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以濮阳市油田教师队伍为例,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辖区内3300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在分析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课题、课程、课堂”三课联动
骨干教师由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教科室牵头,以国家级课题“自主发展”为主题,引领教师参加自主发展课题研究,开发自主发展课程,创建自主发展课堂,让教师通过课题研究、课程开发,转化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专业能力与素养。
对于非骨干教师,学校教科室根据各校实际,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及校本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打造自主特色课堂,实施“课题、课程、课堂”三课联动,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
(二)USO“教—研—训”一体化
USO“教—研—训”一体化,即将大学、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有机结合,通过专家引领、教师自主成长、工作室带动,实现教学、研究、培训的一体化。
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为名师、名校长提供高级研修,通过专家引领,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以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启动名师工作室,发挥本土专家、名师、名班主任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线上、线下、定期考核”三元融合
线上培训主要以网络研修方式进行,培训内容涵盖各学段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师德修养、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线下培训主要通过专题讲座和面对面研讨等方式进行,如走进大学的培训班学习、中小学名校的现场研修、本地教学沙龙等。
线上、线下的教师培训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能促进培训与教学工作的结合运用,即“三元融合”。通过教育理论笔试、微型课考核、教育教学理念答辩、撰写学习心得等,确保培训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切实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策略
实施教师阶梯发展工程。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职初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各层级教师培养、培训课程资源不同,培养策略也不同。职初教师,建立常规、训练技能;合格教师,理念先进、胜任教学;骨干教师,教学创新、反思自我;学科带头人,引领示范、形成特色;教学名师,专注课程、锻造品牌;专家型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
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组织辖区学科教学名师、名班主任,成立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充分发挥优秀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同时基于学科特点,各教师成长共同体明确目标任务、制度体系和活动方案。如濮阳油田小学语文教师成长共同体、濮阳油田心理健康教师成长共同体等结合自己的目标、制度,在学科名师指导下,以“明确教学方向,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为目标,以“读专业书籍、写教学随笔、观课议课”等为主要成长方式,引领教师在专业成长路上携手同行、共同成长。
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制定了教师终身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加线上、线下进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活动。各学校须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学期共读一本教育书、每月撰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学期三课型达标、每两周进行一次业务培训、每学期研究一个小课题。
三、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培训模式
(一)高立意
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有育人育德、专业决策、反思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濮陽市油田教育中心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为教师提供教学反思范例与行动研究案例,指导教师撰写教学心得体会,进行自我反思,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知能力。
(二)高参与
教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通过“校本—片区—全域”三级联动教研模式,带领教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加研修活动。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利用油田区域化的联动机制优势,把油田教育中心所辖中小学分成若干个教研片区,以片区中心校为核心,油田城区学校和前线偏远薄弱学校组成教研片区进行教研。之后,再按学科分类开展油田全域教研。
(三)高品质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是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关键。以教研组为中心,通过主题式教研活动、观看自己的影像课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个人自主反思,将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相结合,通过课例分析、教学研讨等,进行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获得可靠的实践性知识与经验。
四、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
保障机制。出台规章制度,健全经费、时间、环境、项目等多方面保障机制。扩大受训覆盖面,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参训机会;实施教师培训项目审核制,避免政出多门、重复培训,减少教师不必要的时间支出;对于重大科研课题,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激励机制。健全评选机制,在职称评审、评先评优等工作中,以德为先、注重工作绩效,公正、公开、透明,树立正气,在教师队伍中营造优者上、庸者下的良好风气。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每位教师在专业发展上都有上升的空间。
评价机制。从德、能、勤、绩多方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根据学校实际制订考核评价实施细则,通过学生评、教师评、小组评、领导评、家长评综合考察教师的业绩,引导教师把学生的认可和老百姓的口碑作为对自己的最高评价,促进教师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及自我激励。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建设区域性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19-JKGHYB-1105)
(责编 侯心雨)
一、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课题、课程、课堂”三课联动
骨干教师由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教科室牵头,以国家级课题“自主发展”为主题,引领教师参加自主发展课题研究,开发自主发展课程,创建自主发展课堂,让教师通过课题研究、课程开发,转化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专业能力与素养。
对于非骨干教师,学校教科室根据各校实际,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及校本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打造自主特色课堂,实施“课题、课程、课堂”三课联动,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
(二)USO“教—研—训”一体化
USO“教—研—训”一体化,即将大学、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有机结合,通过专家引领、教师自主成长、工作室带动,实现教学、研究、培训的一体化。
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为名师、名校长提供高级研修,通过专家引领,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以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启动名师工作室,发挥本土专家、名师、名班主任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线上、线下、定期考核”三元融合
线上培训主要以网络研修方式进行,培训内容涵盖各学段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师德修养、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线下培训主要通过专题讲座和面对面研讨等方式进行,如走进大学的培训班学习、中小学名校的现场研修、本地教学沙龙等。
线上、线下的教师培训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能促进培训与教学工作的结合运用,即“三元融合”。通过教育理论笔试、微型课考核、教育教学理念答辩、撰写学习心得等,确保培训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切实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策略
实施教师阶梯发展工程。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职初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各层级教师培养、培训课程资源不同,培养策略也不同。职初教师,建立常规、训练技能;合格教师,理念先进、胜任教学;骨干教师,教学创新、反思自我;学科带头人,引领示范、形成特色;教学名师,专注课程、锻造品牌;专家型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
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组织辖区学科教学名师、名班主任,成立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充分发挥优秀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同时基于学科特点,各教师成长共同体明确目标任务、制度体系和活动方案。如濮阳油田小学语文教师成长共同体、濮阳油田心理健康教师成长共同体等结合自己的目标、制度,在学科名师指导下,以“明确教学方向,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为目标,以“读专业书籍、写教学随笔、观课议课”等为主要成长方式,引领教师在专业成长路上携手同行、共同成长。
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制定了教师终身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加线上、线下进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活动。各学校须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学期共读一本教育书、每月撰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学期三课型达标、每两周进行一次业务培训、每学期研究一个小课题。
三、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培训模式
(一)高立意
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有育人育德、专业决策、反思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濮陽市油田教育中心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为教师提供教学反思范例与行动研究案例,指导教师撰写教学心得体会,进行自我反思,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知能力。
(二)高参与
教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通过“校本—片区—全域”三级联动教研模式,带领教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加研修活动。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利用油田区域化的联动机制优势,把油田教育中心所辖中小学分成若干个教研片区,以片区中心校为核心,油田城区学校和前线偏远薄弱学校组成教研片区进行教研。之后,再按学科分类开展油田全域教研。
(三)高品质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是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关键。以教研组为中心,通过主题式教研活动、观看自己的影像课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个人自主反思,将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相结合,通过课例分析、教学研讨等,进行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获得可靠的实践性知识与经验。
四、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
保障机制。出台规章制度,健全经费、时间、环境、项目等多方面保障机制。扩大受训覆盖面,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参训机会;实施教师培训项目审核制,避免政出多门、重复培训,减少教师不必要的时间支出;对于重大科研课题,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激励机制。健全评选机制,在职称评审、评先评优等工作中,以德为先、注重工作绩效,公正、公开、透明,树立正气,在教师队伍中营造优者上、庸者下的良好风气。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每位教师在专业发展上都有上升的空间。
评价机制。从德、能、勤、绩多方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根据学校实际制订考核评价实施细则,通过学生评、教师评、小组评、领导评、家长评综合考察教师的业绩,引导教师把学生的认可和老百姓的口碑作为对自己的最高评价,促进教师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及自我激励。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建设区域性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19-JKGHYB-1105)
(责编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