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百岁老人的公益情怀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6月,一张5000元钱的汇款单寄到了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与汇款单一同寄来的还有一封信,信里这样写道:“……关于艾滋病的防治,应是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而现在患者中包括许多无辜的儿童,每念及此,令人寝食难安!我已年高91岁,谁家没有儿孙,岂能忘怀这许多患有艾滋病的孩子?现将我多年以来从简单生活中积累下来的人民币5000元,捐献给我国患了艾滋病的儿童患者,作为防治之用……”
  信的落款是南昌水电高等专科学校(南昌工程学院前身)九一老龄教授,信件从上海寄出。在此后几年间,这位老人多次向基金会捐赠。每次汇款后,老人都不肯留下姓名,只在信中注明,钱专用于救助艾滋病儿童。这位老人是谁?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被这位老人的无私关爱精神深深打动,他们决定寻找这位老人。经过多方打听,基金会终于在2003年10月底在上海找到了这位老人,得知老人叫胡杰安,系南昌工程学院退休教授。
  胡老如此关注艾滋病儿童,是源于一次收听广播的经历。此后,胡老便非常关心中国的艾滋病防治进展情况。当他得知国内艾滋病孤儿生活和受教育情况严峻时,便把平时节俭下来的钱大都捐给了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希望借此能帮助那些正在受艾滋病折磨的孤儿们。2004年2月16日,胡老再次向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万元,用于艾滋病孤儿救助工作,并赋诗一首:“救治艾童救火急,同心同德同报力。仁人善士广慈怀,不许老夫场外立。”借以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号召全社会来共同关心和参与艾滋病儿童救助事业。
  为表彰胡杰安老教授的拳拳爱心和对他的无限敬意,基金会给老先生寄去了红丝带、纪念徽章。2007年11月底,中央电视台专程到胡老家中采访,并授予胡老中国抗击艾滋病20周年纪念杯,还请胡老以嘉宾身份到中央电视台作客,出席“履行承诺,共享阳光”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晚会。2008年初,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再次收到胡杰安老教授的慈善捐款3万元。从2001年的第一笔捐款算起,胡老向基金会捐款总额已达9.5万元。
  在南昌工程学院,胡杰安教授的公益行为在校园里一直被传为佳话。不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在他2003年离开南昌定居上海前,他每年至少捐助2名贫困学生,或资助学费,或资助生活费。邻居们可以看到,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在他家进进出出,他们或为独居的胡教授做做家务,或向胡教授请教学习中的问题。学生们都親切地叫他“胡爷爷”。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爆发后的第三天,刚刚向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捐款3万元的胡老又委托其外孙到上海慈善总会代为捐款1000元。胡老的退休金并不高,他平时一直节衣缩食,舍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钱。
  令南昌工程学院师生们高兴的是,胡教授现在仍思维清晰,身体硬朗,每天早晨还亲自动手做早餐。今年农历十二月初五,他将度过百岁生日。在他百岁寿辰将要来临之际,我们衷心地祝愿胡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其他文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156师,是由朝鲜族和汉族的优秀儿女组建的部队。156师宣传队用文艺宣传为武器,自始至终和自己的部队战斗在一起。1949年5月,他们参加了解放南昌的战斗,被南昌人民亲切地称为:“咱们的宣传队!”     南昌,军乐声声唱解放     1949年1月22日,北京宣告和平解放,我人民解放军31日举行了庄严的入城式。作为第四野战军的前卫部队,156师从2月20日开始至30日,每日以40公里
期刊
最近,我将自己从业生涯里的新闻报道精品自选集结,并逐章逐篇加以新闻背景解读和新聞业务点评,写成了36万多字的《卷潮求索录》一书。回首往事,我从一个在赣江边放牛的苦孩子成长为新华社一名高级记者,如果没有这样的时代,没有许多好心人的厚爱与扶持,我的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此书出版时,我想到要感谢的人很多,第一个要感谢的是少年时引导我踏上人生旅途的乡村教师郭蔚先生。   郭蔚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1951年春
