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

来源 :新作文·教育故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要问我,世上最美的语言是什么?那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那就是我们的母语——汉语。它有或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或柔美婉约、缠绵低徊的音韵美;又有或龙飞凤舞、笔走龙蛇,或端庄淡雅、隽永俊秀的形态美,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境美……
  去年12月,我和4个孩子有幸参加了重庆市教育学会举办的小学生“阅读之星”展示活动,我们和母语来了一场最美的邂逅。在这次比赛的过程中,我们享用了一顿语言文化的饕餮盛宴。
  回想过往的点点滴滴,朱米慷慨激昂的《木兰辞》吟诵还萦绕耳畔,何蕾、刘俊霖“飞花令”的激烈对抗和俊霖高强度练习“故事创编”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汪言爱挑灯夜战“喜爱的书”——《青铜葵花》的模样也还依然清晰……那些动人的故事就像画卷一样徐徐展开。
  苦训《木兰辞》比赛展风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伴随着一阵舒缓的音乐,四位木兰的身影出现在我们眼前。三个女孩子担当了出征前和归来后的木兰,婉约动人;而俊霖担当了出征后的木兰,阳刚帅气。四个孩子,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肢体诠释了最好的《木兰辞》。他们或独诵,或齐诵;或伸手,或走位……一招一式尽显木兰的风采!
  理解诗词,必须进入角色,这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题。他们从读熟诗歌开始,再读懂诗意,进而读懂诗歌创作的背景,读懂木兰及她的家庭。在此基础上,我们从正音,到断句,到停顿,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为了让孩子们朗诵的感情到位,我们请教专业老师,同时聆听名师的音频,字斟句酌,逐步过关。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的无奈惆怅,我们反复品味;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的凄凉哀伤,我们多次反复咀嚼;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英姿飒爽,我们反复演练……我们的训练地,从教室到过道,从“国学大舞台”到“梦想剧场”,从面对几人表演到面对几十人表演。在反反复复的训练中,孩子们迅速地成长起来,他们对诗词的感悟更深,他们对诗词的理解更透。我想,在他们心中,木兰绝不再是一首诗里的人物,更是他们自己——理性率直的花木兰何蕾;英气十足的花木兰朱米;婉约娇羞的花木兰汪言爱;豪放不羁的花木兰刘俊霖!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无论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在《木兰辞》的世界里,你就是最闪耀的——花木兰!
  强记“飞花令”积累终丰厚
  “飞花令”环节,要求孩子必须有丰厚的古诗词积累,并且能够在比赛场上从容淡定、信手拈来。这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再加上30个关键字,古诗词量大,而不确定因素多(我们不知道正式比赛的时候我们会抽到30个关键字的哪一个字,也不知道对手的积累量能达到多少)。因此,“飞花令”的积累与训练是最为痛苦的一个内容。盡管如此,我还是尽可能给他们多搜集诗句,而孩子们也是拼了命地去记、去背。
  何蕾的一段记述让我们重温了那些艰难却又美好的历程—一
  背诵“飞花令”,一路上我们“过五关斩六将”,克服了多少个拗口的、生僻的句子,工具书、手机全部派上用场;克服了多少个瞌睡虫的侵扰,每晚必背两小时以上。30个字,每个字20条……嗯,已经很熟了!我们不禁有些沾沾自喜,立刻认为我们已经“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但!是!在复赛时,我们的“飞花令”环节仍输给了另一支队伍。第二天,老师便云淡风轻地发给我们每人几张纸,轻描淡写地说: “接着回去背。每个字背40条以上。”
  哦,40条啊。咦?40条?等等!40条!
  这时,我们的心情,一下子落入谷底最深处。如果说以前的“飞花令”是天使,那么,现在的“飞花令”就是魔鬼!于是,我仿佛已经看到崩溃在向我招手……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为了背“飞花令”差不多所有招都使出来了:抄诗、读诗、跟家人对诗、跟同学对诗……而我,真恨不得自己的脑袋是台复印机,能将这些东西全记在脑子里!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场景:吃饭时,我在看诗;课间休息时,我在读诗。就连跟同学说话时,我也会时不时地蹦出一两句诗来,这倒把人家弄得云里雾里的。最让我意外的是,一次习作,我几乎通篇都引用了古诗词,且用得恰到好处。就连老师看了,也目瞪口呆,不得不佩服!
