以练习的手法,在我非常有限的练习时间以外总能想起它。一次在店里,一位顾
期刊
2007年3月初,学校刚开学几天,事务特多,大约下午五点左右接到曾与我交流过的拳友(陈华)电话,说今晚有个练大成拳的朋友想与我认识,很明显是主动找我交流来了。我曾接触过很多这种场合,了解一些武术界的行规,如果拒绝便会被别人误解,因此便随口答应了。  当晚,我们约在经常练拳的板障山前专门会友的地方,经陈介绍得知那位大成拳朋友叫田刚,曾在河南练习多年大成拳,看那身高、眼神、眉毛均带有大成拳的张扬和霸气
期刊
太极拳存在很久了,久远得让人觉得像是个踟躇缓行的老人依在功夫这个墙根下晒太阳,习惯的在墙上蹭着似有还无的痒,安详的看着一只小猫在他身边逗着尾巴,时不时的会加入身边老友的絮叨。中国功夫一如呼啸山庄里的倾斜,瘦削的,倒向一边荆棘的枞树,它的繁华鼎盛即将成为老人悠远的回忆。但是洪式太极拳发芽了,它悄悄而顽强地破土而出,茁壮成长。那是一棵一挺立便饱受风雨洗礼的树,却依然道劲苍翠。雍容大气的浪漫是它离根最近
期刊
结缘洪均生师,缘于太极。最初,闻陈式太极拳太难,未敢涉足。为健身,从孙继先老师学杨式太极拳。几年后,碰到洪师弟子孟宪彬老师,便与二、三拳友,抱着试试的态度向孟老师学习。岂料一学,便产生浓厚兴趣。洪均生老师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螺旋运动,那看似自然又似乎超出自然、周身配合的拳法,顿使我略领悟“太极拳,缠法也”之奥妙,“试试”的心理变成了“学下去”的决心。  不久,孟老师把我引见给洪师。虽是初识,洪师
期刊
一、修炼太极拳法,当存海纳百川的胸怀。    初到威海时,由于当地居民对洪式太极拳缺乏了解,再加上健身方式的多样化和群众健身需求的多样化,大家对洪式太极并没有很快的接纳。许多健身爱好者不了解洪式太极练用结合的特点,通常都怀着试试的态度,来接触洪式太极。如何改变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尤其是消除对洪式太极的疑虑,成为我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我当时常常思考,太极拳这种近乎完美的运动形式,诠释的是古老的东方
期刊
(一)    为了理想不懈追求  为了准备将于2010年3月份在香港举行的“国际武术节”。这一段时间的训练在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然而,训练过程中总是遭受着机械滞缓等弊病无休止的困扰  今天上午10时许,怀揣着一份激动和忐忑我又一次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没有冗长的寒喧,喘息少定老师就带我到了室外的走廊验收“作业”。第一式“金刚捣碓”尚未走完,老师就已然洞悉了我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说:“练拳要有排山倒海的
期刊
“练久了,自然出功夫”这句话我听多了但并不太信服。我就见过这里一些“花瓶”太极拳,虽打起来挺典雅的但可绝对不能实战。有时候,我真想放弃,因为教练每次都说“练久了,自然出功夫”而我看看周围练拳较长时间的拳友时,觉得有些心恢意冷。他们在拆招时,有如在拍电影,比手划脚,慢吞吞的,好像对手一定会配合的。如果和人拼命,这么练法,肯定得多多祈祷,不然就得时常练跑。遇到强敌时,有机会就逃之夭夭。  在一个偶然的
期刊
1998年,30岁的我不幸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从此病痛就与我相依相随。几年间也没少求医问药,但这病好像有意和我捉迷藏,总是不期而至,严重的时候不能上班,甚至不能起床,吃饭还得趴着,上厕所需有人搀扶。每到这时侯我就情绪低落,心中苦闷。治疗也还是老调重弹:吃药打针贴膏药牵引按摩。治疗期间,有所缓解,一旦停止治疗,说不定什么时候又犯。就这样在治治停停,缓缓疼疼,反反复复中熬过了几年。  2006年病又犯
期刊
2011年元月22日,我和师弟杨毅约好由济南驾车到菏泽看望恩师,并改拳。  春节临近,加上又是周六,没想到一个经十路走了将近2个小时,而这个时间在高速上足可以到菏泽了,心中虽然着急,但行车速度缓慢,实在无法。如果开始要选择走旅游路,然后再从济南南入口上高速的话就可以多学2个小时的拳了,心中懊悔不已。不过,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虽经这一堵车,更让我珍惜正确路线的选择,其实学拳眼行路一样,选择好老师,选
期刊
说实话,在没有遇见李驻军老师之前,我很自信自己对太极拳的认知,很自信自己掌握的太极拳的技术。这缘于让我在周围太极圈子里比较出类拔萃太极启蒙老师。可是真正与李驻军老师交上手,我多年来积攒的信心几乎崩溃。我练的这六七年原来竟是如此不堪一击!静心想想,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机遇不同,对太极的认知自然也不同。除了感激我的启蒙老师把我带进太极这个领域,更应该抓紧时间和李老师学习,成就自己的爱好,让他人少走弯路。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