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尝试体验中开启版画艺术之门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改革倡导多种新的学习方式,其中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体验学习;《美术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新课标同样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和材料。可见,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感受、体验,并利用美术工具、材料在尝试创作中获得自信,得到乐趣,拓展思维,提升能力。本案例从美术学科本体及新课程理念出发,依据初二学生的美术学习发展现状,从《以刀代笔》的试一试、看一看、动一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几个教学片断对尝试体验教学进行阐述和反思。
  关键词:尝试 体验 乐趣 自信
  研究背景及困惑:
  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脑尝试,激活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成长。然而由于当前的学业评价体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缺乏兴趣,传统美术课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形式单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自信心流失,感受体验乐趣锐减,学生缺乏尝试、感知、体验过程,从而影响美术教学效果。
  设计理念:
  早在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教学专家洛扎洛甫就曾经提出:“变苦学为乐学。”如何由苦变乐,由难到易,就要求让学生真正参与美术活动,自觉地动手、动脑、动眼、动口,通过亲身尝试与制作,体验失败与成功。同时在体验中感受美术学习乐趣,不断增强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教材分析:
  版画是造型艺术形式之一,具有特殊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它是以板材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来复制原作的艺术形式。版画艺术是人类几千年来文明成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美学、文化价值。直到今天版画仍被大多数人喜爱与接受。版画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以刀代笔》也是属于造型與表现领域的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版画的艺术特点,体验版画创作中以刀代笔的造型手段,了解制版、印刷在版画中独特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版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很少有学生热衷于版画的临摹与创作,很大部分同学连版画的概念都不是很清晰。当然初中二年级的孩子动手能力也比较强,只要不畏难、肯动手勤动脑,学生们还是能理解版画的艺术语言,并且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制作版画。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版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通过绘刻、印的一系列制作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熟悉版画的制作方法,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体验以刀代笔的造型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根据版画的特点,运用一定的版画语言来创作、印制版画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版画教学,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培养敢于动手,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掌握木刻刀的使用方法,了解版画的创作过程。
  难点:使学生理解版画的艺术表现语言,在欣赏、陈述与制作练习中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学会运用恰当的版画语言来表现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中国画、素描、版画作品
  3.版画工具、材料
  学生:
  美术学具
  教学过程:
  片段一
  ★第一次尝试:试一试
  我出示三张美术作品,分别是中国画、素描、版画作品。
  问:“这张是什么画?”
  学生答:“中国画。”
  又问:“中国画一般是用哪些材料来画的?”
  学生答:“毛笔、宣纸、中国画颜料、墨汁”。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美术知识掌握得不错!”第一次鼓励,因为得到赞许, 学生们笑了。
  问:“那么这张呢?”
  生一:“素描,一般用铅笔画在铅笔纸上。”
  我说:“不错!看来你学过素描,受过专业训练。”我的第二次鼓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那么第三张画呢?”我又问道。
  学生们异口同声:“版画。”
  简单的交流一方面复习了旧知识,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针对学生学习的畏难思想,我顺势进行了第一次设疑、设难。
  “我要你在三分钟之内画一张像图1这样的画,你能做到吗?”我轻声问道。
  学生们为难地摇摇头。
  “我要你三分钟之内画一张素描,你行吗?”我加重了语气。学生使劲地摇头。
  “我要你三分钟之内画作一张版画,你能做到吗?”我大声地问道。
  学生的头摇得更像拨浪鼓了。
  “我们班平时画画谁画得最好,我请他上来给大家作一张版画。”
  全班同学,即使美术技能再好的同学,也没有人敢上台参与,没有人会相信自己三分钟之内能完成一张作品。
  我灵机一动:“有谁认为自己不会画画的呢?”
  生一:“我!”
  其他学生都“哈哈哈”起哄,教室里骚动了,敢于承认能力不好的这个学生脸一下红了起来,似乎受到了一定的打击。
  如果此时不扭转课堂气氛,不给学生加以以鼓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兴趣,造成学生自信心流失,从而影响美术教学效果。
  于是,我严肃地说:“不要笑话他,那么我们今天就请自己认为自己最不会画的这个同学上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幅版画。”   学生疑惑地走上讲台,我轻声对他说“相信自己,你会成功的!”
