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和布局。
2.探究作者对包弟的情感变化,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3.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勇于反省。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章自然而精巧的构思及作者对包弟情感的变化。
2.认识文革,感悟作者敢讲真话、严于自审的精神。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师生对话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曾听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农村一位老大娘半夜拉肚子,情急之下,忘带手纸,目不识丁的老大娘撅着屁股左瞅右瞅,终于发现了一张报纸。大娘高兴地捡起报纸,擦完屁股就回家睡觉去了。可不成想,第二天大娘就被抓了,罪名是“侮辱国家领导”。因为报纸上有一张国家领导人的照片。蹲在黑屋子里的大娘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可过了一天,老大娘就被放了,为什么?因为那位国家领导人进去了。放她的理由是:有革命先知。为此,全国妇联还接见了老大娘。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事是真的吗?或许你们难以置信,然而这是事实,因为这位国家领导人就是刘少奇,而这件事就发生在文革时期。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巴金老先生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窥视这段不熟悉的历史。
二、知识积累
自由诵读课文,处理生字词。
三、走进巴金
(学生课前搜集巴金的资料,学生介绍“我所了解的巴金”,然后放幻灯片。)
四、整体感知
(此环节重在让学生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和布局。)
梳理思路:
引子内容: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内容:小狗的来历。
发展内容:七年相处。
结局内容:包弟之死。
尾声内容:我的忏悔(痛失萧珊,愧对包弟)。
五、具体探究
1.提问:究竟是怎样一条小狗,值得这位大师及作家大书特书呢?
(此环节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找,让学生发言,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包弟的伶俐可爱和三易其主的不幸命运以及美好被毁灭的悲剧性。)
2.包弟之死,谁之过?(学生讨论,学会客观看待问题,允许多样理解。)
明确:主因,文革;次因,我的懦弱与自私。
六、追溯历史
1.把如此情义之兽置于死地,文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形象感知那个时代在大是大非面前谎言盛行、人人力求自保、即便是患难亲人也互相告发的非正常生活状态,以更好地理解巴金所为的万般无奈。)
2.文中可从哪些句子看出那个时代的影子?
明确:晚上小孩打门、“我”半靠边状态、人们不愿意接受包弟、隔壁被抄四旧。(此环节让学生精析文本,感受巴金淡化时代、重于自剖的可贵精神。)
3.文人文革多薄命。(此环节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文人文革遭迫害的典型事例。)
补充巴金家人资料:文革中,巴金被挂牌游街批斗,被下放到农村掏大粪、喂猪、背稻草、种地;妻子萧珊精神饱受折磨,被辱骂为“黑老K”的“臭婆娘”;儿子在劳改中饱受精神和肉体折磨,性格变得内向抑郁,疾病缠身。
七、探究心理
1.提问:爱犬惨遭厄运,“我”是如何反应呢?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走进一颗忏悔的灵魂。)
2.(放幻灯片。)
《一颗桃核的喜剧》:“我们也得责备自己!我们自己‘吃’那一套封建货色,林彪和‘四人帮’贩卖它们才会生意兴隆。”
3.总结:
自私、怯懦、软弱、不能担当,人性的弱点,无意中往往会成为恶势力的推手和帮凶。而巴金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没有醉心于苦难后的甜蜜,也没有把自己当做文革十足的受害者,而是把自己连同历史一起押上审判台,清除历史毒瘤,洗净自己心灵的脓血。
八、分析首尾部分
(设计意图:分析完主体内容后,此环节让学生了解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并在故事的对比中了解巴金忏悔的必然性。)
(一)第一段是否跑题?
明确:否。结构上,起铺垫和引出下文的作用。内容上,说明此类现象在当时的普遍性,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同时说明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二)第11—13段:痛失萧珊,愧对包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字词的品味中切实感受巴金忏悔的深重。)
1.11段写庭院景观的变化,是否跑题?
明确:表面上写的是庭院景观的变化,实际上是以哀景衬哀情,表达对妻子的怀念和对包弟的歉疚。
2.“满园的创伤”指的是什么?
明确:庭院面目全非、文革带来的创伤(失去了包弟、妻子)。
3.又是什么在煎熬着作者的心?
