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励精图治代代舞蹈人感动中国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uh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新中国一起成壮大长,中国舞蹈家协会已走过了满满一个甲子,在刚刚过去的具有特殊意义的2009,一场别开生面的以“向祖国汇报,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为主题,以第三届中国舞蹈节为平台,纪念舞蹈家协会成立60周年的系列舞蹈庆典活动,于去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成就卓越的老艺术家、贡献突出的舞蹈工作者相聚一堂,共度此次“舞林盛会”。
  中国舞蹈家协会(曾名中华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1949年7月在北京成立。
  本届舞蹈节以“礼赞祖国、讴歌时代”为精神内涵,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有对60年舞蹈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和表彰,也有60年间舞蹈精品的展演展示;还有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和引领的论说平台。此次庆典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部分:一台舞蹈精品晚会、一场纪念大会、一届舞蹈发展论坛、一次舞蹈图片回顾展、一本中国舞蹈家协会60年纪念画册”。
  
  “纪念大会”: 首次授予舞蹈界终身成就奖
  “中国舞协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于去年11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廖奔,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舞协名誉主席贾作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协主席白淑湘,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冯双白,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汤恒,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张凯华,解放军总政宣传部副部长顾晓英等出席纪念大会。
  大会首次颁发中国舞蹈界的最高荣誉奖项——“终身成就奖”,贾作光、盛婕、梁伦、彭松4位德高望重的舞蹈界泰斗级人物以他们一生中对中国舞蹈作出的卓越贡献,以他们在舞蹈征途上跨越两个世纪的不懈奋斗获得这一崇高荣誉。据冯双白介绍,评奖的条件非常苛刻,不但要求入选者对新中国舞蹈艺术作出奠基性和开拓性作用外,还必须从事舞蹈艺术工作65年以上,年龄在85岁以上且健在。他们四位中年龄最长的已经93岁。一批在新中国培养下成长起来并功勋卓著的舞蹈家也获得了中国舞蹈家协会的表彰。刀美兰、舒巧、陈爱莲、潘志涛等一百多位艺术家获得“卓越贡献舞蹈家”称号,其中张继刚、陈维亚、迪丽娜尔、刘敏等获得“突出贡献舞蹈家”称号。
  在对舞蹈艺术家非凡成就的表彰中和老艺术家的深情感言中,大会回顾了新中国舞蹈和中国舞协走过的60年辉煌历程,并共同畅想中国舞蹈繁盛发展的未来之路。代表们之间相互深情拥抱问候,争相合影,其间不乏热泪盈眶者,他们是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老同事,甚至是师徒。因为舞协的60周年庆祝,他们又得以重逢相聚,这是一个满载丰收喜悦的大会,一个德艺双馨荣耀的大会,一个薪火相传奋进的大会。
  
  “纪念精品晚会”: 舞蹈人红地毯上熠熠走来
  由中宣部、中国文联、文化部、广电总局联合主办,中国舞协承办,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协办的“中国舞协成立60周年纪念精品晚会《舞动中国》于去年11月28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场晚会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舞蹈界最大规模的一次纪念性舞蹈盛会,汇集了建国60年间近60个我国著名舞蹈家与舞蹈精品,涵盖了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当代舞、国标舞等各舞种,通过多种舞蹈形式展现60年来舞蹈剧目创作与表演人才的双优成果。创作组以画龙点睛的笔法,将《荷花舞》、《丰收歌》、《喜送粮》、《翻身农奴把歌唱》、《千手观音》等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典型作品荟萃展示;同时穿插数段视频播放,将新中国舞蹈60年的珍贵历史画面、场景,数百部舞剧舞蹈诗中的精彩片段做了精彩回放。
  晚会开始前,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铺起了红地毯,一代代舞蹈艺术家在观众的翘首期盼中款款走来,仿若翻动着的历史扉页,传递着飒爽的英姿和激昂的热情。晚会由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朱迅、管彤、任鲁豫主持。奥运会开幕式演出排练中受伤的刘岩也在王亚彬、武魏峰等青年舞蹈演员的陪伴下重返舞台,86岁高龄的贾作光登台表演精彩舞段,70岁的陈爱莲更是耍起了高难度动作:一个跟斗出去,“斜探海”后翻身接“滑叉,再迅速绞柱起身!老中青三代舞蹈家的深情演绎给晚会现场带来了一次次感动和高潮,整台晚会最后在全体观众“舞动中国”的红绸表演中结束。