  就这样,我指导这位同学用滚筒在底版上滚上油墨,然后覆上纸,用手轻抚纸面。一幅精美的版画印制成功了,学生们瞪着大大的眼睛,似乎不敢相信。
  “大家看,这就是版画,经过制版、印刷出来的间接性、可复数的画就是版画。”
  版画的教学重点,在交流、互动、尝试之中不知不觉解决了,同时,这位自认为差生的同学在体验中、尝试中得到了成功的自信,学生么也开始信服了,一下子对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了。
  我说:“是呀,版画是经过制版、印制出来的画,那么,你看这块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是用刻刀刻出来的。”学生。
  我假装神秘举起右手:“同学们猜猜看,这是什么?”
  孩子是聪明的,他们回答说“刀。”
  我说:“我们这堂课就要以刀代笔,学习版画的制作方法”。
  出示课题《以刀代笔》
  片段二:
  ★第二次尝试:看一看
  我首先让同学们看一看,观察不同木刻刀的不同之处,并分类:
  切刀
  平口刀
  圆刀
  角刀
  学生通过观察,对木刻刀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
  接着出示几张用不同刻刀刻的线条,让学生看看这些线条是用什么刀刻的,通过看一看这个环节,来考察、提高同学们的观察、探究能力,以及对木刻版画刀味的理解。
  片段三
  ★第三次尝试:动一动
  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以刀代笔,线条练习,在尝试中体验动刀的乐趣。
  动手之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于是我假设一个自己被刀子刺中的场景,强调
  握刀方法和安全问题:不允许伤到自己,不允许伤到他人,不允许伤到伙伴(课桌椅)。
  接着尝试刻线,
  1.用三角刀刻线、刻点。
  2.用圆刀刻线、刻点。
  3.使用切刀、平刀。
  通过动手尝试,学生体验到了刻版的乐趣、了解了刻刀性能,与版画有了初步接触,很多同学感受到了以刀代笔的乐趣。
  片段四:
  ★第四次尝试:(想一想)
  尝试解开版画的起源问题:
  问:“哪位同学知道版画是谁发明的呢?谁这么聪明呢?”
  生一:“不知道”。
  生二:“中国人”。
  我说:为什么说是中国人发明的呢?你能根据你的知识积累说明一下吗?
  教室随即安静了片刻,看来同学们进入了沉思状态,然后很多学生举起了手。
  生三:“源于四大发明的印刷术,印刷字也可以印刷画”。
  “很好,聪明!”我鼓励道。
  生四:“源于中国的印章。”
  “对!”
  趁机开展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教育,引出中国版画作品欣赏:
  1.古代版画作品欣赏(大多数是复制版画,画家画,工匠刻、工人印刷)。
  2.近代版画作品欣赏(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鲁迅倡导,画家自己画、自己刻、自己印刷,并与民族解放运动融合在一起)。
  3.现代版画作品欣赏(风格多样,强调个性风格)。
  想一想,并说说它们的区别之处。
  ★片段五
  第五次尝试:做一做
  我说:同学们,了解了版画的知识,以及通过一些以刀代笔的练习和欣赏了版画的作品。你是否也有跃跃欲试的感觉?
  同学们回答:“是”。
  那么我布置了今天的作业:“利用刻点、线、面来简单表现某一大自然事物,比如:天空、树木、花草、房屋等”。
  要求:充分体现版画的刀味。
  那么怎么刻呢?简单的示范不可少。我利用学生刚才的刻线练习作业稍加修改,把纯粹的线条练习马上改成了一幅动人的义乌江水画。
  通過示范解决了同学们形体、构思问题,使学生在作业之前心里上有“我也能行”的感觉和有创作的强烈欲望。
  我又问:同学们,你打算刻什么呢?