明确:良心的愧疚。
4.这种煎熬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明确:文中说“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个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的时候,事实上,这种煎熬永远不会停止,这也是巴金活得最苦的原因。
九、主题思想
(此环节让学生归纳总结。)
1.主题:揭露文革的荒唐罪恶、人性的扭曲。呼唤人性,尊重生命。倡导人们要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
2.本文的写作手法。
明确:以小见大。(文革时期,任何善良的无辜的生命都不能免除受迫害的命运。)
(放幻灯片。)粉碎“四人帮”后,巴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喷发,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苦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
(放幻灯片:巴金颁奖词、巴金逝世电、冯骥才语。)
十、拓展探究
那个时代已远去,你认为此文在今天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忏悔反省精神的无时代性特点,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十一、课堂总结
作者在文革中,作为主人失去了包弟,作为丈夫失去了妻子,作为本应受到社会尊重的作家却受到迫害,理应猛烈控诉那个时代。但作者没有选择金刚怒目式的声讨批判,而是对自己迫不得已的行为进行灵魂深处的反省忏悔。这种自我解剖比其他方式更有震撼心灵的力量,是呼唤良知、呼唤人性归来的最好范例。巴金,不愧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
1.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和布局。
2.探究作者对包弟的情感变化,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3.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勇于反省。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章自然而精巧的构思及作者对包弟情感的变化。
2.认识文革,感悟作者敢讲真话、严于自审的精神。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师生对话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曾听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农村一位老大娘半夜拉肚子,情急之下,忘带手纸,目不识丁的老大娘撅着屁股左瞅右瞅,终于发现了一张报纸。大娘高兴地捡起报纸,擦完屁股就回家睡觉去了。可不成想,第二天大娘就被抓了,罪名是“侮辱国家领导”。因为报纸上有一张国家领导人的照片。蹲在黑屋子里的大娘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可过了一天,老大娘就被放了,为什么?因为那位国家领导人进去了。放她的理由是:有革命先知。为此,全国妇联还接见了老大娘。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事是真的吗?或许你们难以置信,然而这是事实,因为这位国家领导人就是刘少奇,而这件事就发生在文革时期。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巴金老先生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窥视这段不熟悉的历史。
二、知识积累
自由诵读课文,处理生字词。
三、走进巴金
(学生课前搜集巴金的资料,学生介绍“我所了解的巴金”,然后放幻灯片。)
四、整体感知
(此环节重在让学生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和布局。)
梳理思路:
引子内容: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内容:小狗的来历。
发展内容:七年相处。
结局内容:包弟之死。
尾声内容:我的忏悔(痛失萧珊,愧对包弟)。
五、具体探究
1.提问:究竟是怎样一条小狗,值得这位大师及作家大书特书呢?
(此环节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找,让学生发言,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包弟的伶俐可爱和三易其主的不幸命运以及美好被毁灭的悲剧性。)
2.包弟之死,谁之过?(学生讨论,学会客观看待问题,允许多样理解。)
明确:主因,文革;次因,我的懦弱与自私。
六、追溯历史
1.把如此情义之兽置于死地,文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形象感知那个时代在大是大非面前谎言盛行、人人力求自保、即便是患难亲人也互相告发的非正常生活状态,以更好地理解巴金所为的万般无奈。)
2.文中可从哪些句子看出那个时代的影子?
明确:晚上小孩打门、“我”半靠边状态、人们不愿意接受包弟、隔壁被抄四旧。(此环节让学生精析文本,感受巴金淡化时代、重于自剖的可贵精神。)
3.文人文革多薄命。(此环节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文人文革遭迫害的典型事例。)
补充巴金家人资料:文革中,巴金被挂牌游街批斗,被下放到农村掏大粪、喂猪、背稻草、种地;妻子萧珊精神饱受折磨,被辱骂为“黑老K”的“臭婆娘”;儿子在劳改中饱受精神和肉体折磨,性格变得内向抑郁,疾病缠身。
七、探究心理
1.提问:爱犬惨遭厄运,“我”是如何反应呢?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走进一颗忏悔的灵魂。)
2.(放幻灯片。)
《一颗桃核的喜剧》:“我们也得责备自己!我们自己‘吃’那一套封建货色,林彪和‘四人帮’贩卖它们才会生意兴隆。”
3.总结:
自私、怯懦、软弱、不能担当,人性的弱点,无意中往往会成为恶势力的推手和帮凶。而巴金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没有醉心于苦难后的甜蜜,也没有把自己当做文革十足的受害者,而是把自己连同历史一起押上审判台,清除历史毒瘤,洗净自己心灵的脓血。
八、分析首尾部分
(设计意图:分析完主体内容后,此环节让学生了解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并在故事的对比中了解巴金忏悔的必然性。)
(一)第一段是否跑题?
明确:否。结构上,起铺垫和引出下文的作用。内容上,说明此类现象在当时的普遍性,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同时说明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二)第11—13段:痛失萧珊,愧对包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字词的品味中切实感受巴金忏悔的深重。)
1.11段写庭院景观的变化,是否跑题?
明确:表面上写的是庭院景观的变化,实际上是以哀景衬哀情,表达对妻子的怀念和对包弟的歉疚。
2.“满园的创伤”指的是什么?
明确:庭院面目全非、文革带来的创伤(失去了包弟、妻子)。
3.又是什么在煎熬着作者的心?
明确:良心的愧疚。
4.这种煎熬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明确:文中说“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个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的时候,事实上,这种煎熬永远不会停止,这也是巴金活得最苦的原因。
九、主题思想
(此环节让学生归纳总结。)
1.主题:揭露文革的荒唐罪恶、人性的扭曲。呼唤人性,尊重生命。倡导人们要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
2.本文的写作手法。
明确:以小见大。(文革时期,任何善良的无辜的生命都不能免除受迫害的命运。)
(放幻灯片。)粉碎“四人帮”后,巴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喷发,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苦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
(放幻灯片:巴金颁奖词、巴金逝世电、冯骥才语。)
十、拓展探究
那个时代已远去,你认为此文在今天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忏悔反省精神的无时代性特点,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十一、课堂总结
作者在文革中,作为主人失去了包弟,作为丈夫失去了妻子,作为本应受到社会尊重的作家却受到迫害,理应猛烈控诉那个时代。但作者没有选择金刚怒目式的声讨批判,而是对自己迫不得已的行为进行灵魂深处的反省忏悔。这种自我解剖比其他方式更有震撼心灵的力量,是呼唤良知、呼唤人性归来的最好范例。巴金,不愧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