  不仅如此,老师为了训练我们的临场发挥能力,还让我们在年级各班进行巡回展示,我们在各班进行“飞花令”的对抗。每次我们总能获胜,总能得到年级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羡慕的眼光。我想,这与我们的付出是息息相关的。感谢那些美丽的诗句让我们变得如此自信、富有内涵!
  决赛前强记—色花令”的那几天里,我的脑子一直在高速运转着,我感觉自己已经成了诗词小达人,30个字,随意说一个字,我都能一口气说二、三十条诗句来!
  决赛那天,我们自信满满,对于诗句,完全是脱口而出、信手拈来——这是十分自然的。虽然,最终我们没能夺得“飞花令”的金奖,但我们已经很富足,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巧编“金斧子”评为高度赞
  “故事创编”要求孩子现场抽取五个词组,并从五个词组中选择三个及以上进行故事创编,这不仅挑战一个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考验其临场应变能力。不仅如此,创编的故事还要逻辑清晰,情节合理且曲折生动,结构完整。
  看似很难,但这对于我们训练有素、能干踏实的俊霖来说完全小菜一碟。凭借自己前期有效的训练及自身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演讲经验,他在舞台上绘声绘色、侃侃而谈,那一招一式,你都无法想象那是他只准备了10分钟所展示出来的故事。《金斧子》以一把“金斧子”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孩子丰厚的语言功底博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就连评委老师在点评时都举了《金斧子》的例子,说明了故事创编线索清晰、主题明确的重要性,并给予了俊霖高度的赞扬!这不正应了一一“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力推“喜爱书”匆忙也精彩
  经历了复赛“喜爱的书”,我们另选推荐书目。经过老师们的商量,家长和孩子们的推荐,我们选定了曹文轩先生的《青铜葵花》。这本书曾获《中国报纸> 2005年十大好书奖、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世界出版政府奖和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优秀儿童文学奖。本书讲述了哑巴青铜和妹妹葵花的故事,他们面对苦难,乐观应对,谱写了一首至美至爱的苦难之歌。我们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并能让它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对苦难的认识,对苦难的态度。
  汪言爱承担起了这个环节的展示任务,她从选定书目那一刻起,认真复读《青铜葵花》,认真拟定初稿,并反复修改。老师们再帮她一稿又一稿地修改,直至最后定稿。定稿后,我们又从背诵、情感等各个角度一同进行全方位优化。大家各司其职,全力付出。
  决赛前夕,为了让这个环节更加出彩,老师们决定选用助演。短短两天的时间,我们选好了人,并借助多方力量排好了舞蹈,租好了服装。蒋心仪作为助演全力配合汪言爱,两个孩子一遍又一遍,反复磨合,力求完美。
  最终,她俩在决赛当天用最好的表现诠释出了《青铜葵花》所蕴含的深意——“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成为强者”。正如小爱自己所说的那样——“是这次的比赛使我能够努力拼搏,切身感受中国文学的魅力,让我从此踏上了一条国学大道!”
  结语:
  历时四个月,我们也终于迎来了最后的硕果累累——复赛经典诵读单项奖、复赛一等奖和决赛特等奖。于此,我也不禁想到了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不就是我们那一刻最好的写照吗?
  邂逅母语,悦享比赛。孩子,愿你继续做个“爱母语、会阅读、会思考、会表达”的巴蜀优秀孩童!
