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和尚和假和尚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xig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自西来,即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晋之玄言诗,唐之变文,于我们早已陌生;但宋元以降的话本、小说、戏曲,却有不少描写和尚的作品,依旧深入人心。人们赞赏随唐僧西天取经,历尽磨难而矢志不渝的孙悟空;也喜爱不诵经文不参禅,吃酒啖肉,侠肝义胆,充满世俗情调的鲁智深;而憎恶那依恃法力,“狗咬耗子”,坏人姻缘的法海……古典文学中的这些艺术形象,寄托着前代作家的高尚情志,显示出艺术创造的杰出才能,曾为祖国文化增辉添彩。“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眼光注视现实,笔墨追随时代,对于渐被淘汰,不入潮流的“佛陀”世界、“出世”生活,或无暇旁顾,或不屑涉及。谁知八十年代伊始,老作家汪曾祺,又将几乎被文学遗忘的这一生活领域里的人物故事,重新摄入他的短篇小说《受戒》中,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但《受戒》所写,终是旧时代的和尚。当今中国,由于信仰自由,佛陀子孙仍生息于斯;且三十年来,伽蓝兴废、僧道沉浮,也透露出时代的一些信息。可是,当代作家绝少有人涉足这一社会生活领域。我不知今之和尚是否希望我们的作家去描写他们?然而却可以断言:今之读者对于作家勇于开拓新的题材的尝试,都是欢迎的。
  毛志成同志在今年第二期《雨花》上发表的《三僧佚事》让人感到新鲜,不仅是它写了当今的和尚,而且还因为它充满了当代中国人的意识观念,给人以品味不尽的启迪。三个名曰“和尚”的人物,其实只有一个圆了法师,算是实打实的真和尚。其余两个,一个是于“真中见假”,身在佛门、心念红尘的假和尚,即现任绛殊寺主持僧的脱蕴法师;一个是于“假中见真”,即四十年前为掩护革命工作,在该寺当过一阵寄寺僧的爽水和尚,如今是新上任的地委书记狄侃。作者下笔有意,不让那唯一的真和尚正式出场,单派两名假和尚串演其间。小说正面描绘的,是发生在今日中国的两个生活场景:先是脱蕴法师陪同一位“老首长”(即狄侃)参观寺院,详作讲解;后是狄侃书记宴请“脱蕴同志”,劝其还俗。作品紧紧围绕“三僧”的不同信仰,以及他们对信仰的不同态度,于谐趣横生的情节起伏和性格对照中,深寓褒贬,暗藏机锋。使人感到,作品所包含的题旨意蕴,远不是小说直接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能范围的。
  佛教经典之一的《华严经》,为宣扬佛法,鼓吹“人天等类同信仰”。然而,天地之大,历史之长,人的信仰何曾统一过?中国共产党人,信仰马列主义真理,宣传马列主义真理,但也不主张强加于人。人们的信仰之不同,原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人而无信仰,或借“信仰”以谋私利,却是为世所不齿的。《法苑珠林·绮语》告诫佛门子弟应坚守信仰:“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可惜,佛法无边,也保不住它的僧徒心无二志。脱蕴法师就是一个身在佛门,参禅诵经四十年,却心无点佛的假和尚。这并非是他在解放后“思想改造”的成果,也不是十年动乱中他要当“红色和尚”留下的后遗症。早在他剃度出家之始,就没有舍身求佛的信念。他做和尚,先是为了避祸求生。这在那个时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后来叩请受戒,为的是“熬上个主持,有个法师的牌号”,好出人头地。他日日诵经,夜夜参禅,不为求“佛”,单为求“福”。可见他没有信仰,只有欲求。“文化大革命”,他没有做成“红色和尚”,却被发落到清洁队,从事他认为是“最末等”的职业。如今,寺院重开,他又被召回来,当了降殊寺的主持僧。这“工作”,他以为比扫街掏粪“清闲”百倍,地位也比“清粪组副组长”显得“尊贵”。他意满志得,庆幸自己“晚年得福”。不料,狄侃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宁静,使他冒出来更多的欲念。大凡有欲求的人,多半懂得一点“关系学”,“出家人”如脱蕴者流,也不例外。小说描写脱蕴法师的“一惊”、“一喜”,都与他自觉与狄侃在四十年前的“私人情谊”有关。他想:凭自己帮助当日“爽水和尚”跃出劫难的恩德,今日的地委书记也不会忘记自己的!他心里盘算着,不久之后必定福至贵来。接到狄侃请柬,他喜孜孜地前往赴宴。不想酒足饭饱之后,地委书记却要他重返清洁队工作,不再当什么和尚了,去做个实实在在的大俗人。这使“脱蕴法师陷入了一种重新被抛弃的悲凉里……”
