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四重变奏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m890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3年的故事驱动中国大会上,德国建筑室内设计公司Ippolito Fleitz Group的合伙人和设计师彼得·依波利多(Peter Ippolito)作为德国设计协会的成员之一来到北京,随身带着几个有关室内设计的故事。这些成功的案例,个个精彩而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是从一个词汇出发,得到了灵感启示和核心精神,这个词就是Heimat。
  Heimat是一个很典型的德语词,用中文可以翻译为“家园”。它是一个从物理到精神的概念,每个人都向往一个家,但是家园这个词,往往用来指代一个当你回望童年时,在记忆中闪耀的地方,它一直在那里但是很难到达,就像故乡这个词一样,充满复杂的感情。
  “这里的家,不是单纯的物理的家,而是多元化的,在当今流动、快速、冷酷的社会里,是我们创作的起点和动力,其核心是跟人打交道,” 彼得解释。通过室内设计和人们产生互动,在这些场所营造出了独具个性同时贴近人心的氛围。彼得先生用他的四个设计项目,给我们讲了一个近乎哲学意义的家的四重变奏。
  “Bella Italia Weine”餐馆
  Maria Patané来自意大利西西里岛,她在德国斯图加特开了一个家庭饭店——“Bella Italia Weine” (美丽的意大利红酒)。Ippolito Fleitz Group给迁址后的餐馆做出了内部设计。“Bella Italia Weine”提供的是西西里的家乡菜和红酒,给当地人带来一种截然不同的意大利口味。迁址后的餐馆位于上班族众多的地段,如何保留原先的餐馆的意大利风格和私人的氛围和扩大它的兼容力,是彼得设计的问题所在。最后他通过两点进行了化整为零的统一。
  一是在天花板上运用了90面风格不同的镜子来装饰。这个灵感来自彼得在西西里岛附近Bagheria的宫殿的回忆。镜子的装饰本身很现代化,也同时代表回忆,而不同风格的镜子本身也体现一种收集的癖好。人们在吃饭的时候,天花板的镜子能带来丰富的联想,也可以打破陌生人的尴尬。
  二是通过照明和储酒柜等的家具灯饰来营造出自家客厅的氛围。
  味觉是通往故乡和童年记忆的一把钥匙,如果Maria Patané的西西里菜肴是让人回想或想象意大利的一把钥匙,那么这充满90面镜子和酒柜的餐厅就像装钥匙的匣子。家是一种记忆里的味道,而记忆需要一个储藏的空间。
  德国连锁快餐店Wienerwald餐厅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现在风靡全球的快餐汉堡包是来自德国汉堡的发明。但是在德国提到快餐连锁,却并不局限于汉堡包。Wienerwald餐厅是Friedrich Jahn于1955年开始在慕尼黑营业的,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由创始人子孙重新“夺”回经营权,在此之后,不仅要改善外观形象,还从食谱做了大量调整。保留了原来的主要的烤鸡肉产品,新增了一系列的沙拉。而绿色,是沙拉的主色,也是健康和环保的代表色。金色鸡爪桌腿,代表着高质和餐厅的主食,绿色的装饰,既是新倡导的健康素食,也暗含了创始人最初的想法:在可以让人放松的环境里放心吃着蔬菜和吮手鸡。在室内方面,从取餐、付款到餐桌,彼得的设计重点都是突出自助、舒适、绿色和选择。
  《明镜》周刊食堂
  为德国《明镜》周刊所设计的食堂室内非常有特色,它与之前的连锁店突出的自然干净、意大利餐馆的私人客厅般的概念迥异。与其说是餐厅,不如说是办公楼延伸出的特殊部分,这个餐厅最大的特色是在天花板上,通过亮色的大圆盘灯饰来区隔空间,除此之外铺满了铝板(总共有4230个),它们一是可以反射光,使得食堂在晚上也可以保持整体亮度,二是吸收噪音,通过一种吸音的特殊材质。
  《明镜》周刊这座新楼是丹麦设计师Henning Larsen的作品,位于汉堡城市的新区——HafenCity,码头城市。这个新兴的区域以环保和现代特色著称,环绕着Elbe河。《明镜》周刊作为发行量最大的德文新闻周刊,它的食堂并不仅仅是个吃饭的地方。老食堂非常有名,是Verner Panton设计的,其灵巧和有活
  力的设计在当时是一大创新。而迁址后的设计则基于新楼的宽敞的水平视线,较为简单的内部构成,进行了未来主义风格的装饰。作为内部从业人员和访客们的非正式交流场所,这个地方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照明和空间的层次感。从外部看是一览无余的,而且从白天到晚上都非常敞亮。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灯饰来调节亮度的层次,多角的建筑形态也同时提供了略为隐蔽的小空间。一个让人觉得纤尘不染的通透明亮的地方,带给人一种交流必然高效的积极之感。在这里,Heimat是一个汇集了不同人和意见的地方。
  乌兹别克斯坦的国际论坛中心
  Palace of International Forums "Uzbekistan"
  治大国如烹小鲜。如何从一个私人厨房到连锁店,又从一个内部餐厅到一个会议中心,其核心概念并没有变化。如果说厨房饮食是满足人最基本的口腹之欲,那么政治中心则是提供给每个人欲望的权利和义务的庇护所。Ippolito Fleitz Group对位于塔什干中心位置的乌兹别克斯坦的国际论坛中心Palace of International Forums “Uzbekistan”也是四两拨千斤,将现代形式和内部传统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内部通体采用白色的底色,感觉朴素而高雅,与传统建筑外观相统一。通过大理石、施华洛世奇水晶灯饰、贵金属等材料打造一个国际性的现代风格,同时用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风格图案来进行装饰。地板、天花板、墙壁和窗户等都使用了丰富的伊斯兰几何图案元素。整个会议中心通过统一的照明设计联接在了一起。它像一个放大了很多倍的客厅,感到庄严的同时也让身在其中的人体会到一种莫名的归属感。
