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不局限于语文教材,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语文课外学习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一、课外识字,丰富库存
识字是一年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清代文学家王筠说过,“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从识字、阅读与写作三者的关系来说,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
根据新课程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识字并不单纯围绕课文进行,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把识字面扩展到他们所接触的广阔的生活空间。为此,教科书设计了开放性识字活动——在生活中识字,意在引导学生把识字活动从课本引伸到生活,从课内引伸到课外,从学校引伸到社会。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参观、游览等形式,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快乐地识字。比如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宣传牌等识字,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如来到超市,认识食物及各种商标的名字,还可以让学生从报纸、食品包装袋上剪贴一些生字,制作识字小报等,拓宽识字渠道,进行课外识字指导,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将学过的识字方法付诸实践,以扩大识字量,最大程度提高识字的灵活性。
二、课内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对低年级的孩子,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唱游读;一些诗词也可以用此种方法。
另外,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地配合教科书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书籍,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如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或者班上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还可以与同学、教师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个神奇的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会爱上书籍,从而自觉去读喜欢的书籍,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三、课内外相结合,享受写作之乐
1.写“生活随笔”
记日记、写片段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教给学生如何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选择日记题材,如何将生活变成文字,将文字还原成生活。可以结合着单元训练重点,组织小范围的采访活动、喂养小动物、植树种草,参观工厂等,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洋洋洒洒几百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从身边的小事到社会的大事,皆可纳入笔端。目的是培养学生选材、组织素材的能力。
高年级应重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的指导。我们要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找出一些奇特的现象,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入手:组织参观游览活动;访问名人;社会调查;当语言文字小医生;设计广告词;写、贴春联。让学生在体验中丰富情感,增长阅历,增长知识。
2.传“读后感接力本”
写作首先要有大量的阅读作基础,在班级中开展读后感日记接力棒,写后可以请家长或同学点评,这样既便于学生相互传阅、学习,又满足了多维度交流的需要。“读后感接力本”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为全班同学创设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日记的内容与形式。
这些训练方式非常受学生喜欢,学生愿写、乐些,寓“写作” 于无痕中,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写作。
四、课外学习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习惯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可见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实验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均有了明显的转变。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上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得到了减轻,学生有更多的活动、交往的时间。同时,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参与,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新颖独特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有较强的表现自我的意识,他们敢于随时大胆地提出问题,敢于独立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敢于指出书本和老师的错误,敢于对他人的发言作评价和补充,合作意识明显增强。思维灵活,创新意识逐步增强。通过课外学习,很多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发生了变化。他们会把自己的言行与书里的规范作比较了,而且会约束自己不好的行为了,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正如润物无声的春雨,对学生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指导他们怎样才能做一个真正高尚的人,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对深化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个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语文课外学习研究活动不可能要求全体学生齐步走,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个性的差异进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课外识字,丰富库存
识字是一年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清代文学家王筠说过,“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从识字、阅读与写作三者的关系来说,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
根据新课程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识字并不单纯围绕课文进行,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把识字面扩展到他们所接触的广阔的生活空间。为此,教科书设计了开放性识字活动——在生活中识字,意在引导学生把识字活动从课本引伸到生活,从课内引伸到课外,从学校引伸到社会。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参观、游览等形式,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快乐地识字。比如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宣传牌等识字,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如来到超市,认识食物及各种商标的名字,还可以让学生从报纸、食品包装袋上剪贴一些生字,制作识字小报等,拓宽识字渠道,进行课外识字指导,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将学过的识字方法付诸实践,以扩大识字量,最大程度提高识字的灵活性。
二、课内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对低年级的孩子,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唱游读;一些诗词也可以用此种方法。
另外,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地配合教科书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书籍,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如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或者班上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还可以与同学、教师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个神奇的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会爱上书籍,从而自觉去读喜欢的书籍,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三、课内外相结合,享受写作之乐
1.写“生活随笔”
记日记、写片段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教给学生如何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选择日记题材,如何将生活变成文字,将文字还原成生活。可以结合着单元训练重点,组织小范围的采访活动、喂养小动物、植树种草,参观工厂等,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洋洋洒洒几百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从身边的小事到社会的大事,皆可纳入笔端。目的是培养学生选材、组织素材的能力。
高年级应重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的指导。我们要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找出一些奇特的现象,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入手:组织参观游览活动;访问名人;社会调查;当语言文字小医生;设计广告词;写、贴春联。让学生在体验中丰富情感,增长阅历,增长知识。
2.传“读后感接力本”
写作首先要有大量的阅读作基础,在班级中开展读后感日记接力棒,写后可以请家长或同学点评,这样既便于学生相互传阅、学习,又满足了多维度交流的需要。“读后感接力本”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为全班同学创设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日记的内容与形式。
这些训练方式非常受学生喜欢,学生愿写、乐些,寓“写作” 于无痕中,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写作。
四、课外学习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习惯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可见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实验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均有了明显的转变。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上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得到了减轻,学生有更多的活动、交往的时间。同时,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参与,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新颖独特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有较强的表现自我的意识,他们敢于随时大胆地提出问题,敢于独立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敢于指出书本和老师的错误,敢于对他人的发言作评价和补充,合作意识明显增强。思维灵活,创新意识逐步增强。通过课外学习,很多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发生了变化。他们会把自己的言行与书里的规范作比较了,而且会约束自己不好的行为了,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正如润物无声的春雨,对学生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指导他们怎样才能做一个真正高尚的人,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对深化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个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语文课外学习研究活动不可能要求全体学生齐步走,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个性的差异进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