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好“说”的三步曲让课堂“活”起来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891210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主要看学生是否善于“说”。学生的“说”,不仅是课堂“活”起来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力、联想力、创造力等的重要手段。
  
  一、鼓励为主,让学生敢于说
  
  初中生虽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锐气,但由于教师评价的不当,中学生自尊心的日益增强等使不少学生对答错问题存在恐惧心理,唯恐回答不慎,便招来教师的责骂和同学的讥笑。在这种心态下,学生不敢大胆发言,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失去参与课堂的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确定正确的评价标准。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观点,不要对同学回答的不同见解嘲笑和讽刺。有了平等的对待,有了民主的氛围,学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害怕。
  其次,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除了及时肯定学生的可取之处外,还可把学生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使学生感到自己也能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积累知识,让学生有话说
  
  没有一块砖一块砖的堆砌,就没有宏伟的建筑;没有点点滴滴知识的积累,就没有学生独特的想象和创新。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有话说,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1、热爱生活,细心观察,用心体会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才会用心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一颗小草的萌芽,一朵鲜花的盛开,一树红叶的飘落,一片雪花的飞舞,都会让他无比喜悦,产生许多的遐想;父母的一个眼神,同学的一句问候,都会让他体会到无限的爱意,指导学生观察这一切、用语言表达出来,用文字记录下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2、博览群书,学会摘录,稍加点评
  要求学生认真学好每一门学科,支持学生多读好书,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和阅览室。养成做摘录的习惯,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文章等摘抄下来,并简单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文章。定期检查他们的摘录,稍作点评,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他们长期坚持下去。
  
  三、导而有法,让学生善于说
  
  学生敢说了,有话说了,又容易乱说,漫无边际地说。这时,教师的导就起关键作用。正确的导,巧妙的导,不仅可以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还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思维训练。
  
  1、导而有向
  要做到导而有向,就需要教师认真去钻研教材,围绕文章的主题巧妙地设计问题: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基础性的练习到开放性、探索性练习,层层展开,不要让学生感到突然,不知所云。特别在让学生质疑时,更要让学生明确是针对什么内容来质疑,不要什么问题都提。
  
  2、导要有时
  教师的导不能太多,多了学生不易记,也容易养成依赖的心理。只有等学生处于对知识“心求迫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时给于的指导,才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同时,可使学生产生克服困难,主动探索知识的愿望和动力。
  
  3、导要有度
  学生在探究问题时,常会遇到疑难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教师除了适时给予点拨外,还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不能将问题的答案全盘托出,要重在方法的指导。如初一学生刚学赏析好诗佳句时,常不知从何说起,这时,可引导他们从修辞、写作方法、表达的情感、阐明的道理、突出的特点等方面去分析,而不要急于说出自己的评价。
  (作者单位:341400江西省南康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把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而产生教学效果。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切不可被传授知识的表面形式所束缚,而忽略了情感投入。  文章本是有情物。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把文学积累、文学鉴赏、文学素养放在重要的地位。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情感真切浓郁,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程整合已逐步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整合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理论,认识社会,突破教学难点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也能提高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政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使教学过程增添情趣、活跃氛围,使政治知识更加易于理解,使学生烦躁的心情得到缓解,使紧张运转的思维得以平衡切换,为教学目
期刊
江泽民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的国际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也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是以人才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创新是其灵魂,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
期刊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2、能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大幅活的画”,一池荷花有什么姿态。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想象和体会一池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的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期刊
【摘要】不重视诵读,忽略诵读可以说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误区,为呼唤诵读回归语文课堂,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阐述了诵读对于学生的诸多益处:诵读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诵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诵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诵读 注意力 语感审美 说话 写作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方便,丰富了教学手段,开拓了学生视野,
期刊
韩非的《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含有劝喻色彩的优秀文章。蔡桓公刚愎自用、固执过分、自信过度,不听神医扁鹊的诊断、规劝,造成病情逐渐恶化,由“疾在腠理”,慢慢过渡到“病在肌肤”、“病在肠胃”了。到了这个时候,他的“病”仍然是有药可治愈的,但可悲可怜的是他仍是“不悦”,还是不肯去医治。如此下去,到最后“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不幸最终发生了“桓侯遂死”。  桓侯不幸病死,是否就是因为“讳疾忌医“
期刊
随着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工作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探索性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新课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艺术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东西或问题产生
期刊
欣赏古诗词的过程就是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的审美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通过诵读吟咏、探究意象、品味语言、联想想象四步来实现。    一、诵读吟咏,欣赏古诗词的音乐美    《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要想感知古诗词中的形象,理解古诗词中的内容,领悟古诗词中的情感,诵读吟咏是首要的。就是要认真地做好音读、意读、情读和美读
期刊
《荆轲刺秦王》是高一新编语文课本中第一篇长篇文言文,此文中的各类知识点很多,以下仅就其中的“易水送别”一节来浅析一番,意在小中见大,举一反三。“易水送别”一节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
期刊
语文学科学生学的情况及教师教的情况如何,要通过语文考试进行检测。语文考试的目的在于推动语文学习,改进语文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可见语文考试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考试后大多数教师往往忽视了试卷的分析,不能很好的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因此,我在这里浅谈一下语文试卷的分析。    一、认识分析的作用    考后语文试卷分析是在考试后对语文试题及学生做题情况所做的分析。
期刊