  抛弃信仰的人,终将为信仰所抛弃。这是生活的辩证法则。法则无情,使脱蕴法师深感“悲凉”。但这“悲凉”,一丝儿也不包含悲剧色彩。因为,这不是信仰的毁坏,只是欲求的破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一个“生无信仰心”的人,价值几何?所以,脱蕴法师只是个喜剧式的人物。他的“悲凉”,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只会供人哂笑。如果继续让他穿袈披裟,装成个和尚模样,岂不会让万千游客好笑之后,感到受了欺骗,觉得生活中又多出来这么一点不该有的缺陷么?今天的游人,想看寺庙,也想看和尚。“如果我们真想让他们从这参观中获得什么有益感受的话,那就要让他们看看真和尚,不要看假和尚!就是我本人,看了假和尚,也是很不舒服的。”狄侃在老朋友面前的直言不讳,无疑是正确的:幻灭之来,不在假中见真,而在真中见假。脱蕴作为和尚,不仅可笑,而且可鄙可恶了。
  与脱蕴法师两两相照的,一个是圆了法师,一个是狄侃。圆了法师所信仰的,对于无神论者来说,并不足法,但他对待信仰坚定笃诚的态度,即使是狄侃,也感到他的身上“有肃然起敬的一面”。而狄侃的所作所为,更令读者“肃然起敬”。他对待有恩于己的脱蕴和有怨于己的圆了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仅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光明磊落的胸怀,而且还表现出他对党的事业,哪怕是旅游业中的一些细节,都能从建设两个文明的高度加以审视的敏锐眼光和严肃态度。而这一切,俱来自他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从他接受马列主义真理的那一天开始,他就为自己之所信仰而奋斗。人生曲折,道路坎坷,他信仰弥坚,矢志不渝。
  作为佛门弟子,脱蕴法师在圆了法师面前,显得可笑;作为一个人,“脱蕴同志”在狄侃面前,尤其显得可悲!作者穷神尽相,刻露含讥,塑造了这一人物的渺小灵魂。他象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生活中各式各样“生无信仰心”的人们的真容。
其他文献
读了《读书》今年第八期上《深刻的片面》一文,觉得挺有点意思。但释卷之后又总感到有些“那个”,不吐不快。现罗列于此,求教于作者与读者。  无庸讳言,我国前一时期的文艺批评往往强调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全面”,这种富于弹性的理论不仅就理论本身而言是非常荒谬的,而且在实践上也带来不少弊端。因此,现在提醒人们以适当的宽容态度来对待那些带有一定片面性的文艺评论,这可以看做是文艺理论界一个必要的拨乱反正。  片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战争风云》作者赫尔曼。沃克,时隔七年之后,最近出版了他的第九部长篇小说《内向,外向》,引起美国文学批评家的注意。詹姆斯·米切纳评论说,这部小说“证明他作为当代美国主要作家之一的地位。”有的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表明了处于创作巅峰时期的这位作家的创造力。  在这部小说中,沃克描述了主人公伊斯雷尔·戴维·古德肯特的精神与社会生活。古德肯特是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喜爱文