期刊
1953年的夏天,我小学毕业。因家里穷,父亲对我說:“你现在认得票子(钱币)了,就不要去考中学了,即使考上了我也供不起。”我只好听从父亲的安排,从放暑假开始,就天天跟着他到田垅中去车水。从此,那咿咿呀呀的水车声便整日整日地响在我的耳边。   有一天,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我和父亲在田垅中的一架水车上车水。正当我俩累得汗流浃背时,忽然看见一个撑着油纸伞的人向我们走来。那人来到我们车脚下便大声喊道:
期刊
每天吃过晚饭后,我都要到公园去跑步。在公园的蝴蝶亭與观雨亭这段距离间,总能遇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一手拿着蛇皮袋,一手拿着捡垃圾的工具,四处捡垃圾。我一直以为他就是这个公园的清洁工。  有一次我跑累了,正好在离老人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便随口问了老人一句:“大爷,你做清洁工真够辛苦的,晚上还上班啊?”老人听后先是一愣,而后爽朗地笑着说:“哈哈!我不是清洁工。”“你不是清洁工,干吗捡垃圾呢?哦!我明白
期刊
对于母爱,每个人都有自己刻骨铭心的感悟和理解。我的感悟與理解,是从娘的那双小脚开始的。   母亲今年65岁。她是孤儿,8岁便被一同姓族人收养做了童养媳。她那双“三寸金莲”,就是在凄惨的嚎哭声中被婆婆强行裹足落下的。   从我记事起,娘那双走路一颠一颠的小脚,便烙印般深深嵌入了我的记忆中。   我家住在很偏僻的山区农村,父亲常年在外。为了糊口,孱弱的娘不得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劳刨食。一天劳累过后
期刊
人的一生中,角色的调整是时时都需要进行的,其中一次大的调整就是退休。从繁忙的工作中退下来,对于大多数普通干部、职工而言,这个转变还不太艰难,但也需要几个月乃至一两年;而对于那些原本身居部门、单位领导职位,又对家政从来不过问的人,就显得比较困难。以前,他们出外车子迎送,家中客人络绎不绝,如今却“门庭冷落车马稀”,难免产生一些失落感。很明显,退休同志如果不积极调整人生角色,就难以适应退休后的生活节奏,
期刊
年逾花甲,人生坎坷,回头一看,自有一番感叹。百川归海,万物归一,60岁的种种感觉油然而生。   人生一世,人到老年,是一种解脱。干了大半辈子的工作,每天上班下班,南来北往,忙忙碌碌;为了理想,为了事业,也为了糊口谋生、哺儿育女。现在儿女成家立业了,自己也从岗位上退下来,少了许多繁忙苦恼,少了许多劳累奔波,自然、宁静而致远。   以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坦然对待自己的平凡。人到老年方才明白,东奔西跑
期刊
家庭中,最难处理的莫过于婆媳关系。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今年已76岁的离休干部、原赣州地区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刘法桢,却从来没有和自己的婆婆红过脸。刘法桢尊老敬老的感人事迹,在赣州传为佳话。2006年,在赣州市和谐家庭评选活动中,刘法桢家获得了“优秀家庭”光荣称号;在2006年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刘法桢被授予“中华孝亲敬老之星”;2008年,刘法桢被授予江西省首届“百优孝顺好儿女”荣誉称
期刊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什么是准备?当然是学有所长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日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提供的一个工作机会轰动一时。工作看似非常简单??看护哈密尔顿岛,且月薪高达1.6万美元。不仅工资高,而且能提供一套别墅,并满足所有的生活需求,所以立马让2万人蜂拥而至。最后被66岁的保罗?科恩获得这份工作。科恩是珊瑚礁研究专家。这个职业的附带要求是:具备良好的水性,随时观察珊瑚礁的活动情况,定期向国际环保机构
期刊
“退休后,有的人追求享乐;有的人怨天尤人,感叹人走茶凉。退休对我来说就是调动工作。”刘纪甫是这样理解退休的,他更用自己的行动作了诠释。这位从工厂机修技师岗位退休的老人,凭着执著、勤奋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硬是在面塑艺术领域开辟出一片新的人生天地。如今,他的面塑作品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和收藏,并走出了国门。他被吸收为江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被聘为南昌大学附中的特艺教师,在古稀之年成功实现了“再就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