  “舞蹈图片回顾展”: 用镜头定格舞蹈的历史瞬间
  纪念中国舞协成立60周年大型舞蹈图片回顾展也于去年11月28日揭幕,60年中国舞蹈的英风妙姿,几代舞蹈家的熠熠光彩,都被镜头定格为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瞬间,用图片追溯曾经的经典作品。以大量珍贵的中国舞蹈家协会历史人物、事件的图片和众多舞蹈精品剧照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纪念画册《中国舞蹈家协会60年》也同期发行,呈现了中国舞协60年间生命历程的丰富片段,从回顾一个团体自身发展的角度,对当代舞蹈历史性跨越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做出的记录。
  作为此次舞蹈庆典活动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舞蹈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全国舞蹈大师班” 于去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在京成功举办。中国舞协组织全国各省舞协、专业艺术表演院团、高等艺术院校、群众艺术馆、艺术培训中心等单位领导、专家学者、编导代表来京交流学习、进修观摩,与著名舞蹈学者冯双白,著名编舞家张继钢、陈维亚、王玫,中国东方歌舞团团长田军利,著名舞台美术设计孙天卫等 “亲密接触”,就当今舞蹈艺术趋势、舞剧选材、室外大型主题晚会的舞蹈空间、院团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中国舞蹈终身成就获得者介绍
  贾作光:
  1923年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五、六届副主席,舞蹈编导家,表演家。
  早年师从日本舞蹈家石井漠。1947年参加内蒙古文工团,深入牧区生活并学习内蒙各族民间舞蹈。代表作品有《牧马舞》、《雁舞》、《马刀舞》、《鄂伦春舞》。1955年进入北京舞蹈学校舞蹈便到训练班,师从苏联舞蹈家查普林学习编导。
  他在50~80年代的艺术生涯中创作、表演了大量对中国民间舞蹈具有深刻影响和启发性的作品。例如:《鄂尔多斯》、《挤奶员舞》和《盅碗舞》分别获得了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一等奖、铜质奖章和金质奖章。《彩虹》获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及演出奖。90年代以后他经常深入各省地区搜集民间舞蹈素材。如河南的《盘鼓舞》、《铜器舞》,阜新的《查玛》,哲盟的《安代》等。
  除以上创作实践以外,他所发表的论文也在中国舞蹈界深有影响。如《论舞蹈艺术》、《必须重视舞蹈语汇的规范化》、《从生活中捕捉舞蹈形象》、《生活·创作·创新》等。
  在他几十年的舞蹈创作与表演实践中,始终坚持深入民间,重视传统并融汇外来艺术。他在我国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创新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对蒙古族舞蹈的发展与创新更是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同时,长期的艺术历练也使他成为了一名融创作、表演、教学、理论于一身的舞蹈艺术家。
  
  梁伦:
  出生于1921年。广东省高要县人。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副主席,舞蹈编导家,舞蹈教育家,一级编导。
  1943年毕业于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并留校任助教。1945年在云南省昆明市参加创办了“中华舞蹈研究会”。1946年参加“香港中原剧社”,任舞蹈组长。同年参加“中国歌舞剧艺社”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巡回演出。1949年到北京参加中国第一届文代会,后回广东进入华南文工团并兼任华南文艺学院教师。1959年任华南文工团团长,兼任广东舞蹈学校首任校长。1975年担任广东歌舞团团长。1980年组织创办了《舞蹈摘译》和《舞蹈研究》两个舞蹈理论刊物,任主编。
  此外,他在舞蹈创作领域颇具影响。例如舞剧《牛郎织女》(任编剧、总导演,获广东省文艺创作一等奖);歌舞剧《燎原火炬》(集体创作,任总导演,获文化部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创作演出三等奖);舞剧《南越王》(集体创作,任编剧,总导演,获广东鲁迅文艺奖金一等奖,建国40周年文艺一等奖和文化部新节目文华奖)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舞蹈创作中为新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舞蹈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历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政协委员。
  
  盛婕:
  1917年出生。江苏省常州市人,生于上海。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舞蹈表演家,组织活动家。
