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紧紧扣住“明理”点,指导行为方向,为“导行”建构意义支点。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原有品德情感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关键词:品德情感;指导;“导行”
  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明理、导行”。新教材编写和使用的目的,就是要交给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以确立生活处事的基础和行为的标准。“明理”,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和掌握道德观点;二是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提高道德评价能力。思想政治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理”,另一方面又要注重遵循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从课的整体优化着眼,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注意行为方式的指导和行为技能的训练——这就是“导行”。
  一、 明理,丰富品德情感
  紧紧扣住“明理”点,指导行为方向,为“导行”建构意义支点。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原有品德情感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具体形式有图像的直观,音响的感受,气氛的渲染,师生感情的交流,品德行为的模拟等。这些形成综合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品德情感。让学生领会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是产生品德情感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把握“知”与“情”的内在联系,把品德知识作为情感教育的载体,寓情于知。由“知”产生“情”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明“理”悟“情”。第一,要把握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启发学生思考品德现象的前因后果,明白深刻道理,掌握品德规范要求。第二,把符合品德规范要求的“理”与相应的内心情感体验的“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明理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情感,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品德规范的认识。
  引导学生由某一品德现象的感知联想其他相应的品德现象,能使学生进入某一品德情境,从而产生相应的品德情感。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品德现象与脑中已有的品德表象联系起来,启发学生从多方面进行一连串的联想。如教学九年级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学生了解长征组图《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陕北会师》后,启发他们联想许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联想许多为祖国建设默默奉献的模范人物,再联想身边的学习榜样,从而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高度责任感。
  二、 表达品德情感,渗透“导行”
  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教师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表达品德情感,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行为善恶的敏感性,孕育趋动行为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内在需要。行为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外部表现,许多品德情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行为动作来表达。如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爱祖国的情感转移到爱国旗、唱国歌上,让学生用几种不同的行为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1. 向国旗敬礼;2. 唱好国歌;3. 保护好国旗,不让它受脏、受损;4. 做一个中国好公民,不为中国人丢脸。这样学生把爱祖国、爱国旗的思想感情倾注在具体行为中,从而达到穩固品德情感的目的。
  三、 深化品德情感,注重行为方式指导
  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实践后,获得的反馈信息有两种: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品德规范的再认识,直接关系到品德情感是否得以深化。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营造积极氛围,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品德行为所产生的效果,观察人们对自己品德行为表示肯定的神情、动作、语言等,使学生的品德情感在满足心理需要的体验中得以深化。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反对、讽刺、嘲笑自己品德行为的消极因素。如教九年级《选择希望人生》时,让学生探究交流理想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可以“小张报考研究生”为例,材料中的小张确立了报考研究生的目标后判若两人,由此可得出结论: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内在的激励,缺少前进的动力;有了理想,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在新的希望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面对别人的嘲笑,小张能够一笑置之的原因是他的心中有了坚定的理想,他在为目标而努力,不在乎别人的嘲笑。
  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激起了某一品德情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以往相应的行为表现。回忆时,学生就会自然地把掌握的品德认识与自己行为表现联系起来,并为自己的行为符合品德规范而产生自豪感、愉悦感。
  学生品德行为实践后,引导他们通过想象也可获得精神满足,达到深化品德情感的目的。教学中,当学生向国旗敬礼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看到你们这么尊敬国旗,老师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你们知道老师这时心里在想什么吗?假如你们的父母,社会上的群众看到你们这么爱国旗,他们会有怎样的表情呢?他们会说什么?类似这般想象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要,促使他们更加爱祖国、爱国旗。教师也可用此方法激发学生的品德行为动机,使他们在充满美好的想象中去履行自己的意愿。
  四、 将“导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思想政治课的“导行”不仅要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而且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教育”要避免走形式,走过场,一定要针对行为践履的内容和要求,推出相应的检查,考核举措。例如九年级《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导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是这样设计的——教师用饱含激情和期待的语言说:“我们学了这一课,懂得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课外老师希望同学们制作一张表格,把你在学习、家庭、班集体、社会中的责任和自我评价列出来,并把表格给家长签名。下节课,老师请你和班里的其他同学交流,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再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价,好吗?”显然,与同学交流是一种积极的引导,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地表现道德行为。这是善于将“导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成功一例。
  参考文献:
  [1]刘华山,程刚.高等教育心理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陈思坤.论青少年责任教育的三个基本维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2009,(02):152.
  [3]《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总目录(一)(2012年第1期-第21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126-14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学目标要求的提高,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日趋严格。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引进让学习课堂更加清晰明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良好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探究,在多媒体教学下明白基础的化学理论概念。在这个学生的学习转折关键时期,做好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锻造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以用精彩的导入方法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可以稳定自己的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
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斗地主”印证了二战时期英国首相邱吉尔的一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甲乙丙三人斗,时而甲乙斗丙,时而乙丙
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其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界事物的热爱之情,更能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
摘 要: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怎样可以促使物理从“难学”变为“易学”,这是一件急需解决,并且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怎样提升教学质量和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促使学生将初中的物理学习从“苦学”变为“乐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对“学困生”的转化。文章针对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物理教学;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课标也处于不断的
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肝癌复发率高,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体内的正常细胞斗不过癌细胞。为何斗不过?一直是个谜。记者从武汉协和医院获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
目的:(1)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早期凝血功能参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清甘油三酯(STG)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2)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但是传统的地理课堂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本文探究了角色扮演法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积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走入了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而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毫无疑问必将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与此同时也对高中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并从云计算、智能手机以及多媒体教师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地研究了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新方向,阐述了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
摘 要:高中生物是理综科目中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复习过程也是以三轮复习为主。其中第一轮复习是基础知识的复习,对学生构建生物知识系统,整体把握生物知识体系非常关键,更对高考的充分复习和准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学生容易陷入“瓶颈期”,反复练习却缺乏效果,认真努力却不见提升,或者某些知识点学生懂得却不知道如何体现,导致丧失学习信心,产生怀疑。本文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瓶颈期”的产生原因,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在文科生高考总分中占100分,它的成绩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升学。要提高高考政治成绩,二轮复习是关键。那么,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二轮复习效率呢?本人认为,思想政治二轮复习不是对新课教学或一轮复习的简单重复,不是“炒冷饭”,而是有自己的側重点和阶段性任务。这一阶段主要要抓关键词、抓主体、抓答题规范,并结合时政进行专题复习。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考;二轮复习  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