其他文献
一家商店到底能孵化出多少可能?从日前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尤伦斯设计品店(UCCASTORE)开幕的展览“存在和不存在是一样的”中,你可以看到UCCASTORE对此做出的全新解答。  “存在和不存在是一样的”是由UCCASTORE邀请艺术家Yangzi推出的展览。在这次展览中,Yangzi除了以她广为人知的艺术家身份出现,更作为策展人策划并参与其中。Yangzi以她的生活伴侣——军军的诗
期刊
巴黎女人爱穿迪奥,哦不,是全世界的女人似乎都热衷被迪奥包裹成一朵郁金香。正如诺瓦利斯(Novalis) 所说: “浪漫主义意味着赋予习以为常的东西以更高深的意义,为有限的东西添上无限的面貌”。而迪奥正是在有限的身体之间,让女人散发出了无限的芳香。  “迪奥精神” (Esprit Dior) 代表着时尚先驱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先生的精神。他创办的高级时装公司植根于法式传统,以其首场高级订制发布改变了
期刊
在炎炎烈日的上海出一趟门需要勇气。集结了以杭州、上海为中心的艺术家最新创作的《消夏》展览,用令人费解的尺子、象征童年的桌椅、美轮美奂的景色提供了一处消夏的场所。用艺术的冷和上海的热,创作的慢和社会的快来做一次隐喻的对比。我们看完展览,也许身心并未凉快几许,但是却掀起了阵阵回忆,在回忆里避暑,不管它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从垂着透明黑色薄纱的拱形小门向里望,依稀可见尽头的窗户。有点迟疑的走进杨泳梁的
期刊
作为首届北京ONE·国际表演艺术周的核心部分之一,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和北京ONE·国际表演艺术周联合举办了一场关于《诗·曲·舞》的论坛和演出。正如本次艺术周的关键词是“跨界”,《诗·曲·舞》将如题的三者互相结合,并在其碰撞之中,塑造了一个短暂的诗意空间。  “诗”的部分来自于菲利普·登斯兰(Philippe Tancelin),一位法国著名的诗人、哲学家及教育家,他是巴黎八大戏剧系主任、CICEP
期刊
一个寻常的早晨,Ilse Crawford穿着紧身海军蓝Martin Margiela连衣裙坐在她伦敦的公寓里,楼下即是她的公司StudioIlse。这位51岁的英国设计师和咨询师有着将普通事物变得不平凡的“魔力”。Crawford把设计的过程叫做“制作生活的框架”,而这个框架的基础就是她对生活和设计的信仰。  Crawford的公司在十年前成立,现在有17个员工,他们中有建筑师,也有产品和室内设
期刊
法国家具公司Ligne Roset从当年的小型家族企业成长为一家拥有200多家专卖店和1000家分销商的国际大公司。在这其中,已经有40年历史的Togo沙发功不可没,作为公司最畅销的产品,它已经自成品牌,成为20世纪法国格调的象征。  设计师总是把它形容成为“一支折叠起来的、像烟囱一样的两边关闭的牙膏”。其他人则把它比作一堆米其林轮胎或者一只沙皮狗。Ligne Roset作为一家拥有153年历史的
期刊
艺术家张蕾用棉花、棉被坚持做装置作品已经超过二十年。这种普通的材质,看起来那么柔软温暖,可它的每一根细小的纤维都是那么独立坚强,富有韧性。她的艺术创造历程,从青春期的成长之痛,到开始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身份归属、精神、信仰;从反叛到寻找,从对抗到宽容,从封闭到开放,从完美到自然,正是一个人的艺术史。现在她重新回归,继续着她的艺术创作,并承诺自己:要做好的艺术作品,因为只有好的艺术才更长久。 
期刊
皮特·布恩(Piet Boon)是一位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设计师。他拥有年轻人在事业启航时充沛的青春活力,而实际上他现在已经55岁高龄。这位并非以设计起家的人,在三十年前正式进入职业设计师行业,如今作为荷兰最杰出的设计师之一,正在纽约进行他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  布恩以承包商起家,经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渴望选择一种更富有创造力,也更综合性的方式实现使命。2008年他卖掉了承包公司,全身心地投
期刊
漫无边际的路途,是否只有匆匆脚步记录你的轨迹?当世界变成雷同的钢筋水泥,你是否也变成了都市里的机械人。童年的欢愉与眼泪,曾经的梦想与初心,都希望你不要忘记和放弃。最自然即最美,我们愿这世界,不会一片荒芜。
期刊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同时受到快乐至上的“本我”和历经沧桑的“超我”的影响。但作为个体最终行为表现的决策者,自我时而管理本我,时而服从超我,既要保留本我的单纯,又要体现超我的包容,掌控行为方向,与现实周旋,实现自我活动的目的。  设计作品既包含着设计者追求理想的纯粹性和自身经历的多元化,又要受到品牌环境,尤其是市场的影响,可谓设计者自我管理的现实映射。毕业作品作为其中受周遭限制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