  1936年在上海俄国俱乐部学习芭蕾。1938年考入中法戏剧学校。结业后被上海剧艺社聘为特邀演员。曾出演话剧《职业妇女》、《梁红玉》、《女儿国》等,并编排了《海员舞》、《珍珍珠珠鲛人舞》等插入性舞蹈。1940年到桂林广西省立艺术馆教授人体训练课。期间,表演了舞蹈作品《月光曲》、《秋怨》及话剧作品《心防》。1941年转入育才学校担任教员。同年在银社与吴晓邦举行舞蹈表演会。之后协同吴晓邦、戴爱莲在抗建堂举行“吴晓邦、戴爱莲、盛婕联合义演”并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被当地报纸誉为“新舞蹈的先锋”。1945年在延安解放区参加新舞蹈运动的开展活动。1948年~1953年多次参加筹建各种舞蹈团体,历任舞蹈教员、舞蹈队长、教研组长、副团长等。1954年调入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担任秘书长。1979年被选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期间组织建立了中国古代舞蹈是研究室、舞蹈理论研究室、舞蹈编辑部、舞蹈资料室、舞蹈陈列室等部门。此外,还创办了《舞蹈》、《群众舞蹈》两个全国发行的舞蹈刊物以及内部发行的《舞蹈通讯》和《舞蹈学习资料》。
  几十年来,她不仅在舞蹈表演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也在新舞蹈艺术的推广与普及工作和对我国民间舞蹈的搜集、整理与保护工作以及对舞蹈艺术的普及和全面发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彭松:
  出生于1916年。原籍山东省济南市,生于郓城。舞蹈史学家、编导家、教授。
  1940~1944年先后就学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和国立音乐学院分院,师从吴晓邦、戴爱莲学习舞蹈。1944年在育才学校从事舞蹈教育事业,先后担任舞蹈教员和舞蹈组主任。1945年深入四川藏族、羌族地区搜集民间舞蹈并创作了舞蹈作品《嘉戒酒会》和《端公驱鬼》。1947年参加组织中国乐舞学院,学院成立后担任教学与教务工作。1948年受邀于北平大学生舞蹈联合会到北大、清华教授舞蹈。同年8月调解放区工作。期间创作了《团结就是力量》、《民主花儿别让它遭灭害》、《我们是民主青年》等舞蹈。
  建国后主要从事舞蹈理论和教学工作。曾任华大一团舞蹈组长和华大三部艺术干部训练班教员及舞蹈队副队长。在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主持艺委会工作,同时兼任舞蹈运动干部训练班教员。期间参加了《人民胜利万岁》、《建设祖国大秧歌》及舞剧《和平鸽》的编排和演出。1952~1953年深入安徽及东北地区搜集民间舞蹈。1954~1955年任教于北京舞蹈学校,担任民间舞教研组组长,主持编写中国民间舞蹈教材。1956年加入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参加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小组。参与辑录编选《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和舞蹈史教材。专著有《中国舞蹈史》(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中国古代舞谱》等。此外,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当代中国舞蹈》编委和撰稿人。1987年应邀海峡两岸舞蹈学术交流,到台湾讲学。1992年参加在平壤召开的国际舞蹈理事会并作了中国传统舞蹈的报考。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理事会理事、国际舞蹈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记者手记
  追随舞蹈人的风采
  跟踪报道此次中国舞蹈家协会成立60周年盛会,是件令人愉悦的差事,因为数日里我都与美相伴。萦绕在眼前的始终是舞蹈家和舞蹈工作者们清丽的脸庞、挺拔的身段和温柔的微笑。他们之中可能没有全国最美丽的人,但这个群体无论在舞台上下都称得上是中国最美丽的一群人。
  尽管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步入了中老年,但是在他们身上仍存有舞蹈人特有的清朗气质。整个纪念活动中,除了精品晚会中有节目的演员,舞蹈家们即使走红地毯也没有如一些影视红人般浓妆艳抹或盛装造型。他们在人群的簇拥中,迈着矫健的步子,散发着一种清新的优雅。会场中有许多来参观演出或协助工作的舞蹈院校的青少年,他们坐立有型,青春焕发,虽然还未成名成家,但不断地有人向其投来“爱幕”的目光。很多父母感叹道,如果自己的孩子有这般神采,就用不着为矫正其视力和体型发愁了。
  活动已结束一段时间,但是舞蹈人的“余影”始终挥之不去,让人不由自主地挺胸抬头,时刻提醒自己这样会更精神更美丽一些。容貌是与生俱来的,而气质却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良好的气质更能彰显个人魅力。现在很多年轻人哈韩哈日,花费很多财力和精力在化妆打扮上,却始终难改弯腰驼背,跷二郎腿等不良习惯,整体形象难脱俗气。若是人们能花一点时间来纠正不雅观不正确的姿势,来做一些基本的形体培训和运动锻炼,个人气质、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都会得到很大提升。不用和86岁生龙活虎的贾作光、70岁高龄还耍高难度动作的陈爱莲相比,若是能有中国舞蹈人的几分神态,我们整体的民族形象将大放异彩!