摘要:强迫思维一直是令心理教师较为头疼的个案,因为强迫的背后通常是焦虑情绪。有强迫思维的学生经常是一紧张就来找心理老师,一交流焦虑就缓解,但是下一次又会重复这一过程。本案例尝试用心理分析的视角看待焦虑的成因,以认知的方法进行价值引领下的目标调整,帮助来访学生降低焦虑情绪,减少强迫思维出现的频率,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提升幸福感。  关键词:强迫思维;焦虑情绪;心理成长;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摘要〕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孩子是渴望“被看见”的,但家长或教师对孩子生命的本质需求却往往“看不见”。在解开生命本质需求之谜的基础上,如何让家校合育变得更富有成效,本文从问题学生转化的具体案例出发,总结出一些看似具有具体情境性,实质上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原则方法,希望能为问题学生的转化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问题学生;生命需求;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摘要:叙事疗法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它认为故事为我们解释人生经历提供了框架,在困扰来访者的“问题故事”之外,还有许多的故事和经历被忽略。咨询师就是要帮助来访者发现、发展这些“问题故事”之外的新故事,协助其找到人生新的方向和可能性。本案例便是运用叙事疗法的这些理念和技术协助一名高三学生成功应对其心理危机,比较系统地呈现了叙事疗法的操作性强和效果显著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徐规教授治宋史多年,他的近著《王禹事迹著作编年》,对王禹生平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体现了作者的谨严学风。  本书不仅按年月编排了王禹的事迹和有关当代大事,而且还考定了王禹几乎全部著作的写作年代,钩沉和著录了王禹的许多散佚诗文,纠正了前人包括王禹本人著作中(主要是刊刻方面)的许多错误。在编撰体例方面本书也有其独到之处。  一、把王禹的事迹和他的著作结合起来考察,使之交相为用,起到了一般光编生平年谱或仅搞
《贝费尼希日报》的老板托尔姆当选为联邦德国雇主协会新任主席,因而受到警方严厉的特别保护,以防恐怖分子袭击。  这位托尔姆先生想到村子里去散散步。这个村子是他诞生并度过青少年时代的地方。村子里住着他初恋时的情人,有他经常去忏悔的教堂,还有他双亲的墓地。然而他不能前往,因为几个警察形影不离地跟随着他。一个人怎么可能带着一群保镖去重访旧地,抒发幽思呢!他只得留在家里,他的家等于一座监牢。  有一个问题经
一九八六年,一位正在湖南教书的美国女教师偶然结识了一群来自菲律宾的流亡革命者。由于刺杀马科斯总统的计划失败,这些菲律宾共产党员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逃亡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革命同志,他们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随后被安置在长沙,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住所。二十年后,正值阿基诺夫人的“人民力量”运动推翻了马科斯政府,一位流亡者认为重整山河良机已至,便挈妇将雏,带着对革命的乐观回到了菲律宾。然而,在几个月后
海外学术界对上海妓女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一座“浮城”,若干“尤物”,成为学者测绘一时一地情色想象的最佳途径。一九九七年,安克强(Christian Henriot)和贺萧(Gail Hershatter)两位的研究大作,开始摆脱以往道德批判的束缚。安克强的《上海妓女:十九至二十世纪中国的卖淫和性》站在社会史和思想史的交叉路口,以现实主义的目光,写出了百年上海青楼妓业的更迭,明确了娼妓性质不断“商
丁聪的漫画,老辣而富情致,几十年来,素所爱读。说“几十年来”,其实不确,因为曾经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作者被迫搁笔。但一旦有可能重执画笔,画风不改,老辣如故,则不能不令人钦佩!《读书》创刊以来,每期揭载这位号称“小丁”而实老耄的文人近作一幅,可以说得上是《读书》的特色之一。  从丁聪的漫画看,此公是一个十十足足的读书人。读书界的近况动向,一经形诸笔端,有读书同好的人莫不觉得活龙活现。诚然,讽刺是辛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