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践中,我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作文教学实效进行了尝试。
一、制作多媒体课件 重现情境 激发写作欲望
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出物体、情景和过程,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感知,产生愉悦、兴奋、如临其境的感受,这便拥有了写作的情感基础,产生了积极的写作欲望。
在一次“公共文明”的话题作文时,我用相机在大街上拍摄不文明现象。其中拍到了无处不在的小广告、随处乱丢的废品、践踏草坪的游人、违章停靠或行驶的车辆等等,并做成课件。课上看到这些照片,孩子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产生了仿佛来到了大街、进入了公园、行驶在路上的感觉,过去亲身经历过或者亲眼目睹过的许多不文明现象浮现在脑海,渐渐清晰起来,产生了自己特有的感受与体会。此时老师提出“自命题”作文要求,同学们稍加思索便纷纷动笔埋头写作。很快,“广告‘新’天地”、“无奈的垃圾”、“小草‘控诉’”、“我是司机我怕谁”等一篇篇题目新颖、语言诙谐犀利的短文便呈现出来。
二、利用互联网 积累词句 豐富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头脑中的词汇较少,表达起来常有词不达意之感,再加上无事可写,常常出现文章短小空洞,内容“干瘪”现象。
为了改变现状,我想到互联网具有快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优势。于是我在班级电脑里建立 “写作素材库”,并号召全班同学与我一起利用互联网及其他途径,收集精彩描写各种情景的词、句、篇章、图片、视频、音乐等,并进行归类整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词汇和语句,积累了写作素材。当习作时,我们首先查看资料库中的相关资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写作。
如:在写 “家乡的冬天”时,我们翻看资料库,先后浏览了雪压青松、大雪覆盖的山村、结冰的溪流、干枯的树枝等图片,欣赏了《沁园春·雪》、《江雪》等诗歌,我在轻柔的音乐中播放表现冬天的图配文课件,孩子们轻轻地诵读:“半片黄叶落下,我听到一丝生命枯萎的声音。是的,燕子又要南飞了,树杈上又只剩下了枯枝,泉水渐渐干涸,寒意悄然袭来”……同学们对冬天有了新的感悟:冬天不但有瑟瑟西风,还有袅袅炊烟、冰上嬉戏的孩童;冬天不仅有干枯萧条,也有生机勃勃。在充分感知素材后,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写作想法,写作时不在犹犹豫豫。
三、利用音视频技术 丰富学生经历 拓宽写作思路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造成活动范围小、生活经历少、事物认知有限,因此写作文往往就是空话、套话,没有真情实感。音视频技术可以把学生未曾看见过的、经历过的,或者感知不够具体全面的情景、事物,有声有色、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会使学生产生“亲身经历”的效果,对打开学作思路,写出声情并茂的文章具有积极作用。
如:三年级在习作“春天到了”时,书上要求:春天到了,春姑年迈着轻快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小河的冰化了,柳树发芽了,花儿开了,青蛙从洞里跳出来了……请你注意观察周围景物有什么变化,先说说你的见闻及联想,再具体地写下来”。城里学生对春天的感知实在是太有限。这种情形下如何写出具体又生动的文章呢。考虑到这些,我在习作之前,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录像:灰黄的山野渐渐变绿,柳条抽出嫩芽,桃树枝上长出骨朵,花朵渐渐开放;小溪上冰雪融化变得流水潺潺,岸边泥洞中熟睡的青蛙懒洋洋地睁开眼睛,慢慢把头伸出水面发出第一声鸣叫……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眼睛一眨不眨,满脸的兴奋。这段视频使学生真切地目睹了“春姑娘”到来时自然界发生的变化,再加上由穿着棉衣尚觉冷到换上单衣暖洋洋的亲身感受,最终写出了语句优美、描写生动、感受真实的文章。
四、综合利用网络教室和白板 师生共同参与 优化作文评改
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写、教师改”的作文批改方式,鼓励学生 “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对此,我认真分析网络教室和触摸屏的功能特点,分析这些媒体与作文批改的契合点,研究出了一套作文教学批改方法:
1、上作文讲评课前。教师通过传统逐本批阅的方法,对每本作文进行批改,并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或者片段),在征求本人同意后,将作文用word录入并保存到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内。
2、上作文讲评课时。分三个阶段进行:
首先,片段评改。
评改正是利用了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和批注功能。由于共同参与,同学们知道了批改符号代表的意思和使用方法,也知道了作文中原来语句被修改的原因。这种方法不但直观,参与面也广。
其次,全文评改。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播放功能,把事先选好的典型作文,全篇播放给学生,让大家同时审阅。然后把自认为写得出彩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找出来,并总结出好的地方是怎么个好法,需要修改的地方建议怎么改。一切就绪,再请同学各自发表意见,与文章作者共同探讨修改方案。
第三,互评。
利用网络教室电脑互联、共享等功能,学生将自己的文章与同学互换,互相评改。因为都是word文档,评改时同学们运用到了改变字体、文字颜色、字体加粗、加批注、文后写评语等多种手段,表达修改意见。
有了上述三个阶段的评改,同学们对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写作方法、写作策略有了准确的把握,对自己作文初稿的长处与不足有了清晰的认识。此时,我提出了新的要求:请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当同学们再次呈现作文时,无论是文章结构、详略安排,还是语言文字运用,都比初稿水平高出一大截。
通过实践,我觉得这种“三段式”讲评最大的好处在于综合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收到了学生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效果。
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现代教育技术在作文教学中应用,不论是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还是查找和积累素材,亦或是作文批阅与讲评,都具有独到的优势,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制作多媒体课件 重现情境 激发写作欲望