其他文献
2009年,是闫妮“鲜花绽放”“硕果累累”的一年,从夺得第二十七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简称“飞天视后”) 到白玉兰最受欢迎女主角,再到新一代“谋女郎”,这个实力与人气兼备的演员,让观众一次又一次见证了她的演技和美丽。    当“佟掌柜”遭遇“牛鲜花”    2006年,一部《武林外传》,使得剧中佟湘玉的扮演者闫妮在同年新浪网络盛典颁奖典礼中获得年度最佳女演员奖。佟湘玉,这个起初被设定
期刊
赵聪:中央民族乐团琵琶独奏演员,曾获“天华杯”全国青年专业琵琶大赛“一等奖”,文化部音像制品“海外推广个人贡献奖”。首届中央音乐学院香港“龙音杯”民族器乐比赛最高奖,中国文化部颁发的“优秀青年称号”,两度获得全国琵琶大赛“园丁奖”等众多奖项。出版专辑《卡门》、《聆听中国》,琵琶教材《名家教琵琶》。    在人生的舞台中,赵聪扮演了多个角色:她是民乐演奏家,在她演奏的曲目中充满了无限的激情,听众总会
期刊
2009年8月9日晚,月光皎洁,清风徐徐,坐卧于黄海深处的大连市长海县獐子岛上热闹非常,“第十届獐子岛渔民节闭幕式”演出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一段优美的舞蹈表演之后,主持人走上舞台,当她报出:“下面请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为大家表演评书小段”,现场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万余名海岛居民以最淳朴的情感欢迎着这位“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评书表演艺术家,连远离大陆的渔家人都知道刘兰芳,足见她在全国老百姓心
期刊
中国不是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的焦点。2009年在一个“外来和尚”的《中国大趋势》热销之时,《中国读本》的作者苏叔阳在08年底写就的《西藏读本》低调的发行,不温不火的销售。一些人希望他“趁热”写一本与之相关的书,也写一写中国的未来,苏叔阳没有答应。对于如今有点浮躁的中国文艺界的未来,这位71岁资深的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表示了 “难以说清”的态度。    由《西藏读本》说起    苏叔阳在《西藏
期刊
没有化妆,没有穿着亮丽的衣服,没有刻意的打扮,脸上始终带着含蓄的微笑,修长的身段无声中就坐到了我面前。亲切自然,让人很容易想到儿时记忆中那位美丽的女教师,年轻温柔成熟,正如她最喜爱的百合花,洁白知性。她就是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总政歌舞团舞蹈队艺术指导沈培艺。     复兴之路中的“母亲”    “沈大腕,您好,节目日程几经周折,现定于8月1-3日排练舞蹈《为了母亲》,党和人民需要你。
期刊
孟庭苇纯真年代演唱会获成功 明年再度献唱  12月12日,由华艺星空与乐华娱乐主办,工体舞美、中天演娱、文乐知春合办的“纯真年代”孟庭苇北京演唱会在首都体育馆举行。当晚首体座无虚席,最远处的角落里都坐满了热情的歌迷,全场万人从始至终和孟庭苇合唱,场面感人至深,很多歌迷流下热泪,有歌迷兴奋到把手机当荧光棒丢了出去,不过被摔的七零八落的手机被众歌迷收集又奇迹还原。  孟庭苇用近30首歌曲带着观众重温了
期刊
“囊,橐(tuó)也”(《说文解字》),大篆“囊”字,形如两头扎起的袋子。橐(tuó)、囊早期为储食之物,这在商周时代便有记载,《诗经大雅公刘》中有“乃积乃仓,乃囊糇(hóu)粮,于橐于囊……”。汉代毛亨注释说:“小曰橐,大曰囊。”是说囊有大小之分。《周易坤》也有“括囊”之说,疏曰:“所以贮物。”《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有“锥之处囊中 ”之语,唐代李朝威《柳毅传》亦有“置书囊中”之言。在《现代汉语
期刊
一手写漂亮的小说,一手写高收视率的剧本,著名作家万方是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多面手。现为中央歌剧院编剧。主要长篇小说有《明明白白》、《幸福派》、《香气迷人》等;主要电影作品有改编自其父的话剧《日出》,并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黑眼睛》获中国优秀电影“华表奖”;主要电视作品有《牛玉琴的树》,获中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电视连续剧《空镜子》获中国优秀电视剧“金鹰奖”,《空房子》、《走过幸福》、《你是
期刊
河南某个小县城。本该在家睡觉休息的夜晚,正在上中学的小留英,无法平静下来,偷偷地溜回学校,躺在操场上看星星看月亮,心里思索着如何才能从一些选拔中脱颖而出,从而走出山沟沟 。“必须有一个特长!”苦思冥想中她有了答案。    苏留英,祖籍河南许昌。任职许昌市美协副主席、北京影视研修学院副院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孙中山书画院特聘画师、留英牡丹艺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师从彭培泉,擅长花
期刊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是王雅捷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她也是这样做的。采访王雅捷是在一家星巴克咖啡厅,微弱的灯光让我觉得有点不适应,但丝毫没影响与王雅捷的倾心交谈。    知足常乐心怀感恩    出生在安徽合肥的王雅捷,4岁时就迈开了她艺术道路上的第一步——进入安徽省小天鹅艺术团和合肥市少年宫艺术团专修舞蹈。那个时候的小雅捷怎么会知道,这样一跳就注定了她与艺术结下不解的渊源。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