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社会的不断地进步,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社区也越来越多。城市社区体育作为体育社会化的产物,在城市社区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丰富身躯居民的业余生活,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们的生活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健康第一”观念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经常参加各种晨晚练和其他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日趋活跃,形式多样的社区运动会、体育健身活动也越来越多,以社区为中心的社区体育也随之迅速发展。社区体育的发展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证全民健身运动顺利开展和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发展社区体育有利于提高和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有利于体育运动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增加居民间的了解,弥补现代化带来的人际隔阂。社区体育的发展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1社区体育的概念和形成原因的研究
社区体育一词自产生以来就受到我国很多专家的关注,但是经过查阅很多资料发现很多专家对其的解释基本一样。我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即为,社区体育是指在城市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条件,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活动。[1]我国体育社区的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我国政府对体育事业的关注点由竞技体育转向群众体育;第二,我国居民的老龄化,是老年人不断增多,使得社区体育不断发展;第三,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增强了人们健康第一的意识,使人们积极地参加到体育锻炼,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2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2.1社区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进入到新的世纪我国经济飞跃的发展,城市社区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社区的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也在越来越重要,对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城市社区的建设对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改革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的改变,人们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高,人们意识的提高促使体育需求也在增长,而现在政府很难提供众多的体育服务。离人们较近的社区体育活动点,就成为满足体育需求的首要选择。因此,在未来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将以社区体育为主角。社区体育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人们身体素质的增强,有利我国体育公共事业的开展,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继承发展。
2.2我国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交互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受到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制约,使得在体育方面的投入较少,导致体育设施相对匮乏,这就需要在发展社区体育的时候借助体育设施相对完善的学校体育。由于我国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观念,导致了我国居民的社区意识、体育运动意识相对发达国家比较差。因此在很多社区建设中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活动场场地的建设不够完善。再者,国家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相对较少,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的需求。学校体育由于国家在体育场地器材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多,场地器材相对完善。因此要发展社区体育在以后的今后时间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将会交互共同促进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
2.3我国各地的城市社区体育不均衡发展
由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全国各地的社区建设水平也不均衡的发展,我国各地区中以东部的各大城市,如上海、北京,沿海地区,如深圳、厦门、青岛等社区体育的发展水平较高,内陆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较差。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政府的经济投入以外,还要加大对各地居民的健康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自觉地积极的投入到社区体育建设中。
2.4随着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增多,管理难度增大
社会的发展,将会使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涌现,如失业人员增多,老龄人口增多,外来人员的比重增大,这将导致我国的社区育管理和服务难度的增加。社区建设的难度增大将不利于社区体育的开展,应加大和强化人们属地化与社区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的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保护自身权益。
2.5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将呈现多样化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使原有的限制和约束被打破,城镇化程度越来越深,越来越多的社区出现在新老城市中,每一个社区的情况不一样,这也将导致我国各地区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也呈现多样化,因此,在各个地区的社区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体育活动进行发展。
2.6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以老年人为主
按照国际的相关规定,我国自1990年以来就已经进入到老龄化,我国到到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8.4%。由于老龄人自身的特点和社区体育的特征,必然决定了老龄人在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是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
3结论
我国社会的不断地进步,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社区也越来越多。城市社区体育作为体育社会化的产物,在城市社区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趋势:社区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我国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交互发展;我国各地的城市社区体育不均衡发展;随着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增多,管理难度增大;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将呈现多样化发展模式;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以老年人为主。
参考文献:
[1]顾渊彦,李明著.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卢元镇.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裴立新.全面小康社会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赵军.河南省小城镇利用学区体育模式开展全民健身的实践性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6
[5]夕莫小农.试论社区体育与学区体育之结合[[J].体育科技,2001
[6]黄春笑.城市集体性社区体育活动迅猛发展现象研究—以江苏省启东市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
作者简介:
魏永新(1981~),男,山东莱芜人,讲师,烟台南山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教师。
关键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们的生活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健康第一”观念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经常参加各种晨晚练和其他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日趋活跃,形式多样的社区运动会、体育健身活动也越来越多,以社区为中心的社区体育也随之迅速发展。社区体育的发展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证全民健身运动顺利开展和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发展社区体育有利于提高和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有利于体育运动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增加居民间的了解,弥补现代化带来的人际隔阂。社区体育的发展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1社区体育的概念和形成原因的研究
社区体育一词自产生以来就受到我国很多专家的关注,但是经过查阅很多资料发现很多专家对其的解释基本一样。我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即为,社区体育是指在城市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条件,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活动。[1]我国体育社区的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我国政府对体育事业的关注点由竞技体育转向群众体育;第二,我国居民的老龄化,是老年人不断增多,使得社区体育不断发展;第三,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增强了人们健康第一的意识,使人们积极地参加到体育锻炼,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2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2.1社区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进入到新的世纪我国经济飞跃的发展,城市社区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社区的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也在越来越重要,对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城市社区的建设对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改革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的改变,人们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高,人们意识的提高促使体育需求也在增长,而现在政府很难提供众多的体育服务。离人们较近的社区体育活动点,就成为满足体育需求的首要选择。因此,在未来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将以社区体育为主角。社区体育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人们身体素质的增强,有利我国体育公共事业的开展,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继承发展。
2.2我国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交互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受到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制约,使得在体育方面的投入较少,导致体育设施相对匮乏,这就需要在发展社区体育的时候借助体育设施相对完善的学校体育。由于我国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观念,导致了我国居民的社区意识、体育运动意识相对发达国家比较差。因此在很多社区建设中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活动场场地的建设不够完善。再者,国家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相对较少,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的需求。学校体育由于国家在体育场地器材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多,场地器材相对完善。因此要发展社区体育在以后的今后时间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将会交互共同促进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
2.3我国各地的城市社区体育不均衡发展
由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全国各地的社区建设水平也不均衡的发展,我国各地区中以东部的各大城市,如上海、北京,沿海地区,如深圳、厦门、青岛等社区体育的发展水平较高,内陆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较差。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政府的经济投入以外,还要加大对各地居民的健康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自觉地积极的投入到社区体育建设中。
2.4随着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增多,管理难度增大
社会的发展,将会使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涌现,如失业人员增多,老龄人口增多,外来人员的比重增大,这将导致我国的社区育管理和服务难度的增加。社区建设的难度增大将不利于社区体育的开展,应加大和强化人们属地化与社区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的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保护自身权益。
2.5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将呈现多样化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使原有的限制和约束被打破,城镇化程度越来越深,越来越多的社区出现在新老城市中,每一个社区的情况不一样,这也将导致我国各地区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也呈现多样化,因此,在各个地区的社区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体育活动进行发展。
2.6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以老年人为主
按照国际的相关规定,我国自1990年以来就已经进入到老龄化,我国到到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8.4%。由于老龄人自身的特点和社区体育的特征,必然决定了老龄人在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是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
3结论
我国社会的不断地进步,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社区也越来越多。城市社区体育作为体育社会化的产物,在城市社区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趋势:社区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我国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交互发展;我国各地的城市社区体育不均衡发展;随着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增多,管理难度增大;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将呈现多样化发展模式;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以老年人为主。
参考文献:
[1]顾渊彦,李明著.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卢元镇.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裴立新.全面小康社会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赵军.河南省小城镇利用学区体育模式开展全民健身的实践性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6
[5]夕莫小农.试论社区体育与学区体育之结合[[J].体育科技,2001
[6]黄春笑.城市集体性社区体育活动迅猛发展现象研究—以江苏省启东市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
作者简介:
魏永新(1981~),男,山东莱芜人,讲师,烟台南山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