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出物体、情景和过程,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感知,产生愉悦、兴奋、如临其境的感受,这便拥有了写作的情感基础,产生了积极的写作欲望。
在一次“公共文明”的话题作文时,我用相机在大街上拍摄不文明现象。其中拍到了无处不在的小广告、随处乱丢的废品、践踏草坪的游人、违章停靠或行驶的车辆等等,并做成课件。课上看到这些照片,孩子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产生了仿佛来到了大街、进入了公园、行驶在路上的感觉,过去亲身经历过或者亲眼目睹过的许多不文明现象浮现在脑海,渐渐清晰起来,产生了自己特有的感受与体会。此时老师提出“自命题”作文要求,同学们稍加思索便纷纷动笔埋头写作。很快,“广告‘新’天地”、“无奈的垃圾”、“小草‘控诉’”、“我是司机我怕谁”等一篇篇题目新颖、语言诙谐犀利的短文便呈现出来。
二、利用互联网 积累词句 豐富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头脑中的词汇较少,表达起来常有词不达意之感,再加上无事可写,常常出现文章短小空洞,内容“干瘪”现象。
为了改变现状,我想到互联网具有快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优势。于是我在班级电脑里建立 “写作素材库”,并号召全班同学与我一起利用互联网及其他途径,收集精彩描写各种情景的词、句、篇章、图片、视频、音乐等,并进行归类整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词汇和语句,积累了写作素材。当习作时,我们首先查看资料库中的相关资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写作。
如:在写 “家乡的冬天”时,我们翻看资料库,先后浏览了雪压青松、大雪覆盖的山村、结冰的溪流、干枯的树枝等图片,欣赏了《沁园春·雪》、《江雪》等诗歌,我在轻柔的音乐中播放表现冬天的图配文课件,孩子们轻轻地诵读:“半片黄叶落下,我听到一丝生命枯萎的声音。是的,燕子又要南飞了,树杈上又只剩下了枯枝,泉水渐渐干涸,寒意悄然袭来”……同学们对冬天有了新的感悟:冬天不但有瑟瑟西风,还有袅袅炊烟、冰上嬉戏的孩童;冬天不仅有干枯萧条,也有生机勃勃。在充分感知素材后,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写作想法,写作时不在犹犹豫豫。
三、利用音视频技术 丰富学生经历 拓宽写作思路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造成活动范围小、生活经历少、事物认知有限,因此写作文往往就是空话、套话,没有真情实感。音视频技术可以把学生未曾看见过的、经历过的,或者感知不够具体全面的情景、事物,有声有色、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会使学生产生“亲身经历”的效果,对打开学作思路,写出声情并茂的文章具有积极作用。
如:三年级在习作“春天到了”时,书上要求:春天到了,春姑年迈着轻快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小河的冰化了,柳树发芽了,花儿开了,青蛙从洞里跳出来了……请你注意观察周围景物有什么变化,先说说你的见闻及联想,再具体地写下来”。城里学生对春天的感知实在是太有限。这种情形下如何写出具体又生动的文章呢。考虑到这些,我在习作之前,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录像:灰黄的山野渐渐变绿,柳条抽出嫩芽,桃树枝上长出骨朵,花朵渐渐开放;小溪上冰雪融化变得流水潺潺,岸边泥洞中熟睡的青蛙懒洋洋地睁开眼睛,慢慢把头伸出水面发出第一声鸣叫……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眼睛一眨不眨,满脸的兴奋。这段视频使学生真切地目睹了“春姑娘”到来时自然界发生的变化,再加上由穿着棉衣尚觉冷到换上单衣暖洋洋的亲身感受,最终写出了语句优美、描写生动、感受真实的文章。
四、综合利用网络教室和白板 师生共同参与 优化作文评改
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写、教师改”的作文批改方式,鼓励学生 “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对此,我认真分析网络教室和触摸屏的功能特点,分析这些媒体与作文批改的契合点,研究出了一套作文教学批改方法:
1、上作文讲评课前。教师通过传统逐本批阅的方法,对每本作文进行批改,并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或者片段),在征求本人同意后,将作文用word录入并保存到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内。
2、上作文讲评课时。分三个阶段进行:
首先,片段评改。
评改正是利用了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和批注功能。由于共同参与,同学们知道了批改符号代表的意思和使用方法,也知道了作文中原来语句被修改的原因。这种方法不但直观,参与面也广。
其次,全文评改。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播放功能,把事先选好的典型作文,全篇播放给学生,让大家同时审阅。然后把自认为写得出彩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找出来,并总结出好的地方是怎么个好法,需要修改的地方建议怎么改。一切就绪,再请同学各自发表意见,与文章作者共同探讨修改方案。
第三,互评。
利用网络教室电脑互联、共享等功能,学生将自己的文章与同学互换,互相评改。因为都是word文档,评改时同学们运用到了改变字体、文字颜色、字体加粗、加批注、文后写评语等多种手段,表达修改意见。
有了上述三个阶段的评改,同学们对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写作方法、写作策略有了准确的把握,对自己作文初稿的长处与不足有了清晰的认识。此时,我提出了新的要求:请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当同学们再次呈现作文时,无论是文章结构、详略安排,还是语言文字运用,都比初稿水平高出一大截。
通过实践,我觉得这种“三段式”讲评最大的好处在于综合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收到了学生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效果。
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现代教育技术在作文教学中应用,不论是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还是查找和积累素材,亦或是作文批阅与讲评,都具有独到的优势,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