  生一:用三角刀刻出光芒四射的太阳。
  生二:用圆刀刻个小动物。
  ……
  学生们思维开阔,只等我宣布开始作业了。
  于是我大声说:“大家想法非常好,那么请把你的想法变成作品吧”。
  于是学生认真作业,我也开始了巡回个别辅导。
  片段六
  ★第六次尝试:说一说
  作业展示时,我把大家的作业布置在黑板上,请同学说一说创作感言。
  生一:三角刀刻出光芒四射的太阳,因为我喜欢太阳,没有太阳就没有世界万物。
  生二:我用圆刀刻了小动物,你看这个小动物很可爱吧。
  生三:我刻了一棵树,我觉得这棵树造型还可以,就是印的时候没印好。
  师: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了解什么是版画,通过实践我们更感受到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通过思考,我们找到了自信。通过作业我们也感受到人、大自然、动物应该和谐相处。下节课我们还将学习套色版画的印制……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试一试、看一看、动一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几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尝试、体验版画的创作、印制过程,了解版画的基本知识,通过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并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版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
  (义乌市教育研修院 浙江金华)
其他文献
摘 要:竹编是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艺术、精湛技艺,笔者尝试把竹编资源引入学校的美术拓展教学。本文首先分析竹编画教学研究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竹编画在小学拓展教学中具体的实施策略、成效,以期让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在学生的价值体系里得以认同与传承。  关键词:竹编画 传统文化 传承 创新 实践研究  竹编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追溯源头可以一
期刊
摘 要:结合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特质、平板电脑绘画的应用特点,以及现有的物质技术条件,本文从打破时空,便捷备课,提高探究能力;激发内驱,细化过程,突破重点难点;清晰示范,引领方法,促进创意表现;优化互动,和谐对话,同频共振四方面阐述了平板电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多功能绘画软件丰富艺术体验,降低创作难度,帮助学生设计、创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提升学生创作自信,增强教学交互性,进一步提升师生的美术素
期刊
案例背景介紹  剪纸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们的国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团花剪纸,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团花剪纸是在学习浙江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剪纹样》《剪纸人物》《剪纸中的故事》后的课程拓展。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前几节剪纸课的学习,已经学会如何设计剪纸纹样,剪刻能力也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学习团花剪纸,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让
期刊
轻云遮日,夏风拂面。7月30日,书画艺术水平等级考试(2021)台州考区工作研讨会在椒江成功举办。大会重点解读和讲解了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政策、考级系统的使用,分享了当下考级市场化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并为台州新一批的指定报考单位进行了授牌。  本次会议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台州考区办公室主办,“易术在线”承办;《中国篆刻·书画教育》杂志总监、浙江复兴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尹可磊,社会艺术水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美、表达美,转型期孩子的写生教学可以采用以下策略:首先,寻艺感:选准转型期孩子主观写生的对象;其次,摆艺感:框准转型期孩子主观写生的构图。再次,承艺感:找准转型期孩子主观写生的载体;最后,创艺感:控准转型期孩子主观写生的创作。在写生的过程中自觉地去关注、观察、分析物象,感受主观性写生在绘画中的独特意义。  关键词:转型期 主观性教学  学生成长的绘画阶段大致可以
期刊
曹安琪  大家好,我叫曹安琪。我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次参加学校市级比赛且成绩优越。我积极向上,热爱绘画,有上进心,勤于学习,能不断进步,喜欢挑战高难度,且已通过艺术水平等级考试美术七级,一直坚持努力提升自身的绘画水平与综合素质。我是一个很有时间观念的人,能积极认真做好每件事,不怕辛苦不怕累,更不怕挫折,待人真誠,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希望能在绘画
期刊
《字说古今》是萧山区河上镇大桥中心小学的校本课程,课程针对三四、五六年级开课,以汉字主线,结合古代字体演变的文化脉络和现代生活的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文化素养与自发性兴趣爱好。《字说古今》课程不只是习字课,而是秉承跨学科、本地化和实用性的方向,借由汉字这一交叉学科的文化介质,贯通美术、书法、语文、历史等基础学科,融合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设计,古为今用,让学生从基本的线条、基础的象形为起点,取
期刊
郑 炜 1965年出生于北京,父母为著名雕塑家郑于鹤、沈吉伉俪。自幼随舅公李可染先生学习水墨画。1985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装潢设计专业。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可染画院副院长、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潦草不可恕  郑炜出生在文革前一年,1971年李可染从湖北丹江口干校下放 后调回北京,为北京
期刊
释文:平生爱所南先生及陈古白画兰竹,既又见大涤子画石,或依法皴,或不依法皴,或整或碎,或完或不完。遂取其意,構成石势,然后以兰竹弥缝其间。虽学出两家,而笔墨则一气也。  ——郑板桥《题画兰竹石》
期刊
缘起  2021年5月松阳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大比武,主题为“跨学科美术学习”,全县13位教师参赛其中有6位教师选择浙美版五年级下册《设计<西游记>人物》这课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用不同表现形式进行《西游记》人物的造型设计。  众多教师之所以选择本课教材有学生们所熟悉的《西游记》古典文学、连环画、影视作品、特征分明的人物形象等因素,素材可选择性大、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