  我们的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在这场比赛中,孩子们深刻践行了“爱母语、会阅读、会思考、会表达”。而通过比赛,孩子们也从中找到了自己的“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我家门口有一棵橘树。橘树的叶子绿绿的,树干细细的。小小的树上挂满了橘子,美丽极了。  橘子有黃的,有绿的,有黄绿的。我选了一只最大的最黄的摘下来吃,刚开始剥,橘子皮的汁水就喷到了我的鼻子里,香香的,却很刺鼻。我撕下一瓣橘子塞进嘴里,橘子甜甜的,还夹着一丝丝的酸味,吃起来味道真不错。  妈妈问我:“这棵橘树累不累呀?小小的身体挂了那么多的橘子。”我仔细地数了数,真的,有的枝头挂了七八个,有的枝头挂了
期刊
致总司令(即本人):  发现餐桌阵地有一伙杨梅正在活动,请速派兵迎战!  侦察兵:眼睛  时间:2020年9月20日下午1时29分  发现妈妈买回一大篮杨梅后,我立刻向桌子进发,摆出攻击姿势(准备吃了),敌军(杨梅)也摆出“梅海阵”,严阵以待。  “梅海阵”派遣最小、最紫的杨梅打头阵对付我,我也毫不客气地派出先锋官——右手,使出了“鹰爪功”将其擒走,然后一口就把“先锋梅”歼灭了。紧接着“敌梅”开始
期刊
导语:  母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在我们的母语里,蕴藏着无穷的知识、智慧和美好的情感,能给每一个中国人以灵魂深处的滋养。而在为人生打底的儿童时期,好的母语教育,就更有着重大的使命。  我们的世界正在步入一个新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母语教育该承担什么样的使命,又该做些什么呢?  我以为,母语教育应该让孩子具备作为一个未来公民所必备的听说读写能力,运用母语的能力,他们要在母语教育过程中得到很好的文学教
期刊
快放假了,巴蜀律动学堂里关于“寒假社会生活实践体验周”的课程研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寒假生活研讨,自然链接到“春节”这个我国民间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也自然带出对巴蜀节假日序列课程再实践的研究,同时还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各种理解及对其新时期传承与发扬的讨论,比如对热衷于全面灌输《三字经》等信条的“简单、走样国学”的诟病等。最后大家价值共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再实践中,强调“君子志于道”,我们需要找
期刊
第三节课结束,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办公室,正准备阅卷。可谁知一到办公室,李老师就盯着我问: “刚才是不是你们班的孩子来过?”“咦?没有啊,课间孩子们在和我一起跳绳啊!谁都没来。”“大课间呢?” “容我仔细想想!”正当我疑惑之际,这才看到李老师的办公桌上一沓的湿卷子,桌子上也满是墨迹,凳子也湿了一半。  我放好书本,坐在椅子上回忆了一下,貌似语文课代表在课间来帮我拿过篮子(装资料用的)。我赶紧把两个课代
期刊
2016年9月,我新接到一个班—一二年级(1)班。小朋友们萌萌的,很可爱,当我问他们: “有会背《三字经》的吗?”许多小手都举起来了,随后他们开始争先恐后地背给我听,我一个一个地抚摸他们的头顶,表示赞赏。随后,我打开电脑,播放《三字经》的吟诵音频。  当吟诵的旋律撒播在教室各处时,小朋友顿时安静下来,这新鲜的声音淌过每个人的心间,很快,开始有了三三两两的声音和着音频,吟诵《三字经》了。他们吟得像模
期刊
新学期开学前,学校对即将入学的新生进行全员家访。一天家访结束后,我听到一位老师分享到:  我今天遇到特别的一家人,家长特别宠爱孩子,我们在和爸爸谈话的时候,孩子一直来捣乱。他爸爸迁就他,不说他,后来那个孩子还一直打他爸爸,爸爸也任由他打。聊到教育理念的时候,孩子爸爸自信地说: “我们家从不教孩子规矩,他想怎样就怎样,规矩都是到学校里学的。”  他觉得他儿子做什么都是对的。可我看来,孩子特别没规矩,
期刊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留给我们的,除了九曲回旋的万里长城,精雕细刻的青铜玉器,还有那数不尽的古籍经典,以及隐藏在那些泛黄的书页中,一个个动人的传说和祖先的真知。  以古籍树立中华传统美德,为了让孩子们真正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一年级小朋友们刚刚步入校园时,我就在每天的晨读中安排孩子们听《三字经》的录音朗诵。通过声情并茂的录音资料,孩子们深深地被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吸引折服,深深爱上《三字经》所传
期刊
今年春节,因为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来捣乱,我们只能宅在家里,眼看着开学的日子就要到了,疫情还是不减,我们也只能继续等待。  铺天盖地的信息传递着“停课不停学”的消息。可我不明白,怎么才能“不停学”呢?莫非老师变成孙悟空,变出七十二个课堂,分到每个同学的家里?没几天,我们见到了真章,老师们想了个好办法——在网上上课,也就是我们说的“网课”。经过一次次连线测试,“钉钉”网课开启。每天早上,我按
期刊
那是五年级的一堂科学课。课前我准备了一些小马铃薯和一杯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浓盐水。课堂上,我信心十足地對孩子们说: “老师手上有一个马铃薯,请同学们猜一下,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同学们都说是沉。我把马铃薯放入清水中,果然是沉的。接着我又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又故作神秘地说: “老师施展了一些魔法,能让马铃薯在这个杯中浮起来。”我心想:同学们看到马铃薯由沉变浮一定会觉得很惊奇,这样我就可以顺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